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聖網」關注本平臺
重提亞伯拉罕的信心
作者:竹影清風 播音:愛相隨
一.亞伯拉罕的信心(1)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 (希伯來書11:8)
聖經告訴我們:「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亞伯拉罕順從神的旨意,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從始至終,始終不渝。當年神呼召他離開故鄉迦勒底吾珥,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離開故鄉,意味著他要背井離鄉,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走向不可知的未來。人有一個習性,住習慣了一個地方,就不願意搬遷到新的地方去。然而亞伯拉罕聽到神的呼召後,馬上帶著父親他拉,妻子撒萊,侄子羅得,並僕人和牲畜一同上路。而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前途茫茫,但他相信神一定會帶領他,會為他負責到底的,所以他踏上了這條信心之路,為我們樹立了美好的榜樣。
亞伯拉罕的一生充滿著信心,他毫無懷疑地順服神,照著神的吩咐離開家鄉和親友,到神所應許的地方去(參創12:1-4)。他對神與他所立的約深信不疑,這就是不憑眼見的信心,當我們可以看到時,那就不是信心,乃是理性。倘若神要求你離開熟悉、有安全感的環境,按他的旨意而行,你是否能象亞伯拉罕這樣走出去?
二、亞伯拉罕的信心(2)
「撒萊對亞伯拉罕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亞伯拉罕聽從了撒萊的話。」(創16:2)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在這裡,我們看到亞伯拉罕因著信而蒙神稱義。但又過了幾年,當亞伯拉罕還沒有得著神所應許的兒子時,他的信心實在受到考驗。此時,他的妻子提議,要他和使女同房,可以生子得後裔。亞伯拉罕就軟弱,聽從了妻子撒萊的話而行,結果生了預表屬肉體的以實瑪利,帶來不少的苦果。現在中東的一些民族就是以實瑪利的後裔,伊斯蘭教也是出於以實瑪利的後裔,他們也成為以色列人現今的難處。
亞伯拉罕會這樣做,是因等了太久還沒有得著兒子,又因深愛自己的妻子而聽從她的提議。這實為我們的警戒,信心總是要經過考驗的,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忍耐等候,而很容易用人的方法試圖去成就神所應許的,似乎要幫神成就他的話,豈不知正是幫倒忙,虧缺了神的榮耀。所以,在信心的道路上,我們不要以任何人的方法和提議來代替神的話,而要單單憑著信,堅守神的話,這樣,不但能免去一切不必受的苦果,也能看見神的榮耀,因為「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9:33)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就有許多人信他。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8:30-31)很多人自稱相信我們的主,還表白渴望成為祂的門徒。可是他們當時之所以那樣行,只是因為一時的激動,並沒有考慮自己到底是在做什麼。針對這些人,我們的主發出了具有指導性的告誡:「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主所說的這句話語裡隱含著極其深邃的真理:一個人是否真正蒙恩,不能只看開始,而是要看是不是能「繼續」持守當初的信仰告白。當我們看到有人離棄罪惡,學習行善時,就該感謝神。我們不當「藐視這日的事為小」(亞4:10)。然而,我們也不當忘記,好的開頭是一回事,堅持下去則是另一回事。
我們的主對那些猶太人說:「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8:24)人若不接受基督,便會死在自己的罪中,因他們不接受能拯救自己脫離罪惡的惟一途徑。我們一定不要認為談及罪、談及地獄就是缺乏愛心。反之,應當相信,最大的愛就是要坦率地告誡人們危險的存在,並勸告他們要「逃避將來的忿怒」(路3:7)。是誰在一開始就對夏娃說「你不一定死」(創3:4)呢?不就是那騙人者、謀殺者和說謊者撒但嗎?我們堅信有永恆的天國為那些敬虔之人存留,同樣,我們也當堅信有一處永恆的地獄為那些邪惡之輩存留。所以,如果我們在向人們宣講「若不相信基督,就要死在罪中」這一問題上退縮,就是取悅撒但,肯定不蒙神的喜悅。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一2:15)萊爾說:『我相信從未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教會如此需要聽到不要愛世界的警告。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流行病,今天的基督徒最易患的流行病就是愛世界。它是夜間行走的瘟疫,也是午間行毀滅的毒病。教會裡有成千上萬已受洗的人,他們有一段時間跑得很好,但逐漸地卻放棄了比賽,最終背離了主,因為他們感染了愛世界的病。他們甚至為自己的世俗化辯護說,這是『他們崗位的責任』,是『生活的需要』,必須要有一個『快樂的信仰』。』我們當記住主耶穌的嚴厲警告:「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