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間,貴州茅臺發布公告,根據貴州省國資委相關通知要求,茅臺集團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持有的貴州茅臺5024萬股股份(佔總股本4%),劃轉至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而一年前,茅臺集團同樣將4%的股份劃轉給貴州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但截至本次劃轉前,這部分股份已被減持3.32%,減持市值超652億元。
如果貴州國資委不再是貴州茅臺的控股股東,是好事還是壞事呢?群情激奮的、持有貴州茅臺的中小投資者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頭條熱榜上貴州茅臺將4%的股權無償劃撥給貴州國資運營公司的話題引起熱議。那麼此舉到底對市場會有什麼影響?對此,我們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首先,作為控股股東,茅臺集團再一次將4%的股權劃撥給貴州國資運營公司,雖然目標是變相減持,但這麼操作沒有任何違規的地方。茅臺集團的實控人是貴州國資委,而茅臺集團是貴州國資委下面的優質資產,人家自己變賣自己的資產,又有何不妥呢?打個比方講,一個家裡有好多個孩子,如果其中有一個混得比較好,那麼做父母的,往往會讓那個混得比較好的,幫助其他兄弟姐妹,這種做法錯了麼?眾所周知,貴州省是國內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茅臺集團作為當地的支柱企業,能夠有今天,說到底也是當地的資源成就了它,如果能通過茅臺讓貴州發展得更好,這恰恰是茅臺集團最大的價值所在。
其次,為什麼很多中小投資者股東反對這麼做?這是因為在他們的邏輯中,國資委持有的茅臺股份就應該是鎖倉的,但是這麼不停劃轉,上一次4%,這一次又4%,活籌就變多了,這樣事實上的流通股就會越來越多,茅臺二級市場的股價就會承壓,茅臺股價就可能下跌。然而這屬於立場的問題,而不是對與錯的問題了。合著中小股東希望大股東一直鎖倉、犧牲自己的利益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麼?難道還有人認為國有股權還是股權分置之前的非流通股麼?難道手握63%股權的大股東就不能主張自己的權利麼?何況市場經濟的規則也是誰股權多誰說了算吧?
第三,很多茅臺的投資者說自己是做價值投資的,那麼真正的價值是什麼?茅臺的價值是以市值不斷上漲投資者獲利不斷增加為判斷標準還是以是否有利於社會民生發展為判斷標準?茅臺發展到今天,出廠價969元一瓶,市場終端實際成交價格接近3000元一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奢侈品、富人稅,用來給貧困地區改善民生是大大的好事,然而有些精神資本家,買了那麼點茅臺股份開始批評大股東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人家大股東的做法是合規的,如果受不了,那麼就用腳投票賣出股票就行了,不能因為炒股價值觀就墮落成這樣吧?
第四,目前實控人持有茅臺的股權還有63%左右,如果未來繼續減持,比如到40%以下,甚至30%以下,又會如何?個人看來,這絕對是好事。
一是如果大股東股權大幅降低,茅臺會從國企變成真正的混合所有制,這更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起碼公司治理結構會更為優化,中小股東的話語權會變強,這難道不是中小股東希望的麼?
二是大股東大幅減持,貴州地方會獲得大量的發展資金,這無疑會為貴州的發展提供極大的助力,如果按照當前的市值計算,實控人持有63%的股權,市值1.44萬億,如果減持到40%,那麼可以獲得資金5000多億。
三是堅持可以大幅度增加茅臺的實際流通股比例,讓更多的價值投資者有機會分享茅臺發展的紅利,有利於增加茅臺股份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一些茅臺投資者就有更好的機會買到股票了,不是好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