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畢的故事》:問題少年鈕承澤的叛逆青春

2021-02-19 青年電影手冊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

海報設計:林錦同

影史100佳青春電影

15.《小畢的故事》

(1983,臺灣)

編劇:侯孝賢、朱天文、丁亞民、許淑貞

導演:陳坤厚

主演:鈕承澤、崔福生、張純芳

獲1983年第1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

故事:

畢媽媽早年受騙懷孕生下小畢,一個人艱苦生養。小畢6歲那年媽媽嫁給畢伯伯,小畢的名字也由此傳開。畢媽媽話不多,生活處處精細,她內心是感激畢伯伯給她一個家的。童年的小畢頑皮可愛,貪玩卻功課極好,父母對他疼愛有加,中學的他開始逃課早戀和打架,險些被退學,也終因一次打架致使朋友受傷,這次,畢伯伯怒罵小畢,他卻頂撞畢伯伯說,你不是我爸。這一切使畢媽媽內心崩潰,開煤氣自殺,留下小畢和兩個弟弟,那年小畢高中將畢業,他的青春也隨著媽媽的去世告一段落。而小畢的成長故事,都被鄰家女孩朱小帆看在眼裡。

影評:

朱天文的短篇小說通常下筆輕盈卻意味深長。這篇《小畢的故事》採用了散文式的敘事方式,將小畢的童年成長故事娓娓道來。故事以成人視角進行倒敘,借鄰家女孩朱曉彤之口旁觀小畢的青春歷程,以及他身後的家庭變遷。同樣,這部由陳坤厚導演,侯孝賢與朱天文編劇的同名電影,存留著原著的風韻,將小說可視化。這也是朱天文的魅力所在,她的文字本身就是精彩的電影。

出生於六零年代的小畢,在6歲隨媽媽進入畢家的時候,他的成長史才剛剛開始書寫。整部影片用兩個小時雕琢了小畢10年的青春。影片選取一些重要細節作為鋪陳,陳坤厚像是在精雕細琢一尊雕塑,將小畢的青春小史錯落有致地雕刻出來,這樣的小畢立體而鮮活,從任何角度看這尊雕塑作品,都將栩栩如生。拍攝這部少年小傳,更像是在做減法,陳坤厚有意將小畢漫長的10年成長曆程隱去,卻保留部分細節,而這些細節恰到好處地鐫刻在小畢的成長故事中。

文學理論中有種敘事方式,稱為「典型化方法,指作品創造出來的具有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某些方面的藝術形象。小畢就是那個典型形象,他似乎代表了六零年代青年的集體縮影。無論是小學時期的父母關係,亦或是校園的童年夥伴,這些細節縫在青春記憶中,一針一線密密麻麻,構成了一代人清晰而難忘的童年回憶。

在影片的描述中,彼時的臺灣眷村鄉風質樸,鄰裡關係單純和諧,流動性很小。小畢的父親老畢,便屬於眷村常住居民的主要構成部分,他來自大陸北方,1949年後遷入臺灣,家中妻兒可能尚在大陸兩地分隔,最終在臺灣紮根娶妻生子,而小畢便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無論是小畢上課學習的國文,或是回家跟父親練毛筆、看書,都帶著某種淡淡的鄉愁。

老畢是個遠離大陸的漂泊浪子,也許正因為背井離鄉,對家庭會無比珍視,一直承擔著「慈父」的角色,而小畢與父親的關係總是略顯生疏,這種「父與子」的曖昧關係貫穿始終。年幼淘氣的小畢自帶「小霸王」氣質,他到書店偷書,擺地攤做起了借閱生意,最終被抓進警察局,然而老畢卻對他絲毫不敢打罵。直到中學時期,鈕承澤扮演的「小畢」初登場,少年叛逆卻愈演愈烈,偷飯盒、寫情書、打群架,幾近被勒令退學,一度釀成大禍導致朋友受傷險些喪命,無奈之下從家裡偷錢做手術。父母也終於忍無可忍,最後,是不羈的小畢給風平浪靜的家庭染上一層死亡的氣息,母親開煤氣自殺,留下老畢和小畢兄弟三人。至此,小畢的青春也隨著母親的去世而匆匆收尾。

那年小畢正要考大學,此後全家搬到臺北郊區,作為敘述者的鄰家女孩朱曉彤也與小畢失去了聯繫。直到同學聚會,那段往事沉渣泛起。

從這個角度上,小畢的青春似乎更像是一部「問題少年養成記」。從童年單親到慈父嚴母,小畢的成長曆程如此波折。毫不誇張地說,《小畢的故事》這部青春自敘傳,可以和侯孝賢的《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一起,構成六零年代典型的「青春回憶敘事序列」。陳坤厚則是城市青年的記錄者,平靜地敘述著同代人的青春與命運的暗流湧動。

安宕宕,撰稿人,自媒體「開麥啦」主編。痴迷民國電影。

支持手冊的電影人

本文選自《青年電影手冊》第七輯

《青春電影手冊——影史100佳青春電影》

1《不良少女莫妮卡》:偷嘗禁果的叛逆青春

2《無因的反叛》:永遠的青春不羈美少年

3《四百擊》:影史最經典的少年回眸

4《青春殘酷物語》:看1960年日本青春片怎麼拍的

5《洛麗塔》:每個老男人都害怕遇見一個洛麗塔

6 《朱爾與吉姆》:特呂弗的青春是這個樣子

7 《畢業生》:青春終止是因同時愛上一對母女

8《穆謝特》:青春電影中最令人心碎的少女穆謝特

9 《早春》:浴室美少年狂愛成熟御姐釀悲劇

10 《發條橙》:改造一個強姦犯,需要給他看多少部A片?

11《春的森林》:她因為拍攝這部少年性愛的影片被終身禁拍

12 《初吻》:蘇菲瑪索的青春期什麼味道?

13 《榮譽》:藝考青年必看的影片

14 《楓》:青春熱血的獻祭 還原慘烈的四川武鬥

你怎麼能沒有一本《青春電影手冊》呢?

青春究竟由怎樣的底色構成?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回答。

投射到大銀幕上搖曳多姿,顧盼生輝。

那麼多導演難以抗拒青春的容顏,

在他們的青春光影世界裡,

不僅有虛擬的夢 過度的熱情,

還有殘酷的血與自我的放逐。

——程青松


《青春電影手冊》推薦人:井柏然

視頻製作:櫪木電影

點擊 閱讀原文 也可購買籤名版哦

相關焦點

  • 性侵女助理被判4年 強吻張鈞甯的鈕承澤 竟是甄嬛後代
    2018年的12月份,臺灣導演鈕承澤被曝在拍攝電影《跑馬》的期間將女助理約到家中進行強行侵犯。鈕承澤曾發聲明會勇於面對絕不逃避,審理過程中,鈕承澤辯解自己只是喜歡這個女助理,是女助理的男朋友,試圖和解。但是這名女助理否認了。
  • 臺灣著名導演鈕承澤獲刑4年,少年放浪荒唐終究釀成今日苦果
    鈕承澤也知道,受害人當晚的表現和平時一樣,不可能把受害人的感情誤認為是他。牛承澤還辯稱,他當晚喝醉了,造成了記憶碎片,但法官不相信。鈕承澤曾經因為《艋舺》這部電影為內地觀眾所熟知,可以說鈕承澤從小就有著極高的天賦,16歲跟隨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演戲,在80年代的電影新浪潮時代有見證人的角色,之後轉型做導演也是相當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出色的演員,和優秀的導演。
  • 《風櫃來的人》: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去向無蹤
    片中阿清的青春困惱已不再僅僅是導演和編劇經驗的折射,而成為了幾代華人青年青春記憶的共同指向。編劇朱天文在本片中對青春成長的關注不亞於她另外兩部編劇作品——《小畢的故事》和《童年往事》,故事中的男主角們正值年少與成熟之間的過渡期。其故事模式為手無寸鐵的少年只能通過一段孤獨的長途冒險旅行,而後才能完成自我認同的二次成長。
  • 從鈕承澤性侵談談國光幫黑歷史
    內地觀眾看過鈕承澤最知名的一部電影應該是前幾年的《LOVE》,三組愛情故事匯聚了不少明星:趙薇、趙又廷、舒淇、彭于晏、郭採潔、陳意涵。。。。前輩侯孝賢批評過他導戲時不要演戲,演得又不怎麼樣,但其實其貌不揚的鈕承澤16歲就憑《小畢的故事》出道,第一個職業身份是演員。
  •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誤讀為青春片,其實它是時代的史詩
    故事:1960年代的臺灣,政治壓抑,遷居臺灣的外省人對未來充滿迷茫,由此催生了一代拉幫結派的少年。《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當然是個殺人的故事,然而殺人不是奇觀,不是展覽,而是一段漫長的崩壞的過程。電影的一開始便開宗明義:因為歷史原因來到臺灣的外省人對未來的惶恐與不確定造成了少年們複雜的心態,孩子們拉幫結派,尋求安全感。安全感這個詞在電影中出現過許多次,也正反映了那個年代少年們的困擾。
  • 鈕承澤性侵事件始末:命運早有伏筆,無奈儘是敗筆
    由於外公的人脈關係,在鈕承澤九歲那年,就有電影公司主動上門找他演戲。並不需要他演戲補貼家用,只是鈕承澤喜歡演戲而已。王童[苦戀],鈕承澤 飾 少年凌晨光鈕承澤喜歡演戲的原因也很簡單,只要演戲就不用去上課了。另外他一直覺得,重病的弟弟分走了母親全部的愛,唯有在演戲的時候,母親才會關心自己。
  • 皇族後裔軍閥後代,在蔣介石府邸上大號…鈕承澤,說著京腔的臺灣導演
    不過歡迎大家轉發到朋友圈~麼麼噠~不知道鈕承澤導演是不是一到拍戲就水逆,最近他的新片又被曝出問題……小妹不知道各位聽沒聽說過這位臺灣導演,但即使你對「鈕承澤」三個字不熟悉,也一定聽說過或者看過他的電視劇電影。 他的故事十分精彩,所以今天小妹想跟大家聊聊這位導演。
  • 趙又廷主演鈕承澤作品《艋舺》少年捲入幫派鬥爭
    這種要停格就停格,要插字幕就插字幕的Kuso破題法,兼具了青春、浪漫的狂想氣息(很有日本導演行定勳力作《GO!大暴走》的狂野氣味),再搭配往復拉鋸的流暢敘事,鈕承澤確實找到了與新生代觀眾對話的文法;等到觀眾都已登堂入室之後,他再回歸黑幫爭鬥的史詩主流,就連挑剔的中生代影迷,亦能看得津津有味了。
  • 臺涉性侵導演鈕承澤:坦誠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鈕承澤導演處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海報手冊:為什麼選擇《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這個故事作為你的導演處女作?我有很長的時間,半年,一年的時間沒有辦法做任何的事情,我每天關在我公司樓上的小閣樓裡。鈕承澤:對我最大的幫助是過往所有發生在我生命中的幸與不幸。它們都是最好的素材。比方說我當時的經紀人,他也拿他私房錢,佔投資的某一部分。那我最感激的還是我的共同作者曾玉萍(音)。他確實是在我創作上,我已經決定那麼做,但是我卻不知道我怎麼在100分鐘之內說好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 新刊|當鈕承澤變回「鈕祜祿·承澤」
    五十多年來,關於被時光與海峽阻隔的故事,兩岸已經講述得太多太多,其中有于右任式「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的悲歌,也有餘光中式「當你的女友改名為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式苦澀的調侃。但雖然身為臺灣外省第二代,鈕承澤卻並不喜歡在電視中講述那些煽情的段落,他甚至不喜歡龍應臺那部著名的《大江大海1949》,因為「動人的是那些故事本身,而並不是煽情的文筆。」
  • 鬼才導演性侵案背後的故事,8年前早就劇透了
    不少人把這部作品評定為鈕承澤版[陽燦]而當你了解鈕承澤的故事以後,你會發現,在這部電影裡所出現的生命的無常,校園的欺凌,令人絕望的青春時代再加上父親在鈕承澤12歲時開始生病,脾氣變壞個性越來越陰鬱。「他發病後每天就坐在桌子前面,抖著手拿筆寫家書,回憶著童年,訴說著思念,身體卻是越來越消瘦,我卻每天都在外面混,都在逃避……」外省人的身份,讓鈕承澤總是受到欺負,而與父親的隔閡,更是讓他開始「逃避現實」,漸漸成為一名「叛逆少年」。
  • 金馬12瞬間④:《小畢》編劇初見侯孝賢以為黑道
    拍攝《小畢的故事》時豆導還是個未成年從《小畢的故事》開始,朱天文與侯孝賢在創作上形影不離點擊圖片進入:金馬獎12大瞬間③:譚校長稱帝 王童與內地關係淡漠1983年,《小畢的故事》贏得了第二十屆金馬獎最佳影片
  • 國光同學會:這群浪子的青春比所有校園電影都瘋狂
    1983年,16歲的鈕承澤正式試鏡候導的《小畢的故事》,電影說的是 一位眷村青少年成長的故事,從年少輕狂到成熟穩重,鈕承澤飾演的,正是男主角最叛逆的時代
  • 小畢的故事 | 朱天文
    小畢的故事 作者 朱天文 選自《畫眉記》(花城出版社,2005)。配圖 同名電影《小畢的故事》(侯孝賢製片、編劇)截圖。畢家五口人,後來我才知道,畢媽媽年輕時候在桃園一家加工廠做事,跟工廠領班戀愛了,有了身孕,那領班卻早已有家室的人,不能娶她。畢媽媽割腕自殺過,被救回來了,生下小畢,寄在朋友家,自己到舞廳伴舞,每月送錢給朋友津貼。小畢在那裡過得並不好,畢媽媽去一次哭一次,待有一些能力時,便跟一位姊妹淘合租了間閣樓,小鍋小灶倒也齊全,把小畢接回同住,晚上鎖了門出來上班。
  • 國光同學會(上):這群浪子的青春比所有校園電影都瘋狂
    1983年,16歲的鈕承澤正式試鏡侯導的《小畢的故事》,電影說的是一位眷村青少年成長的故事,從年少輕狂到成熟穩重,鈕承澤飾演的,正是男主角最叛逆的時代。《小畢的故事》被認為是「臺灣新電影」開端作品之一,這個角色也讓鈕承澤獲得金馬男配角提名。
  • 鈕承澤:不憚於自我剖析,只為合理的自我放棄
    鈕承澤本人從小生活在臺灣嘉禾新村,一起跟舅舅家生活在一起,從小在私立的貴族小學上學,打小極為調皮,經常逃課,叛逆不服管教。1975年,9歲的鈕承澤出演了個人首部電影《小雨絲絲》,開始了演藝生涯。鈕承澤作為演員,在17歲出演《小畢的故事》時就一舉拿下第2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1989年,鈕承澤又憑藉《香蕉天堂》攬獲第2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直到2002年,鈕承澤成立了紅豆工作室,演員轉導演,開啟導演生涯。開始被大眾稱為豆導。
  • 小畢引起的故事
    《小畢的故事》,這部電影的敘事結構,是我極其喜歡的。主人公小畢由四個演員完成,分別飾演其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
  • 導演鈕承澤性侵劇組人員,女生害怕輿論壓力猶豫報案
    警方原定12月6日傳喚鈕承澤到案說明,但截至6日早上十點,鈕承澤行蹤成謎,也尚未公開作出任何回應。鈕承澤的經紀人Tina則向媒體表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非常驚訝」。電影《跑馬》監製也表示對此事不知情。
  • 鈕承澤尋根:你召喚我成為兒子,我追隨你成為父親 《客從何處來》
    在北京,屈中恆陪著鈕承澤一起,見到了大批鈕家的親戚。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住在破舊的筒子樓中,在那裡,鈕承澤邊喝著嗆到嗓子眼兒的北京二鍋頭,邊聽他們用柔和的京腔說著從前的故事。在鈕承澤的生命中,有兩個人充當了父親的角色,一位是與他血脈相連的真正的父親,而另一位,是導演侯孝賢。他的父親是職業軍人和畫家,但在鈕承澤的眼中,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年少離家加入軍隊,然後在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戰役之後,作為內戰中失敗的一方,從此困居海島,少年子弟就在外省的江湖漸漸老去,再也沒有等到「歸家洗客袍」的那天。
  • 著名導演鈕承澤:被曝是名將之後,今因性侵女助理被判入獄4年
    隨著羅志祥事件事發,很多臺灣藝人的風流史又再次發酵,說起臺灣明星藝人就不得不提鈕承澤。前段時間著名導演鈕承澤還因性侵女助理被判入獄,一時也是引起網友的熱議,正所謂常在河邊走終是溼了鞋。01鈕承澤出生在臺灣權貴家庭,父親是高級軍官,母親還是將軍之女,顯赫的家庭背景,讓鈕承澤在娛樂圈的事業也是順風順水。在鈕承澤9歲時就憑藉外公的關係與秦漢和恬妞合作出演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