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備孕女性在得知自己懷孕後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可是一旦發現自己下體出血,那種心情就跟過山車似的,一下子從雲端跌入谷底,在眾多人固有的認知裡都認為孕早期出血就是流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孕早期出血就是流產嗎?
不一定。孕早期出血確實是個膽戰心驚的問題,孕媽們在上醫院檢查之前,務必要仔細觀察出血的具體情況,比如出血量、血液顏色、血流速度、伴隨症狀等,方便醫生問診。
血液的顏色:是鮮紅色還是深褐色?
流血的速度:是持續不斷的?間斷性的?還是偶爾流出的?
血量的多少:觀察出血量,跟日常的月經量進行對比。
伴隨的症狀:是否伴有頭疼、頭暈、噁心、嘔吐或者腹痛等症狀。
準媽媽們只有根據以上問題如實作答,才能方便醫生快速做出判斷,並進行相應的檢查,以便及時確診,將危險降到最低,而出血後,孕媽們最應該提高警惕和擔心的是先兆流產和宮外孕。
1、先兆流產:先兆流產的流血量有多有少,有些女性可能是出現持續性出血,有的可能是不規律出血,並且骨盆,腹部等處會出現疼痛,時間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左右。
如果出血量大於月經量,且為暗紅色或者血性白帶,甚至伴隨下腹疼痛、劇烈嘔吐而無法進食的現象,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2、宮外孕:宮外孕和宮內孕的症狀頗為相似,多數孕媽難以辨別,如果在大量出血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噁心、一側劇烈腹痛等情況,可能是輸卵管妊娠破裂,導致孕媽腹腔出血,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感越來越強,甚至放射至全身疼痛,此時需要緊急送醫搶救。
除了以上兩種較為悲觀的情況外,孕早期的出血可能是如下原因所致——
孕早期出血的3鍾情況和流產無關
研究表明,約有30%的女性會在孕早期(妊娠12周以內)出現某種程度的出血,其中約有一半的女性會發生流產,這或許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它並不意味著出血就等於流產,你要相信自己是那幸「孕」的另一半,出血原因可能出在這3個方面——
1、受精卵著床出血
一般在受精後6~7天左右會有少量出血,顏色從粉紅色到深棕色不等,一般持續2~3天,這是因為在胚胎植入子宮壁的過程中,滋養細胞穿透侵入子宮內膜、內肌層及血管,從而引起血管損傷破裂出血,但並不是每個人著床都會出血,而且沒有著床出血也不代表受精卵沒有著床。
2、宮頸息肉
宮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慢性宮頸炎的表現之一,多見於已婚婦女,它其實就是長在宮頸管口處的贅生物,這些贅生物是宮頸黏膜增生過度所導致的,息肉表面有一層豐富的微血管,顏色鮮紅,柔軟且脆弱,只要充血,就可能造成血管不穩定。
尤其是女性懷孕後,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小息肉會長大,孕媽活動時就可能導致其表面的微血管破裂發生出血,一般出血量並不多,表現為點滴出血,也不會有腹痛的發生,如果出血量較多,必要時需要做息肉摘除手術。
3、宮頸黏膜少許出血
女性懷孕後隨著子宮日益增大,在子宮和宮頸「交界處」的黏膜處會出現輕微的錯位而引起出血,一般出血量不大,呈現出紅色的血液。
孕早期流產原因大匯總
孕早期是最容易流產的敏感期,每個孕媽都得小心翼翼,如果稍有不順就可能要和胎兒說再見,因為此時胎兒生長發育不夠穩固,很容易因以下原因發生流產。
胚胎發育不良:比如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孕早期流產的最常見原因,屬於自然優勝劣汰的過程,孕媽大可不必為此內疚難過。
孕媽內分泌功能失調:常見的是女性體內黃體功能失調及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的流產,因為孕激素、雌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影響到胚胎發育而停育。
外界因素幹擾:如果孕媽受到含汞、鉛、鎘等有害物質/環境或者二手菸、病毒的影響,亦或是高溫、噪音幹擾等都可能導致流產。
孕媽患有急慢性疾病:比如貧血、高血壓、慢性腎炎、心臟病等問題的準媽媽容易流產。
孕媽情緒低落:女性因工作壓力、生活壓力、夫妻矛盾、婆媳關係等因素的幹擾,經常情緒大起大落,可能會促進子宮的收縮而導致流產。
此外,意外碰撞或摔倒也容易導致胎兒流產,幸孕娟籲請有過流產經歷的讀者,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講述下當初的經歷,供好孕進行中的媽媽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