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角色不壞,「她懸疑」就拍不好?

2020-09-05 影視獨舌

八月底,繼《不完美的她》《白色月光》《摩天大樓》等女性懸疑劇後,劇集市場又迎來了搖曳生姿的《旗袍美探》。由馬伊琍飾演的「小作精」美探蘇雯麗,帶觀眾一覽30年代燈紅酒綠的摩登上海。

「她懸疑」成了懸疑劇市場新趨勢倒也情理之中。即便是硬漢派推理劇《白夜追兇》,女性受眾也並不亞於男性受眾。受眾比例決定了了「她懸疑」可觀的開發空間。

不同於以往《紳探》《原生之罪》等特意添加女性觀眾偏好元素,但仍以男性為主角的懸疑劇,今年的「她懸疑」讓女性成為了主角,探討了複雜多樣的女性議題。因此,這些女性角色被救贖、被憐憫、被讚賞、被解讀,一時之間成為了焦點。

但幾乎無一例外,這些懸疑劇中的男性角色都處境堪憂。要麼被工具化,成為渣、慫、壞的代言人。要麼被弱化,作為戀愛撒糖的背景板人物。

那麼,基於女性視角的懸疑劇創作,男性角色就必然要被推向對立面嗎?如果不是的話,男性角色又該在「她懸疑」劇作中有怎樣的定位?

渣男、附庸者和變態

女性懸疑劇這一小分類從懸疑劇中被提煉出來,就自然而然帶上了關乎性別的辨識度。

劉恆老師說,「人類的戰爭持續時間最持久的,而且是無孔不在的,是男人和女人的戰爭。這是愛的源泉,也是恨的源泉。」既然要拿性別開刀,女性懸疑劇中的男性角色就難免要挑起戲劇對抗大梁。

在今年上線的幾部女性懸疑劇中,那些「不夠討喜」的男性角色,可大略將其分為三類:暖渣男、附庸和變態。

《白色月光》中的張鑫(喻恩泰 飾)就是「暖渣男」的代表角色。

《白色月光》整部劇總呈現出冷清而陰鬱的色調,包圍著女主角張一(宋佳 飾)形單影隻的身影。這種環境襯託了張一的心理狀態,平靜之下藏著洶湧的不安情緒。而這些,都是丈夫張鑫帶給她的強烈感受。

張鑫看似滿懷深情、無微不至,實則謊話連篇,又懦弱違心。甚至被張一戳穿時,不惜反咬一口,潛移默化中讓對方陷入自責與反省。

《夫妻的世界》中的李泰伍、孫濟赫,《致命女人》中貝絲的丈夫等角色,可大致歸為一類。他們一旦被揭開虛假本色,便會露出鋒利的爪牙。

「變態」角色往往作為「她懸疑」劇作中的大反派出現。

《不完美的她》中的尚武(蔣昀霖 飾),將繼女當成玩物,以凌虐的手段做著所謂的「遊戲」,為了擺脫這個「拖油瓶」,不惜將她關進即將被燒毀的房子裡,讓其自生自滅;女主林緒之的父親李澤(金士傑 飾),脅迫妻女整天生活在驚恐之下,跟蹤、威脅,無所不用其極;《摩天大樓》的顏永原(焦剛 飾)更是PUA、家暴、猥褻,毀了太多人的一生。

這些角色大多不具備審美價值,他們負責增添戲劇性、懸疑感,貢獻話題度。

另外一種類型的男性角色便是附庸者,他們數量眾多、存在感不高。但因人物的發展軌跡要麼為了烘託主角的性格特色,要麼為了給女主製造更大的輿論或生存壓力,此類角色著墨較少,較為單薄。例如《白色月光》中的李景峰(張磊 飾)、《不完美的她》中蔣國棟(康福震 飾)等角色。

當然,這三類不受觀眾歡迎的男性角色只佔據的一部分,也大有《旗袍美探》中冷靜睿智的探長羅秋恆(高偉光 飾)、《摩天大樓》中有擔當的刑警隊長鍾敬國(郭濤 飾)等性格鮮明的男性角色。他們在破解案件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又能解救女主於危難之際,同時不缺乏個人魅力。

女性聯盟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女性長期被置於家庭環境中,獨立性不強,因此選擇常有搖擺。以往的電視劇中,不乏女性角色受男性牽制,上演「女人為難女人」的經典情節。

而當下的女性懸疑劇中,女性角色卻常常能夠成為彼此的依靠,因為她們之間容易面臨相似的社會困境和家庭困境,容易產生共情。

《大小謊言》

例如美劇《大小謊言》中,幾位女主雖各有各的不幸,但她們的情感迷失和自我拯救的渴望是相通的,這份共情使她們在一場兇殺案後成了心照不宣的同盟關係。《旗袍美探》中,女主蘇雯麗在破案時,也能比巡警更敏銳地察覺到女性的善惡或愛恨,進而對身處不幸的她們,及時施以援手。

《白色月光》中遭遇婚姻危機的張一的閨蜜趙佳琪(呂曉霖 飾);《摩天大樓》中遊走在深淵邊緣的鐘美寶的兩個女性好友,她們都是女主的救命稻草。

《摩天大樓》

當然,女性角色走強與女性聯盟在劇集中的崛起,與越來越多的女性懸疑作家及其作品被發現、開發也有直接關係。在懸疑劇越來越風格化、類型化的今天,情感細膩、視角獨特的女性作家的懸疑小說便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摩天大樓》便是改編自臺灣女作家陳雪的同名小說;優酷今年上線的一部迷你懸疑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則改編自80後女作家潘小樓的中篇小說《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幹了什麼》。女性懸疑作家更擅於從婚姻、職場等領域取材,對於反映女性群體的生活與情感處境有更大的傾向性。

劇中只有壞男人,女性角色也會變乏味

女性角色在傳統的懸疑劇中容易被邊緣化。涉案題材裡,女性角色往往容易被吞噬,永遠和真相、智慧等隔著藩籬。

例如《包青天》系列、《神探狄仁傑》系列等劇中,男性英雄主義隨處可見。他們往往為審判者、伸張正義者,而女性角色為苦難者、申冤者、被救贖者。

當代的傳統懸疑破案劇也往往是男性角色充當主力,例如警察、律師、法醫等角色,女性作為陪襯,例如涉世未深的小警察、警察家屬、案件相關人員等角色。女性懸疑劇填補市場空缺的同時,也在填補著魅力女性角色的空缺。

觀眾苦傻白甜久矣,供求失衡,自然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應激反應」。例如將男性角色極端化,使觀眾面對「渣男」型角色咬牙切齒,碰上「變態」型角色恨之入骨,同時希望女性角色完美無缺,符合甚至超越他們心中獨立女性的形象。

對於部分觀眾一時的審美趣味,也不必太過擔憂,過於符號化的角色會催生警惕之心,觀眾總是善於自我調整、回歸正途。矯枉過正,或許是觀眾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她懸疑」作品的必經之路。當不具備現實意義不符合性格和情感邏輯的人物一再出現,也就不會有人買帳了。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創作者,一味把男性角色寫「壞」,就會更加寫不好女性角色。

當不必用男性角色的懦弱來襯託女性角色的優秀,觀眾才能得到真正的慰藉與思考。正如情感劇中女性角色不必「傻白甜」,男主不必化身解救女性角色的白馬王子,同樣可以塑造出角色的魅力。

《摩天大樓》中,刑警隊長鍾敬國一開始對女兒的穿著打扮控制欲極強,被部分觀眾解讀為思想古板。然而鍾敬國將在任務中犧牲隊友的孩子視為己出的真相,則在父女之情之上更多了情義的聯結,平衡了之前的形象,更加具備審美價值,勾勒出了複雜又美好的人性。

另外,誣陷鍾敬國侵犯的女性角色的塑造,道出了男性面臨社會輿論時,也難免深陷困境;對於金世佳飾演的楊蕊森男友,也刻畫了其在楊蕊森(楊子姍 飾)事業上的理解和包容。或許主創無心這樣的平衡,但遵循現實主義創作邏輯,就不難出現類似角色的塑造。

性別敘事是觀眾認知世界、尋求共鳴的一條捷徑。任何企圖粗暴撩撥情緒、簡單二元對立的手法,都是創作上的偷懶。不要試圖操縱這種情緒,它很容易就會被觀眾識破、拋棄。

【文/申兌兌】

相關焦點

  • 男性角色不壞,「她懸疑」就拍不好?
    「她懸疑」成了懸疑劇市場新趨勢倒也情理之中。即便是硬漢派推理劇《白夜追兇》,女性受眾也並不亞於男性受眾。受眾比例決定了了「她懸疑」可觀的開發空間。不同於以往《紳探》《原生之罪》等特意添加女性觀眾偏好元素,但仍以男性為主角的懸疑劇,今年的「她懸疑」讓女性成為了主角,探討了複雜多樣的女性議題。因此,這些女性角色被救贖、被憐憫、被讚賞、被解讀,一時之間成為了焦點。
  • 「都不好」的男性角色能否避免?
    以蘇家兩代四口為主要角色的家庭倫理劇《都挺好》,在最近熱播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話題和爭議。劇中父親窩囊自私,大兒子愚孝清高,二兒子暴力虛榮,小女兒潑辣倔強,與劇名「都挺好」形成反差,這些角色至少看起來「都不好」。
  • 宋佳劉敏濤聊新劇角色,《白色月光》懸疑重重,男性看了會出冷汗
    喜歡看懸疑劇的觀眾又可以追新劇了,在五元出品過《白夜追兇》《十日遊戲》等多部懸疑劇集後,宋佳、劉敏濤合作的新的懸疑劇《白色月光》即將播出,近日在優酷舉行營銷大會,兩位主角、監製、導演一起登場做宣傳。介紹該劇的亮點和打動人心的地方,以及介紹本劇的背景和幕後故事。
  • 男性懸疑要硬,女性懸疑要軟丨專訪《危險的她》總製片人張曉虎
    她們不是男人的附屬品,不瑪麗蘇,甚至有些蛇蠍美人的意思。事實上,女性人物的塑造是《危險的她》從2017年策劃階段就開始重點關注的。彼時,市場上還沒有出現魏瓔珞,《危險的她》在人設上的「爽感」建立在張曉虎的判斷上,「爽劇一定是市場通吃的,不管是對於男性觀眾還是女性觀眾,它是一種心理補償機制,這一補償機制至關重要。」
  • 你被國產懸疑劇「套路」了嗎?
    以前的懸疑劇角色,確實是臉譜化的居多,比如警察一定正氣凜然、威風八面,偵探總是頭腦清醒、字字珠璣,而壞人總是鬼鬼祟祟、不安好心。在近幾年的國產懸疑劇中,角色臉譜化的現象已經大大減少,正面角色可能有缺陷,反面角色未必毫無可取之處。關於主角,「好人」和「壞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了,大家都願意逐漸接受,主角也是沒有光環的,不完美的普通人。
  • 男性出軌是塊磚,這次又往懸疑搬
    女性視角下的男性出軌在結婚生子的30+女性面臨的人生困境裡,事業與家庭無法平衡、丈夫出軌是最常見的兩類。《三十而已》裡的顧佳是一位滿足了人們想像的完美女性:文武雙全,內外兼修。懷孕後放棄事業照顧家庭,同時還常常挽救公司於水火之中,但她還是被出軌了。
  • 白色月光:95%男性不敢讓伴侶看的懸疑出軌劇,精彩在哪?
    「堅決不會讓她看。」據說,看完劇後,離席的男性觀眾們大都不約而同的留下這句觀後感。近日,這部95%男性稱不會讓伴侶看的劇——《白色月光》引起了小編的注意。融合了女性、職場、婚姻、出軌和懸疑等多重元素,開播即不負眾望登上熱議。
  • 動圖宇宙 |「她懸疑」:你以為只是在找小三嗎?
    」,從裡面走出來的男性觀眾紛紛表示「絕對不會讓自己老婆看」。一直以來,懸疑劇的受眾對象似乎以男性為主。也非常能理解,男性總是比較偏愛推理、懸疑類的題材。但這部懸疑劇不一樣,它更多面向的是女性。這不就是抓小三嗎?懸疑在哪?」然而,故事一開始,劇中就出現了好幾個女性角色。這部劇的拍攝手法和種種暗示,都讓人感到摸不著頭腦:到底誰才是張鑫的小三?!
  • 《白色月光》試水「她懸疑」出軌故事能否有新講法?
    2018年8月,劉紫微有了要拍《白色月光》的想法,因為之前看過《白夜追兇》,她便找到了五元文化的創始人五百,兩個人在酒吧聊到凌晨3點。那是兩人第一次見面,雙方都覺得這個內容可以開發,就展開了籌備工作。《白色月光》這個名字來自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那句話:「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 「她力量」崛起,分帳劇《危險的她》如何成就一部女性懸疑劇?
    2019年下半年,多個影視公司籌備女性題材作品,《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淑女的品格》《不婚女王》《她其實沒有那麼愛你》等題材涉及職場、婚姻、兩性的劇集,打出了獨立女性的標籤,給市場以期待。 而就在今年3月,女性懸疑短劇《危險的她》播出後,口碑一路上揚,有人將它比作中國版的《致命女人》,對這部劇讚譽不絕。
  • 《白色月光》試水「她懸疑」 ,出軌故事能否有新講法?
    創作源頭來自於導演劉紫微一位朋友的經歷,這個朋友對劉紫微講述了自己發現男朋友出軌的故事,聽完之後,她覺得這個故事「挺懸疑」。2018年8月,劉紫微有了要拍《白色月光》的想法,因為之前看過《白夜追兇》,她便找到了五元文化的創始人五百,兩個人在酒吧聊到凌晨3點。那是兩人第一次見面,雙方都覺得這個內容可以開發,就展開了籌備工作。
  • 女性懸疑劇站上風口,喜迎豐收年還是又落窠臼?
    從今年一月的《唐人街探案》開始,一系列對傳統女性角色的突破,讓人們看到,除了婚姻、背叛、小三,女性題材還可以有家暴、性侵、偷拍、職場歧視、生育歧視等等。尤其是看到懸疑劇的風口後,不少平臺打出「她懸疑」劇細分類型,進行集中發力與扶持。
  • 女性懸疑劇站上風口,喜迎豐收年還是又落窠臼?
    爾後,多部以女性為中心的懸疑電視劇,獲得了行業和觀眾的關注。從周迅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到《摩天大樓》、《白色月光》和《誰是證人》,這些女性懸疑劇交出了成色不一的成績單,也讓不少演員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連Angelababy在《摩天大樓》中的表演也獲得不少觀眾認可。
  • 懸疑網劇的夏天:「她懸疑」、IP宇宙、短劇與劇場化
    懸疑劇在這樣一個特殊情況下出現的「文藝復興」,是否真的能代表某種類型趨勢?又能否從中提煉出一種在正常市場環境下,仍舊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她懸疑」不是個筐不能啥都往裡裝「懸疑」本就是一個很大的品類,再加上一個抽象的「她」作修飾,想要理清什麼叫「女性向懸疑」,就更費工夫。
  • 「瓊瑤女郎」蔣勤勤 為何想演男性角色?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
    所以,當導演餘慶找到她時,她一度非常猶豫,「本來現代戲演得就比較少,再演一個那麼特殊的職業,對我來說挑戰是挺大的。」  不過,最後說服她的也是刑警這個職業,蔣勤勤的父親就是警察,以這樣的方式體驗父親的生活,她覺得很有意思。  準備時,她也先從父親出發。比如在腦子裡捕捉父親的工作狀態,還有他本身的氣質。然後在拍攝時,把這些東西放在裡面。「比如說我爸爸不苟言笑,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 溫崢嶸參加《演員2》,想選男性角色又怎樣,她可是鞏俐接班人
    如果再不參加綜藝,而是一直等著有合適自己片子再拍,那再過幾年,或許溫崢嶸就更接不到戲了。02 資深演技派遭到降維打擊來到這個舞臺,溫崢嶸因為近幾年的困境,所以曝光度很低的她被市場評定為B級。03 猶豫於選男性角色or女性角色在輪到溫崢嶸選角時,因為所剩角色不多,所以她一度想選擇男性角色,如果溫崢嶸這麼做了,第一期的話題女王一定會是她。不過在最後關頭,溫崢嶸還是選了女性角色,因為她不希望因為自己的選擇,讓另一位男演員被迫選擇女性角色。
  • 「她懸疑」「她偵查」與「她現實」
    作品改編自陳雪的同名小說, 是國內首部女性向懸疑推理劇。區別於以往深受男性觀眾喜愛的懸疑敘事,《摩天大樓》更傾向於以女性視角製造懸疑,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與突破性。女性向懸疑推理劇的特徵首先,就劇情而言,女性向懸疑推理劇圍繞女性安排懸疑成分,主要體現在劇中受害者、偵查人員甚至對潛在觀眾的定位等均為女性。
  • 《隱秘的角落》火爆,國產懸疑劇為何屢破圈層?
    她評價《隱秘的角落》「能與美劇英劇抗衡」 對於甜寵劇盛行的國劇市場,懸疑劇不靠明星顏值、不靠營銷CP而能取得如此優異的口碑與成績著實讓人欣慰。 選角不以流量與名氣為依據 懸疑片各年齡段的實力派演員廣受喜愛 從優質懸疑劇代表作的片單中可以看出,懸疑劇的選角並不以流量、名氣等為重要依據,演員選擇關鍵是與角色契合與否。
  • 《白色月光》開闢「她懸疑」新賽道
    張一懷疑丈夫出軌,一旦懷疑她就停不下來,陷入了惶惶不可終日的猜疑、緊繃和神經質。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正確,觀眾跟著女主張一的視角,共同扮起了現實生活中的福爾摩斯,故事懸念由此開始。,「她懸疑」的懸疑是由情感推動的,經常從人物內心出發。
  • 「工具人化」的影視劇男性角色
    文|京城十三妹來源|虞十三已經鮮少看到到立體的男性角色,更多的時候「霸道總裁」、「男友力」、「渣」等等幾個簡單的詞就能概括男性角色形象。在很多劇集裡,男性角色已經紙片化,要麼是被網友嘲笑唾棄的靶子,要麼就是阻礙女性獨立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