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用就好
創始人:
可末先生
創建時間:
2014年
《夠用就好》誕於福建廈門,是可末先生一個人的雜誌,從策劃、採訪、編寫、拍攝、再到設計印刷,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雖然比最初想像的艱辛,但他仍舊想一個人靜靜地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夠用就好》每刊贈送一本《改變生活的15個基本》,每一期都有不一樣的改變生活的15個方法。騎馬釘、小薄本、白紙黑字,簡簡單單的表達著可末先生所推崇的極簡生活。
我想一個人的雜誌或許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可末先生的起居室像雜誌一樣傳達著「夠用就好」。一張床、一個燈、一個衣架,僅此而已。客廳也只是書架、吊燈、掛鍾等生活必備品。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之前的可末先生經常購買衣物、書等,甚至像拾荒者一樣到處撿一些舊物回來,把家裝飾得滿滿的。他慢慢地發現常常因為生活中的東西滿滿當當的而使自己陷入一片混亂,不常穿的衣物堆滿了衣櫥,不常翻的書籍落滿了灰塵,自己貌似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把這些管理好。他把這樣的狀況歸結為「因為當初的我也沒有抵抗人性中的『虛榮』。」
決定結束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後,他從整理衣物作為改變生活的起點,逐漸過渡到如今「夠用就好」的生活。通過雜誌《夠用就好》傳遞他所認定的生活方式——擁有少量的有用的、精緻的東西,過簡單而喜悅的生活。
《夠用就好》雖然目前每一期的選題都是基於可末先生的個人狀態去擬定,都是秉著夠用就好的心態去對待人和物品之間那微妙的關係,推崇國內外一些獨立創作人和熱愛生活的人,傳播極簡至上。
正努力做到一季度一期的《夠用就好》,馬上要迎來它的第三本了。
-
你認為什麼是獨立出版?
從內容來說,獨立出版,對於我而言,是一種可以讓自己擁有話語權的紙質媒介,通過它來表達自我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能夠自由表達內心真實的聲音,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關注各種有趣的生活方式。從形式上來講,獨立出版,不依靠出版社等官方組織,獨立製作、運營、宣傳。注重設計感,採用特殊手感的紙質,一般不以商業為目的。
-
在中國,獨立出版是一項孤獨前行的工作,你的動力是什麼?
喜歡一個人獨自去做一件事,恰恰獨立雜誌是自己一直以來所喜歡的,通過做它讓自我不斷成長,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自運作的能力,同時通過獨立雜誌去引發讀者對生活的重新思考。這大概是我做獨立雜誌最大的動力。
-
你是怎麼看待目前國內獨立出版物現狀的?
目前整個社會的浮躁、尚未健全的制度,註定國內的獨立出版物屬於小眾的刊物,沒有合法的刊號,在發行和宣傳銷售方面都有很大的受限。希望未來獨立雜誌能夠在內容、出品方面保持獨有的態度,同時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在收益回報方面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畢竟獨立雜誌如果持續做下去,需要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
當初是什麼讓你決定要做一本自己的獨立雜誌?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紙質的媒體,雜誌也好,書也好。小時候畫畫,上大學念了設計專業,同時愛上了文字和攝影。於是就決定開始以獨立雜誌的形式去傳遞我所認定的一種生活方式。
-
從採訪,到撰寫、拍攝,再到設計,在享受一個人獨立去做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麼?有沒有想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下去?
不可否認,一個人做一本獨立雜誌確實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遠比我開始想像的還難。一個人從剛開始的策劃、人物的採訪、文字的編寫、拍攝、再到設計印刷。要做好每個環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而且是一環扣一環的。主題策劃的時候,需要不停的和自己內心對話;寫文章也會遇到提筆空無言的情況;文字和設計需要一遍遍去修改;為了印刷效果,自己要親自去印刷廠盯著等等很多瑣碎的事。即便這樣,也不妨礙我堅持一個人做獨立雜誌的初衷,理由很簡單,大概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理念與別人不合,同時也省去了相互磨合的時間,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只想一個人靜靜地去做,就像在和自己聊天一樣真誠。
-
你通常都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宣傳《夠用就好》的?
基本還是靠網際網路的形式以及做一些分享會來進行宣傳。
-
從創辦《夠用就好》至今,帶給你最特別的體驗是什麼?
這本雜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一期誕生的時候,捧在手裡都感到無比幸福和充滿成就感。當然,它也讓我不斷成長,學會去剖析自己的生活,解讀這個世界,更理性的去思考。
-
新的一年,《夠用就好》有什麼新的活動或者規劃嗎?
一期一期做下去,努力做到更好,舉辦更多的分享會,分享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
給我們推薦一些你喜歡的國內外獨立出版物。
日本的arne、kinfolk、pie paper、alter:sg等等。
© Emily
原載於《頌雅風藝術月刊》2015年04月
我的中文名字叫BOOK+
我的英文名字叫BOOK_PLUS
跟我一起念buk jia~~buk plʌs~~
不定時分享暖暖的手制書~美美的封面和版式~ 還有,感動我們的話~
回複數字,更多的了解我吧~
0 關於BOOK+
1 BOOK+ONE DAY課程
2 BOOK+私人定製
3 手制書工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