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通訊員 賴祖春) 近年來,桂陽縣委、縣政府把科技賦能治水,作為推進「河長制」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圍繞「調產業、控汙染、綠礦山、淨水體」的工作目標,多措並舉、精準施策,逐步實現從粗放向精細、從地下向地上、從國有向民營、從黑色向綠色、從傳統向現代的「五個轉變」。經過治理後,縣域水生態環境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物理+化學」,增強治理,拔除頑疾
利用綠色清淤和生態修復手段治理河道尾礦淤積、重金屬汙染及流域的農田面源汙染,促進陶家河流域生態恢復和郴州市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通過工程措施及喬灌草篩選種植技術,對上遊河岸水土流失區綜合治理,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量和降低了土壤重金屬含量;通過厭氧消化、幹化焚燒等技術,對集中收集處置的河道尾砂及汙泥進行無害化處理;採用生物膜填充和人工浮島相結合的垂直淨化技術,分解水體有機汙染,吸附重金屬汙染物實現水質淨化;在支流入匯口、重點排汙口處等主要汙染源區修築攔河壩,形成人工溼地,利用溼地中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對入河水質的淨化。陶家河經過治理後,重金屬含量穩步下降,河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Ⅳ類及以上標準;農業面源汙染物入河量明顯降低,主要汙染指標COD、BOD、總氮、總磷去除率提高50%。
「天上+地面」,強化監管,整治四亂
桂陽縣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大力推進舂陵水歐陽海庫區「清四亂」整治專項行動。2018年以來,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發現歐陽海庫區存在疑似「四亂」問題218個,經工作人員現場核查確認「四亂」問題218個,並對發現的問題全部進行整治,整治率100%,整治水域面積1.8萬餘畝,其中圍墾養殖歐陽海庫區非法圍墾集中清除典型經驗入選湖南省河湖長制工作創新案例彙編。經過整治後,舂陵水歐陽海庫區下遊羅渡考核斷面全年水質均達二類水質。
「節水+分流」,提高利用,優化管控
桂陽縣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為契機,優化城鎮汙水處理,嚴格管控生活汙水排放。自2018年創建節水型城市以來,在城區範圍內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小區活動,如城市綠化帶、廣場、公園採用滴灌、噴灌等技術進行澆水;再如三水廠將衝洗蓄水池的餘水引至縣文化園景觀湖,充分利用水資源。同時,通過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加大雙流河黑臭水體治理,對城市生活廢水排放實行雨汙分流,統籌推進城鎮汙水處理建設,經過整治後,城市鎮汙水處理得到了有效管控。目前,桂陽縣萬元GDP用水量84.4m/萬元、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45.7 m/萬元、全縣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大大提高、非居民用水區節水器具普及率100%、城市汙水處理率96.53%、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11.9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43.5 L/人﹒d及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3.27%。
「改進+革新」,促進循環,達標排放
通過摸底調查、檢測監測,對部分企業不達標排汙設備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通過改進設備工藝,購置新的排汙設備,從源頭上控制了排汙。據悉,桂陽縣對湖南省桂陽縣銀星有色冶煉有限公司、湖南蘇仙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桂陽分公司等多家企業的設備和工藝提出具體修改意見後,企業認真吸納意見,積極對排汙設備工藝進行改造,淘汰老舊設備,購置新設備。改良之後,企業生產用水能夠實現循環利用、多次使用,廢水、廢氣達到排放標準,既減少了環境汙染,又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桂陽縣將繼續強化底線思維,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持之以恆,機制上協調配合,深度結合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踐行新的發展理念,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積蓄永續發展的動能,著力於打造水清河暢、岸淨景美的桂陽河流風光帶,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