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之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中被釋放並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裡奚從買賣奴隸的市場之中被選拔出來。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用這些辦法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過去所不具備的才能。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這樣以後才能夠注意改正;內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後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了解他。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夠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這樣以後,人們才會知道憂患激勵人奮起,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委靡,必將導致死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闡述了孟子關於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鍊造就的人才觀。
2、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弼。 困於心衡於慮衡通橫,梗塞。 曾益其所不能曾能增,增加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 (使……堅韌 、奮起)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奮起,有所作為)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被任用)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給)空乏其身 (使資財缺乏 )
8、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
這六個人出身都卑微。(種田、築牆、販賣魚鹽、犯人、隱居者、奴隸),他們都是經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幹,後來都被統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幹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
9、孟子在選文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10、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0、說說作者是如何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的?
本文先寫六個人的事例,以他們都經歷過磨難的經歷告訴我們,艱苦客觀環境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性;第二段先說了一個人成才的主觀因素,緊接著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寫治理國家。最後提出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