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高倉健《鐵道員》:出發前進 富足而又一無所有的人生

2020-12-27 阿山帶你觀電影

我家門前有兩條路,一條是鐵路,另一條也是鐵路。

這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就像魯迅先生家門前的那兩顆棗樹一樣讓我記憶猶新,不遠處有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小站,在多年後被改造成一個小小的工廠,像極了高倉健電影《鐵道員》裡的場景。

人生總有逝去,化為了一個挺拔身影,一個廢棄的站臺、一個沒落的城市。所有人日復一日的正常工作,看似沒有任何改變地承受著各種變遷,這樣的生活,比夕陽的光暈更能感染一切,這就是電影《鐵道員》的魅力。

《鐵道員》改編自淺田次郎的短篇小說。原著曾獲得第117屆直木獎,也是1997年日本最佳暢銷的代表書籍。

小說主要描寫了即將被廢棄車站的站長,他在經歷了事故變遷之後迎來了幸福的故事,1999年改編成電影,由知名導演降旗康男執導,影帝高倉健主演。

電影在2000年3月,獲得第2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獎。直到現在,都是日片中難以取代的傑作。

時至今日,我還記得高倉健飾演的鐵道員佐藤乙松最後在幌舞站的身影。

當佐藤乙松抬起頭來,雪正下著,即將退休的他,守了一輩子的幌舞站也即將關閉,小鎮將消失;回到鐵路開通前的模樣。此時,他仍認真確定發車前的每個環節,他在工作日誌上寫道:今日一切正常,儘管一切無常。

佐藤乙松堅守的的就是一個「正常」,一個象徵社會運轉的常態。你可能會在意消失的東西,但消失後,才明白這世上沒有永恆。

這部電影將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串聯起來,讓你眼淚不自覺的倏地掉落。

北海道小鎮上的雪不斷落下,日常中最微不足道的,失去後往往是最難忘的。你甚至相信,以後很難再有《鐵道員》的這樣的抒情佳作了,如此靜緩地紀念一個普通人的逝去,留下他在平凡人生中的信念。

在外人眼中,佐藤乙松的堅持像一個嚼過的的口香糖,但這樣的信念,有時候連自己也感同身受。

他的工作曾代表日本經濟復甦的輝煌,但如今這份價值,隨著車站的廢棄也逐漸沒落。

與他記憶有關的人事物也逐漸消失,他所相信的都已不復存在。佐藤乙松代表了一個時代更迭下的小人物,當你年輕時,你會覺得生命是漫長的,但當你年老時,時間就會變成拋物線,只是被拋走的是你。

但為何這樣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會帶你走到遠方?把你留在北海道那下雪的小站上,仿佛佐藤乙松站長的身影,像傍晚搖曳的信號燈,讓你緊緊跟著。

佐藤乙松的身影一如往日出現在幌舞站,他喊著後方正常、信號正常,即使知道明天就封站了,心裡卻仍跟幌舞站在一起,停格在那一幕,好似幌舞站不會封站,堅持自己要做的事情。

他的鄰居陸續搬離;佐藤乙松在那發光的小屋煮著紅豆湯;某個年夜飯上,與即將改行的老同事喝酒,他卻越喝越清醒,他眼神閃過茫然與寂寞,他說:我不後悔,但我感到無能為力。

電影的敘事非常平靜舒緩,像是敘述一個即將被抹去的時代。

那個小鎮曾因採礦而人口興旺,乙松與他的同事挖著煤礦,差點因煤氣中毒身亡。

佐藤乙松衣衫襤褸地說:我們載著更多鎮上年輕人出外工作了。

那是個沒得商量的年代,小鎮雖因煤礦繁榮,但礦難讓你看到了事情的前兆,被煤燻得灰撲撲的人在餐館裡打架,佐藤乙松抱怨自己一輩子都洗不掉煤炭味。

一名礦工死了,生前沒有照片,他兒子為他畫了張遺像貼在牆上紀念,那天陽光很大,孩子在這煤礦小鎮上,孤零零地並沒掉淚。

那是個沒有眼淚的時代,佐藤乙松的太太生了重病,沒有悲傷掉淚,她反笑得更多,只是笑得疲乏而已,那裡大部分人的時間就只是活著。

佐藤乙松與妻子道別時,手貼著玻璃窗望著憔悴的妻子,就一秒,妻子的眼神才有了變化,但他依然照時間發車,連妻子最後坐上的這班車,都是自己喊的:出發前進。

所有的失去,都在這電影裡顯得理所當然,曾肩負重任的D51火車的被淘汰,讓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已找到工作的老同事到度假村鞠躬哈腰,他為佐藤乙松打聽工作,但年齡就是一大門檻,這群以往被視為榮耀的鐵道員,如今和中老年人一樣,面臨的是快速發展的時代。

但佐藤乙松那個仰頭,卻讓人想起他仍熱愛這份工作,無論時代如何淘汰自己,在任一日就有一日身為鐵道人的驕傲。

平凡人生不足以成為悲劇,佐藤乙松死於襁褓中的女兒,變成小女孩來造訪他。

那在快荒蕪的城鎮,昏黃的燈光中,女孩三番兩次的出現,讓少沾煙火的佐藤乙松感到開心,他以為是鄰居的孩子,直到廣末涼子穿著校服出現,他倆一起吃著火鍋,佐藤乙松的人生在冰天雪地下一覽無餘,女孩的出現,他開始痛哭。

佐藤乙松後來發現女孩是他女兒,隔了17年後,或許是乙松的幻想,也可能是真實發生的。

小女孩的出現讓他放下對妻子及女兒的自責,小女孩戴著他的站長帽,向佐藤乙松敬禮,並且在他痛哭時說她很幸福,無論「女兒」是否是真的來過,都釋懷了佐藤乙松的各種身不由己。

佐藤乙松在幌舞站要廢棄的最後幾天,仍在鏟雪道鏟雪,確定發車後信號正常與否,如同十幾年前這煤礦鎮上人口還很興旺的時候,他日復一日的做著,無論外在世界的潮起潮落。

身為鐵道員,他守著的就是一份他人的正常,於是在工作日誌上,每晚他都慎重地寫上:今日一切無異常,即使那天他的妻小離開人世。

佐藤乙松在雪地裡佇立的身影,近二十年不變,吹著哨子喊:出發前進,看著再也沒有遊子回家的列車,直到封站為止。

相關焦點

  • 高倉健的《鐵道員》
    朋友分享了一部電影,高倉健的《鐵道員》。高清的,好幾個G,下載了半天,一直沒有顧上看。朋友說,自己感動得落淚了。希望我早點看,並且寫點觀後感。倉促之間,在網上找著看了一遍。直到,高倉健演的那個鐵道員,和侄子通電話時,說的那句心裡話。他說,他父親曾告訴他,蒸汽機可以重建戰後的日本,所以他就踏踏實實地在鐵道上幹一輩子。原來,他對鐵道這個職業的執著,是因為一種家國的情懷。守著一個荒僻的小車站,女兒病重時不能陪護,妻子病重時不能陪護,接連失去兩個親人。不是他固執,只是那種情懷。
  • 【周末 · 影評 】"鐵道員"高倉健
    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得知高倉健離世的那一個剎那,我腦海裡浮現出的竟然是《鐵道員》裡的佐藤乙松站長,揮舞著小旗矗立在漫天風雪中的身影……1999年,高倉健在降旗康男導演的電影《鐵道員》中,飾演了男一號佐藤乙松。影片中,他是北海道一個小站的站長,每天的工作就是迎接僅有的一趟列車駛來,再目送它離開。
  • 電影往事:高倉健的《鐵道員》,日本老一代鐵道人的絕唱
    20年前,日本影星高倉健出演的電影《鐵道員》悄然問世。這部堪稱為小成本製作的小人物電影,卻創造了世紀末的一個奇蹟。
  • 當最後一座車站消逝——《鐵道員》
    《鐵道員》是其風格轉變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再次遇到降旗康男之後,高倉健問導演這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降旗回答道:「就像被一場五月的雨打溼了身子。」 高倉健一頭霧水,但似乎從那一刻開始,他就一腳跨進了《鐵道員》。最後,他回信給降旗道:「雖然還不明白,什麼是『五月的雨』,且一起來淋一次吧!」
  • 《鐵道員》
    由淺田次郎的同名小說改編《鐵道員》,正是一個關於發生在北海道中部富良野地區的老式小火車站的故事。   高倉健飾演的佐藤,是一個在名為幌舞的沒落小車站工作了一輩子的鐵道員。每一日他都獨自在站臺上,迎接著從山谷裡駛來的火車或是目送其離站的背影。他深愛著自己的工作並以此為豪。
  • 佳片有約 | 《鐵道員》:當最後一座車站消逝
    《鐵道員》是其風格轉變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再次遇到降旗康男之後,高倉健問導演這會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降旗回答道:「就像被一場五月的雨打溼了身子。」 高倉健一頭霧水,但似乎從那一刻開始,他就一腳跨進了《鐵道員》。最後,他回信給降旗道:「雖然還不明白,什麼是『五月的雨』,且一起來淋一次吧!」
  • 與高倉健跳一曲「田納西華爾茲」
    「看看高倉健,就知道什麼才叫男子漢。敢於擔當、對愛執著、不慕浮華,他背負起了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 胡楊2014年11月19日的主題曲是《田納西華爾茲》。老歌,舊時光,憶故人。有人說: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喜怒哀樂不那麼明顯了。11月18日看到高倉健去世消息轉發時,我只淡淡寫道:男神離去。
  • 80年代的頂流,影響當今大腕的男人,值得懷念的高倉健
    戴著墨鏡,披著豎領風衣,眼神冷峻,堅毅執著卻又不失柔情,這就是承載整整一代人的讚美和敬意的高倉健。高倉健,是那個年代的少女夢中,絕對少不了的人。當年高倉健在中國所掀起的風暴絕對是現象級的。《追捕》的臺詞被編入相聲,《追捕》的橋段被小品借鑑。每一個少女都迷戀於沉默寡言而又堅韌不拔的硬漢杜丘冬人,以至於給真由美配音的丁建華老師回家後都會對老公嚷嚷:「你看看人家高倉健!」
  • 致永遠可敬的偶像—高倉健
    看了一會才認出來是高倉健,電影名字叫《鐵道員》。就這樣一直看了下去,講述的是一個日本偏遠地區的火車站站長的故事,說是站長,只有他一個人,守候著一個火車小站。因為上班,剛出生不久女兒生病,他沒有陪著一起去,等回來的卻是女兒冰冷的屍體。一生相守的妻子生病,等他下班後趕到,妻子已遺憾而又不舍地離他而去。朋友責怪他,他忍著悲痛說,這是自己家的私事。
  • 永遠的高倉健!
    《幸福的黃手帕》劇照《幸福的黃手帕》中高倉健扮演的煤礦工人島勇作堅強而又善良,雖然從監獄裡出來卻堅韌不拔又體貼多情。 《居酒屋兆治》劇照在電影《鐵道員》中,他將片中那個在北國堅守崗位、鞠躬盡瘁的幌舞站站長刻畫得入木三分,把一個充滿豪情和悲情的鐵道員塑造得令人潸然淚下。
  • 高倉健的老電影《鐵道員》在武鋼火了,原因竟是……
    今年,他們是整個寶武唯一獲此殊榮的團隊*點擊上面的標題,即可進入閱讀你知道手指口述其實在國際上也很有名嗎高倉健這部老電影中竟也出現過「它」的身影沒錯,就是《鐵道員》豆瓣評分高達8.1分哦昨日現場還播放了《鐵道員》電影節選片段,該片段體現一位日本鐵道員履職履職,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確保工作轄區安全無事故的形象。
  • 高倉健經典電影回顧
    1999年,憑藉電影《鐵道員》獲得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男主角獎等多個獎項。2014年11月10日,高倉健病逝,享年83歲。 高倉健在83年的人生裡, 出演了205部影視作品,產量最多的時候,其形象會在12部電影中出現。
  • 乙松,是演員高倉健第202個角色
    火車與鐵路,每一次出發都像撰寫一首奔放自由的詩章,滿載著乘客回到魂牽夢縈的故土,或奔赴充滿理想和未知的遠方。列車的終點是如豆子般不起眼的幌舞站,小鎮的礦業逐步作廢,幌舞線也無法重現當年運送煤礦的驕人業績,被定於明年廢線;風燭殘年的站長佐藤乙松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了大半輩子,卻也到了解甲歸田的年紀。乙松,是演員高倉健第202個角色。
  • 《鐵道員》這是一個怎樣的執念
    這是一個人為創造出來的繁華,也是人為破壞的孤島,人們在這樣的孤島中,如同鐵道員,將悲傷用哨音鳴叫。從黑白開始的畫面,讓人不經意想起許多過往,關於自己的,關於人物的,也關於這個人生本身的,能引發如此多的回憶,不禁令人想到高倉健的離去,或許只有在這樣的情感下,觀看此部電影,才能有深一步的情感碰撞。
  • 肝腸寸斷 硬漢高倉健離世了,我媽媽哭了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著名男演員高倉健10日因淋巴癌在東京都內的醫院去世,享年83歲。對於絕大多數80、90後來說,頂多只是聽過他的大名,卻萬萬沒想過他曾是一代女人的男神。改變了一代人的審美標準1978年,高倉健主演的《追捕》作為文革之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在中國大陸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高倉健本人也成為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偶像。
  • 高倉健的「有終之美」
    高倉健感到悵然,他把拷貝留在中國,把在中國的放映版權贈送給了張藝謀,他不期待票房收入,只期盼這部片子能在中國上映。《鐵道員》海報   如今想來,《鐵道員》的確是高倉健的最愛,他的電影美學,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集大成的體現。能如此成功,也與他的兩位老合作者密切相關。
  • 逝者高倉健:一語道儘是遺憾
    「好一個東瀛的硬漢,用《追捕》迷倒了我媽,用《網走番高地》吸引了我爸,用《新幹線爆炸案》驚住了我,最後用《鐵道員》讓我們一家哭得稀裡譁啦。您80大壽的時候說要演新電影,其實我們只希望您注意身體,長命百歲。」在時光網的高倉健主頁上,一位影迷默默留下了這段話。
  • 83歲高倉健去世,昔日男神可惜婚姻不幸
    高倉健生前出演多部影視作品,深受多國觀眾喜愛。畢業於明治大學商學部的高倉健出道甚早,他曾以《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驛STATION》等作品拿下多次日本電影金像獎男優賞,一系列的東映俠客電影,更是將他推向高峰。
  • 高倉健不只是個硬漢男神~關於他的這16件事情你必須知道!
    曾為80年代的女性「男神」,媽媽輩心目中的硬漢偶像——日本著名影星高倉健先生,11月10日因病過世。
  • 熒幕男神高倉健:前妻45歲醉酒去世後悔恨終身,一生只愛她一人
    這個人就是高倉健。,他在父母那一輩也是男神般的存在,也是螢屏硬漢的代表之一。影片播出後高倉健不僅在自己的國家火了,在中國也是火的一塌糊塗,成了無數人心中男神般的存在。後來還出演了《幸福的黃手帕》、《遠山的呼喚》《南極物語》、《鐵道員》等經典到火爆的影片,不是獲獎就是創造了票房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