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飛君要為大家推薦一個身邊最愛吃的朋友,愛甜又嗜辣,手機備忘錄裡滿滿都是店名。我們都叫她"阿球"。
今天的文章就來自她的【尋味星球】公眾號(ID:eat_planet),從縣城風味、本地攻略到人情味小店、餐廳指南,簡直就是吃貨聚集地。
@網絡
牡丹、古都、龍門石窟……是大多數遊客對洛陽的印象。而這次阿球的洛陽之旅,沒怎麼去景點,就在網友和當地朋友列出的知名飯店打卡,過上了
7點出門、22點收工的充實三天。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
「十三朝古都」洛陽,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王朝都曾在此書寫歷史。
雖然時間流轉,這座古城似乎已不現當日的繁華,
但成片的古老遺蹟和建築、無數的詩篇與傳說依舊讓數以萬計的遊客來訪尋找自己心中的洛陽城。
「沒落王城的閒適感」讓這裡的人沒能學會市儈,生活得很自在。
而老城裡動輒傳承了幾十年的老店,以及十來塊錢就能胡吃海喝的小吃,讓你能夠用超高的性價比通過舌尖記住洛陽。
商業氣息最濃厚的老街,承載著大半個洛陽的古老記憶。紅火背後似乎還能嗅到幾縷它當年繁華時的氣息。一碗湯真材實料,
最低4元就能喝上,還可以不限次免費添湯。配上燒餅、油旋,手撕成大塊泡湯;或者直接一盤餅絲倒進碗裡。不用勺子,對著碗沿一口口吹著喝(把蔥吹開),
一口湯緊接著一口長嘆,湯喝完,碗裡只剩下滿滿的餅,就去找夥計添湯。吃得飽噹噹。飄在湯麵上滿滿的蔥、以及打湯時加入的一勺辣椒是驅散雨天寒氣的「利器」。
洛陽的湯一般熬得比較淡,因此走進湯店每個桌上都放著鹽,供食客自己調味。
還有
專門的甜湯店,即不加鹽,全靠真材實料的肉提味。三家湯店的打湯步驟:碗裡放入肉和配料,澆一遍湯再把湯倒進鍋裡,調味,之後再澆湯,完成評論裡粉絲朋友、以及和善的房東太太推薦了不少湯店給我,綜合看下來「龍鱗路第一家牛肉湯」這個看起來就很有範的店名收穫評價頗高。
幾家知名湯店的聚集,也讓龍鱗路成了遠近聞名的「湯街」。始於1995年的龍鱗路第一家牛肉湯,即使避開飯點一點半到店,人氣也是超高。不過因為製作時間較短,所以隊伍推進速度還是很快的。
打湯師傅會問你要肉還是要雜,口重的建議在這裡加辣椒。
地址:龍鱗路7-5(三家店緊挨著,可以直接導航這裡)
就在牛肉館馬路對面,羊肉吃起來柔嫩,沒有什麼羶味。阿球在這裡喝到了
洛陽本土汽水——海碧。有原味、水蜜桃、桔子三種口味選擇。
其餘推薦:老城區知名湯店聚集地-鳳化街,導航搜索南關小碗牛肉湯
老城區南關庸記,上午賣豆腐湯,下午丸子湯。不加肉最低4元一碗。
店面很窄,只擺得下3張桌子,因此飯點高峰很多人坐在店外板凳上吃。不翻湯其實並不受老洛陽認可。計程車司機對它連連搖頭。即使據說它已有百年歷史。不過遊客聚集地十字街,就屬不翻湯開得最紅火。房東太太講要是想喝還是稍微走遠一點去劉記。不翻,得名於它的製作方法。特製的鐵鈉炊具讓綠豆麵糊倒進去後不用翻面就能熟得很完美。一碗料很多。粉條、海帶、蝦皮、紫菜、黃花菜、雞血、榨菜還有蝦仁和疑似小鮑魚。Tips:同一條街上還有一家
「十梨香」,主營羊肉炕饃、杏仁茶、各式甜品洛陽水席,跟龍門石窟、洛陽牡丹並稱為「洛陽三絕」。傳統水席共24道,8涼16熱,除了燕菜、海參,還有甜湯、扣碗、奶湯肥腸等等。口味有酸辣、有香辣,道道有講究。極其考驗廚師的功夫。不過比起兩道重頭菜——「牡丹燕菜」和「洛陽海參」。當地人強推的反而是
較為家常的「連湯肉片」。口感偏酸,加入的大量胡椒讓阿球一入口就感受到了它的火熱。
配米飯或者泡饅頭真的很絕。裹了澱粉的牛肉片很嫩,雨天來一碗,全身毛孔都張開了。房東太太推薦的
管家水席、司馬水席樓、杏花村水席樓都離得不遠,在西大街以及分支集市街。
腳手架與滿滿人流
與火車、汽車站離得不遠,超高的名氣讓小街鍋貼成了阿球的洛陽第一站。小街鍋貼所在的這條街,正處於拆遷進程中,包裹著層層腳手架。
底部薄脆,一盤量很足,油水大,吃幾個就會膩,要配辣椒和醋。一樓用餐好像是要去窗口自取,阿球在門口大叔指引下直接上了二樓,點餐後就有服務人員端上桌。不過說真的,鍋貼是好吃的,但並沒有讓阿球吃出當地人對它如此痴迷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阿球沒有點對,還請當地人在評論裡指點迷津。
湯圓小小個,雖然當地人強推是
冰鎮桂花湯圓,加入冰鎮過的糖水,冰涼涼甜蜜蜜,帶著淡淡桂花香。但下雨天真的太冷了,穿著半袖的阿球還是選了熱湯圓,也不錯吃。這條街上的人氣店不能不說的還有小街天府。主營四川小吃和南京小吃。但就是這麼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綜合店,硬是憑著
高性價比、好味道、24小時營業成了許多洛陽人的摯愛。
地址:西工小街與人民東路交叉口向東80米(百貨樓後小街內)同在西工區名氣極高的
王嫂私廚、梁氏大骨面,阿球去的時候一個在休息、一個乾脆沒開門,各位感興趣可以自己去吃。定住宿時特意定在了
麗景門附近,讓阿球
出門就是洛陽老街,完全不用愁吃喝。掛著燈籠的路口晚上就會變身
洛陽最有名的十字街夜市,下午6點就有小商販們拉著小吃車來擺攤,等到8點滿滿人潮讓你被人群擠著走。
因為實在是太擠,而且售賣的小吃也是網紅款偏多,阿球隨手拍了兩張就轉戰房東太太推薦的
民主街。
相比十字街,這裡的人流就要少很多,讓你可以平心靜氣地逛。老城區隨處可見兼賣糊塗面和漿麵條的店鋪,兩種面比起來阿球更喜歡漿麵條。因為它帶著
酸漿特有的酸味。越吃越開胃,滿滿一盆不一會兒就見底。黃豆、花生豆和芹菜是點睛之筆,要是能再加上一勺
韭花醬,那真是完美。
下面碗裡是花生油茶,麵粉炒制、加入鹽、胡椒、花生……口感濃稠,小小的花生顆粒增加濃香。
燒雞、醬肉、滷味也是洛陽人的日常。回家時買上一點,晚餐就有了著落。街上的榆樹園燒雞、道口燒雞、泮甡園醬肉人氣都不低。喜歡牛肉的,街上還有五香牛肉的攤子,切成一片片直接就能吃。
下午的十字街也很好逛,沒那麼多人,但固定店面的攤位也有許多新鮮玩意。主街之外的小巷子裡也藏著許多驚喜。
@nadezhda.fitisova
燴麵、胡辣湯可以算得上是河南美食知名度最高的兩種。阿球以前也寫過專門的文章安利。今天來說點外地人可能不太知道的吃法。
燴麵館,一般都會配套涼菜檔口。調一份素拼,在燴麵上來之前填肚子,但阿球
更愛的是用涼菜的湯蘸燴麵。湯汁帶著點甜味,讓燴麵片迅速冷卻下來。吃完面再喝一口熱湯,舒暢。
@ 網絡
一入口濃鬱的胡椒味以及滑過喉嚨的火辣辣就能讓你知曉二者的差異。
作為早餐,它實在有些刺激,因此會配上油餅、水煎包等吃,實在受不了的則可以
和豆腐腦兩摻。
中和了辣味,增添了嫩滑口感。用勺子呼嚕嚕一碗就下肚。
阿球在洛陽找到了兩種。一種是直接涮好的,拿著就能吃。
雖然起源於陝西關中地區,但在河南也是極為普及的日常美食。阿球買的是涼皮、米皮兩摻。一般來說米皮窄而厚,比較柔軟。涼皮則更薄透亮,更有嚼勁。而6點半就人聲鼎沸,8、9點就散場的
早市絕對稱得上是當地人才會去的地方。
十字街不遠,永興東路附近就有個早市,計程車師傅說這個規模比較小,但阿球逛一圈下來也花了挺長時間。雞鴨魚肉、蔥姜蔬菜、手工饃、現包的餛飩、現壓的面、老式糕點、鹹菜疙瘩……穿得整齊的爺爺推著自行車從旁邊過,奶奶們挑選蔬果的奧義阿球至今不懂。📍
司機師傅推薦:七一路洛浦公園早市,規模大、看點多、歷史悠久公交車路過,就順勢到廣州市場飲食街兜了一圈。雖然名為飲食街,但走進市場裡面幾乎都是肉鋪。
雞肉、牛羊肉、魚類海鮮……琳琅滿目。
整頭的羊或豬懸掛著,各個肉鋪都磨刀霍霍,莫名有點江湖氣。
地址:豫北一路
好吃的很多的
玻璃廠菜市、擁有大名鼎鼎
五中炸串(徐記麻辣豆腐串)的
上海市場,因為去了趟古墓博物館沒去成。那就留到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