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戰爭是國與國,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

2020-10-12 Marin

1、劇情部分:太平洋戰爭,對於這樣這樣宏大題目,劇情應該要涵蓋關鍵的事件,但是缺少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東京轟炸、廣島原子彈、炸死三本五十六等重大事件。這場戰爭主要以海戰為主,導演可能是基於真實二戰士兵整合整個故事鏈條,這樣就無法宏觀展示戰爭的全貌。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所有的戰爭都參加。劇情的整體性和連貫性還是挺好的,給85分。2、場面調度:

2.1布景:影片故事集中在島上陣地戰,基本反映了各個戰場上的作戰環境。對於美國、澳大利亞的社會環境展示的也比較真實和完整。戰爭場面的調度一流,10年前,能夠拍出扣人心弦的戰鬥的激烈,不同角度切換配合,加入第一視角,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強烈代入感,自己的心臟跟隨鏡頭緊張感在跳動,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之後,還會由戰艦官兵視角,面向硝煙滾滾的灘頭陣地和遠處轟炸進行宏大戰爭的展示,不禁讓人感受到這些小人物的生死,不過是千千萬萬戰士的縮影罷了。同時在休假、戰役之間的片刻休息、還有與姑娘戀愛的相關橋段,場景控制很好,溫暖海風、溫馨家園、甜蜜愛情都在眼前展示。
2.2裝飾:海軍陸戰隊的武器裝備、戰地指揮所、軍需物品,還有日軍的相關服裝都有很細緻的展示。
2.3光線:整個劇情中有一些故事發生在漆黑夜晚,子彈和照明彈,光影效果真實,特別是開始時,由於新兵無經驗,慌亂之中打死了自己隊友,給人以
2.4景深:整體來看,為了突出人物的內心活動變化,和血肉橫飛的陣地,影片的景深都比較淺,讓觀眾能夠近距離看到斷掉的四肢、胸腔撕裂、一槍爆頭等殘酷戰爭,以及人物PFC Eugene Sledge由新兵的生澀,到老練抽菸,到內心震撼一路的心態變化,還有老兵Sgt. Elmo 'Gunny' Haney的心理崩潰。
2.5服裝與化妝:在這個方面,做的最好,100分,佩服。

3、戰爭反思:1)突出了太平洋戰爭的慘烈,美國子弟兵的不容易,儘管英勇,但是也有人性的軟弱,新兵訓練營中的訓話很接地氣。還有7個月退役的 n.c.o,主動請纓回歸陸戰隊戰場,硫磺島不久殉國,沒有什麼勵志話語,就如一個普通士兵一樣,旁邊還有其他戰士屍體,大家都在衝鋒,鏡頭以俯視角度,慢慢拉升讓人不禁唏噓。戰爭結束之後,妻子去他家送他的榮譽勳章的情節,感動落淚,戰爭中沒有偉大都是渺小的,只有活下來才是真正目的。2)對於日軍的展示過於單調,影片中好像日軍只會自殺死衝鋒,兇殘無道,這方面有些片面。3)美軍戰士打開日本軍人的隨身包,裡面有情書有照片,多麼溫暖的人心,但是這是戰場,雙方無冤無仇,但必須以死相對;還有幾個場景也非常讓人難受,在琉球上人肉炸彈,還有茅屋裡以求一死的場景,不禁思考到底我們為什麼戰爭?

4、相關影片推薦:《決戰中途島》《虎虎虎》《父輩的旗幟》《風語者》《血戰鋼鋸嶺》

相關焦點

  • 廣島「和平祈念館」將銘記日本國的戰爭責任
    人民網7月10日訊:據日本媒體報導,建設之中的(國立)廣島原子彈死難者追悼和平祈念館的展覽說明中將明確寫上日本國的戰爭責任。據說該展覽說明文將以原村山富市首相在二戰結束50年後的1995年發表的談話為基礎,在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計劃寫上「由於國策被歪曲,(國家)走上了一條戰爭之路。」等字句。另外,在展覽說明中還將觸及日本的殖民地統治。
  • 《太平洋戰爭之我見》
    就在美軍樂得哈哈大笑的時候,其中一位美國軍人,目光深邃,似乎露出些許憤怒,也許是基於同情,也許是感嘆戰爭的殘酷,他開槍打死了那個日軍。這既是他的榮耀,也是給予他個人的人道主義,無關國際上俘虜待遇準則。美軍翻出日軍的包,發現一個傳統的日式布偶娃娃,不禁讓人淚目。結合後幾集,越看越能突出愛好和平的主題,令人感嘆:誰沒有自己的家?誰不愛自己的國?
  • 今天看,二戰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註定了的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二戰時期在太平洋上打的,戰場上敵對雙方主要是日本和美國。對亞洲來說,太平洋戰場是二戰最重要的戰場,現在說二戰,都在談諾曼第登陸,好像多了不得似的,其實這時真正的大戰已打得差不多了,盟軍徹底取得勝利之勢已經確定。真正殘酷的太平洋戰爭反而少有人言。
  •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美雙方有何大國博弈?有何戰爭爆發前兆?
    所以,很多人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都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但是由於戰略預判上的失誤,並沒有成功阻止戰爭的爆發。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戰爭與和平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軍事敵對和外交博弈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以卑劣的偷襲手段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珍珠港。這不僅打破了已經日益膠著的歐洲戰爭格局,也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大幕。但如果我們從事後看來,美日雙方的冷戰其實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 《太平洋戰爭》大型行屍走肉現場
    ☝️個主旨:《太平洋戰爭》的重點是戰爭中每個人的狀態變化,基本上就是把人變成行屍走肉的過程。無論戰爭多么正義、戰役多麼關鍵、戰爭中的人性格如何,最終都會被戰爭折磨得如同身在地獄。一旦意識到自己還是一個人、試圖去尋求社會動物慣常仰仗的行為意義,就會陷入恐懼、狂躁和焦慮之中。只有放棄思考,成為行屍走肉,放棄一切社會屬性,而成為努力求生的動物,才能在戰場上活下來。
  • 《太平洋戰爭》(全10集)
    意猶未盡的二人再次聚焦二戰,將視線投向了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本在這個戰場上,投入了巨大兵力,並經歷多個血腥戰役,最後直到日本投降。分享會今天為大家帶來史上最昂貴的戰爭劇《太平洋戰爭》,一共十集。當他告訴父親正在準備拍《太平洋戰爭》時,他就說一句話:「好樣的!」
  •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1——10集完整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澳大利亞語言: 英語首播: 2010-03-14(美國)單集片長: 52分鐘又名: 雷霆戰海(港) / 血戰太平洋 / 風雨太平洋 / 二戰太平洋 / 太平洋太平洋戰爭的劇情簡介              · · · · · ·1942年,瓜達卡納爾島
  • 太平洋戰爭:空戰
    太平洋戰爭:空戰是一款以戰爭為背景的空戰類策略類手遊,這款遊戲中你講操控著角色人物與你一起對抗各種敵機,玩起來相當的勁爆,趕緊來下載吧! 雖然遊戲是以戰爭為背景,飛機也是戰鬥機,然而遊戲的主要玩法確側重於躲避。
  • 《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
    戰爭給人帶來的不光是身體上的傷害,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折磨……太平洋戰場的血腥、慘烈都展示的淋漓精緻。但是整體感覺不及《兄弟連》 雖然人物眾多,容易分不清,但得到的是戰爭全方位,各角度的視角,難能可貴的精品之作。
  • 二戰中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美國人第一次見到亞洲人的戰爭觀!
    二戰有兩大戰場最為慘烈,一個是蘇德戰場,一個是太平洋戰場。說蘇德戰場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爭,沒有人會懷疑,也沒有人會否認,但是太平洋戰爭的慘烈程度卻被很多人忽略了。美國雖然執行先歐後亞的政策,但也並不是說美國放任日本在相關地區的侵略一點兒也不管。
  • 《寶石之國》最新話讓人心情複雜,寶石人的戰爭結束,南極石復活
    《寶石之國》現如今被廣大漫友列為了4大刀子漫之一,較為可愛的畫風和黑深殘的劇情很容易讓人難以接受,不過在寶石之國最近更新的最新話中,圍繞這部作品的月人和寶石人的戰爭徹底結束了,而且我們前期最心愛的南極石也終於復活了,本應該是大團圓的一話,然而卻讓人心情有些複雜。
  • 日軍零式戰機,太平洋戰爭初期的「王牌戰機」,為何跌下神壇?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成功完成了明治維新西化改革的日本,又通過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等侵略戰役,積累了大量發展資本,使日本一躍成為當時的亞洲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為了增強自身軍力,日本不僅大力發展工業,還積極學習西方軍事強國,並推出了不少武器裝備,為軍國主義日本的擴張助力,零式戰鬥機就是其中之一。
  • 二戰太平洋戰爭最慘烈的戰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的戰爭目標是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到1943年馬裡亞納海戰後,日軍的戰爭目標修改成了「確保皇國生存」。戰爭到了1945年4月份,日本的戰爭目標變成了「全民玉碎」。因為此時美國人帶著撲天蓋日一般的艦隊來踹日本的國門兒了!1945年4月,衝繩戰役爆發。
  • 《太平洋戰爭》啟示:戰爭摧毀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靈魂。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本身就是殺戮,每一場戰役免不了慘烈的犧牲《太平洋戰爭》更是如此。正因如此導演通過大量細緻而生動的鏡頭展現了戰爭帶來的創傷。二戰時期日本大肆擴張,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向南侵略佔領了許多島嶼。1942年美國派兵前往瓜達卡納爾島,《太平洋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在此之前,金日成曾向蘇聯人求救,希望對方派兵增援,卻遭到了史達林的拒絕。老謀深算的史達林不想讓蘇聯捲入與美國的正面對抗當中,他指示金日成請中國人幫忙。美國人輕視中國人的第二個理由是,他們曾戰勝過日本人。 美軍曾在太平洋戰場上和日本人交過手,日本人的驍勇善戰也是出了名的。在當時,日本是亞洲第一工業強國,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國人也領教過日本人的厲害。
  •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最終走向太平洋戰爭?|文化客廳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仿佛走上了一條「民族切腹之路」,而這條路的終點導向了太平洋戰爭。回顧太平洋戰爭前的這十年,我們不禁疑問叢生——近代日本的軍政結構與對外戰爭的決策邏輯是什麼?作為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的勝利者,近代日本又會有哪些迷思?太平洋戰爭可以避免嗎?
  • 日本歷史學家加藤陽子訪談:從太平洋戰爭到TPP諸問題之解讀
    1943年在東京召開的「大東亞會議」曾試圖將日本發動的戰爭合理化,但至今該會議在日本仍被紀念(詳見文中訪談) 太平洋戰爭1941年拉開大幕,至今已過了75年,距離《日本國憲法 東京大學教授、歷史學家加藤陽子曾因歷史著作《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選擇了戰爭》獲得2010年小林秀雄獎,近日她又出版了專著《滑向戰爭》,在書中她詳細敘述了日本滑向太平洋戰爭漩渦的來龍去脈。她一方面認為,「與戰前相比,日本國民普遍獲得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機會,這體現了日本社會的進步」,但她在談到TPP問題時也表示,「日本要是能在國際舞臺上體現出更加高明的戰略眼光就更好了」。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日俄戰爭也是東亞三十多年來第一次涉及兩個現代化國家武力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 日本脫離華盛頓、倫敦條約,嚴重地衝擊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意味著日本與美歐列強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 。1940年,《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籤字,使得美國的戰略地位與戰略環境嚴重惡化。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一年,美國在亞太地區採取了三項互有聯繫的行動:加緊援助中國抗戰;加緊對日經濟制裁 ;開始與日本談判。這樣的軟硬兩手構成了當時美國遠東戰略的實際內容
  • 《太平洋戰爭》兄弟連VS太平洋戰爭,阿米對馬潤
    怎麼說呢,好多人拿這部和兄弟連對比,的確兄弟連無法超越的經典,但太平洋其實也不差,準確的說整個二戰中美軍很多閃光點其實是發生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兄弟連的背景是歐戰1944才開始就打了一年二戰就結束了,而太平洋戰爭1941年就開始打直到二戰日軍投降才結束,整整三年。
  • 《太平洋戰爭》戰爭饒過誰
    突然被人人再度推送了太平洋戰爭,介紹語說比兄弟連評分高,大概當年剛出的時候就看過整部。當年聲勢非常浩大,畢竟是兄弟連的導演陣容期待非常高,但是記得當時一出來評分是撲街的,好在這麼多年,這部片子的價值沒有被埋沒,評分確實很高也值得那麼高,這是一部值得被記住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