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出版 一個人的雜誌
他慢慢地發現常常因為生活中的東西滿滿當當的而使自己陷入一片混亂,不常穿的衣物堆滿了衣櫥,不常翻的書籍落滿了灰塵,自己貌似也沒有時間和精力把這些管理好。他把這樣的狀況歸結為「因為當初的我也沒有抵抗人性中的『虛榮』。」決定結束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後,他從整理衣物作為改變生活的起點,逐漸過渡到如今「夠用就好」的生活。
-
臺灣地區小眾雜誌出版研究 ——以《小日子》雜誌出版模式為鑑
回顧臺灣地區小眾雜誌的發展歷程,2004年創刊的《蘑菇手帖》是第一本完全單純描繪生活周邊小事物的雜誌,也被視為小眾雜誌的初次嘗試;2012年是臺灣地區小眾雜誌的出版關鍵年,知名作家兼文創工作者詹偉雄發行的《Soul》運動生活志、《Gigs》搖滾生活志、文學雜誌《短篇小說》,著名出版人黃威融擔任總編輯的《小日子》雜誌,自轉星球出版社出版、黃俊隆任總編輯的《練習》
-
【雜誌】《Paper China》出版發行了!
《Paper China》出版發行了期待您的關注和支持!歡迎介紹產品、宣傳企業!世界紙業媒體大家庭中,走進了一個新成員——《Paper China》,一本來自中國的全新英文紙業期刊。首期已於今年8月上旬出版發行。第二期將於今年10月下旬出版。今後,每年暫定出版三期,分別在5月、8月、11月。《Paper China》電子版,免費贈閱,有需要者請與我們聯繫。
-
2018最好的獨立雜誌出爐,出版行業式微?是你還沒讀到它們!
2018 獲獎名單 2018年的入圍名單選定的是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間出版的獨立雜誌。在這期間, Stack Awards邀請多位業界大咖用一個月的時間來細細品讀這些雜誌,最後再做出決斷,獲獎名單於11月19日在倫敦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公布。
-
張典婉:臺灣客家人,在地文化的「死地」復生 三明治在地計劃
比如說大家談到客家人,你們會想到什麼?在臺灣,「客家人」可能代表小氣刻薄,不大方,這樣尖酸的用語都會套在「客家人」身上。所以臺灣有一句諺語就是說,「寧娶客家女,不嫁客家郎」。因為臺灣的社會風俗裡,如果你要嫁給客家人當媳婦,你會做到死。尤其客家女性必須要有三從四德,四頭四尾——家頭教尾、田頭田尾、鍋頭灶尾、針頭線尾,從早做到晚。
-
一周影像資訊丨新一期《Vogue》雜誌沒有一張照片,「匿名項目...
義大利《Vogue》推出無拍照版本雜誌,承認出版時尚雜誌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義大利版《Vogue》的2020年第一期雜誌,將以零攝影為特色。在Instagram上,製作團隊透露「製作這期雜誌不需要任何攝影製作」,旨在傳遞可持續發展的信號。
-
近十年臺灣客家研究出版專書回顧
William Skinner 等師友為其出版之遺著。此書可稱是繼羅香林之後的客家歷史研究新經典,亦為影響中國大陸對客家研究重視的動力源之一。 專研臺灣客家研究者,理應讀之。同樣也是臺灣師範大學的歷史學者邱榮裕,於 2014年出版《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研究》, 綜論歷年來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的研究成果,此書對臺灣客家面對新時代,具體提出「研究建議」,也是歷史學者中,少見具有社會科學家式的創新寫作方法。
-
Kanye West 擔綱《PAPER》新一期雜誌封面人物
去年 Kim Kardashian 為紐約雜誌《PAPER》拍攝的大尺度封面特輯仍舊令人記憶猶新,法國知名攝影師 Jean-Paul
-
新銳 導師言由:一切從關注獨立出版開始
《沉溺於此》 孫彥初 2011年6月出版,限量500本 尺寸:21×28cm,64頁,附贈57×86cm海報「假雜誌」就這麼形成了新工作定了下來,新書也已經首發了本來以為一切都是可以這麼穩步的進行,不成想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之前五年一直在出版節奏緩慢的小眾雜誌工作,一下子跳到「月刊」這種每個月都要緊趕慢趕,加班加點的工作節奏,讓言由非常不能適應,這樣的狀態過了半年就感覺自己力不從心,有點跟不上他們的節奏了,再加上本身的性格喜歡獨幹,不是特別能適應團隊合作的那種節奏,導致在《新視線》的工作並不是很順利,而且也制約了自己的出版計劃。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這是客家人獨創的文字。從字面上看,走到了懸崖邊上,再無路可走的人,就是客家人。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這個在閩粵贛邊區擇山而居,喜歡穿藍色布衫,並操著一口古老方言的群體被認為是一個「夷蠻」部落。就連客家人自己對自身的來歷也不甚明了,他們只記得祖祖輩輩似乎總是在不停地遷徙,從一座大山走向另一座大山。
-
熱愛獨立出版和小眾雜誌?8家最酷書店必須朝聖.
因為長期關注和製作獨立出版和小眾雜誌,到一個城市裡,這類書店是我必須拜訪的去處之一,收集下那一本本有關設計、藝術、攝影、創意、時尚、生活方式、美食類型的讀本。 早年住在廣州的時候,頻頻去香港,幾乎每次都是為了買雜誌,從page one到書得起,再到早就閉門了的捷刊雜誌店,小眾的藝術書和雜誌成為我閱讀習慣的一部分,不可捨棄。到
-
【焦點】近十年臺灣客家研究出版專書回顧
以往頗多非客籍臺灣人,通常多有「客家人靠山居,所以傾向不拜媽祖」的迷思,然其實臺灣客家人也是有拜媽祖,在範明煥 2005 年出版的《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即有精闢研究, 18 此書乃作者 2002年碩士論文改寫出版,在當時,此研究同時兼具學術性與世俗性的指標意義。
-
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時間:2021-01-10 15: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出版老頑童沈昌文去世 曾長期執掌《讀書》雜誌 記者從出版人俞曉群獲悉, 出版人沈昌文於今早去世,享年90歲。今晨六時許,女兒發現,沈公睡去。俞曉群說。
-
潮汕人與客家人
今天我們就講潮汕人和客家人。潮汕人,古時稱潮州人,隋宋兩次南遷最終定居潮州府形成潮汕文化。當代多數潮汕人以潮州話(也稱「潮汕話」,簡稱潮語,近似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為母語,現集聚於海內外近60個國家和地區。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以「愛拼才會贏」為座右銘,他們在商界成就顯著。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
龔鵬程|客家人已逐步去客家化
舉例言之,1993年出版的楊國鑫《臺灣客家》就已對崇正論最著力的族屬是否為漢族、民系如何形成、如何南遷、客語與古漢語之關係等不著一字了。2003年曾逸昌的《客家概論:蛻變中的客家人》,煌煌649頁,談源流處亦不超過十頁。而且書一翻開,就是呂秀蓮的題詞:「不是過客,是臺灣的主人」。
-
老牌雜誌《電擊Playstation》宣布改為不定期出版
日本老牌遊戲雜誌《電擊Playstation》近日宣布,從3月號第686期雜誌之後,雜誌將會改為不定期出版。《電擊Playstation》是日本的一款老牌雜誌,由日本ASCII Media Works負責發行,最早在1994年年底作為《電撃G's magazine》的增刊發行。這本雜誌一直專注於PlayStation相關硬體、遊戲、技術的報導,此外還會有部分PS系列遊戲通過這個雜誌發出特典,在日本具有極高的人氣,甚至可以和老牌雜誌《FAMI通》分庭抗禮。
-
在深圳,客家人讓人心服口服!
歷史上,深圳前身寶安縣原有四個民系雜處,客家、廣府、福佬與疍家人,其中以客家人居多。 而且深圳之所以創造了近代以來世界城市發展的奇蹟,客家人的貢獻可謂是居功至偉。
-
獨立雜誌不完全指南
雜誌匯集了梁文道、北島、陳丹青、廖一梅、宋冬野等作者,內容設計主要分成花(藝術)、草(生活)、木(文學)三個欄目,關注文學、藝術、生活。創刊號於 2015 年 1 月 5 日上線,大獲好評。如今《叄》雜誌第二期已經開始售賣。延續了第一期的設計風格,整本雜誌處處都透露著清新溫暖的氣息,每一頁都能感受到團隊的執著與用心。《叄》的理念就是「始終相信在書裡看文字和圖片是更能感動人的。」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我的老家在梅州,我是客家人。」「你是客家人啊,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客家話就是廣東話嗎?」然後Cathy便答不上來了。Cathy姐妹倆都出生在梅州,生長在深圳。每天帶著孩子宅在家裡,深度體驗各種客家美食小吃,看客家文化節目,聽阿公阿婆講一些祖公先輩的事跡和一些民間的客家習俗,我這個外地媳婦深刻地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勞和智慧,也意識到客都梅州是一塊值得孩子們去探索的文明沃土。
-
員工專欄 | 香港客家人印象
(來源:網上圖片)客家人是香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香港與臺灣兩地客家鄉親互動往來多,我有很多機會與香港的客家社團接觸聯絡,也因此對香港客家人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香港客家人充滿濃烈的家國情懷,正義有情義,團結有力量,使命有擔當,在香港社會影響力大,歷來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