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頭照片紀濱提供,時間是1967年10月。李明秀辨認:前排左起徐黛倍、甘栽茵、李明秀、曾伊莉;後排鄭紀蛟(去世)、祝宗坤、工宣隊、寧秀杭、張斌(去世)、簡慶閩、左7為工宣隊。
1.關於紀濱提供一張老照片故事/李明秀
2.感謝童年感謝童鞋/何桃林
3.官明書法與印章
4.寫在六幢聚會時/鄭曉皖文 邢東文攝影
5.六幢中秋聚會海外互動
1.關於紀濱提供一張老照片故事/李明秀
這張照片我也有,是簡慶閩的相機拍的,也是他自己衝印的。當年擁有相機的人不多,算得上小奢侈品吧!簡慶閩與照片中:祝宗坤、〈後排左2、寧秀杭(後排左4)、簡慶閩、徐黛倍(前排左1)他們四人初中畢業後未被高中接收,實際上不是他們不想讀,也不是成績不好,在當年講究家庭成份,被拒止於高中大門,他們插隊浙江桐廬農村,當時桐廬可沒有現在富有還是比較窮的。
當時67、還是68年我不是很清楚。紀濱說67年10月,中央有號召,要我們學生要向工農兵學習,接觸社會實踐,搞社會調查。因而我們幾人:甘栽茵、我、曾伊莉、前排左起;後排左1、鄭紀蛟(去世)、工宣隊左3、張斌左5、(去世)、左7為工宣隊,決定一起去簡慶閩他們插隊的地方調查。當時他們勞動及環境還是比較艱苦的。簡慶閩在當時邊勞動,邊寫小說投稿,要知道簡特會編故事,在他未下鄉之前,夜晚常在新村12幢樓下會聲會色講鬼的故事,旁邊一大堆孩子圍著他聽得入迷!等故事聽完了,有的孩子被鬼故事嚇得不敢回家了!
當時,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簡慶閩即使小說寫得再好,也不會給予他發表的。每次他抱有極大希望投稿,等來的是一次又一次退稿!
後我們在工宣隊帶領下,當時工宣隊牌子就是通行證,我們還來到新安江大壩的心臟:中心控制室參觀拍照呢!照片中的人就是我們四個求是幫有聯繫,其他人各奔東西不知在何方?其中二位已英年早逝!照片己跨躍48年了,快半個世紀。當年我們正是風華正茂,對人生充滿期待、幻想、希望!轉眼怎麼就要奔七了呢?時間呀、時間、你似乎飛奔得太快了!我們都要珍惜當下、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
2.感謝童年感謝童鞋/何桃林
自1984年搬到求是村居住至今已30多年了。當時在浙大工作要求分配婚房,才住進了求是村,這也是學校給職工的一種福利。住在外單一樓,房屋成H形,北面是浙大員工食堂,南面是新外單,因建造新外單而老外單被拆去了H形南面那一排,H形樓成了T形房,從此被拆的三樓叫老外單,新建的六樓叫新外單。
1958年從大學路61號搬到了浙大校內平舍,校內的叫裡平舍,校外的叫外平舍,還有工地宿舍,學校後門西側還有磚瓦廠宿舍,沿學校有條護校河從玉泉流向古蕩叫沿山河,浙江大學的大部份老師主要還是住在求是村裡。
童年時上學早,六歲半還不到媽媽就帶著我去求是村小學報名了。是傅玉珍校長和朱文玉教導主任接收了我,拿出類似算盤有好多彩色珠子的教具,讓我認顏色,撥幾個珠子讓我認數,簡單的加加減減我回答正確,通過測試後被錄取在求是村小學了。
到三四年級,有時會滾鐵環跑著去上學,一路上要經過求是村,從田藝、吳吉寧、洪保平家路過。路的北面有幼兒園,用細竹竿擋起的圍牆可看到小朋友在教室裡玩。5棟是上學必經之路,浙江大學的部份領導幹部和教授都住在5棟,有甲乙丙三個班好多同學,艾小華,劉忠,趙加寧,樓紀東,秦枝光,楊丹婭,周洪洋,董愛民……,路徑也不固定,今天路過5幢明天路過7幢,也知道曾伊茹和鄭紀濱各住東西,有時從員工食堂經沈文虎家沿田邊小溝到學校。班裡的張憲,王迎憲成績好做作業時給我很多幫助,有時放學後會先去張憲家做作業然後再從員工食堂北面農田一路回家。
小學四年級時,天氣熱起來了,有一天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老天陰沉的像似包公的臉——黑了,不一會兒天空跟午夜一樣黑得要點燈。起風了,豆大的雨點瓢潑似的,路人打著傘,有兩人拼一把黃色油布傘快步走的,有把書包頂在頭上跑的,有撐著柄帶彎勾頂是尖的黑傘,還有一種是塗了桐油的紙傘,大多數沒帶傘的都被淋溼,街麵店屋簷下擠滿了躲雨的路人,我離家也不遠——跑吧,來不及了,身上已經淋溼了,任憑風雨交加勝似閒庭信步,一路走來見有低洼積水處猛踩一腳……雨水濺到膝蓋高,好玩!還見一個踩一個——來勁了!風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不一會兒天又漸漸的恢復正常了,到家後也沒挨罵,媽媽說下這麼大的雨也不知道躲一下趕緊換掉衣服要淋壞了,自來水衝了衝換了套幹的,爸爸拿出楊梅燒酒給我一小碗,說是趕趕溼氣——可見父母養育情!
5年級的夏天在浙大遊泳池張鴻建教我學遊泳。第一步:先是站立低頭入水教我吸氣悶水,保持的時間要慢慢加長,第二步:再吸氣悶水兩腳彎起離地,兩手抱膝讓身體浮在水面,時間能長就長些,第三步:鴻建用手抬起我腹部要我伸手划水,指點我兩手先向前手掌相對伸直向兩側划水,不一會他手一放我整個人馬上下沉,嚇得我手腳亂劃亂蹬,整個人在池水中想站又站不住鼻子一酸往肚裡喝了口水,夠嗆!一段時間下來反覆練習,我慢慢的學會了遊泳。在此感謝張鴻建!感謝王迎憲,張憲和幫助過我留下美好童年的童鞋們!
2015年9月29日——國慶前
何桃林
3.官明書法與印章
官明書法
官明印章
朱建國提供:中朱建國,右官明
4.寫在六幢聚會時/鄭曉皖文 邢東文攝
快要到聚會的時間了,我跟老媽往玉泉飯店方向走去,在經過浙大門口的十字路口人行道時,被紅燈攔住了,我跟老媽停了下來,卻看到同時被堵在人行道上的幾個人,他們清一色的都是跟老媽一般的年紀。他們手挽在了一起,有說有笑,一副無比親密的樣子。我猜他們肯定跟我們奔同一個方向,赴約去的,他們也一定是六幢的鄰居們。HN爸見老媽後,過來跟老媽交談起來,才知道他倆原來是熟人,都是九三的。我在白髮人群中還看到了我小學的數學W老師,神話哥的媽。老人家八十多了,看上去精神不錯。剛開始在群裡大家為了年事以高的W老師能否可以參加本次聚會,還展開了一番討論,考慮到她的年紀,從安全方面考慮,這次不敢強求她能一定出席,可老人家情緒高漲,一定要過來見見老鄰居,就這樣才有機會讓我也見到了W老師。W老師有個很有才氣的兒子,由於年紀與門洞關係,過去並無交集,可自打加入六幢微信群後,他的才氣為眾人所知,他不僅能作文,還會寫詩,更能圖像製作,簡直是個全才,是個神話,為此他成了我佩服的神話哥。一路上,我就像個衛兵一樣緊跟在這群激動興奮得跟小鳥般嘰嘰喳喳,歡歡笑笑的老人的身旁,隨著他們手挽手,肩並肩地走向聚會地……
會場牆面上,籌委組已經將一堵寬幅照片牆呈現在了鄰居的面前,上邊以老浙大為背景,以求是村為背景,也是以六幢為背景,這裡是鄰裡友情開始的地方,這裡有著一家一戶真真實實的故事。晾曬著一張張生動的相片,它會輕輕地告訴每一個人。走過歲月五十載,鄰裡情誼今猶在,照片牆上看過來,昔日模樣不復在。
入會場激動地見到了鄰居W阿姨,昔日的阿姨,今日成了阿太,而當年那個在長輩們眼中的小姑娘,今日則搖身一變成了大媽。歲月雖然無情地奪走了我們的年輕容貌,卻把鄰裡情的這杯酒,釀得更加醇厚了。老輩與老輩見面欣喜地手握手,小輩與小輩見面熱情地手拉手,場面好不親切,好不溫馨。
W老師握著群主的手,感謝群主的精心組織。我跟老媽被一老鄰居拽住,問起了這三十年的近況。
十八號與十七號在一起。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從十七號,躥到十八號,跟個辛勤的小蜜蜂似的玩得不著家。而這兩位有出息的大哥都很文靜,他們發奮用功讀書。現在的我真有些後悔,早知道那時我也學著他們的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該有多好啊!唉!錯過了那時,是再也回不去的遺憾了。
這次活動的籌委會成員之人的阿尼,據說最近龍體欠佳,肩周發炎了,痛疼難忍,可他還在為聚會的組織盡心出力。瞧他在背景牆上簽名的那樣子,有點特別,更有點讓人心痛,他是用另一隻手作為支點,以減輕痛苦才這般艱難地把名字留在背景牆上的。手痛,並認真著。
牽著母親的手溫溫暖暖的樣子。孝子往往不用說什麼,只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我的鄰居H哥,對腿腳不方便的W阿姨照顧得可算是細心周到,又拿靠墊,又攙扶,關懷備至。像這樣貼心的兒子在如今的社會上,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啊。
真得感謝那些熱心且孝順的晚輩們,是他們的努力才使得咱姐妹有這樣一次見面的機會,一切盡在不言中。對老鄰居的問候,在目光中,在手與手的相握中,已經表達窮盡了。
第三門洞的上上下下基本湊齊了,咱也來張三門洞的合家歡。已是花甲之年的Y姐姐,看上去還這樣的年輕漂亮,活像個大齡女青年。
鄰居之一的浙大老校長一到場,老鄰居紛紛圍攏上去,熱情地跟老校長打招呼:您現在還好嗎?
因為是另外一桌,距離有點遠,我就儘可能地拉近,再拉近,拍到了小兔老爸跟老校長交談的情景。看到這張照片,小兔激動地告訴我說,韓校長竟然還記得他爸爸的名字。
當年那個在長輩們眼裡的文氣的,聽媽媽話的小男孩,今天成了棟梁之材。這次鄰居聚會他是主持,他也是六幢群網上的群主。
群主的父母,S叔叔和Y阿姨。我特別留意他倆在群主發言時的表情變化,從開始的認真聆聽,到後來的竅竊私語,看得出他們對於兒子的表現是相當滿意的,交談的表情還帶著些許的自豪感。一家三口,層次分明,臺上嚴肅,臺下生動。
由於C叔叔家的報名比較晚,當時就餐名單已經搞定,於是,C叔叔被安排到了三洞外的另一桌,可到了會場,C叔叔就站在三門洞的桌邊打轉轉,在席籤上找來找去,沒找到自己的名字,他的一個老同事遠遠地喚他:「快點過來,你的名字在我們這裡呢!」可C叔叔態度堅定,脾氣固執的就是不肯過去,他還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三門洞的,我幹啥要去二門洞啊!」一顆熱愛三門洞的心哪,昭然若揭,堅定難移。從C叔叔的面色看去,紅光滿面的挺硬朗,向他討教如何將身體保養得如此之好時,他笑著對我說:每天早上堅持浙大大操場走八圈,已堅持有十多年了。老人家的毅力,真當令我佩服。
別看我的鄰居都是耄耋的老人,可WH媽依然很時尚,很年輕!
一個在靜靜地講述,一個在聚精會神地聆聽,後邊那個攝影師姐夫則在專注地瞄準捕捉到的「獵物」,我拍,我拍,我拍拍拍。
聚會中有一項是安排海外代表,上臺講話,可由於技術人員,技術還沒學到家,結果十分冤枉地讓神話哥成為了太空人,他是躺著跟父老鄉親傳達來自澳洲的遙遠問候的。我歪著個頭,認真地聽,跟做頸部運動操似的。也真是神奇了,多虧神話哥,他竟然奇蹟般地將前一夜落枕的我,頸部感覺舒爽多了,板結著的頭頸終於可以左右鬆動地搖晃起來了。看來神話哥真有神功,不得不服啊。
聽到來自於大洋彼岸的L的祝福,她甜甜的笑,嗲嗲的音,濃濃的意,博得了大家一致的稱讚。
吃著、拍著、上傳著,各忙各的,各顧各的。別以為我心不在焉,拿著個手機跟個活殭屍似的,其實我忙著呢,聚會的另一桌是在網上,這是由六幢的海外鄰居組成的,他們此時此刻應該比會場上的我們更加激動,他們頭頸伸得老老長,就等待著能夠看到激動人心的聚會現場。由於籌委會成員接待任務繁忙,一時顧不過來,我就主動地把在現場所拍到的畫面傳了上去,結果群裡頓時沸騰開來,誰誰誰看到了自己的父親也出現在會場上那個激動啊。但更多的鄰居則表達了,看到一張張老鄰居熟悉的臉,就像尋到了回家般的感覺,格外的親切。海外遊子的思鄉之情,也就是在這一刻能夠得到巨大的滿足。
身後的那個小妞是我們這幢年紀最小的鄰居RR的閨女,她是黏著母親知難而上,硬是要跟著老媽參加這次聚會,以感受老鄰居這分真實的鄰裡情來的。對於小姑娘的出席,群主是給出了任務的,要求她在聚會上給長輩們說段話。害羞的小姑娘,終於戰勝了膽怯,勇敢地代表小一輩發了言,表現非常好。
我們這桌年紀最大的是小F的老爸,他九十歲的生日剛剛過完,他跟夫人H阿姨看上去都很年青。H 阿姨溫柔嫻淑,說起話來柔聲細語,八十多歲的她,依然不服老地活到老,學到老。她拿著女兒小F扔給她的阿派,向我請教如何完成照片與視頻的切換,她學得可認真了。
六幢本幢的歌唱家小F,為全體鄰居高歌一曲。唱得人心裡暖暖的,像被秋天的暖陽剛照過了一樣。鄰居們感概無比,又聽到久違的歌聲了,不過這歌聲比當年的那個清純的聲音,加帶了進了些許歲月硬塞進去的成熟味道。
早先節目預報小F是為大家演唱《小背簍》的,這是一首家喻戶曉,廣為傳唱的好聽的歌曲,很希望聽到小F詮釋的現場版。可是小F張口的第一句就那麼陌生,直到唱完都不知她唱的是啥歌名。一曲終了,我還堅持不懈地伸長脖子期盼她的下一首,終是沒能如願,不免有些失望。向群主打聽,他體貼地解釋說:這裡的音響太過刺耳,怕長輩們吃不消,接下去準備好的節目也被砍掉了。因為這是一次小輩為長輩組織的活動,所以處處都必須體現尊老的原則,從時間安排,從節目的調整,無不透出一個「孝」字來。尊老的品德在六幢已是蔚然成風的。會後追問小F為何把《小背簍》給調包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說:出門急,把伴奏的優盤帶錯了。唉!真是個馬大哈,讓我們丟掉了一隻《小背簍》。下次再找機會,讓她一句句唱給我們聽。
在兒時的記憶中,HN的老爸,一副冷冷的面孔,兇巴巴的有點嚇人,可真是沒想到他卻是一位十分幽默的人,他的高明之處就是他在幽默的表達中,能夠不露生色地保持住一張冷臉,他可以把人說笑得前仰後合,笑得直不起腰來,而他卻還是一臉的冷若冰霜。他把一場驚心動魄的手術說得輕描淡寫。此時他正在朗誦特意為本次聚會而創作的詩歌。場上把握好互動,氣氛很是活躍。
C叔叔的兩兒子,比我小許多了,二兄弟也相差了七八歲,都長得白白淨淨,看上去斯斯文文,跟一個印板裡刻出來的一樣。真是好像。
W阿姨有三十幾年沒碰著面了,聚會在一起又殺殺婆婆聽了一回跟了我們有五六年的寧波矮屋,感到無比的親切。見到了老鄰居,W阿姨也同樣的激動,她迫不及待地拿出兒子從臺灣帶回來的糖果,分給鄰居們品嘗。席間,她還拿出一疊照片給我們看,讓我們清晰地補上因分別而漏掉的三十年的課程。從照片中,我們看到她拼勁十足的中年,也看到她安享天倫之樂的今天。
八十八歲的W阿姨,因為年事已高,腿腳不很靈便,需要用藥來緩減病痛,兒子打聽到一隻良方買給她吃,但效果並不理想,W阿姨就把藥送了那些為同樣病痛所困的年輕人,家人有些不理解,說,這藥可是很貴的。但W阿姨則善良地道:我吃沒效果,若是給別人吃後效果很好,那也是積德的。說得多好啊,心若慈悲,便會將愛心傳遞出去。
其實一幢房子,因為年級不同,所處的門洞不同,當年玩得也並不多,有些人也僅僅是個面熟,知道是我們這一幢的,並沒有說過一句話。可現在因為有了網絡,有了屬於同一幢的群,加之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也就沒有了年輕時的拘謹與羞澀,加之我是個喜歡逗樂的開朗之人,於是也大大方方地跟這位教父有過語言互動,才知他原來跟我也一樣,也喜歡逗樂。真是臭味相投了。其實說白了上網圖啥呢?不就是圖個能夠尋找到如年少時孩子般的開心嘛。
雙胞胎的阿大,這次終於見了面。我對他印象深刻的並不是他憨憨的笑,而是他總是溼答答的衣服。他忙前,忙後扛著攝像機的身影,也的確是辛苦,但在我挑剔的目光裡,他是個挺擅長宣傳的人,因為現場拍照片的攝影師多了去了,別人都很低調,衣服乾乾的,唯有他譁譁的跟井噴似的直冒汗,好像只有他出的力氣最大。入群後,據我對阿大的仔細觀察,他的衣服就好像沒有幹過的,他的那個頭像上的衣服,也是被汗水打溼一大片的。就連上次他們幾個弟兄的一次酒吧小聚會,上傳上來的照片,只有他一個人像剛從水裡撈上來般的溼。由此得出結論,性格隨和的阿大他絕對不是少數民族,而完完全全的是個「漢人」。這點無庸置疑。
Y姐姐把Y媽媽的信息帶了過來,三門洞的老人們都湊了過去,忙打聽。
聚會結束之前,WN媽,拿起酒杯敬過小輩,仰頭一口悶進,那股豪爽的氣勢,把邊上的小字輩給嚇住了。
相聚總有別離時,舉杯暢飲團聚奶,有緣才能聚一塊。但願他年再重來,你在我在全都在。
2015-09-29
5.六幢中秋聚會海外互動
「問誰送來金桂花?為何明月銀天涯?群主直播忙啥事?鄰居宴爽到各家。」王明華一早就提出了直播任務。因為我們還有一桌鄰居在網絡同時參加聚會進行全球互動。
海外六桌成員集合照
六桌成員為聚會準備的禮品
汪力
倚海舉頭望明月,憑欄低頭思故鄉
紅雯·Helen
預熱的歌:-- When a moon hits your eye like a bigpizza pie -- That's amore -- When the world seems to shine like you'vehad too much wine -- That's amore...
提議海外同胞各敬小碗一杯外備獎品小謝內線直播 @17號曉皖手機充足電哦
周芸
哇!看到老鄰居小兔爸爸了!@17號曉皖替我問侯他老人家!謝謝!
黃玲-7號你爸爸還是那麼年輕!一眼就認出來了!
黃玲
有杭麗;林琳母親;有撼宇父親;有我父母;有陳偉陳挺父母
黃曉
看到阿大還是阿膩那一身汗,嘖嘖,辛苦他們了
楊光
德國佬也中斷睡覺,同看轉播..
肖撼宇
替我姐姐施淑毅轉達:全球互動!我認識杭麗和小玲的爸媽,老爸左邊的是不是林玲的媽媽?向組織者表示敬意,因為他們的辛勤付出,才有這麼有意義的大聚會!祝長輩們健康長壽,笑口常開!同輩們事業順利,家庭幸福!
胡璉
肖楓真棒!很高興看到這麼多的鄰居村姑村爺。真是由衷的激動。我一眼認出不少人:有黃玲的父母、杭麗的父母,黃曉的母親、林琳母親、...還有不少熟悉的面孔卻叫不出名字了。
汪力
我提議:第六桌在座的各位,為曾在同一屋簷下的各位父老們,鄉親們,兄弟姐妹們幹一杯!祝他們健康,平安!
黃玲
大家乾杯!
江春曉
第六桌也幹一杯!!!
黃曉
在6棟住過,大家都是親眷。
江春曉
籌備組辛苦了,但看著掛在父輩們,同輩們臉上久違的笑容,太值了!太謝謝你們了!@17號曉皖,你的小視頻中我家老爸笑得開心,另外,也看見了群主父母,他們都很精神。謝謝了!
陳進
月亮倒映在東京灣裡,想起倒映在西湖里的月亮。浙大的月亮就是圓。
紅雯·Helen
儘管聚會上沒有我血緣親屬,仍很興奮真是象看自己的親戚們在歡聚一堂。好象我的六幢根須又同這麼多到會者的熟悉的笑顏連接上並還生了。非常感謝沈翰朱敏朱捷王欣家鳴趙珣杭麗還有一位姐姐呂鋼的悉心周到的策劃安排付出。曉琬黃清陳偉的直播,有六幢之緣是彼此的幸運。
周芸
太精彩太動人了。十分感謝!雖然親人已經無法參加這次盛會,但是求是村6 棟是我唯一的家啊!我出身在求是村6棟15號,出國時住在6 棟10 號,求是村6 棟是生我育我的唯一家園!再次感謝群主和主委會舉辦的聚會給我帶來美好的回憶和思念!
長按二維碼添加手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