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科學:夢境的複雜程度,取決於睡眠所處的階段

2020-12-28 地球explore

夢到底是什麼?

人的一生,牽絆於貪嗔念痴,「人無至人」,則必然有夢。然後,才有周公解夢、莊生夢蝶、黃粱一夢、夢筆生花、南柯一夢等等說法

在儒家理論裡,古人們一度靠夢來卜吉兇,總讓人覺得虛無縹緲。而現代人類心理學,則認為:夢本身是一種生理活動之一,本身更不會分好人壞人,也不會分聖賢愚魯,若腦子沒被燒壞,你我這一生都會做夢,甚至,有時候就連動物也會做夢。

人或動物,睡眠時,若發生做夢的過程,自己的眼球也會跟著快速移動。在學術裡,這種行為稱之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簡寫為 REM)。當然,動物不會像人類這樣會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人有時候會「夢話連篇",甚至醒來的第一時間,有時候會依稀記得自己夢裡所發生的神奇故事。而古人,用《周禮》更將其分為六類,可在現代心理學、醫學上,夢只是睡眠期間的,大腦皮層在某一個意識狀態下,自我整理記憶碎片、片段的過程,是一種自發性的生理活動。

也有專家曾形象地做了一個比喻:做夢,實際就是一種腦部的VR技術!它會將人腦中已記錄下來部分記憶,在做虛擬的實體模擬。在這個模擬之中,記憶片段雖然只起「素材原料」作用,但十分重要,人在夢中有時候會虛虛實實,甚至出現十分荒誕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卻處之泰然。人之所以做夢,也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衛,不僅重新將情緒調節到平衡態,更通過代謝、整理大腦那些複雜的信息,優化我們的大腦記憶」內存條「的存儲。

最新的關於夢的研究

而據一項最新研究分析結果表明:夢的質量和複雜性,其實是會隨著我們睡眠的不同階段而改變。在過去,我們通常以為夢只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REM)期間,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人們有時甚至在從非 REM 睡眠階段,醒來時也能回憶起夢境。

這兩種類型的夢是否天生不同,神經科學家也正想方設法試圖去搞清楚他們的差異。

研究表明:當患者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被喚醒時,他們通常能夠回憶起精心製作、栩栩如生、情感豐富的夢境。相比之下,那些在非快速眼動階段醒來的人記得的夢更少,而且夢本身更像是在思考。

不過,這些重要的發現,目前也是處於理論階段,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它們的事實性,更多偏向於專家們的主觀報告。

在科學領域,有關人腦、夢和睡眠的科學研究,還有很長的路子

不過,巴西的研究人員,為此而特地開發了一種有效的睡眠分析工具,可定性進行分析報告,用更客觀的圖表形式顯示出來,兼容夢境的長短、各地域的語言差異等。

經過系列科學觀測後,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西塔爾 · 裡貝羅,將這兩類夢形象地描述:

一、快速眼動睡眠的夢更長,更像電影,與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相比,快速眼動睡眠期的夢境報告要複雜得多,並且充滿了相關的信息。

二、而與 REM 睡眠相比,N2睡眠階段——深度的、非 REM 的、慢波睡眠階段——的夢更短,回憶次數更少,強度更小,更像是在思考。

最終得這個結論,不僅是他們在研究、分析過程中首次使用了定量測量,將這些細微的結構性差異,能最大化地識別和記錄。並且,與傳統的解析詞義的方法相比,這種非語義圖分析方法,還能夠轉而專注於所說內容的整體語氣。

為此,他們特地篩選了20名處於不同夢境階段的參與者,通過約133份的夢境報告,並繪製出這些夢境詞彙的圖表,並用圖表上的節點標註代替。

通過分析夢境信息所表達出的內容結構,這個新的分析工具發現:與非快速眼動睡眠期相比,快速眼動睡眠期的夢境報告要複雜得多,並且充滿了相關的信息。

就如柏林洪堡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約書亞 · 馬丁所說那樣:這也是科學第一次,利用圖論證明 REM 夢境比非 REM 夢境,具有更多的結構連通性。

連貫、沉浸、故事化的夢境體驗,可能更容易組織成一個具有更大連通性的報告,而支離破碎、孤立的夢境體驗相對來說更難在精神上組織起來,因此在結構上聯繫較少。

研究的結果,不僅補充了現有的關於夢的報告和 REM 睡眠的文獻,也支持了最近和更客觀的夢庫資料庫的測量。

2020前所發表的一項研究,就僅使用一種算法,卻篩選了24000個夢,然後也發現了各種「統計標記」 ,支持我們的夢是日常生活的延續這一假設。

顯然,一個算法不足以解開這個謎團,如今多種像這樣的數學工具,不僅可用來評估我們的睡眠和夢境,也儘可能地減少的偏見,能讓科學研究有更多的選擇與考慮切入點。

相關焦點

  •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真的把你放在心中
    楊小琴2020推出最新流行單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由傑哥哥詞曲創作。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詞曲:傑哥哥原唱:楊小琴監製:思雨出品:傑雨傳媒發行:傑雨傳媒昨夜我又夢到了你夢中的你是那麼美麗甜甜蜜蜜你我相偎依夢醒之後才知已分離今夜我又把你想起回憶你我過去的甜蜜那些溫柔都已經過去想你念你只好來回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 睡眠時為啥會不停做夢?夢多說明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人一生要在睡眠中度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而人體在睡眠的時候,就會出現做夢的情況,這些夢有美夢有噩夢各有不同。而做夢也有著很多的說法,比如說在民間,很多人都覺得做夢,是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感知,還有一部分人覺得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麼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人為什麼會做夢?在什麼情況下,人才會頻繁地出現做夢的情況?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 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
    古人對於夢境的解釋更多的是趨向於神話,站在科學的角度,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神鬼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要知道,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神秘的生命體,尤其是大腦更是核心所在。人類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它的動物,是智慧生命,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發達智慧的大腦。
  • 多夢、噩夢該咋辦?一文揭開夢與健康的秘密
    同事鴿子說,小編是看了電影《西虹市首富》後中毒太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起來,夢確實是一種很奇妙的現象:有人會「日有所思夜有夢」;有人會經常做同一個夢;有人經常做噩夢;還有人會做春夢;夢到被追殺、掉牙、前任、去世的親人……關於夢,有太多問題可供討論,即便現在科學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夢在人們心中依然保持著神秘的色彩。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夢」~
  • 是不是睡眠質量不好的表現?告訴你答案
    在多數人看來,做夢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幾乎包含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其中夢境也是多種多樣, 甚至有些老人回想起來,每天的夢連在一起還像電視劇。讓人疑惑的是,晚上經常做夢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睡眠質量不好的表現?
  • 做這個夢證明孕媽壓力大!
    夢境,很多時候會反映一個人日常生活中所擔憂和思慮的事情,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 夢與健康
    我們生活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之中,外有六淫之邪的侵襲,內有飲食、七情等的擾動,大多數人難以達到真正健康的平人狀態。此時我們的氣血、陰陽皆有所偏,臟腑亦各有其充盛及不足。 當然,這種偏頗狀態比較輕微,仍能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協調,而並未達到疾病的程度。在這種狀態下,我們仍然可以安眠,心神能夠正常斂藏於內。
  • 這個資料庫搜集了2.4萬個夢!用AI分析打分,找出夢境現實關聯
    大數據文摘出品作者:牛婉楊、Canary、悅嘉歡迎來到文摘菌夜間特別放送~ 鑑於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做夢」,文摘菌特意調到了晚上發布,祝大家夢到文章裡的內容~說到做夢,你是不是也覺得人的夢境很神奇?可以夢到那麼多無釐頭的事情。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夢境也是現實生活的延續。
  • 科學家發現了啥,夢是真的?科學家:其實夢在「現實」中都經歷過
    科學家發現了啥,夢是真的?科學家:其實夢在「現實」中都經歷過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指的是夢境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縮影。夢中反映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其中一些相反,因此,當我們做夢時,並不感到意外,正因為這樣的不意外,讓我們早晨醒來以後對夢境沒什麼印象。
  • 日所思,夜所夢
    美國著名壓力控制專家NERYSDEE,就調查取樣的10,000夢境進行分析,並通過對我們常見的幾種夢境的解析,向你揭示夢境與現實的關聯和夢的意義。下面這些夢境,你有夢到過嗎?夢境一: 墜落、墜落、不停地墜落……我們常常在進入睡眠之後就開始夢見自己墜落,在空間中墜落,在時光隧道中墜落。
  • 為什麼會產生夢境?科學家認為有3種可能,或與平行世界有關!
    為什麼會產生夢境?科學家認為有3種可能,或與平行世界有關!夢是每個人在睡覺的時候都會經歷的一件事,每當在夜晚我們完全放鬆下來,進入深度的睡眠之後,腦中就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場景,這些場景各不相同,有好也有壞。
  • 夢是連接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嗎?科學家對夢的解釋讓人難以想像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當人們在白天對一些事物思考過度或是對某些人物思念過甚,在入睡後便極其容易出現在夢境裡。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做夢是人體一種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但是你是否深入思考過,人為什麼會做夢呢?
  • 夢境真的是一個世界嗎?兩個人是否能夠進入同一個夢境?
    但是,有人卻聲稱與別人做了一模一樣的夢!這真的有可能嗎?  一般而言,夢中所出現的事物與一個人近期的經歷有一定的關係,古人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便是這個道理。當然,凡事沒有絕對,許多人的夢境連自己都摸不著頭緒!那麼,夢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