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人化」的影視劇男性角色

2020-09-09 看電視
我們需要的和期盼的,是立體的影視人物形象,而不是刻板印象和工具人人設標籤。

文|京城十三妹

來源|虞十三

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

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更不要提《白色月光》男主張鑫,《幸福還會來敲門》黃自立,變成了讓人「一言難盡」的男主角,仿佛他們的存在只為推動女主劇情而存在。

不要懷念《人民的名義》裡王文革、侯亮平等複雜又深刻的角色,甚至連《我是餘歡水》這樣演繹底層小人物的艱難境遇與心路歷程的男主也不能奢望。

《三十而已》三大男主

《白色月光》腹黑男主張鑫

隨著時代發展以及「她經濟」的到來,80%的影視劇早已不再以男性為主要受眾,女性角色開始成為故事敘事重心。在女性角色逐漸豐滿的同時,卻帶來了無法克服的問題——男性角色淪為工具人,人設卻越來越趨同。

成熟、多金、痴情、霸氣、可愛、帥氣、技能滿點、有擔當等等,具備越多以上優點,就越可能得到觀眾喜歡。霸道總裁、完美男神、暖心忠犬男、小奶狗等等各類人設男主競相角逐「限定男友」的頭銜。「單調」這個在女性人設裡被瘋狂吐槽的詞,在男主人設這裡卻很受歡迎。

有人說現在的國產言情劇已經沒有男主了,有的只是人設和標籤。男主人設要隨著女性觀眾的審美變化和女主人設的變化而變化。無法獨立存在,只能配合著女主人設滿足女性觀眾的需求。

這種感覺像什麼呢?就像是資深金庸迷看金庸的感覺——金庸的書哪裡都好,就是女主的形象都太工具人了,完全都是為了滿足男性想像。

即使聰明伶俐如黃蓉,也擺脫不了在家從父,出家從夫的束縛,所有的靈動都來自於不合世俗的父親東邪,而嫁給迂腐的郭靖之後,就變成了神鵰俠侶中面目可憎的中年女人了。

時代不同了,男女對換了,但是本質還是一樣的。

男性角色被「臉譜化」

隨著《甄嬛傳》等大女主劇情的走紅,以及各大網絡視頻平臺的崛起,影視劇的主流受眾群體變成了青年女性,而劇情中的男性角色不再是情節的主要推動力量。在很多劇中,男性已經沒有了複雜的人物感情,逐漸變得單薄且臉譜化。

Long long time ago,在偶像劇萌芽的年代,故事和劇情,還是主要圍繞男性角色展開。男主基本上都是多金、英俊、不愛公主只愛灰姑娘的霸道總裁,而搭配這種男主的男二,通常都是溫柔、深情的暖男,結果也很固定——不論霸道總裁如何傷害女主,男二如何治癒,都無法阻擋女主和男主在一起。

曾經張翰就在《一起來看流星雨》《杉杉來了》《溫暖的弦》《如若巴黎不快樂》等劇中花式挑戰霸總本總。為博紅顏一笑,不惜承包魚塘。

但是隨著女權意識的崛起,女性觀眾已經不再滿足這樣的人設,霸總逐漸變為油膩的代名詞,從男一退位變成反派。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油膩男主,無一例外的收穫了不良口碑。這裡面的男性,雖然還是情節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沒有自身的光芒,更多的作用是和女性角色組CP。

而將男性角色工具人身份發揮到爐火純青地步的莫過於屢上熱搜的《三十而已》。這個時候,男性角色甚至連臺詞都是為了配合彰顯女性角色的性格、特點而設定的了。

作為一個不懂圓滑世故、跟客戶一談生意就煩躁的煙花廠老闆,許幻山的存在就是完全為顧佳升級打怪設置障礙。做生意是為了凸顯顧佳的能力,買房子是為了給顧佳混太太圈提供路徑,出軌是為了讓顧佳手撕綠茶,甚至最後為成全顧佳的聖母人設而煙花廠爆炸踉鐺入獄,完美收場。

而曾經的男一號選手霸總梁正賢,也變成了油膩的反派,只是曼妮成長的助力,順便讓人認清什麼是「渣男」。

只有陳嶼的性格通過劇情發生過轉變,些許展現了人物內心的變化。在觀眾看來,或許只有這個男性人物是立得住的,但是也存在為了變化而變化,變化得過於突然與徹底的問題。

常見男主類型盤點

而男性的單一標籤化,或者叫工具人化的趨勢並非一蹴而就。觀察近兩三年的作品,是能看出來蛛絲馬跡的。除了「軟飯男」和「渣男」這種典型的工具男形象。還有以下幾種模式化男性角色的存在。

從甜寵劇裡的「死媽臉冷都男」算起: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裡,口嫌體正直的冷都男,看似面癱外表下的每一個微表情,都訴說著藏不住的喜歡;陷入愛情前的每一句「不行」「不好」「我喜歡誰都不會喜歡你」,都淪為「行」「好」「除了你我誰都不可以」的「真香」現場,或許是死媽臉人設正符合各路小鮮肉僵硬的演技,冷都男順利接棒霸總成為男一的一時之選。

「脾氣不好、愛臭臉,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時間約會」的韓商言成為國民「現男友」的絕殺技。萬年冰山融化的戲碼,真是亙古不變的少女心收割機。而扮演者李現也因為冷峻的外表火速成為萬千少女心中的「現男友」。

到多出現在古裝劇中的「美強慘 」:

消費總是要升級的,只是冷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幻想。以《琅琊榜》中胡歌的梅長蘇,《鶴唳華亭》中羅晉的蕭定權,《陳情令》中肖戰的魏無羨為典型代表,又美又慘又招人憐愛。

的確, 「美強慘」既能滿足「顏粉」、「女友粉」的需求,又能照顧到「事業粉」對角色寄予的厚望,還能讓痛心角色悲慘命運的「媽媽粉」、「路人粉」得到心理慰藉,如此「一舉多得」,怎能不惹人憐愛呢?

《琅琊榜》梅長蘇,麒麟才子、風度翩翩、玉樹臨風,他的真實身份卻是慘遭滅門、身中火寒之毒的林殊,只能改天換面躲在暗處開啟復仇模式。

《鶴唳華亭》蕭定權,不被父親喜愛,時刻被要求顧及皇儲身份和皇家顏面。為了父愛和自我保全,一生都在權衡利弊、計較算計和眼淚中度過。

《陳情令》魏無羨,身世悽涼、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從仙門弟子到修習鬼道,再到叛出師門、血洗不夜天。

錦衣之下》中陸繹老婆跑了、老爹掛了、好友沒了,原本風光的錦衣衛指揮使之子,搖身一變階下囚,可謂情感事業雙失落,虐得觀眾肝顫。

《傳聞中的陳芊芊》中韓爍患有心疾,還要嫁入女人當家的花垣城,還要被女主搶親,感覺已經不能再慘。

《琉璃》中的司鳳,被女主虐了九生九世依然不離不棄,從三生三世到九生九世,可見現在通貨膨脹到了什麼地步。

還有大男主標配下的「作死男」:

隨著大男主戲的增多,男主漸漸變得如同十年前偶像劇的傻白甜女主,本身弱雞,靠主角光環和貴人相助走出通天霸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新世界》中的男主徐天。網友評論這位男主:特別無腦,特別一根筋,特別熱血的男主角,中二到沒老大罩著,或者沒有各種機緣巧合,能死一萬次的那種。

什麼導致了男性角色的「工具人」化?

究其原因,首當其中的就是女性意識和女權的崛起。無論是經濟獨立性,還是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的話語權也在一步一步增大。而市場對女性的偏愛的天枰也在傾斜。女性視角的內容更易出圈,更容易引發討論。

其次是商業價值,在流量即金錢的網際網路時代,內容只要受到女性觀眾的喜愛,就能帶來流量。小體量古偶劇《人間煙火花小廚》僅在優酷平臺的分帳金額就破億,投入產出比遠遠超出了市場上大部分的劇集。

毫無疑問,作為內容市場的主力軍,女性用戶貢獻流量、話題、傳播,這已成為公認的事實,重視女性也已是內容市場的不二定律。就連《白夜追兇》等公認的男性劇集在宣發時,都會強調自己的劇「女性也愛看」。

甚至極端情況下,只要和女性相關話題,上熱搜的可能性也更大。《脫口秀大會》裡的演一場就爆一次社交網絡的楊笠連續幾期都是在吐槽男女話題。在現實世界吐槽男性,成為著娛樂節目出圈的利器。

楊笠吐槽直男盲目自信

然而可悲的是,雖然女權意識逐漸崛起,女性力量越來越被重視,但是今日社會仍然是個男權社會,唯此,才迫使女性在虛擬的影視劇中尋求慰藉。

就像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裡所著《男性的衰落》中所說的那樣,「我希望,你選擇打開這本書,是因為意識到我們需要質疑男子氣概,意識到性別不平等深刻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且阻礙著世界的進步。」

男權社會迫害的不僅僅是女性,男性也被傳統所束縛:陽剛、堅強、理性、獨立、自信、勇敢都是傳統男權社會中男人的代名詞。但對一些男人來說,這樣的男子氣概可能是致命的負擔。

在英國,四十五歲以下的男性最常見的死因是自殺。從全球範圍看,男性的自殺率是女性的兩倍。這些悲劇的原因不在於男人們的性別,而在於傳統社會賦予他們的性別角色:「娘娘腔」免談,要追尋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獨立解決問題、承受壓力,要壓抑痛苦、掩藏悲傷……

所有女性吐槽的男性形象,何嘗又不是這個社會給予男性的枷鎖呢。

現在的影視劇中男性形象已經不再局限在傳統男性審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但是突破原有刻板印象之後,建立起來的種種工具人人設模板,卻又變成了新的桎梏。

屠龍少年最終一定要變成惡龍麼?

與男權社會對男女雙方都是一種壓迫一樣,女權過度的影視劇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似對女性更美好,實則也是一種反向束縛的社會樣板。在這樣的社會中生活,或者是被這樣的世界所影響並投射到現實社會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

我們需要的和期盼的,最終還是一個更加多元,包容的社會,以及更加多元,立體的影視人物形象,而不是刻板印象和工具人人設標籤。

相關焦點

  • 現實主義題材 男性角色為何成為「工具人」
    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更不要提《白色月光》男主陳鑫,《幸福還會來敲門》黃自立,變成了讓人「一言難盡」的男主角,對比《都挺好》中,「作妖不停」「集所有中國老人缺點於一身」的蘇大強,仿佛當代劇中的男性角色存在的唯一意義只為推動劇情。而這種角色也被網友戲稱為「工具人」。
  • 你為影視劇「工具人」貢獻了多少KPI?
    而細細看來,他們的身上卻沒有合理的動機,生來仿佛只為給人添堵。在粗略的人物性格塑造下,逐漸成了影視劇中的「工具人」。」統領2020影視劇 當「工具人」這個詞彙出現在網絡上,影視劇便首先解鎖了這個群體。
  • 男主變成「工具人」
    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
  • 男主集體變成「工具人」
    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許放炮、梁海王、陳養魚,一部《三十而已》批量為我們貢獻了多個只為推動劇情而存在的工具人。
  • 盤點影視劇充當主角工具人的無辜角色 他們都面臨相同的死亡結局
    工具人,網絡流行詞,最早是指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任勞任怨,隨叫隨到地付出,在情感上卻始終不能得到平等對待,一直被對方當工具使喚。隨著不斷地演變,現多用來形容被利用製造綜藝熱度、劇情衝突,利用完又被拋棄的無辜的人。最近爆火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伊簾幽萌」組合張萌、黃聖依就被廣大網友心疼淪為節目組的工具人,利用她們炒完熱度後被拋棄,相繼在四公、五公淘汰。
  • 深度觀察| 影視劇男性角色中的「硃砂痣」與「白月光」,如何助力熒幕「他經濟」崛起?
    ,充滿活力與酸甜愛情的青春劇成為了市場新寵,《忽而今夏》《人不彪悍枉少年》《你好,舊時光》《夏至未至》等青春校園劇在讓觀眾怒刷一波青春情懷的同時,也讓劇中的諸多主演打響了知名度,不得不說,角色與演員的相互成就讓這一類充滿青春氣息的人物走進觀眾心裡,而劇中男一男二則成為讓人回味良久的白月光和硃砂痣。
  • 影視劇中的「服化道」裡有多少「門道」?
    除了擁有飽滿的情節劇情、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外,「服化道」的設計和應用已日益成為了影視劇攝製的核心環節,更代表了評判作品優秀與否的重要標準。尤其是承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裝影視劇,對於「服化道」的要求更為嚴格和具體。
  • 「都不好」的男性角色能否避免?
    有人會認為這種形象的塑造顯示了家庭倫理劇的批判性,更具現實性——對男性存在的問題通過電視劇進行呈現,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打破或鬆動家庭倫理劇中一直存在的男性規則。但更多的人認為如此偏激或片面單一的形象設置極為不合理。實際上,各種論爭的觀點,都有其理由和意義。但作為一部熱播並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電視劇,其角色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表徵,則值得探討。
  • 從安陵容到林有有,影視劇中的「惡女」逐漸淪為工具人
    從安陵容到林有有影視劇中的但在《三十而已》中,林有有這個角色卻像是個工具人,她對許幻山的一見鍾情缺乏說服力,為愛千裡奔赴上海,也看不到太多為愛痴狂的成分,只能讓人感覺她性格偏執,「瘋」得嚇人。無法做到平衡,乾脆只突出角色「可恨」的一面,也會讓人對編劇的能力產生質疑。也因為這種對角色的簡單化處理,導致不少女演員對於「惡女」角色望而卻步,明明是可以有突破的「好餅」,卻變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毒餅」,甚至有不少網友在網絡上討論,女演員究竟該不該飾演「惡女」。
  • 第五人格「工具人」角色,都只是莊園裡的棋子!
    ,甚至諸如先知,祭司,孽蜥,黃衣,女巫等等這些角色已經超脫到了「神」的級別。  遊戲裡有著很多高高在上的角色,她們的形象氣質在大家看來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總之逼格很高看上去實力很強,但是她們其實都是「工具人」,只是某些已經出場或者是還沒有出場的棋子而已。
  • 從影視劇中"傻白甜"角色的受冷落,談男性擇偶觀念的轉變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觀眾對&34;角色缺乏好感,相比之下,人們對堅強獨立、智商在線的女性角色更加欣賞,這幾乎成為一種追劇趨勢。明擺著的陷阱,明顯心懷鬼胎的惡人,&34;角色們肯定一一踩雷,看著她們接連犯錯,真感覺侮辱智商。作為一名成熟女性,智商卻如幼童,實在讓人愛不起來。
  • 藍海創意雲丨服化道對影視劇有多重要?看完本文你就知道了!
    例如拍八九十年代的學校場景,大到操場、教室、家庭的樣態布局,小到角色穿的衣服、背的書包、騎的自行車,尤其是當disco、旅遊鞋、搪瓷杯一出現,強烈的年代感和懷舊感瞬間就會將觀眾吸引進去。 反觀近幾年國內的一些影視劇作品,即便劇中卡司雲集,故事引人入勝,特效美不勝收,一旦演員造型設計立不住,服化道不給力,便讓人看一眼的欲望都沒有。
  • 圍在倪妮、劉詩詩身邊的男性角色各有特色,但沒擺脫偶像劇套路
    劇中五花八門、性格各異的各種男性人物開始登場,男性群像越來越豐富飽滿。相比於《三十而已》中的「全員渣男」男性群像設定,以及《了不起的女孩》中存在感很弱的「工具人」男性角色設定,《流金歲月》不僅女性逆襲戲份好看,編劇在「打下手」的男性群像上也下足了功夫,起碼細細琢磨過每個角色。
  • 《火影忍者》男性娘化,鳴人咱就不說了,自來也活成書裡的樣子
    隨著完結,也有不少漫迷對《火影忍者》一些角色做出改變。有現代版本潮流版的,有中國國風版的。那麼《火影忍者》男性角色有見過嗎?《火影忍者》是有著變身術,但一般都是潛入敵人陣營中所使用的。是用來混淆眼線的。鳴人則不一樣,記得初次開場,他的變身術就了得。是指在某種性別上,鳴人在《火影忍者》是有多次變成異性的。這也是老爺們所熟知的角色。當鳴人娘化的時候,老樣子。
  • 盤點影視劇通透豁達三觀正的角色:林奚|蕭景睿|王寬|趙簡
    現在很多影視劇為了迎合觀眾口味,推動劇情,往往讓本該有靈魂的角色都變成一個個工具人和炮灰。但觀眾也不是傻子,隨著影視劇市場的繁榮,觀眾對劇情的合理化發展和對角色飽滿人性魅力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今天帶大家盤點下國劇中通透豁達三觀正的角色。
  • 2020電視劇大賞十大人氣男性角色排行 男性角色Top10名單
    2020電視劇大賞公布了十大人氣男性角色,其中肖戰飾演的疾衝,任嘉倫飾演的陸繹,朱一龍飾演的吳邪包攬前三名,還有成毅,李易峰,李現等入榜,下面帶來:2020十大人氣男性角色排行 男性角色Top10。
  • 戰雙帕彌什工具人意識怎麼帶?戰雙帕彌什工具人角色意識搭配推薦
    戰雙帕彌什工具人意識怎麼帶?很多玩家對於遊戲中所謂的工具人還不太了解,想知道這些角色的意識具體如何搭配,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了戰雙帕彌什工具人角色意識搭配推薦,感興趣的玩家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戰雙帕彌什工具人角色意識搭配推薦 2020-03-17 18:01 作者:我遊網 來源:本站整理 瀏覽:431 戰雙帕彌什工具人意識怎麼帶?很多玩家對於遊戲中所謂的工具人還不太了解,想知道這些角色的意識具體如何搭配,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了戰雙帕彌什工具人角色意識搭配推薦,感興趣的玩家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男性角色沒幾個,女性角色都是「惡人」
    然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局面,其實不全是幾個角色本身的原因,劇中男性角色的缺失似乎也是關鍵。總體來看,這部劇中男性角色的存在感較低。電視劇《都挺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劇中蘇家父子三人就曾一度將觀眾「氣暈」,「作天作地」的父親,一個「巨嬰」似的二哥,另一個死要面子的大哥,是女主角蘇明玉大部分痛苦的根源,當然除了這些男性角色,原生家庭中的一些女性角色同樣也給了蘇明玉很大的壓力。由此可見,男性角色刻畫起來的效果並不亞於女性角色。
  • 男性角色不壞,「她懸疑」就拍不好?
    因此,這些女性角色被救贖、被憐憫、被讚賞、被解讀,一時之間成為了焦點。但幾乎無一例外,這些懸疑劇中的男性角色都處境堪憂。要麼被工具化,成為渣、慫、壞的代言人。要麼被弱化,作為戀愛撒糖的背景板人物。那麼,基於女性視角的懸疑劇創作,男性角色就必然要被推向對立面嗎?
  • 男性角色不壞,「她懸疑」就拍不好?
    但幾乎無一例外,這些懸疑劇中的男性角色都處境堪憂。要麼被工具化,成為渣、慫、壞的代言人。要麼被弱化,作為戀愛撒糖的背景板人物。那麼,基於女性視角的懸疑劇創作,男性角色就必然要被推向對立面嗎?如果不是的話,男性角色又該在「她懸疑」劇作中有怎樣的定位?女性懸疑劇這一小分類從懸疑劇中被提煉出來,就自然而然帶上了關乎性別的辨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