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在HBO熱播的二戰系列劇《血戰太平洋》是繼《兄弟連》後又一部大製作全景展現太平洋戰場的二戰題材電視劇作品,該劇由大名鼎鼎的史蒂芬·史匹柏和湯姆·漢克斯擔任聯合製作人,以美軍陸戰1師的三名普通士兵的視角和親身經歷,講述自1942年打響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開始直至日本投降前的衝繩島戰役,美日之間的一次次慘烈而又摧殘人性的戰場大對決的故事,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二戰期間整個太平洋地區美日廝殺的戰爭全貌。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上至劇組工作人員下至普通演員,他們是帶著一種使命感和榮譽感去參加拍攝,已經超過了金錢和名利的衡量範疇,所以這部劇的製作質量很高。在2010年舉辦的第62屆艾美獎頒獎典禮上,《血戰太平洋》榮獲最佳迷你劇、最佳電視電影、最佳電視專題片、最佳演員陣容四項大獎,獲得了業內的高度評價和嘉獎,這也是對全體演職人員辛勤付出的一種由衷的肯定。讓筆者帶著大家一起回顧這部優秀電視劇作品的精彩時刻,重新回到戰火紛飛的太平洋戰場去感受別樣的人性和殘酷的戰爭過程。
電視劇的一開始便是二戰太平洋戰場最慘烈和血腥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士官軍銜的巴斯隆隨海軍陸戰隊登上了一座他們都不知道的小島上,後來被稱為死亡之島的瓜達卡納爾島。美軍陸戰1師登陸時沒有受到日軍的任何抵抗,陸戰隊員們對登陸海灘上的一片祥和氣氛給搞糊塗了,要知道這可是在太平洋戰場啊。隨著戰事的推進,部隊中不斷有人員傷亡,大家這才感覺到戰場的殘酷。日軍採用重點防禦的策略,在一些重要的戰略要地重兵把手,想要順利向前進發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後來瓜島周圍海域美日之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海空戰,由於指揮失誤美國海軍不得不撤退,日軍派大量軍艦運送士兵和物資對島上的日軍進行增援。已經登島的陸戰1師處於敵人重重圍困,孤立無援的境地。沒辦法,營長只得採取以班為單位進行分散防禦的策略,在營部指揮所周邊設立多個哨崗,在作戰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一方面苦苦等待後續部隊的支援,另一方面寄希望於日軍不要從他所在營的陣地作為突破口。
夜裡,日軍集結了將近3000人的兵力對巴斯隆駐守的陣地發動多番猛烈的自殺式進攻。巴斯隆操縱著一挺重機槍,在隊友不斷傷亡的情況下,冒著日軍的炮火,抵擋住敵人一輪又一輪的衝擊。他拼著一己之力堅持了兩天兩夜,成功地守住了這個關係到營部指揮部安危的關鍵防線。天亮的時候,看著自己駐守的陣地前滿是日軍的屍體,他也是心有餘悸,自己哪來的勇氣去抵擋將近一個團的敵人的進攻。自己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個殺人機器,但是戰場上就是這麼一個規則,要想活下來就必須幹掉每一個敵人,儘管這是一種看似泯滅人性的行為。由於他的英雄事跡,他後來被追授很多榮譽,成為二戰中唯一一個獲得榮譽勳章和海軍十字勳章的海軍陸戰隊員。
接下來的鏡頭給到了海軍陸戰1師第1團第2營H連的機槍手兼偵察兵萊基的身上,陸戰隊員們站在艦船的甲板上,目光不約而同地朝一個方向望去,格洛斯特角登陸戰在等待著他們。在經歷瓜島戰役後,陸戰隊員已經見識到日軍的厲害,日軍的負隅頑抗和拼死作戰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他們都在為自己的明天做祈禱,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能從這個島上活著撤下來。在登島後的一段時間裡,見多了慘絕人寰的戰後戰場清理畫面,軍隊中不少人出現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瘧疾、潮溼的天氣、毒蟲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個考驗,最要命的是戰場慘狀對陸戰隊員心理的創傷。很多人忍受不了殘殺行為對他們人性的摧殘出現厭戰情緒。萊基親眼見到身邊的一個戰友在他面前舉槍自殺,而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他也在思考,戰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種人間煉獄般的生活究竟什麼時候結束呢?
貝裡琉島爭奪戰是整個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該劇用了三集的篇幅來描寫這場戰役。在爭奪島上機場的戰鬥中,斯拉齊擔任炮手的迫擊炮班所在的1排和2排擔任橫跨機場做急先鋒的重任。機場對面的建築裡藏了很多持有重機槍和迫擊炮等重武器的日軍,還有輕型坦克的協助,他們這樣跑到機場的另一邊就是活靶子,大家都知道這樣兇多吉少,但是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在嚴重缺水的現實狀況下,還要去執行極其威脅的任務,這就是太平洋戰場的真實寫照。任務按計劃進行,大家儘量加快自己的腳步,斯拉齊拿著武器裝備緊跟在隊友後面。此時槍炮聲大作,日軍開火了。頓時機場開闊的跑道上炮彈不停地落下,血肉橫飛,不斷有陸戰隊員倒下,但是大家不敢停下腳步。在海軍艦炮和迫擊炮班的協同作戰下,陸戰1師終於拿下了機場,佔領了山頭這個戰略要地,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整個一營傷亡慘重。萊基不幸被炮彈的衝擊波擊中受了重傷不得不撤回後方的醫療船上,退出了這場慘烈的戰鬥。戰場上的人性是很脆弱的,看著身邊的隊友不斷地喪生,在經歷短暫鎮痛思考後,還得接過隊友的武器繼續戰鬥。因為在這裡只有兩個結果:生與死。
硫磺島之戰中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巴斯隆重返戰場,他厭倦了與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看透了美國政府利用自己的名利為他們宣傳鼓勵民眾購買戰爭國債。他知道,此時的太平洋戰場非常需要他,他的出現不但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更能體現自己殺敵的決心。於是他放棄了安定富足的生活,毅然離開了自己的未婚妻前往硫磺島,與戰友一起與敵人殊死搏鬥。英雄人物沒有被自己身上的光環所迷惑和沉淪,相反,他親自上陣作表率作用,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方面就是滿腔置生死於度外的愛國熱情,另一方面便是高尚的閃耀人性使然。雖然巴斯隆在硫磺島戰役的第一天就不幸犧牲了,但是他的忘我犧牲精神激勵著所有陸戰隊員繼續前進,不管接下來的戰事有多艱難。
衝繩島戰役也是美軍進攻日本本土之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了,雖然日軍節節敗退大勢已去,失敗的結局在所難免。但是日軍在窮途末路之下仍然抵抗到底,這給想儘早結束戰爭的美軍造成不小的麻煩。日軍信奉武士道精神不斷發起自殺式衝鋒,戰局已經呈現一邊倒的形勢了。眼看著快要戰敗,日軍竟喪盡天良用平民婦女兒童作誘餌,用自殺式炸彈最大地殺傷陸戰隊員。這種場景給斯拉齊心裡深深的震撼,日軍喪失人性的做法讓他氣憤不已。在打掃戰場的過程中,他發現一個大聲啼哭的嬰兒和已經奄奄一息的母親。在美軍密集迫擊炮的轟擊下,這所房子的主人已經被炸死了,留下了還處在襁褓裡的嬰兒。那個母親無力地將斯拉齊的槍口對準自己的額頭,斯拉齊不忍心開槍最後讓這個女人在自己的懷裡安然死去。因為斯拉齊知道,戰場上的平民是無辜的,他們也是受害者。在這場戰爭中他們家破人亡,悽慘不已。戰爭是無情的,對於那些手無寸鐵的平民,作為一個普通士兵所要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人性的關懷。
該劇的最後主要講述的是經歷三年太平洋血戰之後,陸戰隊員們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巴斯隆的遺孀強忍者痛苦將他的榮譽勳章親手交給了他的父母,並消除他們的誤解主動承擔起應盡的家庭責任,這也為諸多承受喪子之痛的其他美國家庭帶來些許安慰;萊基重新回到報社工作擔任體育專欄的編輯,還將他一直暗戀女朋友薇拉成功追求到手了,可以說萊基算是整個陸戰隊員中結局最為圓滿的一個人了,因為他獲得了事業和家庭的雙豐收;斯拉齊就顯得有點悲劇了,他一直忍受著戰爭後遺症的折磨。他想重新報考大學,卻被招錄人員問的一些歧視問題感到氣憤不已。戰場上的這種經歷不是一般人就能夠體會的,斯拉齊說得沒錯,戰爭沒教他什麼技能,只讓他學會了如何很內行地去殺敵。這也是這些戰場老兵的悲哀之處,經歷戰場磨難之後卻被這個社會歧視和誤解。人性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醜陋的一面。殘酷的戰爭只會將人們中最真實的人性展示出來,因為在這裡,種種可怕的事情不斷摧殘著人性,沒有掩飾,喜怒哀樂,全在人的表情和動作上毫無保留的體現出來,這才是真實寫照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