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6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地上是傳統的汙水處理廠,地下是鳥語花香的公園,你能想到這兩處其實是一個地方嗎?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在我們的腳下就是汙水處理廠,上方是公園,下方是汙水處理廠。
所有的汙水都是全封閉的,在負二層進行的,可以說既聞不到氣味,也感受不到這裡是汙水處理廠。
你還別不信,咱們眼前這處公園的下面還真是內有乾坤。這裡是天府新區第一下沉式再生水廠,它真正的核心區域則是建在地下一層和二層。
我所在的位置是一級處理預處理區,這裡有粗格柵、細格柵和精細格柵。粗格柵就是祛除掉比較大的固體,比如說汙水當中會有非常多的塑膠袋或者是衛生紙等。
然後再經過細格柵和精細格柵一步一步地過濾,汙水當中地固體物就沒有了。
在這裡,無處不見的就是上方的這兩種不同顏色的管道,白色管道是新風系統的通風管,綠色管道的作用則是將所有有味氣體收集起來集中處理。
我們背後這些藍色的箱體就是高效生物除臭系統,所有的臭氣都被收集到這裡進行處理。
經過微生物和活性炭的過濾,氣體達到景區可以排放的標準。
而在二級處理階段,負二層的淨水設備利用厭氧菌、缺氧菌和好氧菌三類微生物來吃掉汙水中的雜質,例如氮磷等有機物。
我們來到的是三級處理區深度處理。經過紫外線的消毒,我們的水就可以變得清澈透明了,可以用作農、林、牧、漁,城市用水、景觀用水和工業用水等。
這座再生水廠出水主要指標已經達到地表四類水質標準,雖不能當作飲用水,但當作城市市政用水、景觀、綠化用水以及消防用水已是綽綽有餘。
像我們這裡的所有出水都作為鹿溪河的生態補水,直接排入鹿溪河裡面,為鹿溪河提供每秒一立方米的生態補水。
每天5萬噸出水中,1萬噸高品質再生水會通過新區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用於天府新區公建設施的綠化、消防、衝廁等,其餘4萬噸出水排入鹿溪河作為生態補水,同時辦公樓的衝廁及地面的景觀用水、綠化用水也是處理後的汙水。
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這種下沉式再生水廠雖然建設成本和運營維護成本高於同等規模的傳統汙水廠,但是它所創造的環保價值則是不可估量。它每年為鹿溪河提供生態補水約1400萬立方米;每年為成都科學城提供高品質再生水約360萬立方米,改善科學城的生態水環境;而每天接入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1萬噸再生水,與使用普通自來水相比,則一年節約至少300多萬元。
這相比於傳統的汙水處理廠節約了三分之一的土地。我們不需要傳統地面汙水處理廠一百米的防護距離,旁邊可以修建醫院、住宅小區,節約的土地資源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
▲六一時,小朋友們在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參觀
地下建,花園式,甚至還能做科普教育,成都天府新區第一汙水處理廠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記憶,把以往人們「避而遠之」的汙水處理廠與城市公園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讓市民在這裡能「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
文字/視頻:白亦聞
原標題:《地上鳥語花香,地下內有乾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