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常德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九次
全體會議公報
(2020年12月14日中國共產黨常德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常德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擴大)會議,於2020年12月14日召開。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市委委員48人,候補委員8人。不是市委委員、市委候補委員的在職市級領導、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市直有關單位、中央、省駐常有關單位黨員主要負責同志,市紀委委員、市監委委員,部分基層黨代表和專家學者、部分鄉鎮(街道)黨委(工委)書記以及其他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全會由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書記周德睿作了講話。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常德市委關於制定常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鄒文輝同志就《建議(審議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高度評價全市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一致認為,「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大力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經濟實力更加強勁,主要經濟指標穩中有進,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700億元、穩居全省第三,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80億元、進入全省前三,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產業發展更加協調,農業穩定發展,糧食產量穩居全省第一,「四大千億產業集群」加快壯大,裝備製造與軍民融合、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產業集群邁上千億臺階,常德高新區成為國家級高新區,柳葉湖成功入選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工業產業格局由「一煙獨秀」向「多點開花、多極支撐」轉變,「非煙」工業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40%上升到60%。開放經濟更加繁榮,鹽關碼頭「五定班輪」正式開通,桃花源機場臨時口岸獲批開放,泰中東協經貿合作園正式開園,進出口持續較快增長;創新設立北京、上海、深圳駐外產業招商服務中心,「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持續發力,中車、中藥、華為、華僑城等一大批戰略投資者落戶常德。改革創新更加深入,合鄉並村、黨政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農宅合作社等試點改革創造常德模式,金融體系日趨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350家,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顯提高。城鄉面貌更加亮麗,城市擴容提質步伐加快,北部新城、城東新區、江南城區、高鐵新城等區域加快建設,芙蓉王現代新城成為亮麗名片,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溼地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百強競爭力城市等金字招牌不斷擦亮,縣市城區品質明顯提升,湧現出更多特色城鎮;鄉村振興推進有力,「4+9」示範片區建設成效明顯,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交通網主骨架成型、微循環成網,黔張常鐵路、沅澧快速幹線、沅江隧道建成通車,常益長高鐵、安慈高速加快建設,實現縣縣通高速,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工作經驗成為全省樣板;汙染防治持續發力,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經驗在全國推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教育、衛生、文化、人口和計生等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職教大學城初具規模、湖南文理學院升為一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社會大局更加穩定,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掃黑除惡縱深推進,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重大風險管控有力有效,成為「全國最安全城市」之一,人民群眾安全感越來越強。管黨治黨更加嚴實,民主法治建設有力推進,意識形態領域保持向上向好態勢,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懲治腐敗始終保持高壓態勢,黨風政風、幹部作風呈現新的氣象。經過五年努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深層次結構性轉變,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會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時期我市面臨的發展形勢,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省情、市情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我們正處於世界動蕩變革期。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進一步增加「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常德開放型經濟總量小、增速慢,結構不優,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利用外資將面臨新的挑戰。我們正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從中央布局來看,「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重大戰略紅利,將在未來五年進一步釋放。常德作為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作為湖南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橋頭堡,打造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區域交通、物流樞紐,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和利好政策。我們正處於發展優勢疊加期。這幾年,常德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厚植了諸多比較優勢。就產業基礎而言,工程機械、菸草、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發展壯大,為先進位造業加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就交通區位而言,隨著黔張常鐵路的建成通車,常益長高鐵、安慈高速、爐慈高速的加快建設,呼南高鐵、常嶽九高鐵、武貴高鐵、益常高速複線的有序推進,打造區域性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樞紐指日可待。就發展格局而言,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常德農業農村基礎好、外貿依存度低、擴大內需潛力大,在時代大變局背景下,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還有廣闊空間。我們正處於轉型升級攻關期。「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推動發展的主要動能。中央強調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湖南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必將為推動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增添強勁動能。常德物質基礎厚實、人力資源豐富,認真貫徹中央、省委戰略部署,緊盯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前沿,加強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更能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正處於民生需求提質期。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需求將加快從溫飽型、一般型向改善型、提質型升級。這就要求我們更加積極回應人民關切,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就業、就學、就醫、養老、住房、生態、社會治安、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切實增強常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綜合判斷,「十四五」期間,我市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仍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把握髮展大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這就是:到二〇三五年,經濟和科技實力、城市影響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邁上新臺階,GDP邁入萬億俱樂部,全面建設成為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比較優勢進一步增強,三次產業形態發生巨大變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思想和制度開放程度達到新高度,交通組織形式發生重大改變,營商環境位居中部地區前列,成為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戰略支點。全市城鎮化率達到70%,中心城區人口達到160萬人,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相生相融;城市管理更加精明,萬物互聯的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建成新型智慧城市。美麗鄉村普遍建成,成為休閒度假重要目的地。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大幅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比例逐步提升,橄欖型社會結構形成雛形。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加快構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們更加注重自身價值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貫徹落實「三高四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建設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上走在前列,為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作出常德貢獻。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這就是:深入推進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把握髮展脈絡和戰略重點,依靠開放匯聚生產要素,依靠產業打牢發展根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探索走出一條大湖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重點把握以下要求:明確「一個中心」發展目標,大力提升城市資源集成力、城市輻射力,積極承擔全省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泛湘西北地區核心增長極職能,致力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培育千億產業和千億園區,建成區域產業中心;發揮內需潛力優勢,推動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建成區域消費中心;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加速科技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建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擴大規模、提升層次,進一步打響常德教育品牌,建成區域教育中心;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建成區域醫療中心;集聚金融機構,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建成區域金融中心。構建「兩個樞紐」發展優勢,強化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四個方面支撐,著力建設高鐵「一樞紐四通道」、高速「五通道四連線」、水運「一港兩區三航道」,強化物流設施支撐、打造標誌性平臺、暢通內暢外聯網絡,建設區域性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樞紐,助力全省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打造「三個基地」發展平臺,落實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戰略要求,立足常德製造業基礎和優勢,全力打造「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基地」;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立足常德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提升「洞庭魚米之鄉」美譽,全力打造「全國生態農產品基地」;順應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新期待,發揮常德生態宜居優勢,全力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基地」。
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就是:發展質效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體系全面建立,創新成為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開放成為挖潛增效的主要空間,品牌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追求,營商環境成為城市的主要名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全國重要先進位造業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形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各項改革任務穩步推進,對外開放通道全面貫通,全面融入國內重大區域戰略布局和全球經貿體系,開放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湖南省開放經濟的重要一極。文明程度持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優秀常德文化傳承弘揚,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重點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整治,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形態最美、環境最美、文明最美、生活最美成為普遍共識。治理效能持續增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信用體系更加完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全會提出,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科技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第一動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製造業集群,創新產業培育和引進途徑,推動產業向智能化、品牌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加快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升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數位化融合發展。
全會提出,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拓展內外聯動新空間。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成區域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化物流樞紐,推動更高水平更加全面開放,在新的徵程上推動開放發展實現新突破。完善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平臺,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
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依靠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培植髮展新優勢。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完善經濟治理體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全會提出,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扭住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依託強大國內市場,著力改善全市一二三產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擴大有效投資,推動消費升級,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推動消費升級,擴大有效投資,統籌推進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譜寫鄉村振興戰略新篇章。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以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全會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邁出區域協調發展新步伐。堅持以人為本核心理念,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國土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整治,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科學開展空間開發保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精明增長。積極穩妥推進津澧融合,實施市城區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形成「一城三區」的主城區發展格局。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生態系統治理,嚴格落實生態建設責任制。
全會提出,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順應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著力解決好群眾各項「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保持就業形勢持續穩定,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開創社會安全和諧新局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觀貫穿常德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化解影響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確保政治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網絡更安靖。建設法治常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維護安全穩定。
全會強調,全市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握趨勢大勢,遵循發展規律,廣泛凝聚力量,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障。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推進清廉常德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
全會號召,全市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懼風雨、砥礪奮進,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勝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