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輩》戰爭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2020-10-12 何以解憂

你以日本人的視角看過侵華戰爭嗎,沒有,那你肯定也沒有以德國人的視角看過二戰。無論是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深陷其中的人民,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在時代洪流面前,個體是如此脆弱。五條主線每一條都很有敘事性,角度恰好完全不同,德國那一代的年輕人,大抵都是這樣在戰爭下隨波逐流吧。夏莉成為護士,想為國效力,她的故事線最簡單維克多,一名猶太人,被祖國拋棄,開始逃亡,加入波蘭遊擊隊,又被波蘭人拋棄格雷塔,懷著明星夢的美少女,為了上位,也為了解救她的猶太人男朋友,心甘情願被潛規則,心甘情願當黨衛軍官的小三,最後想鬧翻,卻被潛規則的對象辣手摧花。弗萊德海姆,一個被迫上戰場的書蟲,他永遠在抗拒戰爭,但是抗拒的方式不同,從不願參戰,到最後的麻木不仁,成了名副其實的戰場機器。威廉,故事的敘述者,一名德國軍官,從開始的戰鬥英雄,到後面的抗拒者,逃兵戰爭會讓人成長,也會把人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父輩》邪惡的戰爭
    一口氣看完了戰爭片《我們的父輩》,久久無法釋懷。看多了戰勝國角度拍攝的關於一戰二戰的影視作品,這部以戰敗國5個鮮活的年輕人的自我審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足以說明戰爭的邪惡-「戰爭將展現人類最壞的一面」。如同小說《西線無戰事》,為報效祖國,效忠元首而參戰的熱血青年終究會醒悟,在慘烈的戰爭中,有時為了推進半條街而犧牲了半個突擊隊的戰友,頓時覺得戰爭的意義何在?為戰友而戰?
  • 《我們的父輩》 || 一場戰爭毀掉了一代德國人
    《我們的父輩》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了五個二十歲左右的德國青年人在二戰期間的生活軌跡和思想轉變。在此,我僅從我個人的角度談一談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故事的主人公威廉在故事開始之前就曾參加過另外幾次戰役,戰功顯赫。他極其信仰納粹黨,積極響應希特勒的號召,參加了德國對蘇聯的閃擊戰,對「聖誕節之前就能回到柏林與親友團聚」這一說法深信不疑。
  • 《我們的父輩》德國反戰片,揭露了戰爭時期人性的惡、善、厭、偽
    前言當2013年上映的德國戰爭片《我們的父輩》上映時很多觀眾看完都給了很高的評分,在某瓣評分高達9.6分。絲毫不弱於我們所熟知的《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個殺手不太冷》、《霸王別姬》等膾炙人口的電影。該部影片分為三季,第一季講述了德國人進攻蘇聯,第二季講述了德國人在戰爭中撤退,第三季講述了德國柏林淪陷的過程。
  • 《我們的父輩》;戰爭只有苦難
    這些趨於單一的刻畫讓我們對於「反派」有著過於刻板的印象,而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是;即使是「反派」,首先也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是士兵,然後才會是其他的角色.....「戰爭殺死了一代德國人」是影片的主題之一。影片的同名紀錄片也印證了這一主題,據悉導演菲利普·卡德爾巴赫為了保證影片的真實性,採訪了大量二戰的戰爭倖存者,幾位主演也紛紛向他們的父輩諮詢有關那一場戰爭的記憶,整理出了巨大篇幅的資料,劇組將這些經歷進行了些許的加工賦予了影片中的五位角色。
  • 《我們的父輩》戰爭是普通人的顛沛流離
    我們的父輩當然,他們所為之奮鬥的,是對當時希特勒統治下國家的抱負,參與了那個時期青年人自以為是拯救別人的戰爭,是希特勒的幫兇Wilhelm算是響應號召應徵入伍,果敢,很快成了小頭目,積極戰鬥,但是後來,他逐漸明白了弟弟的話,從開始面對戰鬥的失敗,到孤獨一人,再到後來,他已不是最開始那個滿腔熱血為國奉獻的青年,他懷疑戰爭的初衷,他們以為的拯救別人,其實給更多的人帶來傷害。
  • 《我們的父輩》戰爭把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戰前我們曾有五個人,五個朋友,我們想在分離前好好道別。為我們乾杯—乾杯 —乾杯。我們在同一條街長大,從小時候就認識了,我們的家境和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一路走來還是成了很好的朋友。那時我們年輕,以為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行動起來,我們無往不勝;後來我們才漸漸地了解了更多。戰中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戰爭的最終勝利如蒼蠅一般,我們為它們獻上身軀肉體。
  • 豆瓣9.6,十二年創作||《我們的父輩》:從德國角度看戰爭
    影片背景《我們的父輩這部影片由德國人拍攝,反思戰爭帶來的傷害。劇中的五個年輕人都是有人物原型的,在劇中威廉被要求去燒掉當地人的房子,雖然他拒絕了並且被上級狠狠揍了一頓,但現實中的士兵的確是燒了那些人的房子。
  • 《我們的父輩》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談論它的意義、它的影響、它在歷史中的地位,還是談論它的殘酷、它對生命的漠視和對人性的踐踏?1941年的德國準備入侵蘇聯。這個等不來威廉告白的姑娘,卻等來了他的「死訊」,於是乾脆把所有的思念都化作欲望,傾注在醫生揚的身上;格蕾塔也許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卻要付出身體和再也無法與心愛之人見面的代價;維克多是幸運的,有傾盡一切幫助他的情人,有善良的波蘭姑娘,可是他終其一生也只不過是在那個動蕩多舛的年代拼盡全力活了下來,或者也許故事的最後
  •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從二戰開始到結束,五個朋友兩個成了德國大兵,還有戰地護士明星以及猶太人。很中肯的劇,戰時沒有絕對好的人也沒有絕對壞的,德國人是蘇聯人也是,雖然帶主角光環但情節點個讚,原本最有可能生的卻早早死去,在最後當時的五個青年只有一個健在時繃不住流眼淚,好的演員眼神會說話,五個人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後,大家都變了。
  • 《我們的父輩》最優秀的戰爭片是讓人厭惡戰爭,感恩和珍惜和平。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2013年出品的共三集的德劇,講述了五個互為密友的德國青年,在七十多年前的戰亂歲月中,每個人命運的坎坷沉浮。 回看那段歷史無疑充滿了荒誕,年輕人被「美好的」謊言鼓動,為了一個個虛妄的「宏大的」目標拋灑熱血,結果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卻成為一堆歷史的「垃圾」。
  • 《我們的父輩》| 戰爭中的一代人
    關於這部影視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可從它的英譯名"Generation War"中得到些許提示: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代人的生活都無可避免地被它波及,有人看慣了生死,成為了麻木的戰爭狂熱者;有人掙扎求生,僥倖存活卻也再回不到從前。
  • 好電影 2013年歐洲最好的戰爭電影—《我們的父輩》
    (影片中格蕾塔所唱的歌曲)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對父輩歷史的沉痛反思
  • 《我們的父輩》戰爭是等待
    有點長,三部電影,感覺平平淡淡的,這樣也好,不是說怎麼樣顯得真實(電影肯定是有藝術加工的嘛)就是說感覺這樣自然,歷史告訴我們了什麼,讓我們自己去評判。本片以小見大,個個人物表現出戰爭面前的各種人性,但是不夠深刻,所以我覺得本片分數虛高,但覺得記憶猶新的是:戰爭其實是等待。
  • 豆瓣9.6分 最值得一看的二戰歷史記錄「我們的父輩」
    感嘆"我們的父輩"厲害的同時,也感謝生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感謝歷史長河裡用鮮血換來祖國安穩的每個人。想起二戰時,20億人被捲入其中,約7000萬人死亡,1億多人受傷,經濟上損失5萬多億美元。納粹黨發起的戰爭帶來的痛苦時至今日都無法磨滅。
  • 《我們的父輩》重溫我們父輩們的歷史和思想歷程
    朋友推薦,分三四天看了這部2013年的德國電視電影《我們的父輩》,共三集,每部一個半小時,合六集電視劇容量;加上隨後的兩集紀錄片,重溫了上世紀20年代左右出生的我們的父輩們的戰爭經歷,令人震撼、啟人深思,實在是很讓人滿意的觀影體驗!
  • 《我們的父輩》人性的善惡,從來就不是絕對的
    作為一個歷史很差的人,對德國二戰的了解大概只有納粹集中營之類。看過的相關電影也是從「受害者」的視角拍的,例如《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辛德勒的名單》。沒有對戰爭背景有過過多了解,所以之前的感受就是納粹很可恨,猶太人太可憐。但這次看了《我們的父輩》,不由得引人深思。什麼是正義?作為一名護士,救死扶傷是天職,那涉及到「敵人」,應該怎麼做?
  • 電影分享《我們的父輩》
    Tell Me Why是一首我特別喜歡的反戰歌曲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真的是一部經典著作。
  • 《我們的父輩》戰爭可以把我們人性裡最壞的一面激發出來
    1、五個朋友,第一集結束時五個朋友各自面臨各自命運的歸宿,看似都要終結生命,但鏡頭一轉,又埋下了無數的伏筆;第二集結束時,五個朋友面對的是人性的轉變,在人性的考驗下他們的選擇何方;第三集結束時,德國大潰敗下,他們終將去向何方?失落的人心、喪失的人性、對故鄉的執念、對未來的逃避,當三個在戰爭裡倖存下來的好友重聚時,當他們互相不能面對對方昔年時,一切走向了終點。
  • 《我們的父輩》戰爭怎麼讓一切都重新洗牌
    你只有先設置一個障礙,讓成百上千的人無法逾越,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選擇性的幫助其中的幾個,藉此要挾他們用手中的東西同你交換。邪惡在單純與善良面前,被照的如此醜陋,醜到惡魔也會為之心悸。戰爭中,比死亡更難以接受的,就是活著。
  • 《我們的父輩》看後感想
    個人來說非常喜歡戰爭電影,喜歡宏大的戰爭場面,喜歡戰爭壓抑的氛圍,喜歡戰爭的兵戎相見。所以我就大量搜羅關於戰爭的電影,大部分優秀的戰爭電影都已經加入了想看隊列或者已經看過。唯獨這個,覺得是電視劇哎,可能會過於冗長,就一直沒有在意,可是對於優秀佔整題材的影視作品討論中都有他的身影,就想:好吧,看一看他,究竟有什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