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說沉浮史:叛逆的韓寒,少年氣的江南,我們遠去的青春

2020-11-19 懂球帝官方

在上世紀90年代與本世紀初,幾乎每個喜歡「課外書」的中學生,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某一天的教室課堂裡,你在桌面上擺開課本,假裝認真聽講。

手卻悄悄從課桌裡抽出一本小說,偷偷放在膝蓋上翻開,鬼鬼祟祟地翻動著,時不時瞟一眼老師。

沒過多久,你的思緒已經飛到了另一個校園裡。

相比現實中這個沉悶無聊的校園,在那裡,有叛逆的青春,懵懂的初戀,難忘的友情,交織成一種別樣的波瀾起伏的校園生活。

你看得心潮起伏,卻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落入老師的眼底。

至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過來收走你的書,還是根本懶得管你,無非取決於你平時的表現而已——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裡,課外書曾肩負重任,是為學生們提供消遣與夢想主力軍。

而其中的校園小說則在那些年裡,給幾代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回憶。

1.開拓者

在《花季·雨季》橫空出世之前,其實並不存在著「校園小說」這樣一個分類。

所謂校園小說,當然是以學生為主角、以校園為背景、以校園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

符合這個定義的小說雖然一直都有,比如王朔的《動物兇猛》,但並未像後來那樣蔚為大觀,以致形成了一個新的小說門類。

而引領這股風潮的,正是鬱秀的《花季·雨季》。

鬱秀出生於1974年,福建人,10歲來到深圳。寫下《花季·雨季》時,她才16歲,還是個高一的學生——

而由學生作者寫學生生活,正是後來的校園小說的典型特徵之一。

鬱秀高三時寫完《花季·雨季》後,大二時又改了一稿,但起初她並沒有指望這部小說能夠出版。

直到1996年,鬱秀已經漂洋過海到美國留學了,《花季·雨季》的手稿才因為一個偶然的原因,被海天出版社發現並出版。

誰也沒有想到,《花季·雨季》一上市便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據說,僅正版圖書便賣了100多萬本,盜版數量更是無法計算。

那個時代的小說往往是全班人傳閱,保守估計,全國至少有1000萬學生看過這部小說。

《花季·雨季》的背景設定在深圳,一個對當時的學生而言還略顯神秘的城市。

主角都是同一個班(高一·四班)的學生,有女班長謝欣然,男班長蕭遙,班花劉夏,學習委員陳明,文藝少女林曉旭,籃球愛好者王笑天等等。

這是一部很「純正」的校園小說。

它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戀愛、背叛、霸凌、墮落之類的橋段。

幾乎所有的情節,都圍繞校園生活展開,因此特別能引起普通學生的共鳴。

比如小說第一章寫作弊:

作弊雖然未遂,但是也沒被老師抓獲,餘發暗自得意:「老師怎麼鬥得過學生!」

五六十年代的學生視作弊為「大逆不道」,到了八九十年代,學生則視之為「和監考鬥智鬥勇、值得同情的行為」。

像這樣貼近學生心理的描寫,很容易引起讀者的感同身受。

對於青春期特有的那種對異性的愛慕之情,《花季·雨季》也描寫得非常細膩,比如小說中寫謝欣然對蕭遙暗戀時的心理描寫: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欣然發現,自己在想他,而這個「想」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她渴望見到他,每天早上,當他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她就會有一陣激動;她渴望聽到他的聲音。他和大家交談,她只注意他講的內容;她渴望……當發現自己喜歡的人並不喜歡自己,這對少女來說,也許就是最大的悲哀。

小說中還寫到了蕭遙對肖竹、林曉旭對班主任江老師的戀慕之情,但整本書中作者都沒有讓他們之間互相點破,也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戀人」。

這也許是九十年代的社會大環境決定的,但這種似有若無的懵懂情愫,反而成了很多人回味不已的描寫。

《花季·雨季》大火之後,第二年便拍成了電影上映,也曾引發關注。

片中飾演謝欣然的顏丹晨,後來成為小有名氣的女明星。

另外《花季·雨季》還曾改編為電視連續劇,但反響一般。

不過《花季·雨季》對後來學生們最大的影響,不僅僅是讓他們開始學會了在作文裡頻繁使用「花季」和「雨季」這兩個詞。

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發現——

原來中學生也能寫小說,還能寫得這麼好?

正是受《花季·雨季》的影響,很多中學生燃起了寫作的興趣,這是當年的鬱秀自己也沒有料到的。

她在無意中為許多人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學之路的門,引領了接下來新世紀的青春文學風潮。

2.韓寒和他的《三重門》

身為韓寒的同齡人,多年之後回望少年歲月時,韓寒這個名字,以及《三重門》這本書,註定會留下一個不淺的印記。

《三重門》還沒有出版時,韓寒已經憑藉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而且獲獎的過程十分戲劇化,這也讓《三重門》變得極具話題性。

左一為當年的韓寒

2000年的時候我正在上高中,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信息傳播的速度遠不能跟當今相比。

然而《三重門》所造成的轟動效應,不遜於如今任何一次娛樂事件。

整個學校都在談論這本書,連從來不看小說的同學都在找人借,最先買到這本書的同學一時風頭無兩。

當然,幾天後他又不得不面對新書很快被翻得稀爛的現實。

如果你先看過《花季·雨季》,再看《三重門》,便會覺得二者雖然同是寫校園生活,但完全不是一個路數。

《花季·雨季》是涉世未深的學生作者應該有的樣子,而《三重門》則展現出作者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老練——

這也讓韓寒迅速收穫了大量粉絲,畢竟在當時的我們看來,一個同齡人,能把小說寫得頗有《圍城》之風,實在是太厲害了。

《圍城》對《三重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書中隨處可見的各色比喻、旁逸斜出的調侃諷刺、橫跨古今中外的知識點,就連男主角林雨翔的性格特點,也和《圍城》中的方鴻漸有相似之處:

有小聰明,無大才華,既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持久的決心,在感情上也是猶豫不決,畏首畏尾,以致錯過了本不該錯過的人。

當然,二十年後的今天重讀《三重門》,隨著閱歷和閱讀量的增加,你會覺得書中有些當年覺得絕妙的比喻,如今只覺得做作無比,當年覺得頗顯淵博的引經據典,如今覺得不過爾爾。

但我依然保留著一個觀點,那就是《三重門》實在是一本有趣的小說,韓寒自己此後也再沒能寫出比它更有趣的小說。

比如林雨翔在《全國作文佳作選》上發表文章前後那一段情節:

這獎並不像林雨翔想像的那樣會轟動全中國,甚至連轟動一下這學校的能量都沒有。雨翔原先期盼會「各大報刊紛紛報導」,所以報紙也翻得勤快,但可恨的是那些報紙消息閉塞,這麼重大的事情都不予報導。林雨翔甚至連廣告都看得一字不漏,反而看成專家,哪個地方打三折哪個地方治淋病都一清二楚。然後乞望「散見於諸報端」,然而「諸報端」也沒這閒工夫。

還有林雨翔在市南三中參加文學社的那一段,也是笑料密集,妙語不斷:

文學社每周活動一次,與其說活動,不如說是死靜,是聽萬老師授中國文學史。萬老師為人極為認真仔細,是一塊研究純數學的料,卻被文學給糟踐了。其人說慣了老實話,舌頭僵掉,話說不清楚,李漁和李煜都要搞半天,一再重申,此鯉魚非彼鯉魚也。最近講到杜甫和杜牧,更是發揮攪拌機的威力,挺著舌頭解釋此豆腐非彼豆腐也。偏偏中國詩人多,有了鯉魚的教訓,他嚇得不敢講李益和李頎。

不管看多少次都會笑出聲來。即使現在重新翻看,仍然覺得這兩段是全書最有趣的段落。

不過,拋開那些有趣的段落之後,貫穿全書的主線——林雨翔和Susan那懵懵懂懂的感情故事,便會浮出水面。

《三重門》電視劇劇照,董潔和吳禺男主演

韓寒曾說過,這段愛情故事就是以他的初戀為藍本,所以其實他在這條線上用心最深。

我至今還記得林雨翔與Susan分別後又一路偷偷跟著她的那一幕:

寒夜的街上沒幾個人,空曠的世界裡好像只剩下兩個人和幾盞燈。林雨翔握緊拳,剛要張口,終於不幸,大壞氣氛的事情發生了,Susan早雨翔一步,說:「有什麼事麼?沒有的話我回家了?」

林雨翔的勇氣被嚇得找也找不回來,竟搖搖頭說:「沒事沒事。」

Susan圍好圍巾,對林雨翔莞爾一笑,跨上車回家。林雨翔呆在原地,又責怪自己忘了說「路上小心」等溫暖的話,不由雙倍地後悔。酒勁又泛上來,想想不甘心,叫了路邊一輛三輪摩託從另一條路趕往下一個路口。

那種面對自己喜歡的人,卻不敢說出口的心態,可以說是拿捏得非常到位,也許確實是有過相關經歷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很多年之後,《三重門》陷入了「代筆門」的爭議,在網際網路上鬧出了偌大的風波。

不過對於當年的讀者而言,《三重門》在他們心中已經定格。

現在看來,《三重門》更大的意義,是它讓韓寒成為了一個反體制、反應試教育的典型,也成為無數中學生的偶像。

在很多人眼裡,韓寒就是「80後」的代言人。

3.金庸人物的校園生活

《三重門》之後,網際網路開始普及,網絡文學開始方興未艾,無數有才華的作者開始以網絡為陣地發表作品。

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時年22歲的留美研究生楊治,開始在網站「清韻書院」上連載一部回憶自己大學生活的小說。

小說的名字,叫《此間的少年》。

他的筆名以後更為人熟知:江南,那個寫出了《九州縹緲錄》、《上海堡壘》和《龍族》的作家。

《此間的少年》的誕生,將校園小說帶入了大學時代,此後以中學生為描寫對象的校園小說便日益沒落。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校園小說的讀者,還是以中學生為主力。

而對於正在書山題海之中渡劫的中學生而言,大學就是他們的伊甸園,是一個既神秘又美妙的地方,描寫大學生活的小說,自然也會受到他們更多的關注。

而在江南的筆下,汴京大學(原型為北京大學)的校園生活也確實妙趣橫生,讓人不由得心生嚮往。

用江南自己的話說就是:

那時候通往食堂的銀杏明黃如金,女生們走在落葉中裙裾起落,男生們衝她們敲打飯盆,我擁有無數時光和可能,熱血上湧的時候我相信自己能徵伐世界,在戰馬背上帶著窈窕的姑娘歸來。

摘一段書中的「臥談會」記錄吧:

方案三繼續由令狐憤青貢獻:「英雄救美吧,不如英雄救美。……現在是我們的黃蓉同學,這時候遠處有一聲狼嚎,一條黑影噌地從路邊竄出來,兩眼閃著淫光撲向了黃蓉……」

「黃蓉會空手道的,」郭靖提示說。

「不,」令狐衝很專業地再次揮手,我們現在應該稱他為令狐導。

令狐導說:「現在不能等黃蓉動手,老大你必須搶先衝出去……」

令狐導把一把五釐米長的塑料柄水果刀塞到郭靖手裡:「你就拿這把刀對那個辣手摧花的大淫賊亂砍,直到黃蓉看得暈血了倒在你懷裡,老大,你的終生幸福就有保障了。」

楊康心領神會,馬上啟發段譽和林平之說:「有道理,不過我們現在是不是還需要一個很有膽魄很有義氣的淫賊呢?」

令狐衝趕快說:「我靠,你們三個看我幹什麼?」

「老二,」段譽上去拍令狐衝的肩膀說,「犧牲一次吧,我們大家那麼鐵的交情,你灑一次熱血換老大一生的幸福,值得啊,那是光榮的。」

林平之也說:「對啊對啊,誰有老二那麼高的天賦?」

楊康說:「狐衝哥……我願意為你這一次流血獻身貢獻五隻學三的雞腿。」

「顏康弟……」令狐衝從床上竄起來和上鋪的楊康握手。「你雞腿都願意出了,我還能說什麼呢?不過……」令狐衝一拍大腿,慷慨豪邁地說:「要是老大可以在那個萬惡淫賊施暴的時候晚一點出現,要我倒貼五隻雞腿兄弟也當仁不讓啊!」

這樣的大學生活,又有誰能不愛呢?

據說《此間的少年》出版後,有北大的招生老師買了幾十本書隨身帶著。

當那些高分考生便在北大和清華之間猶豫不決時,便遞上一本,說:「報北大吧,北大就是這本書裡寫的樣子。

這一招屢屢奏效,可見小說的吸引力。

《此間的少年》也是江南真正意義上的成名作,這本書讓江南這個名字從清韻等小圈子走向了全國。

《此間的少年》電影主演合照

不過很多年後,《此間的少年》由於被金庸告上法庭,引發了更大範圍的關注,這可能是江南始料未及的。

這就要提到《此間的少年》的最大特色:書中的角色,全都是金庸小說中的人物。

在當年,確實也有很多讀者是因為想看「金庸人物的校園生活」而入坑的。

不過《此間的少年》的成功,並不是因為蹭了金庸的熱度。

它本身也是一本優秀的校園小說,尤其是對少男少女感情的描寫,這本身就是江南的強項。

書裡,郭靖和黃蓉,喬峰和康敏阿朱,楊康和穆念慈,王語嫣和慕容復段譽,幾段截然不同的感情經歷,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感人至深。

另外,《此間的少年》獨特的俏皮而又靈動的文風,也影響了無數後來者。

可以在這麼說,在當時的校園小說裡,論文筆,《此間的少年》應該是獨一檔的存在。

往往只用白描般的寥寥幾筆,就能營造一種能讓讀者代入其中的氛圍,不得不說這是江南超出同儕的地方,他後來能成為作家首富,不是沒有理由的。

雖然如今的江南身陷諸多爭議之中,但在那個時候,他無疑是真誠的,他是真的想用自己的筆,記錄下自己的大學時代,記錄下自己的青春故事。

也正因為如此,《此間》可以說是一部有溫度的小說,它能在網上引發如此之多的共鳴,能讓眾多的讀者在多年之後仍然念念不忘,讓無數讀者因為這本書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嚮往,無疑是這種「共情」的效果。

對江南略有了解的讀者都知道,此人的坑品很差,他的代表作幾乎都成了坑,《此間的少年》也不例外,段譽和王語嫣的故事寫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他曾經信誓旦旦要推出的《此間的少年2》,至今不見蹤影。

而在很多年之後,當江南已經從彼方的少年成了此間的中年的時候,當那個剛剛走出校門的青澀少年成了如今名滿天下的偶像作家時,《此間的少年》已經成了一個不可能填上的坑。

4.兩部風格迥異之作

《此間的少年》大獲成功後,網上也湧現出了不少效仿之作。

2003年,又有兩部發表於網絡的人氣校園小說,被出版社看中並推向市場,並同樣受到了讀者的好評。

其一是《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作者何員外,2003年7月出版。

故事主線,是男主角何樂與女主角桃子的校園愛情。正如書名所寫,何樂與桃子約定在畢業那天就分手,所以兩人都珍惜倒計時前僅有半年的戀愛時光,發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在兩人的戀愛過程中,也描寫了同學眾生相,再現了單純而短暫的校園時光。

其二是《理工大風流往事》,作者ZT,2003年11月出版。

這本書講述的是劉備、關羽、張飛等人非主流的校園生活,套在這些三國名人姓名下的,仍然是傳統校園小說裡常見的作弊、掛科、比賽、泡妞等橋段。

不過也有創新之處,那就是引入了「流氓英雄」趙雲的故事,一個從理工大成教學院退學的小混混,後來他的死卻成了整本書裡最催人淚下的段落。

這兩部小說推向市場的時間相差無幾,但風格卻迥然不同。

《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單純浪漫,男女主角一個純情,一個羞澀,兩人談了一本書的戀愛還只停留在牽手階段,可以說這部小說是那種典型的發生在象牙塔裡的愛情故事。

而《理工大風流往事》則顯得生猛許多,文字粗礪,情節誇張,更有不少少兒不宜的情節,甚至還出現了當時校園小說裡少見的死人情節。

這兩部小說也有共同點,那就是情節比較搞笑,雖然這種搞笑也有所不同,《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偏於語言的幽默:

回到寢室,丸子還在眯著眼睛齜著牙齒在電腦前面打遊戲。看他那副樣子就知道在電腦前面坐了一整天沒吃東西。為了寢室不死人,趕緊把丸子拖出去請他宵夜。一起吃夜宵的時候我們規勸丸子說,丸子,你這幾天該看書了,不要不知死活啊!丸子說哦。

但是丸子依然我行我素,每天就坐在電腦前面打遊戲。丸子的不知死活,是路人皆知的,連宿舍阿姨都知道,沒準在學校裡修大禮堂的那些民工也知道。丸子自從第一次考英語四級沒過以後,就對英語四級極其感興趣,發誓要搜集大學期間每場四級考試的準考證,每次四級報名都參加,但要麼就乾脆不去考,要麼就參觀一下考場摸一下考卷就回來。除去大一一年學校不讓考四級,丸子這次已經搜集到第五張準考證了。

而《理工大風流往事》則偏於情節的惡搞與誇張:

孫權只感覺天空剎那間昏暗了下來,仿佛一片烏雲從頭頂飄過,緊接著就是一股濃濃的騷臭之氣傳來,就在孫權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就被一根異常堅硬的棍子杵倒了。

孫權在面部被撞擊的瞬間失去了意識,剎那間天旋地轉,他本能的伸出手去,企圖抓住什麼以免自己倒地,而這個時候他身邊除了已經騰空的曹操以外沒有其他人,於是他的手抓住了曹操的褲衩,隨著曹操身體的不斷上升,孫權卻在不斷的下落,最終倒在了地上,而這個時候曹操的褲衩還在他的手中,依然那麼完整。

孫權茫然的爬起來,依然不明白場內哪裡來的棍子。

在我看來,它們應該都受到了《此間的少年》的影響,畢竟《此間的少年》就是以風趣的語言來講述校園生活而著稱,這種影響在《理工大風流往事》身上更為明顯——以三國名人嵌入校園生活,就算瞎子也看得出來和「金庸人物的校園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

5.青春的落幕

《草年華華》雖然2004年才出版,但它2001年就開始在新浪網讀書頻道連載。

可以說《草樣年華》的走紅時間其實和《此間的少年》差不多,早於《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和《理工大風流往事》。

我之所以把《草樣年華》放到本文的最後,是因為它代表著一代人青春的落幕,以及傳統校園小說的落幕。

《草樣年華》的故事發生在北X大,據說是北京工業大學。

書中從大一寫到大四,完整地反映了幾位主角的大學生活。主角是幾位「壞學生」,因為全書的基調較為頹廢,當時在社會上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男主角邱飛,雖然是個渣男,但卻也很難說他是個壞人。

其實他和我們很多普通學生一樣,自己感覺與呆板枯躁的校園生活格格不入,於是在陷入迷茫的生活中失去了自我,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既對周舟一往情深,又對其他女孩子的投懷送抱來者不拒,他以為他是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來反抗社會、反抗體制,其實當我們多年以後再回顧他的所作所為時,卻只能送上兩個字:傻X——

而這兩個字,往往也可以送給當年的自己。

正如邱飛最後對自己的反省:

那時侯,我對生活中的一切極為不滿,看不慣周圍的人和事,認為除了自己外,所有人都是傻逼,而當我失去理想、失去周舟的時候,當我懵懂地走出校園,開始朝八晚五擠公共汽車上班、下班並不時因為工作的失誤而被刁鑽刻薄的老闆批評卻依然任其擺布的時候,當我每個月底揣著微薄的薪水和同事們喝得酩酊大醉的時候,我才感覺到,其實自己也是傻逼行列中名副其實的一員,而且是他們中最為傻逼的一個。

而女主角周舟,則是無數讀者心目中的完美女生,她美麗、溫柔、善良又善解人意,卻要一次次承受來自邱飛這個渣男的傷害——

估計很多人讀完後都有大嘴巴子抽丫的衝動。

這種強烈的反差,也是無數人對《草樣年華》難以忘懷的原因。

繼《草樣年華》之後,孫睿又寫了兩本續集《後大學時代》《跑調的青春》寫的主要是畢業後的故事,已經不算是校園小說了。

之後還有第4本《盛開的青春》,但那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只是掛著《草樣年華》的名頭而已。

兩部續集寫的是邱飛畢業之後三年間的故事,故事基調其實跟第一部差不多,仍然是以邱飛與周舟感情線為主,最值得讀的還是回顧大學生活時的那些小段子。

只是書中兩人之間反反覆覆離離合合的橋段實在是太做作了,讓人感覺作者就是想方設法不讓這兩人在一起,以此吸引讀者繼續看下去。

總之這兩本續集完全可以用「狗尾續貂」來形容。

但如果我們把三本《草樣年華》放在一起,便會覺得後兩本雖然寫得不怎麼樣,卻也有它的意義:那就是再現了一代人青春的落幕。

在《草樣年華》的最後,孫睿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青春,該結束了。」

其實在第一部裡,青春還沒有完全結束,邱飛還沒有真正受到來自社會的暴擊。

但是到了第三部裡,他居然能夠為了周舟甘心當一名家庭主男,在家裡認真研究做飯做家務這些瑣碎小事,並且開始絞盡腦汁掙錢——為了讓周舟能夠天天喝上酸奶。

或許是在社會上這幾年的打拼讓他懂事了,或許是世事浮沉讓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所愛之人在心裡的份量。

總之他確實變了,雖不徹底,但卻很可貴。

當年讀過《草樣年華》第一部的讀者,到現在應該也都過了而立之年,或者至少已當了數年社畜。

就像書中寫的那樣,當有一天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再天天熬夜,逛兩個小時街就覺得累,看夜場電影會堅持不了多久就睡著了,眼角已經開始浮現出細小的皺紋,無數個這樣的跡象交織在一起的時候,那就是歲月在提醒你:

青春,真正該結束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草樣年華》三部曲,也是一曲青春的輓歌。

6.結局或開始

前面我說過,2004年出版的《草樣年華》,差不多也是傳統校園小說的謝幕。

《草樣年華》雖然主線是愛情故事,但故事仍然沒有超越傳統校園小說的框架。學習、考試、作弊、課餘生活仍然佔有很重的份量。

而在2003年,另一本暢銷小說的面世,宣告校園小說進入了新時代。

那就是郭敬明的《夢裡花落知多少》。

其實我不是很願意談起這本小說,原因是眾所周知的「抄襲門」。

畢竟《三重門》的「代筆門」只能說是各執一詞,而《夢裡花落知多少》對《圈裡圈外》的抄襲,則是經過法院「認證」的。

而且郭敬明在「抄襲門」前後的許多表現,比如毫無歉意,比如在此後的作品《夏至未至》裡惡意影射莊羽是污衊自己,還把對應莊羽的角色「開瓢」,確實無法讓人產生好感。

可是要說起校園小說的發展史,又無法無視這本小說的變革性影響。

其實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是校園小說多少有點牽強,因為雖然主角是幾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講的也是從校園到都市的成長經歷,但故事情節主要還是集中於職場,校園生活部分所佔比例較小。

更重要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幾乎沒有傳統校園小說的那些「校園元素」,大學生的身份不過是個標籤而已。

不得不說郭敬明確實是個聰明人,在當年的校園小說還在翻來覆去地折騰校園裡的那點事兒,而他已經頗有遠見地玩起了更能吸引讀者的方式——造虐。

也就是不管情節合不合理,角色的遭遇越慘越好,這樣既容易賺到眼淚,也能讓讀者在感動之餘忽視小說的缺點。

從此,很多校園小說也玩起了墮胎、吸毒、意外去世之類的情節,從這個意義上,《夢裡花落知多少》也是在談論校園小說時不可迴避的。

縱觀校園小說發展史,其實這種變化也可以說是必然的。

因為校園小說畢竟是一個新的門類,在發展初期,作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自然會先寫自己最熟悉的校園裡的那些事兒。

而後來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試著打破校園小說的題材邊界,將更多讀者喜聞樂見的元素「嫁接」到校園小說裡,從而讓傳統校園小說日漸衰落,卻也讓「青春小說」作為一個新的分類發展壯大。

在此之後湧現的那些「青春校園小說」,比如郭敬明的《1995-2005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饒雪漫的《沙漏》、《左耳》,落落的《年華是無效信》、《塵埃星球》,明曉溪的《泡沫之夏》、《會有天使替我愛你》等等,校園只不過是一個背景罷了,描寫的重點已經和傳統的校園小說大相逕庭。

對於曾經讀過《花季·雨季》、《三重門》、《此間的少年》、《草樣年華》的讀者來說,那已經是一個新的時代了。

今天,如果當年的讀者再度翻開這些小說,他們會發現那個曾經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自己是如此陌生,再檢視當下的生活,已經有恍若隔世之感。

沒錯,和這些傳統的校園小說一起落幕的,正是他們最好的青春年華。

THE END

本文作者

聽風聽雨

好奇心很強的80後大叔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校園小說沉浮史:叛逆的韓寒,少年氣的江南,和我們遠去的青春
    手卻悄悄從課桌裡抽出一本小說,偷偷放在膝蓋上翻開,鬼鬼祟祟地翻動著,時不時瞟一眼老師。沒過多久,你的思緒已經飛到了另一個校園裡。相比現實中這個沉悶無聊的校園,在那裡,有叛逆的青春,懵懂的初戀,難忘的友情,交織成一種別樣的波瀾起伏的校園生活。
  • 馬粥街殘酷史:一部校園暴力青春成長史大片
    從資料中了解到電影的歷史背景是1972年,當時通過政變上臺的總統樸正熙發布「緊急戒嚴令」,解散國會,禁止所有政黨及社會團體的政治活動,全面實行獨裁統治,全國籠罩在一片恐怖的氛圍之中,馬粥街殘酷史就是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展開的。我們可以看到,在軍政府的介入下,韓國的學校中充斥著暴力。課堂上隨時會有人來檢查和拷問,老師也可以肆無忌憚地辱罵、體罰甚至毆打學生,而在學生之間亦瀰漫著拉幫結派。
  • 三部言情小說,誰的青春不迷惘 誰的青春不動蕩 誰的青春不叛逆
    三部言情小說,誰的青春不迷惘 誰的青春不動蕩 誰的青春不叛逆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三部青春小說,都是關於愛情的,相信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很精彩的,也希望你們沒有後悔自己年少時候的感情,祝願你們幸福,一起看看今天要推薦的三部小說吧!
  • 10部經典青春校園劇
    劇情點評:《最好的我們》是普通人的青春片,它裡面沒有那種特別有錢、或者特別美麗、或者特別聰明、特別天才式的人物。沒有狗血的橋段,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只是我們普通人也擁有的青春。拍的是你,是我,是他,是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所有人。在這裡,誰都是自己青春的主角。這或許就是該劇博得觀眾喝彩和好評的魅力所在。3、《你好,舊時光》豆瓣:8.7主演:李蘭迪、張新成
  • 後高考期的閱讀狂歡之十大青春校園小說
    據全球最大女性文學基地晉江文學城的統計,自6月9日起,近三周來該網站訪問用戶數與頁面瀏覽數相較高考前提升了10%,青春校園類的小說點擊量攀升,可說是後高考期的閱讀狂歡。哪些小說更受高考生的喜愛呢?晉江文學城商務部為筆者列出了最受歡迎的十大青春校園小說,以饗讀者。
  • 同為38歲的韓寒和郭敬明,起點一致,為什麼卻相差的越來越遠
    況且現在真的很少能在校園看到「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樣的氣氛了,現實的風氣就是和他小說裡赤裸裸的拜金主義一樣,人與人的勾心鬥角,表面上都是一團和氣,背地裡卻互相捅刀子,利己主義者為主,可是這又有什麼錯呢?就好比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一樣,赤裸裸乾淨淨的擺在你面前,給你自己選擇權,經濟基礎決定你的生活基礎,這不是口號隨便喊喊的,這是現實!
  • 青春校園 美妙初戀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發沒發現,小編覺得近幾年的青春片著實是不少啊!當然也是因為這一類的青春題材的校園類影片總是能夠引起我們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對青春時代的珍惜與種種美好回憶或者傷感,總能在這些題材的影片中找到共鳴。接下來小編為您帶來各種國產青春類影片,讓你找到當年那份感覺。
  • 韓寒怎麼走到了這一步
    」這個一度成為文化現象的名字,並不是代指現在這個溫潤的中年人,而是那個影響了一代人,叛逆卻有才氣的少年。歲,乘著80後青春文學盛行之風,風華正茂。/韓寒微博犀利的韓寒好像遠去了,或者簡單地說,韓寒不再罵人了。他變得低調、沉穩、柔和,一改昔日的鋒芒畢露、年少輕狂。他並沒有變成「只看利弊」、「不分對錯」的大人。此時的韓寒屬於,「我不是沉默,我只是不說謊」。
  • 電影《校園瘋騷史之舞動青春》近日開機 彭禺厶譚渤霖熱血青春
    由七娛世紀傳媒(七娛樂)和鳳凰遊戲聯合出品的青春題材網絡大電影《校園瘋騷史之舞動青春》已於近期舉行了開機儀式。
  • 與郭敬明論戰兩年:李成儒堅持的方向,實質就是韓寒的方向
    之後郭敬明就說了我們熟悉的那句話:請允許它的存在。他叫韓寒。韓寒的小說、電影與郭敬明的小說、電影完全是兩種風格。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雖然討論的是校園霸凌,但裡面充斥著學生戀愛、意外懷孕、不良另類、跳樓自殺等與現實格格不入的元素。
  • 李榮浩《嗯》MV首播 回高中校園唱響叛逆青春
    ­  騰訊娛樂訊 華納音樂旗下「亞洲新天王」李榮浩2017年度打破華語流行樂壇——「浩計劃」首波全新單曲《嗯》已於5月19日正式首播,5月20日正式上架;而《嗯》不但唱出屬於18歲青春及成長的叛逆,曲風對比起以往的「浩式情歌」,李榮浩這次挑戰復古慢搖滾曲風,也是做了相當大的改變。
  • 《誰的青春不叛逆》毛曉彤於朦朧 叛逆青春
    《誰的青春不叛逆》致力於打造國內首部膠原蛋白劇,並成為95後青春劇新ICON。
  • 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對青春落幕的不甘與狂想
    「斜槓青年」韓寒導演的第3部電影作品《飛馳人生》殺入2019年春節檔,這部作品延續了導演的賽車情懷。典型的男性風格敘事,明亮乾淨的色調與電影堅硬的男性化特質相得益彰。導演通過落魄中年人的追夢之路,探究了游離於主流之外的群體的成長和自我認同,成長的路上,有著對青春落幕的追憶、無人同行的孤寂和社會安全感的缺失,而這正是電影喜劇外殼下包裹著的悲劇內核。
  • 彭于晏為戀人放棄高考大題的梗,早在董潔劉芸參演的韓寒小說就有
    《匆匆那年》改編自九夜茴的同名網絡小說。不過為心上人放棄考試大題的梗,倒不是九夜茴《匆匆那年》首創,至少韓寒最出名的那部小說裡,就有類似情節。大家都知道作家出身,喜歡賽車,如今是導演身份的韓寒吧。準確的說,是因為當時還是少年的韓寒,卻寫出一部相對成熟的長篇小說,一時引發社會關注。可能韓寒小說的水平,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評價,但當年韓寒的處女作《三重門》,因為韓寒少年作家的身份,著實火了一把。
  • 同為青春文學領軍人物,韓寒與郭敬明各自的一首歌詞詩,高下立判
    韓寒與郭敬明同為80後文學主力軍,都曾在我們的青春裡意氣飛揚,熾熱過,追尋過,共鳴過,在很多人的心中,他們的地位不相上下。由於二人都是發跡於新概念作文大賽,又同為80後新生代作家,因此常常被拿來作比較,近乎二十年過往,大眾仍對之樂此不疲。
  • 《小畢的故事》:問題少年鈕承澤的叛逆青春
    同樣,這部由陳坤厚導演,侯孝賢與朱天文編劇的同名電影,存留著原著的風韻,將小說可視化。這也是朱天文的魅力所在,她的文字本身就是精彩的電影。出生於六零年代的小畢,在6歲隨媽媽進入畢家的時候,他的成長史才剛剛開始書寫。整部影片用兩個小時雕琢了小畢10年的青春。
  • 首部國產反校園霸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竟是出自郭敬明之手
    文/西檸在學生時代,郭敬明和韓寒的書十分流行。男生多是看韓寒,女生則時常討論郭敬明。韓寒的文筆犀利,敢於直言,在當時那個充滿叛逆精神的時候,這樣的言論無疑得到了大家的認同。而郭敬明文筆細膩,詞句華麗,善於描畫人的心理。在當時女生心思敏感的時期,這類書也是有些流行的。
  • 高曉松丨我進監獄那一年,最感謝韓寒
    高曉松和陸川是哥們兒,看到哥們兒被罵得那麼慘,再看韓寒一人單挑一圈人,覺得此人太猖狂了,他要為哥們兒出口氣,並在自己的博客中說要起訴韓寒:「你在《三重門》裡,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無悔》,未獲我同意,現在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訴你:我不同意!
  • 我們的少年時代主要人物結局匯總 原著小說和電視劇一樣麼
    ­  【我們的少年時代主要人物結局匯總 原著小說和電視劇一樣麼】《我們的少年時代》電視劇正在熱播中,由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薛之謙、李小璐、唐禹哲、張子楓等領銜主演,自從播出之後就引起大家的喜愛,播出九天網播量已突破20億,劇中鄔童的性格本來就是不容易接近人,但內心很暖,在果果抱住他的時候嘴裡說的不許,但手上什麼動作都沒有,沒有推開
  • 此間少年以夢為馬——《我們的少年時代》開創青春校園劇新時代
    、全網播放量突破 50 億、 #我們的少年時代#微博總閱讀量突破 30.1 億,常居話題榜等諸多佳績,樹立起此類題材電視劇的市場新高度,更以其卓越品質,開拓出青春校園劇的一個新時代。——梁啓超《少年中國說》先賢奮力疾呼「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已然遠去,但「少年強」的理想在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曾遲滯。每個時代,都擁有自己的少年,每個時代,都在矚目著少年的成長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