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乎情懷 不過一場生死相遇
啜飲一杯茶
不再停下去了
我要去續一杯濃濃的心
看這部電影,因為高倉健。一直不敢觸碰的一部電影,果然,引發我排山倒海般的哭泣。這部早年的作品,從今天來看,已然成為一部關於高倉健一生的回顧和救贖。那股子的執念,一世的情感傷懷,無法回頭的遺憾,道盡人生的苦難,最終還存有一絲溫暖。
不知道為什麼,從起初到現在,我一直迴避著這部電影,那最不願意讓人觸碰的,就是內心最柔軟也最亦受傷的倔強。一直隱忍著,一直按捺著,不讓內心的回憶和失意噴湧而出,不論是對於早已變得不在熟悉的工作,還是已經離去的妻子和女兒,內心的虧欠,早已不能用一個態度或者一個繼續下去的理由代替。
這是一個執拗的男人,一個沉默的丈夫,一個有著堅毅卻又孤獨目光的父親。已松獨自守著幌舞的小車站,那裡從荒野變成繁茂的城鎮,又從繁華的城鎮變成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孤島。
而已松就將自己緊緊鎖在這個孤島上,獨自照料著自己的孤獨,也獨自遮掩著自己這一生中執拗所帶來的悲歡離合。這是一個人為創造出來的繁華,也是人為破壞的孤島,人們在這樣的孤島中,如同鐵道員,將悲傷用哨音鳴叫。
畫面如同國畫的濃墨渲染,層層扎染而來的風景,伴隨著或者破雪而行,是一次次衝破孤獨的嘗試,也是一次次將自己逼上更深孤獨。
從黑白開始的畫面,讓人不經意想起許多過往,關於自己的,關於人物的,也關於這個人生本身的,能引發如此多的回憶,不禁令人想到高倉健的離去,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情感下,觀看此部電影,才能有深一步的情感碰撞。
一個輕靈孤獨的女聲哼唱著《田納西華爾茲》,伴隨著口哨聲,火車的汽笛聲,口琴聲。已松的照片浮現而出,奔湧而出的火車濃煙,飄揚的白雪,沿途而過的風景,那一簇簇蒸汽的衝洗。滑過心頭的,是一陣陣的翻過的舊照片。
於是,終於我們看到了彩色畫面,稍稍喘息回來,看見高倉健如同已松般,執拗地執行著鐵道員的工作,一招一式透著那股子不可逆轉的堅持,是一種職業的堅持,也是不可衝破的籬笆。
就在這樣的籬笆中,已松就快要失去鐵道員工作以及這個伴隨他半生的車站,和他以及他的朋友、妻子、女兒一幕幕的過往片段,在交織、在纏繞。當他送走帶女兒看病的妻子時,還可以堅守的背影,而接到電話時仰望天空的哨音。一次次地,已松抬頭仰望著天空,雖然那裡總是飄著大雪。
此時,一個帶著紅色圍巾的女孩捧著一個娃娃出現在已松面前,蹦蹦跳跳的,就像一個精靈。於是,過去和現在,女孩和朋友,就這樣相互交織出現。就在最後一次送生病妻子上火車時,他終於第一次違背了鐵道員時間的原則,在窗邊久久凝望著妻子,那一刻,誰會知道,高倉健的內心在想著什麼。
電影的結尾部分,是一個高潮。當第三個女孩出現的時候,已松並沒有察覺那是死去的女兒,他開心的和女兒談著鐵路的各種歷史,煮著甜湯,猜著女孩的家人,吃著女孩如同神跡般做出的飯菜,直到最後接到本以為是女孩爺爺電話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女兒是來讓他看看這十七年來自己的成長,也是為了即將離開車站的父親不再孤獨。
這是一場救贖吧,高倉健如此的痛苦,也是為了那未能出生的自己的孩子。所以這是一次徹底的救贖吧,不論是懊悔,還是懺悔,只有這一次徹徹底底面對自己,才能得到拯救吧。當他再次無望卻滿懷情感的仰望天時,那首《田納西的華爾茲》女生輕輕哼唱,已松寫下了「今日無異常」。
破雪的列車向著孤島駛入,在站臺上,躺著已經死去的已松。
我們的人生,有著怎樣的執念,對親情,對愛情,對友情。
匆忙的來,卻靜悄悄的離去,仿佛這口琴下的沁涼,是內心的執念,對全部意義的執念,對執念的執拗,如此這般,不枉一生,不負一生,便也滿足了。
2014-11-22
瑪麗蓮孫女士 | 不定期更新
Marilynsun | 影評| 詩歌| 薦書|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