英格瑪·伯格曼的自傳《摩燈》中有一幕,導演在風燭殘年時說:當你活到八九十歲,擁有了名利、金錢等等這些東西,你會知道,這些並不是最珍貴的,最珍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莫過情義的連結。
在他的歌裡,有氣貫長虹的武俠情,有義薄雲天的兄弟情,有盪氣迴腸的兒女情,有熱血燃燒的赤子情,更有屢僕屢戰,逆勢而起的強者精神。
黃霑在音樂方面的最佳搭檔是顧嘉輝。1980年,兩人為電視劇《上海灘》創作的同名曲是顧嘉輝的第一首中式小調流行曲,大獲成功。
此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顧嘉輝的起承轉合,浩蕩深致的曲風,配合黃霑飽蘊傳統中文色彩的雋永歌詞,成就了「輝黃」組合的「雙劍合璧」。
「輝黃」二人剛柔相濟,黃霑豪邁不羈,縱歌嗜酒;顧嘉輝則個性內斂,深藏不露,但兩人皆才氣縱橫,彼此輝映,妙合無垠,創作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撐起粵語歌壇的半壁江山。
《忘盡心中情》堪稱兩人合作的典範,有人說此歌「三分的瀟灑,五分的寂寞,七分的悲涼,烈酒為伴,長劍作友,江湖情懷,盡在其中。
這首歌的詞、曲都寫得精彩萬分,相互又契合無間,簡直可以用天人合一來形容,聽後那悠遠的旋律縈繞心間,徘佯耳際,久久不能遺忘……」
2004年黃霑去世,顧嘉輝也在2005年舉辦了告別演唱會。知己酬酢,兄弟一場。他駕鶴西去,他亦退隱江湖。
從此,雙星邈雲漢,「輝黃」不復還。
《當年情》是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主題曲,當時製作經費捉襟見肘,黃霑為力挺吳宇森,分文不取照樣寫歌。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教科書時,公然篡改侵略中國的歷史,激起了黃霑的憤慨,於是他和王福玲共同創作了《我的中國心》。1984年春晚,由張明敏演唱,激起了無數華人的愛國之情,充滿了民族自豪感的《我的中國心》響徹華夏大地。
他的另一首廣為流傳的《獅子山下》,寫出了香港草根的奮鬥史,也傳達出了當年香港人的逆境掙扎,發奮圖強的精神。
這首歌被香港人作為「城歌」,就像獅子山一樣,成為香港人記憶中巋然而立的豐碑之作。
在《青蛇》裡,他借人鬼情,寫人間愛。一句「留人間多少愛,迎浮生千重變,跟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道出以情渡紅塵,不負韶光不負卿的坦蕩衷腸。
黃霑寫過很多情歌,他最偏愛的是《世間始終你好》,這首歌是當年《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的主題曲。
「年輕的時候,我們翻遍席慕蓉,三毛和聶魯達,只為尋找一句可以充分表達的情話。後來才發現什麼高深的情話都不如,世間始終你好」。
那個「你」是誰呢?兩次婚姻,三段感情,當年愛上紅粉知己,才貌雙全的女作家林燕妮,冒天下之大不韙與妻子離婚,後與林燕妮也幾度分分合合。
但當他多次向林燕妮求婚不成後,便使出狠招:在報紙上登出兩人結婚的喜訊,而證婚人是德高望重的金庸。
隨後,林燕妮也憤而登出個人聲明,指責黃霑的瘋狂之舉只是其一廂情願。
兩人糾纏15年,最後還是山迢水遙,就此別過。
黃霑後來娶了小他17歲的平凡妻,老夫少妻,也能相濡以沫。
所以,驚心動魄過後,他歸於細水長流。
才子再豪情萬千,老了,病了時,也與常人的需求毫無二致。
從千夫所指的負心漢,到夢闌酒醒的倦歸人。愛過,恨過,荒唐過,狼狽過,但唯有他能說出:「無論我有百般對或者千般錯,全心去承受結果面對世界一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