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蘿蔔章引發慘案,杭州「獨角獸」每日互動(300766.SZ)最近兩日市值蒸發30億。
昨晚(12月16日),就公司高級總監李某虛增銷售合同6600多萬元一事,每日互動回復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
同時不忘了給自己鼓鼓掌——公司發現了員工侵害公司利益並涉嫌違法犯罪的情形,「表明公司相關內部控制整體有效」。
01
12月14日晚間,每日互動公告,公司在近日開展的應收帳款催收中,發現高級總監李某涉嫌偽造客戶印章、假冒客戶身份,虛增銷售合同6600多萬元,公司已停止其一切工作,並向公安機關報案。
昨晚,每日互動回復了深交所關注函。
李某,系公司網際網路服務事業群高級總監,2016年入職。
經公司自查,李某涉嫌虛增的合同共有5份,涉及4個客戶——某O2O行業客戶、某音樂平臺客戶、某泛娛樂集團客戶、某電商客戶。
5份合同按照公司「統一標準流程」執行,執行過程「不存在異常情況」。
根據回復函,天府財經注意到:這些合同分別經過了部門審核—數據部審核—法務審核—財務審核—CEO審核,最後是籤章備案。
每日互動表示,對於李某涉嫌偽造印章、涉嫌虛增合同之事,公司及現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知情」、「未參與」,其系由李某「獨立實施」。
經公司自查,除上述已披露事項外,公司其他收入對應的合同「不存在偽造情形」。
網友們對此是怎麼看的呢?天府財經特別摘錄一些供各位一閱。
難道李某作為總監不知道這些應收款總有爆雷的時候嗎?難道想在公司做假帳混到退休?
除了李某,公司的相關成員和客戶公司的人員都沒有見過面、也沒有去過對方公司嗎?作為乙方,這不合理啊。
大數據公司被自己員工的造假數據忽悠了麼?
公司對外提供風控業務方案,能把人笑死,自己公司的風控都形同虛設還給別人提供風控業務?
這員工是拿命在上班嘛?製造那麼多假合同?
請問員工虛增銷售對他有什麼好處?難道公司員工新籤合同,對方款都沒打就有提成嗎?如果是這樣,那公司管理真的很混亂。
02
「每日互動」全稱為浙江每日互動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主要提供基於大數據的移動網際網路綜合服務。
始於杭州推行全國的健康碼,每日互動是主要技術支持方。它的客戶包括新浪微博、滴滴出行、快手、去哪兒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眾多知名App。
2019年3月它登陸創業板,但上市後業績便開始下滑。
2019年淨利潤1.09億元同比下滑56%,2020年1-9月淨利潤8795.8萬元同比下滑25%。
股價自上市次月創出近75元的高價後即一路下挫至今。
12月15日下跌了20%,昨日又下跌了13.5%,17.3元的最新收盤價已創上市開板後新低,年內跌幅47.19%。
此次員工「瞞天過海」事件,對每日互動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多位業內人士也直言,該公司的內控和聘任審計機構未察覺上述問題有點「匪夷所思」——
涉事總監李某為何持續兩年甘冒風險用假章「幫」公司虛構業務?
公司在接收到「虛假合同」時,又如何對「不存在的客戶」提供服務?白白給人家幹完活卻發現合同是假的,作為一家專業的大數據公司,每日互動這種行為是不是在自砸招牌?
那些享受了「免費」服務的客戶,是不是心裡都在說每日互動是個「活雷鋒」呢?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每日互動爆雷的同一天,滬深交易所發布了退市新規徵求意見稿,首次把財務造假重大違法行為進行了詳細的退市指標量化。
03
事實上,每日互動上市前就曾被質疑業績增速奇快。
單2017年,每日互動的營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就分別增長了88.21%和3.28倍。
奇怪的是,自從每日互動登陸資本市場後,業績尤其歸母淨利潤便上演「大變臉」。
2019年,公司營收同比降0.18%至5.38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降56%至1.09億元。
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下滑0.36%至2.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降26%至0.68億元。
過往公告顯示,每日互動其實在應收帳款問題上早就栽過跟頭。
去年12月,知名社交電商平臺「淘集集」經營嚴重惡化,2020年3月淘集集宣布破產。
2019年底,每日互動公告稱,因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淘集集」背後的運營公司)破產,其所欠公司的應收帳款餘額合計7343萬元存在無法收回的重大風險。為此,公司在2019年年報中進行了全額計提減值損失。經認定,該事項對公司2019年淨利潤影響約為5507.47萬元。
天府財經注意到,2019年,每日互動的應收帳款規模同比上一年發生了激增。
截至2019年末,每日互動應收帳款達2.47億元,同比增長124%,創6年來新高。應收帳款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46%,同比增長25.6個百分點,同樣處於6年來的最高水平。
Wind數據顯示,2017年底,每日互動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為59.71天,此後數字一路攀升,至2020年9月底,已增長至158.88天,翻了近3倍。
迅速飆升且愈發集中的應收帳款,給每日互動帶來較大的隱患——但這些變化,當時並未引起公司及審計機構過多關注。
每日互動僅表示「主要是代理業務流水增加相應的應收帳款有所增加」,而對於應收帳款的欠款客戶究竟有誰,年報則乾脆未有任何披露。
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對每日互動當年年報的審計意見為「標準無保留意見」。
04
連續兩年,一年一個雷,而且都在12月,都差不多6000萬上下。
有網友說,每日互動,可以改名「每年一動」了。
作為退市新規公布後,還未被查就自行暴雷的第一股,每日互動曾被寄予厚望。
公司創始人兼CEO方毅,堪稱杭州創投圈的「網紅」。
2005年,在浙大濃厚的大學生創業氛圍感染下,正在讀研的方毅組建創業團隊,開始了創業之路。
他做過能自動備份手機通訊錄的充電器「備備」,還比微信更早一年開發了國內最早的移動IM產品「個信」。後來,他專注於研發手機推送技術,並推出了「個推」。
連續創業、產品對路、技術過關、資本看好,在方毅的帶領下,每日互動很快就成了杭州50家知名獨角獸公司中第一家A股公司。
然而自從上市後,每日互動很快就從「獨角獸」變成「三腳貓」,投資者可謂是欲哭無淚。
每日互動面臨的困境並不僅僅是「流量焦慮」,還有宏觀層面的監管,因其從事的推送和大數據業務涉及個人信息安全,且數據量巨大。
每日互動就發生了股票解禁後,機構股東爭相「出逃」現象。
2020年3月25日,每日互動首批限售股解禁。緊接著一周後,作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的北京禾裕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即拋出了一份減持計劃,繼而在11月3日該公司再次發布減持計劃。
截至11月18日,禾裕創投累計減持960萬股,持股比例由10.30%降至7.91%,十大股東排名降至第三位。
雖然在11月財通證券還發了研報《每日互動:坐擁海量數據價值變現起航》,考慮給予公司2022年38XPE,「目標價35.7元」。
解禁即出逃,機構不看好公司?天府財經發現,在限售流通股到期後,公司原本第六大股東上海鴻傲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同樣也選擇了減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晚的回覆函中,每日互動還特別提到:將「審慎考慮」推進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今年9月25日,每日互動公告,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資不超過11億元,用於每日治數平臺建設項目(4.56億元)、總部大樓建設項目(3.79億元)及補充流動資金(2.65億元)。
每日互動的這次融資,距離IPO募資僅一年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