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第一山:逍遙遊、能成其大、山輝川媚、氣象萬千的泰山石刻

2020-12-22 霞客弟子

泰山如書,石刻是其中最直觀顯現的一部分,是泰山重要文化。歷代刻石有2500多處,絕對堪稱中國書法第一山。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登封泰山的記錄,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佛教經文,對泰山的頌歌,令人目不暇接。泰山石刻傳達著東嶽泰山生發之意。

「天下奇觀」位於一天門處,是登泰山的起點。不要小看這簡單的一道石坊經,它始建時間已無考,明清都有重建維修,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建成今天這樣式,旁邊「天下奇觀」、「第一山」都是明代人所書。向上走,有「孔子登臨處石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相傳是孔子登臨的地方。一天門也稱為「紅門」,是一組寺廟建築群,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重建,建築布局緊湊、古老,給初登泰山者一個閃亮的開始,這裡書法多不勝數。

泰山最重要的石刻,我認為是現存中國最大最古的摩崖金剛經石刻《金剛經》。經石峪,位於鬥母宮東北的山谷內,在一大片二千六百多平方米的石頭上,赫然刻著每字有一尺半的用隸書寫成的《金剛經》,原有兩千五百多字,是北齊人所書,今可見一千零四十三字,被歷代書家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是泰山重要歷史文物。

泰山重要的書法石刻還有秦統一封泰山的李斯碑,《史記》記漢武帝統一的無字碑,漢代張遷碑,唐高宗武則天封泰山的鴛鴦碑。在碧霞祠東北大觀峰上,有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東封泰山時親手書寫的《紀泰山銘》,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五十多的歷史,是歷代研學唐代書法的真實的資料。在這塊石刻兩旁遍布著刻石,可以說是布滿山崖,滿山文字,滿山文學,滿山歷史,滿山哲學!

玉皇頂,這裡是青帝宮,是泰山的最高點,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三米,上有「古登封臺碑」,古代帝王登山祭天,都在這裡做祭壇。在通往極頂的路上有一塊大字石刻「五嶽獨尊」,是清代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所立。所謂五嶽獨尊,概因其雄偉,又居東,日出東方,象徵青春新生。

全山的石刻中,有幾處是我格外喜歡的。

「逍遙遊」這三個字,出自莊子的《逍遙遊》,字也寫的放開自由,沒有留名,是真自在真逍遙人也。幾次都沒有照全這三個字,說明我不是真的夠上逍遙二字。但最終要能達到,這是我的目標。

喜歡「排闥送青」的詩意,取自王安石的詩「花木成畦手自栽。兩山排闥送青來。」清新雅致。

喜歡「能成其大」的哲學,這是《老子》第六十三章中「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喜歡「青未了」的書法、意境。三字出自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喜歡「山輝川媚」這四個漢字及漢字所帶來的所有意象,可以說是美麗、彩豔、嫵媚、耀眼……氣象萬千,無以言表,於是言不能達時,以歌詠之,所以這四字出自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相關焦點

  • 詩聖杜甫與泰山
    「會當」引爭議 寫《望嶽》時未必登上泰山杜甫的《望嶽》一詩,膾炙人口,讓人們印象深刻,大多數人都能朗誦出一兩句來,尤其是最後那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這個「會」字,卻讓學者們發生了一些小小的爭議。
  • 五聖之首,世界第一山,歷代帝王崇拜,走進歷史的泰山!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玉皇頂主峰海拔數米,雄偉壯觀。它被稱為「五聖山之首」,「五聖山之長」和「世界第一山」。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崇拜泰山,說「泰山在世界各個角落都是安全的」。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被稱為「五聖山」。自從秦始皇賜走進泰山意味著走進歷史。
  • 盱眙第一山,真的是天下第一山嗎?
    莫論橫霍撞星鬥,且是東南第一山",並大書"第一山"三個大字,從此改南山為"第一山"。第一山景致秀麗,佔河山之奇,有林、泉、亭、宇之玲瓏,融儒、釋、道於一體。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景色秀美盱眙歷來以十景著稱。
  • 疑問:峨眉山「第一山」石刻的由來
    然而, 此碑書法卻非米芾為峨眉山所題寫, 碑陰有楷書題記為證:……丙午歲, 餘客江陽, 偶約同人散步於土主山, 獲睹米襄陽先生石刻「第一山」三字。縱橫變化, 儼有龍跳虎臥之勢, 遂凝睇久之。則見玉屏列於前, 瑪瑙峙於後, 左右復有湖光蕩漾, 名曰第一, 不誣也!然而滄海曾經難為水, 巫山以外不是雲。
  • 僖山(上):中原日出第一山
    而在中原,被譽為「中原日出第一山」的則是芒碭山系的僖山。之所以有如此的稱號,是因為僖山不僅在芒碭山系中位居最東,而且在中原山系中也是居於最東。僖山的日出,沒有雲海茫茫、松濤陣陣,既無泰山日出時那黃河金帶的奇觀,也無黃山日出時那千島聳峙的壯觀。僖山的日出逍遙、飄逸,如行遊修道千年的隱者,靜觀滾滾紅塵,冷眼人間煙火,衣冠從容,揮手滄桑。
  • 論《莊子·逍遙遊》中藐姑射山神人的出場方式
    關鍵詞:逍遙遊/藐姑射山神人/出場方式  標題注釋: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中國思想傳統基因的奠基」(201701070005E00053)、江蘇省公民道德與社會風尚協同創新中心項目(2014)、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思想研究」青年跨學科創新團隊項目(2018ECNU-QKT010
  • 保存著25億年前地貌,這座海拔僅1545米的山,憑什麼吸引歷代帝王
    在泰安,泰山的存在感很強。在泰安的各個地方,只要朝北方遠遠望去,永遠都能看到夾雜著綠色植物與褐色土石的龐大山體。泰山,在古代人的心中有著獨特的地位,被稱為「直接通向帝王寶座」的天堂。從秦朝至今,共有12代帝王在此祭祀。進入泰山必須經過的「天外村廣場」,就設立了12根龍柱,用以紀念歷代帝王的祭拜。傳統意義上,徒步攀登泰山,是最能完整感受泰山的旅遊方式。
  • 「聖地石華」大展揭開濟寧石刻書法的千古面紗
    濟寧新聞12月18日訊(記者 王立強)今天上午十點,第五屆「孔孟之鄉漢碑行」在濟寧市美術館拉開序幕,伴隨「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開展,揭開了濟寧石刻書法的千古面紗。這個大展第一次全面、系統、完整地將唐以前濟寧石刻書法以拓片形式集中展示在世人面前。
  • 碑帖與書法的研究
    左起:吳木、謝孝思、費新我、蔣吟秋、馬崇儒三關有其連帶關係,積筆畫而成字,積字而成行,積 行而成幅,乃是有機的組成。作書者必須有整體思想,全局 觀點;前後呼應,左右掩映。既能聚精會神,得心應手,乃 可揮灑成趣,搖曳生姿,進入純熟境界,也就是所謂熟能生 巧,妙造自然了。執筆與運筆 根據前人經驗,學習書法,首先要懂得使用工具的方 法。
  • 泰山石刻「蟲二」之謎
    西湖湖心亭「蟲二」石刻另一處「蟲二」摩崖石刻,為泰山七十二景之一,位於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為清光緒二十五年濟南才子劉廷桂所題。泰山「二」石刻傳說劉廷桂邀請杭州朋友來泰山遊玩時,談到杭州西湖「風月無邊亭」,劉廷桂有些不以為然,認為泰山景色峻拔奇峭,松壑雲深,幽靜秀美,雄渾深遠,才是真正的「風月無邊」。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帶你走進五嶽之首泰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嶽·杜甫唐代大詩人杜甫的這首耳熟能詳的五言絕句將五嶽之首泰山巍峨壯觀,神奇秀美的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表達了詩人不畏艱難迫切登上泰山的豪邁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那麼,泰山真的像杜甫詩中所說的那麼巍峨壯觀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 原創歌曲《泰山吟》
    泰 山 吟葛 陽鯤遊北冥識海色,鳳笙蓬萊出幽壑。杜甫的《望嶽》是望,筆者的《泰山吟》是從登頂、俯看的視角寫作。重點體現山之仙,之大,之奇,之親民,融儒釋道等多元文化於一體。歌曲意在唱響登泰山保平安,凌絕頂更知天下闊!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知己之渺小,不敢自得而銳意進取,再創輝煌。
  • 泰山人自己的「富春山居圖」,不在肥城也不在寧陽
    主要景點有環山綠道,泰山茶溪谷,「花田北張」,芝峰葡萄酒莊園,泰山名藥基地,東西門村「九女峰書房」、神龍大峽谷等,每年都會吸引著大量來自周邊城市及來泰山旅遊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村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景點「建在山脊上書房」-九女峰書房、「江北第一石林」-神龍大峽谷。
  • 陝西被遺忘的一座山,曾被封為西嶽,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
    如今在我國大山名川旅遊中,五嶽一直是遊客的首選之地,知名度高,景點多,受到許多人的讚賞和肯定,因此,它也一直成為當地較受重視的山,因而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也是很吸引人的,所以它們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也自然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
  • 承德豐寧喇嘛山,危崖峭壁,禪洞石刻,美不勝收的拜佛聖地
    承德市豐寧縣喇嘛山是從北京出發去往京北第一草原的必經之地,從北京城區出發,過了懷柔最北就屬於豐寧,這趟旅行目的地本來是千松壩國家森林公園,結果沒想到路遇驚喜,無意中發現了這個小景點,登上去看,甚至比我原本要去的地方還要有意思!
  • 泰山人自己的「富春山居圖」,「江北第一石林」所在地,不是新泰
    泰山人自己的「富春山居圖」,「江北第一石林」所在地,不是新泰!九女峰旅遊片區位於泰山西麓、泰安市道朗鎮北部山區,面積約50平方公裡,涵蓋19個自然村,是泰城首個鄉村旅遊集散地。主要景點有:環山綠道、泰山茶溪谷、「花田北張」、芝峰葡萄酒莊園、泰山名藥基地、東西門村「九女峰書房」、神龍大峽谷等,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到周邊城市和泰山。東西門村位於泰山腳下的道朗鎮九女峰旅遊片區內,北與濟南市長清區接壤。全村土地面積380畝,僅有49戶,137名村民。
  • 環球衛視走進泰山天元石博物館 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
    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院長、泰山天元石博物館聯席館長吳秀新熱情接待並詳細介紹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泰山天元石博物館現狀及發展前景。張志軍主任就環球衛視與泰山大汶口文化研究院、泰山天元石博物館今後在文化公益事業與文化產業方面的合作,與吳秀新院長達成了初步方案。
  • 蓮風搖曳四海崇 記者探尋「海天佛國」普陀山
    普陀山寺廟的一角(圖片由普陀山朱家尖管委會提供)梵宇林石、寺塔崖刻、鐘聲濤音……在1390座島嶼組成的舟山群島中,普陀山是一個面積不到12平方千米的小島,但卻因其山海美景與佛教人文相依相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 【媒體關注】今日浙報整版關注「海天佛國」普陀山
    梵宇林石、寺塔崖刻、鐘聲濤音……在1390座島嶼組成的舟山群島中,普陀山是一個面積不到12平方千米的小島,但卻因其山海美景與佛教人文相依相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普陀山最早叫梅岑山,相傳因漢代梅福在此採藥煉丹得名,宋時留梅福「履跡飄痕」,至今還有梅福庵、梅灣和煉丹洞等遺存。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欽賜寶陀觀音寺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普陀山以寺為山名正式開始。真正讓普陀山名揚天下,贏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盛譽的,是觀音大士。而不肯去觀音院、紫竹林等也成了觀音道場在普陀山的標誌。
  • 泰山2個難解之謎,專家研究許多年都解釋不了,難不成成了謎團
    泰山坐落於山東省泰安市的中部,主峰高1545米,氣勢磅礴,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歷史遺產,是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泰山,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一座山,其底部是華北地臺的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南面的蓋層被風化,露出大片的泰山雜巖,已有25億年的歷史,也是太古界的泰山群地層,泰山由低至高,重巖疊嶂,山河縱橫,構成絕為奇特的地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