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與青島人的故事:那些年,逛東鎮成時尚

2020-11-19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豔

東鎮原是一個小小的村莊,現在成了工人、小販的居住區。自然馬路、電話、汽車哪樣都有,可是舊時的黑板門,小店鋪的陳設,冷攤的叫賣聲,仿佛到了中國較大的鄉村一樣。這裡很少摩登的式樣。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與亂攏著髫子仍然穿著舊式衣褲的女人。小孩子光著屁股在街上打架。拾蚌螺的貧女提著柳條筐子從海邊歸來。矮矮的瓦下,門口便是土灶,有的還有些豆梗,高粱秸,似是預備做燃料用的。相比島城沿海地帶的由德、日、美量體裁衣式打造的中山路商業街,臺東鎮的出身絕對是平民。」——《青島素描》王統照

多次擴建,老樓留蹤

1934年,作家王統照和友人遊覽青島時,記錄下了一路的所見所聞,相較於歐人區的繁華,東鎮給王統照的印象是貧困雜亂的。

1900年,臺東鎮商業街初見端倪,臺東商圈以臺東三路為主線向四周輻射。德國人把上下青島村和大鮑島被拆遷的那些村民、小商販、勞工全部遷居此處。建成第二年人口達到6000人,日德之戰前夕,人口已超過11200多人。「蒙養學堂」、醫院診所和手工作坊相繼設立,「棋盤街」的地域迅速蔓延,在不長時間裡,周邊的楊家村和下村也括入臺東地界,當這一棋盤再度放大時,下一批路名已在醞釀之中。一個新的城鎮形成了。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時,臺東鎮已擴展到北至臺東六路、南到桑梓路、東抵福寺路、西臨順興路,人口驟增」(《行走在當年的臺東鎮上》)。然而,問題再次顯現,臺東是鮑島至李村、嶗山等處「來往中外士商馬車汽車」必經之路,「市場緊靠馬路,席棚露攤汙穢不潔,甚不雅觀」,1924年,臺東鎮商會申請設立正規市場,「以東鎮地居衝要,擬設立市場,因本埠接收以後,商業蕭條,自應力圖挽救,以利埠務」。經過大力發展,1925年,臺東鎮有6114戶居民27398人。據1928年出版的《膠澳志》記載,僅馬路就增加了稻荷町(今道口路)、坪井町(今平定路)、吉野町(今雒口路)、順興町(今順興路)、鷹門町(今雲門路)等31條。

臺東鎮簡稱為臺東或東鎮,臺東是大概念,東鎮是小概念。臺東鎮的馬路大多數建於德國侵佔青島時期,大多數1923年更名,有的曾經幾度易名。在臺東,有一座百年建築,是著名的青島巡捕房。1900年6月14日,德國膠澳總督頒布《青島地方巡捕章程》,並設立青島巡捕房(1913年後改稱為巡捕局),下轄大鮑島、東鎮、上庵(薛家島)、陰島、紅石崖和水上六個巡捕房(後改稱巡捕支署)。1905年,在今湖北路建成了巡警總局大樓,1909年在臺東五路建了巡捕房。「在臺東街市中部,有一幢磚瓦結構的二層洋房,此為德國人所擔任警長,僱傭了十餘名華人充當巡捕,以行警察之職」。1922年12月,中國政府收回青島,設立了膠澳商埠警察廳,其中的臺東警察分署就設在這座老樓上。青島解放後,該樓成為青島市公安局臺東分局辦公樓。

星期天逛東鎮成時尚

臺東發展到上世紀30年代以後,由於人口密集,僅有的房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於是雜亂也就顯現出來了。沿街房舍一直有眾多的小店小鋪,甚至有段時期曾成為朝集暮散的集市。房舍建築多因陋就簡,人口密稠。

後來臺東三路兩側建成一排排二層小樓,路中間設多個攤位,人山人海、接踵摩肩,各種小攤販穿插其中,在狹窄的街道上,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沿街擺滿了日用小百貨、民間手工藝品、民間小吃和地裡新出土的新鮮水果等。這是青島歷史久遠的商貿集市。

照片是歷史的眼睛。

翻看上世紀初的舊照片,東鎮商業已現雛形。大小攤販,包括布販、糧販、鞋匠、算命先生都有,簡易戲臺也搭建起來。在稀奇的照相機面前他們更多的是一種不知所措。不過隨著歷史的推進,這片土地上的主人逐漸地將生意發展起來,越來越多的老字號誕生在這裡。

1937年,從掖縣來青島做生意的宋瑞堂,在位於臺東三路與長興路交接口處開設了一家瑞成書局,後經多年苦心經營,店面達到100多平方米,十多名員工,與之相鄰的是由戰老闆開設的振東照相館,街對面則是福興祥雜貨店,再沿臺東三路向東前行10米就是源泰商鋪。當時在這條街上最大的老闆是長勝園麵粉加工店的徐老闆,它創建於上世紀30年代,門下的點心鋪很有名氣,成為當地十分搶手的美味。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在這條街上已經聚集著興華銀樓、昌記理髮店、舊貨商行、德源泰雜貨鋪、中民藥房及聚福樓、市場樓(老二百)等50多家店鋪。當時,東到四方、南到湛山村、西至延安路一帶,星期天逛東鎮成為老百姓的一種休閒方式(《老照片裡探尋臺東商業的歷史沿革》)。

關於臺東與青島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沉澱百年繁華蝶變迎新生 臺東承載幾代青島人的青春和回憶
    再往後,市場樓就成了臺東最大的商場,賣什麼的都有。 」於先文說。1956年之後,商鋪紛紛公私合營,大多數老字號陸續被新名字取代。到了七八十年代,去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去市場樓逛逛,去聚福樓下館子,依舊是那個年代青島人最時尚的出行選擇之一。
  • 逛臺東帶你穿越百年 涵蓋青島人生活全部內容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那些喜歡當街叫賣的蔬菜、水果和賣酒的商販,也為這條冷清的商業街帶來幾分熱鬧的氣息。    進入上世紀30年代,東鎮成為外鄉人在青島居住最密集的地帶之一。由此,以臺東三路為核心,與人和路、長興路相接,形成「十」字形狀的街面上,聚集了40多家大小商鋪,商業街從此初具規模。
  • 那些年,臺東(1)臺東,青春的味道
    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無疑是臺東,太多的記憶留在這裡,太多的生活碎片留在這裡,可以觸摸的一切,都是快樂與傷痛。對我而言,西鎮是童年與少年的味道,臺東或許就是青春的味道了。因為集郵,最初經常出沒的地方是臺東郵電局。如今似乎成了新建成的當代廣場的一部分。
  • 青島市北區臺東步行街:百年地標 時尚再起
    臺東步行街上的音樂微演藝。 半島記者 鄭欽澤 攝這裡是體味青島城市氣質的城市客廳,這裡是激蕩著百年商業風雲的地標商圈,這裡就是臺東步行街。「中國著名商業街」、「國際金街」,年客流量達7000萬人次,年營業額約50億元,擁有這些標籤和流量的臺東,如何更好地整合現有商業和旅遊資源,如何以一脈相承的商業文化實現對現有區域的價值提升,如何賦予這片商業中心除現有商圈屬性外的又一重層次和深度?在7月23日的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現場會,青島臺東入圍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升級改造提升試點。
  • 火了100年!青島老臺東這次又上頭條了
    1994年5月,「臺東區」撤銷併入市北區。  老臺東有幾家電影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家人周末逛逛臺東,吃飯、看電影,已經成了一種流行的消遣方式。  日人均流量會達到20萬人次,最高時甚至50萬人次,青島人說,北京有王府井,我們有臺東。
  • 青島旅遊:臺東商業步行街,被稱為青島的「王府井」
    青島市:臺東商業步行街,備受年輕人的青睞,吃貨的「天堂」今天要帶大家玩的是青島主要的商業步行街之一,臺東商業步行街,國際金街。臺東步行街東起延安三路,西至威海路,於2006年10月13日,被青島市政府正式命名為「青島市臺東商業步行街」。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蝶變新生 芳華再起!
    市北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臺東步行街改造提升指揮部副總指揮徐樹成說,未來臺東將打造成為中國北方城市更新的典範、商業中心復興的樣板、消費高質量發展的平合,使之成為時尚之街、文化之街、網紅之街、流量之街、青年之街、品牌之街,助力青島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
  • 多彩臺東丨百年商圈,見證青島人的市井情懷
    在許多青島人眼中,臺東是一塊寶地,這裡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每次來逛都能發現驚喜。臺東有多到數不清的老巷子,有數不清的吃喝玩樂的好去處,兜裡揣上幾塊錢,在臺東消磨一天的時間,是許多青島小嫚兒青島小哥難忘的記憶。臺東代表著青島人的市井情懷,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環境,見證了一代青島人的童年和青春。
  • 青島臺東:沉澱百年繁華 再迎蝶變新生
    如今,許多青島人記憶中常逛的老地方已經漸漸消失,但作為「城市商業名片」的臺東商圈卻始終活力十足、人氣旺沸,它是城市繁榮商貿的最好載體,也是青島人市井情懷的一種寄託。在臺東商圈「前世今生」的演變中,展現著商貿格局的重塑和商圈發展的路徑。邁向新百年,這裡將圍繞「百年青島商業本源,國際都會時尚地標」的發展定位,打造臺東國家級步行街,建設臺東老城復興國家級產業園區,譜寫出更加精彩的商貿故事。
  • 漫步臺東:看老青島商貿活化的基因密碼
    據介紹,1899年,這裡有一村名為楊家村,在楊家村有一條溪流叫楊家村河,德屬膠澳總督府在楊家村以北建設臺東鎮,後逐漸形成了華人住宅區「市鎮」,因地處鳳臺嶺(今貯水山兒童公園)以東而更名——臺東鎮,10月11日被時任膠澳總督的葉世克籤署命令,正式定名「臺東鎮」,臺東鎮建置,由此開啟了一個600年歷史的商業重鎮的故事。
  • 青島百年老街成我省唯一一條國家級步行街試點街區 臺東商圈計劃用...
    到了解放前,青島城市商業GDP的50%都是由臺東貢獻的,可以說臺東商圈見證了青島商業的起源發展,也由此成為青島最知名、人氣最旺的商圈之一。如今,置身臺東已看不出當年的影子,特別是在近二十年裡,臺東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搖身一變成為現代化的商業街。2001年,市北區將延安三路至威海路段的臺東三路實施線路入地、管線改造、路面平整,由此形成了商業步行街的雛形,並於2006年正式命名為「臺東商業步行街」。2004年、2008年、2014年臺東商圈先後三次改造提升,最終呈現出現有面貌。
  • 青島臺東一路憶舊
    高臺指鳳臺嶺(今天的貯水山)因為這個村鎮位於鳳臺嶺東面,故取名臺東鎮,周邊的楊家村也括入臺東地界。臺東一路是楊家村北面的第一條路,依次排開,形成了臺東一路至臺東八路。(今臺東一路一角)1900年6月14日《德屬之境分為內外兩界章程》規定:青島附近作為市區內界,分為青島、大鮑島、小泥窪、孟家溝、小鮑島,楊家村、臺東鎮、掃帚村、會前9區……。
  • 青島臺東步行街再次升級迭代
    7月22日,商務部公布「全國第二批12條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作為山東唯一入圍的步行街試點,青島臺東步行街位列其中。從2019年底啟動「臺東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再到量身打造的「1253」行動方略,市北區對於街區迭代升級工作,可謂不惜餘力。而此次躋身全國試點,必將迎來一次「躍級之旅」,借勢激活這片青島百年商圈。
  • 臺東老街要還原 看看那些年的臺東
    近期,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加了解臺東,交運傳媒公司挖掘歷史內涵,營造文化氛圍,精心策劃設計「臺東老街」,全面展現老臺東的百年變遷。圖表 1二十世紀初的臺東鎮圖表 4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臺的青島自行車廠圖表 5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青島第一個人民公社—臺東區人民公社
  • 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啟幕
    此次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為期17天,橫跨「雙12購物節」,預熱跨年、元旦等多個年終大促重要節點,以「商業創新賦能場景」為理念,聯合本土優質品牌,齊聚紮根青島創新、嘗試、付出的優秀品牌及創業青年共同打造集展示、交流、合作及場景體驗為一體的商業創新平臺,以文化、場景、流量、科技多維賦能商業創新,為臺東步行街再續百年「頂流傳奇」。
  • 那些年藏在臺東的「老字號」,你還記得嗎
    對於青島人來說,臺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在正式踏上臺東的街道之前,今我們先穿越臺東120年的歷史,回顧一下那些曾經見證了臺東一代代繁榮的「老字號」。但不管其走勢如何,那些曾經的「老字號」均曾參與過、見證過臺東曾經的繁華。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島城市商貿的50%都來自臺東,那時的道路也多以商號的常用詞命名。聚福樓、大陸茶莊、利群百貨等是那個時代的標誌,豐盛路、德勝路、慶祥路等曾是老臺東人腳下一步步走過的路。
  • 青島臺東步行街迭代升級的密碼——「1253」
    一個定位,即在臺東老城復興中堅持「百年青島商業本源,國際都會時尚地標」的定位。兩條主線,分別是時尚和文化。在堅持的「一體化、系統化、智慧化、市場化和迭代化」五項原則的前提下,用三年時間完成臺東迭代升級,這共同構成了臺東老城復興的「1253」行動方略。
  • 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今日啟幕!
    為進一步促進消費增長激發臺東商圈活力市北區聯合各大商戶及企業2020青島·臺東步行街商業創新周活動活動以「場景體驗、文化創新、科技賦能」為主題深度結合臺東特有的商業形態以全域展演思維賦能場景體驗培育新功能,發展新消費向市民集中展現一批老字號消費品牌講述一批年輕的創新創業者故事打造一個充滿時尚感的活力街區
  • 青島臺東步行街為啟動儀式連線地
    青島臺東步行街為啟動儀式連線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8.29 星期六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 濤    本報8月28日訊 今晚,由省政府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
  • 百年商街邁向「國家級」青島臺東迎來迭代升級新機遇
    在青島,臺東作為百餘年間唯一從未間斷的商業街區,最能代表百年青島的商業本源。今天,臺東也以其時尚、活力的特質,正在成長為國際都會的時尚地標。臺東三路步行街夜景千米商街延續百年青島記憶1902年,從沿路修起45度角的房屋開始,被稱為「棋盤街」的臺東鎮就成為了中國近代商業街區的樣板間。臺東代表著青島人的市井情懷,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環境,見證了一代青島人的童年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