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所立者何?

2020-12-25 天眼新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歲是而立之年。很多人將「三十而立」理解為:三十歲時應該有所立的事業,即立業。但這種解釋並不符合孔子原意,孔子所要立的其實是德。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云:「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存其大體,玩經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也就是說,十五歲開始學習,三年學通一藝,三十歲時就學通了五經。班固把「三十而立」理解為立學,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很多人,在三十歲左右博士畢業,學業有成。南朝梁皇侃在其《論語義疏》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三十而立』者,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這種解釋雖然可信,但「經業成立」更多指的是成,跟立的關係不是很大。而且「三年明一經,三十通五經」是古代學者普遍的一種狀態,無法就此來解釋孔子獨特的思想。

南宋朱熹認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道。他借用程頤的觀點,解「立」為「能自立於斯道也」,並認為「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也就是說,三十歲的時候,對人生的道理了解得比較多了,能夠做什麼事情都符合道,這樣就比較容易實現志向。十五歲志於學道;三十歲明白了些道,然後守道;「四十不惑」是指對道越來越堅定;「五十知天命」是明白了大道;「六十耳順」是無所違逆於道;「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從容中道。這種解釋把前後都貫通了起來,也更加接近孔子本意。但道的含義很廣泛,用立道來理解「三十而立」會顯得太過籠統,指向性不明。

後人很多認為「三十而立」指的是立禮,這種說法較為流行。比如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就認為:「孔子還說:『立於禮。』(《論語·泰伯》),又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所以孔子說他『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強調三十歲時,要確立自己為人處世、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楊伯峻在《論語譯註》中也認為「三十而立」立的是禮。他對「三十而立」的解釋是:「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強調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其中還透著幾分成熟和自信。「立禮」的說法講得通,也很有啟發意義,但仍然不是孔子的本意。因為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這段話是對其一生的總結,從人生意義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更恰當。

事實上,「三十而立」的真正含義是立德。班固說「用日少而畜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強調畜德;朱熹所立之道更多也指的是德;馮友蘭所講的禮是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原則,實際也是在強調德。所以,不管是立學、立道,還是立禮,都有立德的含義。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立德」是中國古人最為看重的一件事。如《左傳》中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德之不朽,意味著其是生命價值的最高表現和生命意義的終極歸宿,有德者可以「重於泰山」,無德者則「輕於鴻毛」。所以古人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往往首先看他的德性,一個人德性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也難以得到人們的認可。

喬邁 來源 學習時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於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立家成家立業.立家主要是立下正確積極向上的家風,組成和睦友愛溫暖的家庭.立好小家,人生之路才有保障.家風正,後代正,後代正,源頭正,源頭正,國家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立業人生在世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應當利用好時間,積極進取,創造價值,成就一番事業.立業是實現精神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現實寄託.
  • 孔子說「三十而立」,真正「立」的是什麼
    但是又不得不說,這位同事的話我是無法反駁的,從大家所討論的這個層面來講,是極其有道理的。事後我又在反思,孔老夫子說的那句「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意思?三十歲的我們都擁有了什麼?孔子說「三十而立」,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三十歲擁有了什麼」。
  • 三十而立,立的到底是什麼
    我只知道,無論對錯,我們都要走下去,沒有走過,對錯要從何而論?  有時去走,似乎毫無意義,但就是因為走過,而在我們的生命中,鮮活。  有時就是想走,想看看,想體驗,它獨特的樣子。因為這樣不一樣的體驗,充斥著我們的人生,才顯得自己有著獨一無二的魅力。我有的,你沒有,我享受過的,你無法竊取。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所以我才是我。所以我活成自己的樣子。
  • 三十而立,以何而立?最早的90後,已過而立之年-附年齡對照表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追求完滿人生的典範,尤其是三十以後。那麼,在人生的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和七十歲,具體又該怎樣度過呢?」我所理解的孔夫子說的三十而立,可能是從三十歲之後10年這個階段要立起來,而不是說只在30歲這一年立起來。
  • 古時孔子講「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現代人的成家立業並非此意
    而從這一系列的電視劇名字看起來,串聯在一起,不就是孔子曾經所說過的話嗎?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論語》裡面就有與這相類似的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們經常念叨的這些古話,真的明白其中的含義嗎?或者說,我們本能所理解的,真的跟孔老夫子當年所說的,是同一個意思嗎?我們今天就挑其中的一個來講講,「三十而立」。
  • 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
    我們常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有人只知道這句話,但對這句話中的含義卻不是太知道。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四十不惑,惑什麼?我想應該和大家探討一下。男人三十而立,立什麼?我想按人生階段的順序應該是立身,立業和立家。1、立身。男人三十,這時個秉性已經成型,也就是世界觀的形成,才能有人生奮鬥的方向。所以還應該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這點很重要,對自己為人處世大有益處。2、立業。
  • 寫給即將三十而立還未立的我們
    即便有多麼的看不起這個時代,不管如何的批判和惋惜,確也終將被時代所拋棄。所以,趕緊上車,不要為此而有一絲絲的疑惑。 只是,於我們,真的能不惑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何為不惑?
  • 「三十而立」立什麼?最重要的三條是:立身、立業、立家
    對於人生各個階段要義的最好注釋,早在2500年前,中國儒家思想創始人孔子就給出了答案,其中「三十而立」是最重要的一條。這裡的「三十而立」,孔子解釋說,三十歲的時候懂得了禮義,言行都很得當,有獨立的見解和意見,不會人云亦云,能獨立、周全做事。一般來說,三十歲之前,是人生學習知識、豐富閱歷、接攢能量的階段,而六十歲以後,卻是人生逐漸落幕、安享晚年的階段。可以說三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節點。這個節點把握好了,一輩子幸福;這個節點出了問題,整個人生就不那麼完美了。
  • 《三十而立》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聖人,但後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理想生活狀態。
  • 「而立之年」的來源,如何正確解讀「三十而立」?
    在這本書中,句句是孔子教導弟子的精闢言論,在書中孔子也對自己的一生進行總結,其中便有「三十而立」一詞,為眾人廣泛採用。現如今,倘若有人問到你年歲幾何,而你正好30歲,直接說數字會顯得俗氣,於是便文縐縐的借鑑孔老先生的總結,「三十而立」表達自己的年歲。以而立一詞表達,不僅可以化解年歲不再的惋惜,還可彰顯自己儒雅的文化氣質。久而久之,這個代替用法已為廣大受眾所採納。
  • 譚松韻:三十而立的立,跟年齡沒有什麼關係
    昨晚的金鷹節頒獎典禮上,譚松韻身穿一襲夢幻粉長裙亮相,講述自己演藝之路的所感與所想。她身穿一襲粉紅色的長裙,攜手宋威龍、張新成這兩位「哥哥」一起演唱了一首《看得最遠的地方》。本身身材就很嬌小的她,站在兩位男孩的身邊,顯得更加的小身板,粉色的長裙,襯託得譚松韻更是宛如仙子般靈動。
  • 瘋狂猜成語:從《三十而已》談「三十而立」
    而瘋狂猜成語裡看圖猜的第762關就有「三十而立」這個成語。【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說文解字》中,「立」就是不動的意思,所謂的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明白一生所求,坦然地面對一切。
  • 三十而立,迎難而上
    但攀登者就是喜歡壓力,因為它們其實是對電影的巨大熱情和殷切希望,能推動電影向著遠方加速、再加速,擺脫『洛希極限』式的毀滅威脅,成為藝術銀河裡永恆的星球。」誠如吳京所言,2020年是對中國電影產業的一次嚴峻考驗,但困難與壓力造就了電影人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念
  • 「三十而立」,原來是這個意思
    大家現在一說到三十而立,幾乎都會解讀為成家立業,事業有成,有房有車。但其實,三十而立中的「立」並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指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 1想起跨年那天,我們幾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七嘴八舌地聊到過去的一年時,馮新很感慨:同齡人都有房有車,而已步入而立之年的自己卻還在苦哈哈得埋頭工作。
  • 三十而立是什麼意思?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 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而已?
    在當下年輕人心中究竟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而已?鍾曉芹婚後的瑣碎、顧佳完美人妻的形象、王漫妮拼盡全力的生活......二十齣大頭未婚的我無法心有戚戚,但顧佳開導王漫妮時所說的」唯一不擔心後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長」卻道出了我的心聲。與其心有顧慮原地徘徊,不如昂首闊步大膽前進,那條路就擺在你面前,踏上去就能越走越長。
  • 三十而立?呵呵
    中國素有「三十而立」的說法,三十歲的人應該家庭穩定、有所成就。而對於即將邁入三十大關的90後來說,買房、結婚、生娃,總有一款難倒你。對於25歲才研究生畢業的人來說,從幼兒園開始就和社會脫節了20年,讓他們用5年時間就做到有房、有車、有事業、有家庭,從而「立起來」,不拼爹的話只能是魔幻主義情節。成績中不溜秋,職位中不溜秋「立」的另一個方面,體現在職場。
  • 三十而立,現代社會的焦慮與壓迫|白日夢觀察所
    在春節那段時間裡,最恐怖的詞,莫過於「三十而立」了,各種遠親近親在餐桌上的靈魂拷問:「你啊,都快三十歲的人了,一定要加把勁工作了,又沒車又沒房,甚至連個男/女朋友都沒有,我看啊你先把婚結了,把家給立好了,兩口子再慢慢賺錢。」「那個誰誰誰家的孩子,跟你同齡的,現在年薪百萬,有車又有房,你現在年薪多少啊?真不知道你讀的書有什麼用。」
  • 孔聖人曾經說過「三十而立」,立是什麼意思?是成家?是事業?
    在孔子的《論語》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成語「三十而立」,如今大部分的90後已經30多歲了,那在如今的社會當中,如何正確理解「三十而立」呢?先來看一下孔子是如何理解「三十而立」的,在孔子那個年代,孔子認為:「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應該做任何事情要合於禮節,說話要謹慎,合理,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那麼,現在已經30歲的、快到30歲的、已經過30歲的。如何看待「三十而立」呢?
  • 主耶和華神所立的約
    (羅馬書 5:16,18-19 和合本)2、神在何烈山與當時存活的以色列人立約。看經文,耶和華-我們的 神在何烈山與我們立約。這約不是與我們列祖立的,乃是與我們今日在這裡存活之人立的。神與誰立約,誰的合同就有效,誰就應當遵守這約。3、神與以色列家另立新約。你看!上面講了,神在何烈山與當時站在他面前的以色列人立了律法之約。現在,神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大家注意了!關鍵詞另立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