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顯示:西安「世園綠島」降低地表溫度貢獻率達2.4%

2021-01-18 網易教育

新華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梁娟)陝西省氣象臺26日稱,利用美國陸地資源衛星5號星對世園會園區的植被覆蓋、水體面積和地表溫度進行了對比遙感監測,結果顯示西安「世園綠島」降低地表溫度貢獻率達2.4%。

據介紹,衛星遙感監測2011年6月世園園區植被覆蓋度為19.7%,比2010年同期增加4.7%,園區周邊植被覆蓋變化不大,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園區水體面積增加945畝,新增了一處生態綠島。

衛星遙感反演地表溫度,結果顯示,西安城區、世園園區2011年6月地表溫度分別為32.2℃、28.5℃,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9℃和4.9℃。將臨潼、西安、涇陽、長安等10個站點觀測資料內插,計算得到世園園區溫度為29.6℃,比去年同期的下降了1.4℃,除去遙感圖像獲取時的氣候因素影響,世園綠島使園區溫度降低了3.5℃。說明在園區植被覆蓋度和水體面積增加的雙重作用下,世園園區及周邊地表溫度大幅降低,有效提升了城市人居環境和舒適度。

用園區降溫總數除以西安市區降溫總數即得園區對降低西安市區地表溫度的貢獻率。根據反演結果顯示,世園綠島對降低西安城區地表溫度貢獻率達2.4%,即西安市地表溫度下降的0.9℃中有0.02℃是由世園綠島所貢獻的。

氣象部門據此建議在城市建設和規劃中,充分借鑑世園綠島建設的經驗,合理規劃和提升城市綠化覆蓋率,以減緩和抵消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來源:新華網)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透明度下降和地表太陽輻射降低共同造成過去數十年湖泊水下變暗
    論文使用全國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長期觀測數據,兩次全國湖泊調查、典型湖泊長期觀測以及文獻提取透明度數據,並結合Landsat遙感反演641個10 km2以上湖泊兩個典型時段遙感反演透明度結果,首次構建了我國湖泊透明度長期變化數據,揭示了透明度下降和太陽輻射降低共同作用導致了過去數十年湖泊水下變暗。
  • 俄計劃一年後發射新一代地球遙感衛星
    新華網莫斯科6月15日電(記者耿銳斌)俄羅斯「進步-中央特種設計局」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機構研發的新一代地球遙感衛星「資源-P」預計於2012年上半年發射升空。   俄羅斯計劃使用「資源-P」衛星替換目前在軌超期服役的遙感衛星「資源-DK1」。新衛星的在軌工作壽命為5年,比「資源-DK1」衛星至少多2年。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3、按遙感探測的工作波段分類: (1)紫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3~0.38um之間; 可見光,其探測波段在0.38~0.76um之間; (2)紅外遙感,其探測波段在0.76~14um之間; (3)微波遙感,其探測波段在1mm~1m之間; (4)多光譜遙感,其探測波段在可見光與紅外波段範圍之內。
  • 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化應用
    衛星遙感技術是一項對地觀測綜合性技術,長期以來,應用於水利水文、地質、土壤、環境、農林業等領域。近年來,隨著遙感運載工具與攝影測量技術的演進,空間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通過遙感技術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上線—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組織研發的「海洋衛星遙感實況」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 中科遙感SAR新型衛星星座首發星「深圳一號」 正式啟動
    2017年9月12日,中科遙感SAR新型衛星星座首發星「深圳一號」正式啟動會在深圳召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主任王權,深圳市南山區副區長謝炳文,深圳市經信委、科創委、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等單位領導出席會議。
  • 面向商業遙感產業,「航天世景」整合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
    隨著遙感應用行業的深化發展,自然資源、環境監測、金融保險等領域對遙感數據的需求逐漸旺盛。遙感數據供應商的壁壘在於數據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基礎服務的細節。如何更好連接上遊衛星與下遊應用端,為遙感應用企業提供優質數據和基礎處理服務,成為當前遙感數據供應商的競爭焦點。
  • 遙感眼中的世界-2020應用報告
    遙感雜貨鋪的掌柜新原總,寫了一篇總結2020年的文章,推薦大家看一看,以下是正文。-   2020,有災難、有奉獻、有犧牲,有成就,對所有人都是不尋常的一年,現實又魔幻,波濤洶湧又風平浪靜。不知不覺,光陰迅速,它又結束了。   人總是向前看,善於遺忘,只有遙感衛星忠實記錄著一切。
  • 蔣興偉院士:我國海洋衛星的規劃、發展現狀以及衛星在海洋遙感監測...
    2015 年 10 月,國務院同意印發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 年)》中包括 15+2顆海洋系列觀測衛星,其中 15 顆是海洋系列衛星,還有 2 顆雷達衛星是陸海公用的。按照規劃中的 2015-2025 年我國海洋衛星發展路線圖,在空間基礎設施裡規劃了三個系列的海洋衛星,海洋一號系列是利用光學(包括可見光和紅外技術)探測海洋水色水溫的衛星。
  • 木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140℃,海王星衛星的表面溫度為-235℃
    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了1979年3月,直到加州大學的斯坦頓·皮爾與兩位同事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木星最內層的伽利略衛星,木衛一(Io)和木衛二(Europa)之間精確的2∶1軌道共振會導致木衛一的形狀發生潮汐變形,因此,木衛一內部應該是熔融的。
  • 高分衛星家族再添丁 將打破國外亞米級遙感圖像壟斷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7月3日11時10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簡稱「高分多模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將成為我國又一顆重要的遙感衛星,打破國際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對亞米級解析度遙感圖像的壟斷局面。
  • 福建發射第一顆衛星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衛星由廈門大學、省招標採購集團、 三明投資集團、天儀研究院 和中國電科38所等單位聯合策劃研製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 你的舞臺 | 2017西安世園音樂節樂隊歌手大賽正式啟動
    這個夏天,給你一個西安最大的音樂節舞臺△2016西安世園音樂節精彩回顧△2015西安世園音樂節精彩回顧與星同唱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場2017西安世園音樂節樂隊歌手選拔賽正式開啟複賽時間:8月25日複賽地點:大華1935決賽:晉級決賽的16組選手將繼續登臺比賽,評委現場打分,最終決出前4強選手。登上2017世園音樂節的舞臺。
  • 蔣興偉:推動海洋衛星遙感技術高質量發展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將這一論述牢記在心。作為海洋科技工作者,他深受鼓舞,更感到肩上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衛星遙感技術,使其服務於海洋強國建設,這是蔣興偉近年來的重點研究領域。他介紹,我國海洋衛星遙感已進入系列化和業務化發展階段。
  • 西安本土樂隊差不多先生專訪 | 2018西安世園音樂節陝西歌手大賽等你來!
    西安世園音樂節舉辦4年以來,西安本土樂隊的勢力逐漸強大,他們不僅擁有一顆搖滾不死的心,而且也堅持不放棄對於音樂的追夢之路。2018西安世園音樂節陝西歌手大賽也將再次見到他們的身影!差不多先生樂隊代表作品:兩面人、獨立者、Don’t push me、敢怒不言、我不想再這樣等...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發展衛星海洋漁業遙感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圍繞「衛星遙感與海洋漁業」發表主題報告。潘德爐,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遙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學報》主編、國際海洋水色遙感專家組成員。在海洋水色遙感大氣校正、反演模式和應用技術,以及遙感衛星應用效果模擬仿真理論、系統建立和應用等方面研究中有創造性成就和突出貢獻,是我國海洋遙感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和開創人。
  • AI將衛星「廢片」變成高解析度地圖資源
    近日,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介紹,在高性能雲計算的支持下,通過數據建模、人工智慧算法等手段,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製作完成了首套中國30米逐日無縫遙感觀測數據集,以及逐季節土地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的數據集,讓「拼圖無解」的衛星「廢片」能夠成為高解析度的地圖資源。
  • 遙感圖像判讀
    遙感圖像目視判讀舉例 7.3.1 單波段像片的判讀 對於單波段的可見光、近紅外像片,從其色調特徵和空間特徵來分析判讀。例如圖7-16為一張Landsat衛星像片取出的蘇州市地區的窗口圖像,是7波段,因水對近紅外光吸收嚴重,呈深色調,城市地區建築物對紅外光反射比水強,再加上馬路上有行樹,使得城市的色調比水淡一些,但仍較深。
  • 2020年衛星行業研究報告
    基於第三方調研機構 CAPSE(民航旅客服務測評)2018 年的調查研究顯示,92%的國內旅客認為需要配備機上 WiFi,27%的乘客願意為此付費。據《2018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披露,2018 年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達 6.1 億人次,假設航空互聯服務 100 元/人/次,可以測算出當前我國潛在航空衛星寬帶市場規模可達 151.52 億元。
  • 中國為全球地表描「肖像」,自然資源部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
    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自然資源部發布了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並向聯合國捐贈。那麼,全球地表「肖像」是如何描繪出來的?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有哪些新看點?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對於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哪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