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人家中身亡,家人辦完「喜喪」後,神探憑一滴血鎖定兇手

2021-01-12 南國今報

這是一起令從事20餘年刑警工作的鮑立軍始終難以忘懷的蹊蹺案件,80餘歲老人死在家中人已入殮,原本以為的「喜喪」卻疑似陷入兇殺疑團。案發現場因舉辦喪事被打掃一清,屍體亦準備下葬,警方要如何尋找真相?

當年,該案因偵破困難,引起吉林省公安廳的高度關注,伊通縣刑事偵查大隊副大隊長鮑立軍憑藉其過人的痕跡檢驗能力,最終憑藉一滴血跡鎖定真兇。

過去25年間,鮑立軍遇到的謎案數不勝數,累計勘察各類案發現場就高達9400餘起,但該案件的曲折,令這位經驗豐富被稱為「卷宗探案百科全書」的神探,也嘖嘖稱奇。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這起離奇案件的故事。

染血的木段

2016年1月9日,吉林省伊通縣,此時距離春節不到一個月。這一天,吉林省伊通縣刑事偵查大隊副大隊長鮑立軍接到一起報警,馬鞍鎮內一名80餘歲的獨居老人王某在家死亡,該村村支書報警時稱,在幫助老人家入殮時,無意間發現其頭部有傷,懷疑其非自然死亡,請求警方介入。

臨近過年發生命案,伊通縣警方壓力不小。接到警情,鮑立軍立刻和同事一路趕到了村裡,死者家中剛辦過喪事。老人在80餘歲的年紀死亡,在農村倒算一件喜事,屋內不見悲傷的氣氛,8個子女神色平靜甚至對警察的到來略有反感。

說明來意,鮑立軍在村支書的引領下進了屋,按照家屬的說法,老人是前幾日深夜死在家中的,如果是意外,那麼案發現場就是此間再普通不過的小平房,但這裡卻不同於鮑立軍接觸的任何一個案發現場。過去幾日裡,因辦喪事,幾十號人進進出出,屋內有可能存留的證據早被破壞,就在頭一天,老人入殮,家屬再度將家中仔仔細細清掃了一遍,可以說從未有哪個現場會被如此乾淨的清理過,在這樣的現場裡,想要發現一點跟案件相關的線索,堪比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鮑立軍感到案件棘手,他照例仔細看了每一間房,不出所料,沒有發現任何痕跡,直到他走進了西屋。在那面老舊的牆上,似乎隱隱約約有血跡,鮑立軍湊上前去看了看,作為痕跡檢驗專家,多年的經驗讓他有了初步判斷,那是疑似使用作案工具後的甩濺血跡。

「老人生前的衣物和生活垃圾都丟在了哪?」在得到家屬的回答後,鮑立軍和同事第一時間去屋外的垃圾堆裡找證據。所幸垃圾還未被運送出村,在那裡,警方果然有所收穫。那是三段佔有血跡的木段殘骸,普通的木段,血跡早已風乾,疑似兇器的物件讓鮑立軍有了答案,這絕不是一起普通的自然死亡。

鮑立軍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開棺驗屍

實際上在來案發現場之前,警方即有開棺驗屍的打算,一為求證村支書所言是否屬實,二來開棺驗屍無疑將為案件偵破提供更多線索。但面對警方的提議,老人的親屬卻一再表示拒絕,甚至有親屬表示,不在意案件是否偵破,但求讓老人入土為安。

然而當牆上隱約顯露的甩濺血跡和三段血染木段出現在家屬眼前時,這起原本想當作「喜喪」處理的死亡,就顯得掩不住了。

王家老人可能是被殺害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村子,在鮑立軍的堅持下,當日村裡開棺驗屍,棺材打開,老人著殮服,戴著帽子,警方將帽子揭開,不出所料,死者的頭部有鈍器所傷的痕跡。這驗證了鮑立軍的推斷,該案是一起兇殺案。屍檢還有意外收穫,鮑立軍發現,從死者的屍檢傷痕來看,80餘歲的老人生前與兇手有過對抗,這說明兇手並不是身強力健之人,但到底是誰要殺害老人呢?

案件再添疑雲,開棺驗屍後不多時,一些關於王家老人意外身亡的細節在村裡流傳,有人說發現老人死在家中時口鼻出血,有人說老人屍體入殮前右肩高高隆起。這一些信息很快被警方掌握,鮑立軍劃定了30餘人的知情人範疇,他準備一一走訪死者親屬及村裡的村民,這些平日與老人熟悉,還曾參與過入殮的人們,一定能幫助其找到真相。

鮑立軍在工作中。在案發現場,他絕不放過絲毫疑點。受訪者供圖

還原案發現場

在警方的摸排下,很快案件的關鍵細節被一一拼湊出來。

鮑立軍得知,死者死時屍體位於自家東屋,頭東足西呈仰臥狀,口鼻出血,西屋地面上有部分物品沾有血跡,廚房地面上有拖拽血跡,而最關鍵的證據三段染血的木段也是在西屋發現。鮑立軍初步判斷,西屋就是當時的第一案發現場,屍體是從西屋被拖拽到東屋的。

既然屍體被拖拽過,那麼衣服上一定留下過兇手的痕跡。鮑立軍再次扒出死者生前的衣物仔細檢查,發現其左腿外側、臀部以及左臂衣裳均沾有大量泥土,右肩衣物隆起,鮑立軍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蹊蹺之處,如果是雙手拖拽屍體,一定是背部著地,他推測,兇手極有可能是單手作案。

結合屍檢的發現,兇手身體羸弱,又是單手作案,兇手的畫像在鮑立軍心裡已越來越清晰。

通過在村裡走訪,鮑立軍還得知了一個關鍵信息,老人晚上有早睡的習慣,為了防身還專門在床邊放了一柄木柄斧頭,從屋內種種跡象來看,老人是主動為兇手打開了門,「他對兇手很熟悉,這是熟人作案。」

鮑立軍感到自己已經越來越接近真相,警方在他的建議下,通過偵查很快鎖定了兇手,然而,結果卻出人意料:符合鮑立軍推理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只有一位,是同村左臂缺失的聾啞人。

鮑立軍和同事趕赴案發現場取證。受訪者供圖

一滴血跡鎖定兇手

這一結果讓全村人都感到意外,死者的家屬也難以置信。甚至有家屬跟鮑立軍直言,破不破案沒關係,但千萬別因為辦案壓力讓聾啞人頂包。此時距離案發已過去7天,距離春節也越來越近,案子驚動了市裡甚至省廳,鮑立軍頂著壓力卻始終相信,種種證據表明,自己的偵查方向沒有錯。

警方專門請聾啞老師參與調查,這一天,一行人來到了犯罪嫌疑人張某家裡詢問案情,然而張某卻對警方的問題一律以搖頭回應,不能溝通無法審訊,這讓鮑立軍感到更加棘手,沒有確鑿的證據,又沒有口供,案件偵辦再次遇到瓶頸。

作為痕跡檢驗專家,鮑立軍決定仍從現場痕跡入手,他檢查了張某所有的衣物,但令人失望的是,衣物已被清洗過一遍,並無任何值得懷疑的痕跡。當檢查到犯罪嫌疑人的鞋時,一直鎮定的張某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抗拒和慌亂,這引起了鮑立軍的警覺,警方在其鞋內意外發現了443元,嫌疑人的監護人,其姐姐卻表示,自己從未給過弟弟錢。

越來越多的細節指向張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他平時還有什麼鞋嗎?」鮑立軍問,「還有一雙棉鞋。」姐姐答。

那是一雙普通的棉鞋,就擺在西屋床下,鮑立軍此前幾次來到這裡,曾注意到這雙鞋,但卻並沒有看出什麼問題,他決定把這雙鞋帶回去偵查。

藉助特殊光源,警方發現鞋子的邊緣,隱約有一個芝麻粒大小的血跡,鮑立軍立刻對此進行了DNA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那滴微小的血跡正是來自死者王某。

案件出現了轉機,縣裡立即向吉林省公安廳申請,專門派聾啞審訊專家前來審案,張某最終承認,是自己見財起意殺死了同村的無辜老人。

鮑立軍和同事在案發現場取證。受訪者供圖

接近真相的勇氣

這起案件因無現場無口供,堪稱鮑立軍職業生涯中最難偵破的命案之一。此前,因鎖定犯罪嫌疑人是聾啞人,鮑立軍遭到了不少的質疑和壓力,作為痕跡檢驗專家,他要負責為刑警提供偵查方向鎖定關鍵證據,一不留神就可能判斷錯誤,而要在案發現場發現疑點找到關鍵證據,更是堪比大海撈針。

案件偵破後,鮑立軍坦言,在案件的偵辦之中,每走一步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但只有先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難,一定能找到證據,才有接近真相的勇氣。

過去25年間,鮑立軍遇到無數疑難案件,豐富的經驗讓他練就了面對案發現場,絕不放過絲毫疑點的細緻,他稱自己在案發現場有種不見黃河心不死的犟勁,遇到再難採集痕跡的現場,他也能從中找到蛛絲馬跡。也正是因為他的細緻嚴謹,從警多年,鮑立軍利用現場指紋、足跡、DNA等痕跡直接破獲搶劫、殺人等各類刑事案件1160餘起。

如今,鮑立軍已是全國公安機關現場勘查技術教官,入選公安部第二屆百佳刑警候選人之列,面對犯罪形勢的新變化,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能力不斷增強的新情況,鮑立軍也遇到了新挑戰,需要不斷提高刑事偵查能力。但鮑立軍認為,隨著刑事偵查技術的發展,如今破案要遠比當年容易許多。近年來,一些陳年舊案背後的真兇經鮑立軍之手被繩之以法,這是他最為興奮之事。他期待未來的偵查技術能夠再有飛越,讓每一個人都能真正享有公平正義。

相關焦點

  • 非洲新娘婚禮幾小時後突然倒地身亡,家人辦完婚禮辦葬禮
    據奈及利亞媒體12月26日報導,奈及利亞一名女子舉辦完婚禮僅僅幾小時後突然倒地失去意識,送達醫院後她被正式宣告身亡。家人們剛剛舉辦完婚禮,又不得不為她舉辦葬禮。圖為死者。這一令人心碎的悲劇發生在奈及利亞南部的埃多州,死者名為蒂娜-格瑞德-易卜拉欣,今年38歲。蒂娜的家人講述了發生她身上的不幸遭遇。
  • 老人墜樓身亡,樓下行人被砸成重傷!家屬辦完喪事後消失
    最近,武漢的李女士遇到一件棘手的事,她的丈夫從停車場回家,不料樓上有個老人墜樓,一下子砸到她丈夫身上,老人死亡,丈夫被送入ICU治療,老人的家屬先答應喪事辦完後,來協商醫療費問題,可是現在喪事辦完了,家屬不接她的電話,也不回微信,這讓她著急不已。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那麼為何百歲老人走後,還不能喜喪?對於傳統文化所講的喜喪,究竟有哪些標準呢?下面我給您們講解下。一、喜喪標準之一年齡雖然以前人常講,70古來稀,但70歲的老人並不能被稱為喜喪。對於喜喪的年齡,曹操曾在對酒歌裡,側面提起老人幾歲過世能稱為喜喪。
  • 一家3口被害,FBI遲遲不能破案,李昌鈺進屋參觀了一圈,鎖定兇手
    (Any truth is better than indefinite doubt.)」雖然他只是阿瑟·柯南·道爾創作的人物,但也一直是人們心中最厲害的「神探」形象。而在美國有一位真正大名鼎鼎的神探,不僅被視為現實中的福爾摩斯,還曾經破獲過無數重大案件,他就是華人神探李昌鈺博士。
  •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顧名思義就是把喪事當做喜事來辦,很多外國人,甚至城市年輕人都看不懂,為何在失去親人的時候,很多家庭還會敲鑼打鼓,請戲班子為老人去世慶祝?    基於以上標準,老人想要辦理喜葬,至少子孫滿堂、年過60、以及沒有道德上的缺陷。
  • 8旬老人偷外賣老伴出面道歉:腦萎縮後無法自控 並非壞人變老|重慶...
    8旬老人偷外賣老伴出面道歉:腦萎縮後無法自控 並非壞人變老12月25日,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後堡某小區,一八旬老人偷外賣餐被拍下。家人出面解釋道歉:因為老人患了腦萎縮,所以神智不清,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老人的家人對外賣員們感到非常抱歉,希望得到原諒和理解。詳情>>重慶人到底有多喜歡吃火鍋,看完你就知道了!來過重慶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重慶的火鍋最為一絕了,不但當地人喜歡吃,外地人也喜歡吃。在重慶不管怎樣都要去吃幾次火鍋,不然你就不算到了重慶,也莫得靈魂。
  • 廣東一開發商強制徵地,7旬老人被踢身亡,警方:不是刑事案件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稱,在12月20日,在廣東梅州的豐順縣潘田鎮,發生了一起開發商因為徵地而打架,7旬老人勸架時被不幸踢中,結果身亡的案件。而後其劉先生的父親便去勸阻,說你們是來搞開發的,怎麼可以那麼兇,然後就說不要打了,最後後面開發商的兒子就踢了老人一腳,老人然後就坐在地上了,然後慢慢爬起來,走到路邊,然後就倒下去了,再也沒有起來。
  • 苦命與喜喪:農村老人最後的畫像|故事FM
    《喜喪》這部電影所描繪的是一位鄉村老人臨終前的日子,而片中那位老人的原型來自張濤的兩位親人,一個是他的外婆,一個是他的奶奶。 我從來沒見過外婆掉一滴眼淚,她總是笑呵呵的。 後來,家裡人給她辦了熱鬧的葬禮。我還小,沒參加,只聽大人們說,那叫「喜喪」。
  • 農村老人的悲哀《喜喪》:去敬老院的前夜,86歲老人吃老鼠藥自殺
    一家人全靠老二在村裡小學當老師的那點工資過日子,也很艱難。 如今,老二的小兒媳也想跟哥嫂一樣,去外地打工,把剛剛會走路的兒子也丟給老兩口帶,這讓二媳婦怨氣很大。
  • 不是所有老人去世都能稱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你怎麼看
    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般將青年男女結婚稱之為紅喜事,而將白髮蒼蒼的老人去世稱作為白喜事,這就是所謂的紅白喜事。本來家裡老人去世是一件喪事,為什麼要稱之為喜喪呢?  所以現在人們稱之為喜喪是有一些條件的,不是所有去世的人都能達到這樣的條件。首先年紀必須是在90歲以上,其次必須是無病無災的的情況下去世,再有就是家裡至少四世同堂,最後他們去世的時候,自己的兒女都還在世。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稱之為喜喪。  當然,其實在農村裡面,有時候一個老人去世,很多人也會這樣死了比不死好。這是為什麼呢?
  • 8旬老人家中活活燒死!目擊者:趴在窗戶上喊救命,身上火苗亂竄
    #社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現在很多老人都比較喜歡獨居或者到養老院內生活。他們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不想給孩子增添麻煩,減輕孩子們身上的壓力;另一方面現在老年人的保障制度相對完善,一個老人的收入幾乎比現在的年輕人都高,所以能夠自給自足。
  • 農村老人過世,事主會大擺宴席,這是啥講究呢
    一些城市人或者農村新生代,他們對於農村傳統習俗文化不了解的人,看到農村有人過世,事主在辦完喪事之後,會大擺筵席,席間村民們推杯交盞,看起來沒有一點的悲傷之情。就感到不解,家中有人過世,不是件悲傷的事情嗎,為何會有事主大擺筵席的做法,這合適嗎?
  • 《喜喪》86歲的老人被逼著喝老鼠藥自殺,可憐又可悲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種習俗:子孫滿堂的老人年滿八九十歲後自然死亡,可以稱之為喜喪。子孫後代們會請團隊搭臺子,跳舞唱歌,喪事喜辦。
  • 快遞小哥救起8旬落水老人 家屬全城尋找救命恩人,結局很暖……
    因在冰冷的河水裡救起一名8旬老人,32歲的快遞小哥梁平多了一家「親戚」。1月13日下午2點多,從成都城區到青白江區送件的快遞小哥梁平,在等單間隙突然聽到呼救,原來一名8旬老人不慎掉入河裡。沒來得及想太多,梁平迅速下水救起老人。
  • 神探李昌鈺:犯罪現場破案最快僅用數秒,捲曲的褲腿鎖定殺人犯
    很多80後、90後小時候都看過一部動畫片—《名偵探柯南》,這部動畫片中的主角柯南不僅帶有主角光環,而且自帶神探潛質。每次無論多難的案子,他都能在第一時間破案。但是動畫片畢竟只是動畫片,現實生活中這種幾乎秒破案的牛人幾乎不存在,但是李昌鈺是個例外。
  • 97歲的老人離世,我們老家叫「喜喪」
    圖文:朱迅翎在我們蘇北農村沛縣老家,白事分痛喪、悲喪、喜喪。痛喪乏指幼年夭折;悲喪,死於非命;喜喪,年邁高壽老人。今天,奔喪大屯的大嫂,她高壽九十七歲。奔喪的路上,想起大嫂面對饑荒的年月,為一家老少餬口,邁動一雙小腳,爬冰過湖,到河東用布換回紅籮卜的場景。那時,微山湖沒有修築攔湖大壩,一到冬天,天氣零下十幾度,驟冷,冰凍,封湖,冰凍半尺,只有爬冰過湖。大嫂一丁點小腳,個子高,身上背著幾十斤紅蘿蔔,一走一滑,一滑一跤。微山湖橫跨三百多米寬,大嫂從東到西,背著幾十斤紅蘿蔔,爬過來,只摔得鼻青臉腫。
  • 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原標題:8旬臺胞攜「80後」子輩尋根 老人懷舊年輕人崇新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福建惠安大岞村點香祭拜媽祖。 廖靜 攝 6月12日,來自臺灣基隆的8旬臺胞張細山回到祖籍地參觀村內的惠安女博物館。 廖靜 攝
  • 「網紅」女教師被害案後續:兇手執行死刑後,被害者家被兇手家人圍堵
    案情回顧:案件發生在2019年的5月份,當時兇手吳益棟是被害人的前男友,在被害人下班後兇手進行尾隨,走到一處商業區後兇手攜帶尖刀連續對被害人進行捅刺致其身亡,案件發生後吳某主動投案伏法。在經過法院審判後兇手故意殺人罪罪名成立,於今年8月31日執行。
  • 《喜喪》:86歲老太,6個子女,晚年被迫住牛棚,吃老鼠藥自殺
    電影《喜喪》的主人公是一位86歲的老人林郭氏,她和孫子住在路南張莊的一棟老宅子裡,她一共有子女六人,可是丈夫卻在她35歲那年去世,當時她最小的孩子才9個月,最大的那個13歲,從那以後她就靠要飯,一人撫養6個孩子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