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有兩大戰場最為慘烈,一個是蘇德戰場,一個是太平洋戰場。說蘇德戰場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爭,沒有人會懷疑,也沒有人會否認,但是太平洋戰爭的慘烈程度卻被很多人忽略了。美國雖然執行先歐後亞的政策,但也並不是說美國放任日本在相關地區的侵略一點兒也不管。因為相比於日本,德國帶給世界的危機更為嚴重。而且德國所佔領的地區還是當時世界的核心地區,一旦德國最終成功,那麼帶給世界的就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為的災難了。
當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以後,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雖然在重點戰略上更傾向於歐洲戰場,但是美國也依然對日本進行了真正意義上的海戰,這一次海戰可以是人類戰爭史的巔峰。雙方之間的數量,海戰模式以及各種軍事理論和武器的使用,即便從歐洲戰場來講也是無法相比的,是兩個完全意義上的霸主,強國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進行了一場規模最大的海上作戰。日本確實給美國士兵打得懷疑人生,除了日本有一種自發的精神,願意為這場戰爭而獻出生命以外,日本還有很多更為下流的作戰手段,美國應接不暇。
歐美人的作戰邏輯,戰爭是戰爭,軍隊是軍隊,當這一場戰爭打敗了軍隊投降了,按照歐美人的邏輯,應該有最基本的保障。但是日本人完全無視了歐美人的這一個邏輯,當他們投降以後,才知道自己連條狗都不是,這對於美國人的三觀衝擊還是很大的。也頭一次才知道了對於亞洲人或者所有日本人作戰不能夠按照以往的常識邏輯進行推斷。對歐美人來講,戰場上只有勝利與失敗而沒有階下囚。但是在亞洲戰場,士兵會因為領袖或者是軍官的命令前赴後繼,無視自己的生命,戰場不僅僅只有勝利和失敗,更有生存與死亡。
所以隨著戰爭的進行,美國對日本的容忍程度越來越低。已經做出很多報復性的行動正可謂入鄉隨俗。此外,美國在當時也確實沒有想到日本這個東亞霸權國家作戰能力或作戰意志竟然如此堅定。美國在戰爭中期以後逐步掌握了主動權,但是所受到的戰爭損失依然是巨大的,美國必須要在太平洋上一個有一個的拔掉日本所佔領的島嶼,壓縮戰略空間。到戰爭後期,日本的反抗就越為瘋狂。
美國人也吃不消,並不是美國打不過,而是接下來的傷亡越來越慘重。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後,日本的數百萬本國剛剛成軍軍人還叫囂著誓死與敵人同歸於盡,美國士兵和美國的高層感到一種不知名的精神壓力,不過日本還有一個民族特點那就是尊重強者,當這場戰爭真正結束以後,日本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反美遊行和反美武裝反抗,而是十分順服遵從美國,對於美國而言,日本這個民族是永遠不可能被忽視的,也永遠不可能真正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