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綜藝節目生態漸入佳境

2021-02-21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一檔名為《奔跑吧兄弟》的韓國真人秀節目被浙江衛視引進後,掀起了陣陣熱潮。「跑男」把輕鬆歡樂的節目做成了潮流風向標,給國內綜藝生態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案例。

  類似這種熱播的引進節目模式的綜藝節目,目前在國內電視市場有很多。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有的引進節目只是曇花一現,或是做了兩季、三季之後就出現了疲軟的收視狀態,而這些節目通常在國外已經成功播出了許多年,有的甚至是十幾年的王牌節目。是否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水土不服?導致海外引進節目在國內市場的「壽命」如此之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值得我們去思考。

  模式引進,更要讓節目接地氣

  從2010年《中國達人秀》開始,中國進入海外節目模式引進的全盛時期。尤其是2012年《中國好聲音》的成功撈金,讓多家衛視看到版權引進的利益,紛紛加入「海淘」大軍。2013年更是被稱為歷史上「海外綜藝節目模式引進井噴年」,引進節目數量高達50多檔。大浪淘沙後的2014年引進節目量與2013年基本持平,有些成功節目繼續開播,有些則銷聲匿跡,同時又有一些新的引進節目模式注入,形式更為多樣化。

  從目前來看,觀眾對於室外真人秀節目模式的接受度與多年前相比,審美距離有所變化,更加能夠接受。比如,2014年深圳衛視引進了美國室外競速真人秀The Amazing Race(《極速前進》),一開播就受到了較大關注。究其原因,網絡時代的發展促使大眾對這種節目形式已經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審美期待。按照伊瑟爾提出的「隱含的讀者」的概念,在引進一檔新型綜藝節目時,同樣存在隱含的受眾,《極速前進》已經在美國播出13年,在中國擁有了大量的鐵桿粉絲,很多受眾已經是在節目播出前就開始關注並鎖定這檔節目。再比如,浙江衛視去年開播的《奔跑吧兄弟》的韓國版《Running Man》同樣在中國擁有大量的粉絲,節目還未播出在網上就已經有大量的關注和討論。

  中西文化的巨大差異,決定了買進的電視節目模式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符合中國受眾的收視習慣才可以,因此就回歸到一直存在的本土化問題上。如何讓節目真正落地?這是引進節目在中國長遠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不可否認,國外的經典未必能成為國內的熱點,一些在多個國家播出時引起收視熱潮的王牌節目拿到中國卻遭受冷遇的現象就是現實的證明。不符合國情的節目註定失敗,比如2013年出現了兩檔明星跳水節目,儘管收視成績不錯,然而卻不符合中國國情,引發社會問題,觸及政策底線,僅僅播出一季就銷聲匿跡。同時,我們發現文化相似度高的節目模式更容易成功,從韓國引進的節目比歐美節目更容易改造,2014年取得較好成績的《我是歌手》(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花兒與少年》,由於韓國與中國相鄰,且同屬於東亞文化,在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契合度,因此在節目的本土化改造上就更容易實現。

  內容為王,更要讓觀眾有期待

  當然,引進了形式,內容卻無法填充,同樣會致使「期待視野」的喪失。如東方衛視在2013年引進的王牌節目模式《美國偶像》,然而卻表現平平,主要是因為從2004年開始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已經在觀眾的心裡根深蒂固,多年來大量的選秀節目如此雷同,與《中國夢之聲》的形式、賽制、手法幾乎相同,觀眾的審美疲勞,導致審美距離過小,沒有新鮮感,致使其無法突破。

  中國選秀節目也有類似的問題。已經走過10年曆程,如今出現選秀節目選手匱乏的問題,導致受眾對於節目中選手人物設定失去興趣,從第三季《中國好聲音》來看,選手問題已然成為決定節目存活的大問題,這樣不健康的節目生態必然導致節目質量下降。

  當代大眾的浮躁,導致收視忠誠度不高,關注度也不夠持久。一方面,受眾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在擴大;另一方面,受眾的審美疲勞時間在縮短。海外引進節目投入過大,而受益的節目其實只是鳳毛麟角,很多節目一經試水,如果失敗就立刻下馬。其實,對於觀眾的培養有時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在經濟利益面前,卻沒有機會去培養觀眾群。

  未來是創意經濟的時代,想要真正做到「拿來主義」,一是要激活電視節目業態,完善制播分離制度;二是要利用好網絡平臺,考慮到媒介融合後電視節目的多元化,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傳播對審美距離造成巨大影響,要充分抓住注意力經濟的特點;三是不能趨之若鶩和過度依賴境外模式,原創節目研發才是長久之計。

  事實上,一些有實力的電視臺紛紛開始推動原創節目的研發生產。比如,湖南衛視2014年重磅打造的大型校園紀實原創節目《一年級》,就實現了中國電視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儘管此節目的質量和生命力還有待時間去考量,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進步。

  從境外引進節目模式的行為本身對國內綜藝節目的長遠發展是有益的,也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製作的進步表現,是通往原創自製節目的必經之路。海外製作的先進經驗可以提高我們的電視製作水平,無論從內容的策劃還是形式的呈現上都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但是我們仍然看到,外來節目不是中國電視業發展的救命稻草,創作者的觀念在改變,中國觀眾的接受程度也在變化。在目前的綜藝節目熱潮中,我們還需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長久發展之路。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全部內容


相關焦點

  • 韓國綜藝VS國內綜藝,雷同節目盤點
    近年來國內綜藝節目類型不斷增加,很多節目與韓國的很多綜藝很像,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和韓國綜藝極為相似的國內綜藝吧!一、《爸爸去哪兒》VS 韓版《爸爸,我們去哪》這是最早的在韓國買版權的國內綜藝節目,這也成為了國內首檔親子類節目。韓國的這檔節目只播了兩季,於2015年停播,而國內的節目到現在已經出到了第五季了。
  • 「文化」+「娛樂」完美混搭,原創綜藝《七十二層奇樓》漸入佳境玩出「新內涵」
    讓節目「有文化」,並不是說完全摒棄娛樂的元素,而是巧妙地在「文化」與「娛樂」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文|李楊進入二季度以來,「綜N代」大行其道成為綜藝市場顯著的特徵,相較之下原創節目在當前市場上顯得格外珍貴。在文化需求愈發重要的當下,做一檔有文化、有內涵,同時又極具本土特色的原創綜藝,似乎成了國內綜藝難以突破的瓶頸。
  • 韓綜《三時三餐》高分收官,慢綜藝漸入佳境?
    在開始向韓國綜藝借鑑、聘用專業製作團隊後,國內綜藝也變得豐富起來。諸如《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等各衛視的王牌節目應運而生,使得對《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感到疲憊的觀眾,有了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而新意也就意味著收視率。但是,快綜藝模式的一成不變,必然導致了他們會步上《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的後塵。畢竟,觀眾們都是挑剔的。
  • 國內五大音樂綜藝節目排行,你更喜歡看哪個呢?
    音樂是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通過音樂可以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那麼你知道音樂綜藝節目有哪些嗎?最熱門音樂綜藝節目有哪些麼?國內五大熱門的音樂節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的樂隊》是由芒果TV、遠景影視聯合出品,江蘇衛視聯合播出的聚焦樂隊自然成長的音樂真人秀節目,該節目由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三維合伙人組團上線共同發掘培養中國樂隊的心力量。
  • 《魚樂夜現場》人氣破百萬,鬥魚綜藝直播漸入佳境
    這檔鬥魚自製綜藝秀在第一期就已經引發大量水友的關注,首播就成為平臺上最熱門的綜藝節目之一,平均觀看人氣達到50萬人。而在第二期當晚,節目更是不負眾望的打破了第一期60萬人的峰值記錄,一舉突破了100萬人氣峰值,平均觀看人數也提升至80萬人。熱度媲美馬東攢局的《飯局的誘惑》和SNH48主演的《超神偶像》等鬥魚直播上的其他直播綜藝。
  • 國內綜藝節目幾個重要關鍵時期述評
    說到綜藝節目,對於平時比較關注綜藝節目的編輯來說,我國綜藝節目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這類綜藝節目由央視早期的金龜子主導。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金龜子主持的《大風車》,雖然金龜子很久沒有做過節目,但她的節目陪伴了我們太多美好的童年時光。早期的綜藝節目主要是兒童互動綜藝節目。
  • 看過日韓綜藝,才知國內綜藝的強大,不是造假,純粹是為節目效果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社會大眾觀看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渠道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家庭電視機上,更多的是在網絡上。各大衛視為了挽回收視率,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臺的特色綜藝。就像芒果臺的快樂大本營,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等等。
  • 跟日本一比,國內的綜藝節目真的是太文明了!
    《人類觀察》、《全員整人中》、《整人大賞》等,都是在國內網站瘋傳的綜藝資源。有網友曾經評論,日本是一個用生命玩整人的國家。為什麼這麼說?日本的整人節目一是範圍廣,明星整,路人整,老人整,小孩也整。二是不惜成本,有時候動用幾百人,只為整蠱一個人。三是不局限於惡作劇的形式,各種方式試探人類本能,讓人防不勝防。
  • 最近幾年國內的綜藝節目簡直太火爆,尤其是歌唱類比賽的綜藝節目
    最近幾年國內的綜藝節目簡直是太火爆了,尤其是歌唱類比賽的綜藝節目,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中國新歌聲》,以前還不是這個名字,但是每年都會播出一季,這也是浙江衛生的王牌節目之一,收視率那自然是不用擔心的,今年的幾位導師已經是爆出來了,看看都有哪幾位導師吧。
  • 韓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爭議大,國內綜藝會效仿嗎?
    韓國電視臺新推出的一檔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這還沒開播呢,就引發眾人的關注。你還別說,韓國人果然是腦洞大開,在這相親節目盛行的時代,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來了個我們《我們離婚了》。這似乎在對標之前的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如果這個新節目能夠開播,想必熱點不愁,吃瓜不斷。有網友調侃,下一個新節目會不會是《我們復婚了》?以及《我們家暴了》、《我們出軌了》?這腦洞是一個比一個大。
  • 看到日本的這些綜藝節目,你就知道我們國內的綜藝有多文明了!
    如今,各種綜藝節目可謂層出不窮,為了迎合觀眾,為了收視率,各種綜藝節目的製作都挖空心思,競爭當然也真的是很慘烈;淘汰率也很高。雖然說國內的綜藝節目已經是讓觀眾目不暇接了,但在國外尤其是在日本,那裡的綜藝節目不光是五花八門,而且可以說是絕對刺激你的感官,媚俗得簡直讓你意想不到!
  • 歷數國內綜藝節目近20年來類型的更迭
    綜藝節目如今在國內的地位不用多說,非常受大家喜歡。只需要花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能看完一個相對完整的節目,不需要像追一整部電視劇那樣,花上很長的時間。而且綜藝劇情一般都很輕鬆,觀眾隨時可以進入狀態,而電影的話,一般需要從頭開始切入,綜藝更顯隨意性。回顧過去20年,國內的綜藝節目形式,越來越豐富。
  • 國內綜藝節目被強制賠償
    《爸爸去哪兒》2013年湖南衛視從韓國引進的《爸爸去哪兒》(圖為海報)收視爆棚,也引發國內多個製作單位紛紛引進甚至抄襲韓國多檔綜藝節目。蒙面歌王曾與韓國MBC籤約的國內綜藝節目《蒙面歌王》,其製作公司上海燦星文化傳媒(燦星)一直拒絕支付版權費及部分廣告收益,日前被列為「被執行人」,被法院強制執行賠償。
  • 國內首個蹭飯綜藝節目確定,嘉賓公開,遭網友炮轟:又抄韓國綜藝!
    如今,隨著國內綜藝真人秀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投資方看中了這塊市場,紛紛搶佔分得一杯羹,但是,相比較之下,網綜節目市場的審核相對寬鬆,所以,眾多綜藝製作人紛紛跳槽到網綜市場,也使得近幾年網綜節目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 從《密逃》到鬼屋,網友吐槽,卻看到了國內綜藝節目的希望
    修訂《密逃》第二季本季的《密室大逃脫》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一次,程序團隊專門為節目創建了一個「密逃大廈」,每一期都會有不同的主題,並在「密逃大廈」的不同樓層上演驚心動魄的情節。嘉賓需要做的是通過劇情給出的線索,從整棟樓逃走,解密的各個密室。
  • 這邊錄製那邊直播,綜藝節目玩轉「大小屏」
    在人們固有認知裡,綜藝節目大多都是錄製完成、剪輯後才會播出,讓觀眾看到。但「大小屏互動」的推出,讓綜藝節目在錄製階段就開放直播信號,在網絡上先行直播。這種新鮮有趣的方式,既受到粉絲,特別是網絡端粉絲的關注,也在無形中擴大了整檔節目的熱度和影響力。這樣全新的模式,給綜藝節目帶來更多想像空間。隨著「直播」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眾生活中,很多綜藝節目也在利用這一形式將節目多維度拓展。
  • 《年代秀》:王牌節目回歸如何在新綜藝競爭中立足?
    一、王牌綜藝節目回歸新元素更多元 老版的《年代秀》從2011年開始,到2014年結束,毫不誇張地說,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年代秀》是深圳衛視當之無愧的王牌綜藝節目,收視和口碑都相當不錯。 由此可見,一個具有延續性的綜藝IP是很重要的。老版《年代秀》歷經三年、十七季、188期節目、上千位明星的參與,刷新了當時國內綜藝節目邀請嘉賓數量之最,節目內容更是開創國內綜藝先河,多次問鼎同時段收視第一,斬獲行業內無數榮譽,以及觀眾的零差評,是曾經的「綜藝之王」。這些都說明了其所具有的關注度和可持續性。
  • 《隱藏的歌手》:引領國內電視綜藝節目找回「初心」
    如今的電視螢屏上,真人秀節目遍地開花:競技、旅遊、婚戀、育兒、汽車、美食等,滲透進百姓生活的各處。然而在這股洶湧的真人秀浪潮之中,今年四季度卻有一個非真人秀類節目異軍突起,以地面頻道聯播的方式逆襲衛視綜藝節目,創下收視與口碑的雙贏。作為一檔全程在棚內錄製、嘉賓陣容也並非一線當紅明星的節目,《隱藏的歌手》卻恰恰做到了揚長避短,以豐富而有層次、質樸但卻頗具情懷的內容引領觀眾找回最初愛上綜藝節目的「初心」。
  • 清流節目翻紅:不唯流量顏值,綜藝內容生態持續向好
    廣電總局的上述節目評優活動每個季度都要舉辦一次,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本次受表彰的節目,不再像以前那樣讓人感到陌生,大都口碑與收視兼具,一些甚至引發了廣泛的話題討論。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大量「清流節目」的翻紅,反映出電視綜藝節目生態正在持續向好,「內容好節目才好」的觀念正在深入人心。
  • 年入37億,他才是站在國內綜藝節目頂端的男人
    年入3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00多萬元),站在國內綜藝節目頂端的男人就是羅英錫!韓國綜藝PD韓國pd怎麼是站在中國綜藝頂端的呢?別急,讓我細數一下國內綜藝節目和羅PD節目的「相似點」,你就知道食物鏈頂端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