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出版 一個人的雜誌

2021-02-19 BOOKPLUS

夠用就好

創始人:

可末先生


創建時間:

2014年

《夠用就好》誕於福建廈門,是可末先生一個人的雜誌,從策劃、採訪、編寫、拍攝、再到設計印刷,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雖然比最初想像的艱辛,但他仍舊想一個人靜靜地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地認識真實的自己。

《夠用就好》每刊贈送一本《改變生活的15個基本》,每一期都有不一樣的改變生活的15個方法。騎馬釘、小薄本、白紙黑字,簡簡單單的表達著可末先生所推崇的極簡生活。

我想一個人的雜誌或許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可末先生的起居室像雜誌一樣傳達著「夠用就好」。一張床、一個燈、一個衣架,僅此而已。客廳也只是書架、吊燈、掛鍾等生活必備品。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之前的可末先生經常購買衣物、書等,甚至像拾荒者一樣到處撿一些舊物回來,把家裝飾得滿滿的。他慢慢地發現常常因為生活中的東西滿滿當當的而使自己陷入一片混亂,不常穿的衣物堆滿了衣櫥,不常翻的書籍落滿了灰塵,自己貌似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把這些管理好。他把這樣的狀況歸結為「因為當初的我也沒有抵抗人性中的『虛榮』。」

決定結束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後,他從整理衣物作為改變生活的起點,逐漸過渡到如今「夠用就好」的生活。通過雜誌《夠用就好》傳遞他所認定的生活方式——擁有少量的有用的、精緻的東西,過簡單而喜悅的生活。

《夠用就好》雖然目前每一期的選題都是基於可末先生的個人狀態去擬定,都是秉著夠用就好的心態去對待人和物品之間那微妙的關係,推崇國內外一些獨立創作人和熱愛生活的人,傳播極簡至上。

正努力做到一季度一期的《夠用就好》,馬上要迎來它的第三本了。


-
你認為什麼是獨立出版?
從內容來說,獨立出版,對於我而言,是一種可以讓自己擁有話語權的紙質媒介,通過它來表達自我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能夠自由表達內心真實的聲音,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關注各種有趣的生活方式。從形式上來講,獨立出版,不依靠出版社等官方組織,獨立製作、運營、宣傳。注重設計感,採用特殊手感的紙質,一般不以商業為目的。

-
在中國,獨立出版是一項孤獨前行的工作,你的動力是什麼?
喜歡一個人獨自去做一件事,恰恰獨立雜誌是自己一直以來所喜歡的,通過做它讓自我不斷成長,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自運作的能力,同時通過獨立雜誌去引發讀者對生活的重新思考。這大概是我做獨立雜誌最大的動力。

-
你是怎麼看待目前國內獨立出版物現狀的?
目前整個社會的浮躁、尚未健全的制度,註定國內的獨立出版物屬於小眾的刊物,沒有合法的刊號,在發行和宣傳銷售方面都有很大的受限。希望未來獨立雜誌能夠在內容、出品方面保持獨有的態度,同時能夠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在收益回報方面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畢竟獨立雜誌如果持續做下去,需要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
當初是什麼讓你決定要做一本自己的獨立雜誌?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紙質的媒體,雜誌也好,書也好。小時候畫畫,上大學念了設計專業,同時愛上了文字和攝影。於是就決定開始以獨立雜誌的形式去傳遞我所認定的一種生活方式。


-
從採訪,到撰寫、拍攝,再到設計,在享受一個人獨立去做的過程中,有什麼困難麼?有沒有想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下去?
不可否認,一個人做一本獨立雜誌確實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遠比我開始想像的還難。一個人從剛開始的策劃、人物的採訪、文字的編寫、拍攝、再到設計印刷。要做好每個環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而且是一環扣一環的。主題策劃的時候,需要不停的和自己內心對話;寫文章也會遇到提筆空無言的情況;文字和設計需要一遍遍去修改;為了印刷效果,自己要親自去印刷廠盯著等等很多瑣碎的事。即便這樣,也不妨礙我堅持一個人做獨立雜誌的初衷,理由很簡單,大概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理念與別人不合,同時也省去了相互磨合的時間,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只想一個人靜靜地去做,就像在和自己聊天一樣真誠。

-
你通常都是通過什麼形式來宣傳《夠用就好》的?
基本還是靠網際網路的形式以及做一些分享會來進行宣傳。

-
從創辦《夠用就好》至今,帶給你最特別的體驗是什麼?
這本雜誌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每一期誕生的時候,捧在手裡都感到無比幸福和充滿成就感。當然,它也讓我不斷成長,學會去剖析自己的生活,解讀這個世界,更理性的去思考。

-
新的一年,《夠用就好》有什麼新的活動或者規劃嗎?
一期一期做下去,努力做到更好,舉辦更多的分享會,分享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

-
給我們推薦一些你喜歡的國內外獨立出版物。
日本的arne、kinfolk、pie paper、alter:sg等等。


© Emily
原載於《頌雅風藝術月刊》2015年04月

我的中文名字叫BOOK+

我的英文名字叫BOOK_PLUS

跟我一起念buk jia~~buk plʌs~~

不定時分享暖暖的手制書~美美的封面和版式~ 還有,感動我們的話~

回複數字,更多的了解我吧~

0 關於BOOK+

1 BOOK+ONE DAY課程

2 BOOK+私人定製

3 手制書工具店

相關焦點

  • 熱愛獨立出版和小眾雜誌?8家最酷書店必須朝聖.
    到後來世界各地走,逛過一間又一間的好書店,最終總有那麼幾間,讓我再次抵達那個城市的時候都會反覆拜訪。好書店很多,這裡,我不說那些售賣一般讀物的書店,chu離開主流出版和雜誌,我只向你推薦8家售賣獨立出版和小眾雜誌的最酷書店。Do you read me?!
  • 臺灣地區小眾雜誌出版研究 ——以《小日子》雜誌出版模式為鑑
    回顧臺灣地區小眾雜誌的發展歷程,2004年創刊的《蘑菇手帖》是第一本完全單純描繪生活周邊小事物的雜誌,也被視為小眾雜誌的初次嘗試;2012年是臺灣地區小眾雜誌的出版關鍵年,知名作家兼文創工作者詹偉雄發行的《Soul》運動生活志、《Gigs》搖滾生活志、文學雜誌《短篇小說》,著名出版人黃威融擔任總編輯的《小日子》雜誌,自轉星球出版社出版、黃俊隆任總編輯的《練習》
  • 新銳 導師言由:一切從關注獨立出版開始
    慢慢的把目光轉向線下攝影書的獨立出版領域,並出版了一系列極具風格的獨立出版物。(採訪撰文/王歡)《北流活活》 張克純 尺寸/250x250x18mm 規格/120頁,55幅彩色照片,布面精裝 限量/500本,全部編號,2014年6月出版
  • 2018最好的獨立雜誌出爐,出版行業式微?是你還沒讀到它們!
    該網站由Steven Watson在2008年建立,初衷就是希望能把這些精彩的獨立雜誌推薦給人們。 2018 獲獎名單 2018年的入圍名單選定的是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間出版的獨立雜誌。在這期間, Stack Awards邀請多位業界大咖用一個月的時間來細細品讀這些雜誌,最後再做出決斷,獲獎名單於11月19日在倫敦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公布。
  • 獨立雜誌不完全指南
    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獨立出版是一件少有人做的事情;獨立雜誌,更是遠離日常視野的小眾讀物。
  • 一篇關於獨立出版的簡易指南
    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傳統出版社在出書時一本本精減預算,用低成本、低售價來換市場人氣;但在另一個角落,許多獨立出版人卻把書做得越來越精緻有趣 —— 完全一個逆向操作的概念,卻因此讓獨立出版品漸漸受到重視。因此,各個國家也應運而生出了各種不同的 Art Book Fair,給創作者們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平臺。也因為這樣,現在的我才幸運地得以乘坐這班 「獨立出版列車」,到處參加展覽。
  • 獨立出版是否有未來?
    我從心底裡非常過意不去,為此也深感歉意和遺憾。有許多做書和做書店的朋友,沒能見上一面。我覺得這樣的對話活動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希望以後可以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活動。回到題目上來,獨立出版是否有未來?這個題目要是放在德國或法國去談,其實毫無意義。因為只有小而美的出版,不存在所謂的獨立出版,在德國或法國乃至在全球來看,「獨立出版」的「獨立」二字顯得莫名其妙。
  • 逛書店 田園城市:獨立出版的美好可能
    記得曾在雜誌上看到過一期關於「臺灣獨立出版」的專題,不景氣的出版環境催生了臺灣這些年越來越多只有三兩人甚至一個人便可成型的出版社。田園城市的規模稍稍大一些,但也保持了強烈的獨立氣質,專注於小而精,專注於建築、設計、攝影、電影等圖書的策劃出版。
  • 莫忘初衷 | 雜誌《小日子》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
    莫忘初衷雜誌《小日子》從獨立出版、網絡媒體到實體販售、品牌運營
  • 獨立姿態,翻轉出版:陳夏民*劉子華*劉霽(文末有彩蛋)
    同時我也幫開出版社的朋友做一些書和雜誌,慢慢了解出版是在做什麼事情。後來我就想,自己喜歡的書可以自己試做看看,雖然文學書不一定那麼好賣,不過自己一個人做說不定還是可以的。當初是抱著這個想法慢慢做,後來效果也不錯。
  • 我們為臺灣獨立出版辦了一場小展覽
    上個月去臺灣,走訪了當地的很多獨立書店,也第一次接觸到了臺灣本地眾多的獨立出版物。
  • 新一期《客家人》雜誌出版
    本報訊 近日,《客家人》雜誌2020年9月刊(總第43期)出版,雜誌選取著名文化學者楊宏海教授的《一切都緣於那神奇的客鄉》開篇,展現了葉劍英元帥的光輝形象,同時選取詩書畫全能的文壇巨子、嶺南第一才子宋湘,中國象徵主義詩派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李金髮,以及梅縣籍開國將軍肖向榮等,展現給讀者大美故鄉豐富的歷史人文風採。
  • 聽懂獨立音樂靠這些電子雜誌
    眼下,《樂夏》第二季正在熱播中,有民謠歌手質疑節目會過早地消費和透支剛剛好起來的中國音樂市場,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那時的獨立音樂也就不存在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獨立音樂?為什麼獨立音樂人是「孤獨的一群人」?看專為獨立音樂而生的電子雜誌來為「小白」答疑解惑。
  • 荷蘭獨立雜誌設計專題之一 |Works That Work
    在這樣一個互動媒體與自媒體交織的時代下,做傳統出版和找死估計沒有什麼區別,做雜誌就更不用說了,如果您不是會燒錢的媒體大亨,
  • 除了《Kinfolk》之外,還有哪些獨立雜誌值得看
    《Kinfolk》這本國內最知名獨立雜誌涉及美食/旅行/設計等生活方式以極簡的風格濃鬱的性冷淡風大量的留白版面設計這種美學風格影響了很多人提到獨立雜誌不得不提Stack Awards這個世界唯一一個以小眾雜誌為主題的奧斯卡獎項從2015年起在350本雜誌中評選出獎項11
  • 英國獨立雜誌《穀物》:一本讓人過目難忘的小眾雜誌
    今天,左邊右邊書店將給大家分享一本專注於生活和旅行的英國獨立雜誌:《CEREAL穀物》。這是一本讓人過目難忘的小眾雜誌。有媒體這樣評價:這本高冷的旅行雜誌採用了極細的字體,介紹的目的地既縹緲又鮮為人知,格調格外地高冷,它叫CEREAL,2012年原創於英國。現在,它有了中文名字「穀物」。
  • 2019 全球最佳獨立雜誌榜單!排版、封面設計太精彩
    獨立雜誌之所以吸引人,莫過於從封面到內頁處處充滿驚喜
  • 出版機構新銳獨立品牌進化之路
    與很多出版社編輯不同,恰恰先後進過廣告公司,做過生活類電子雜誌,當過時裝編輯,輾轉於數個城市與行業後,恰恰回到家鄉桂林,進入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加入廣西師大社旗下的文化品牌——新民說,成了編輯室主編。不久,她就跟著新民說的發展腳步,從桂林來到深圳。 「在新民說的日子很獨立,也很孤立。」
  • 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時間:2021-01-10 15: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記者從出版人俞曉群獲悉, 出版人沈昌文於今早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俞曉群說。
  • 老牌雜誌《電擊Playstation》宣布改為不定期出版
    日本老牌遊戲雜誌《電擊Playstation》近日宣布,從3月號第686期雜誌之後,雜誌將會改為不定期出版。《電擊Playstation》是日本的一款老牌雜誌,由日本ASCII Media Works負責發行,最早在1994年年底作為《電撃G's magazine》的增刊發行。這本雜誌一直專注於PlayStation相關硬體、遊戲、技術的報導,此外還會有部分PS系列遊戲通過這個雜誌發出特典,在日本具有極高的人氣,甚至可以和老牌雜誌《FAMI通》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