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獎有本經濟帳:投入不小回報不少

2021-01-10 澎湃新聞

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於當地時間2月9日晚間揭開大幕。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辦前,各個電影公司都少不了為推銷自家影片,巨細靡遺地四處拉票;到了典禮當時,少不了場外紅毯的爭奇鬥豔,以及場內臺上臺下的各種好戲。而這一切的背後,少不了一本厚厚的經濟帳。

奧斯卡活動總花費高達4400萬美元

先說籌辦活動的費用,包括稍早時候已經辦完的理事會獎頒獎典禮和奧斯卡午餐會在內,再加上2月9日的「正餐」——奧斯卡頒獎典禮,據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透露,今年的總費用為4400萬美元。這個數額已經大約是好萊塢一部中等製作電影的拍攝成本了。光是2月9日晚上明星走過的那一條紅毯,就需要花費24700美元購入,還需要18名工人耗費900工時才能鋪陳妥帖,然後聘請專門的安保人員來24小時看護,以確保這條紅毯不會遭人破壞。

當然,負責頒獎典禮轉播工作的ABC電視臺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肯定也不會做賠本生意。頒獎典禮直播期間的廣告費用,今年已攀升到了每半分鐘260萬美元,雖然距離稍早進行的「超級碗」(NFL職業橄欖球大聯盟年度冠軍賽)中間的每半分鐘500多萬美元的廣告費還差了很遠(今年的「超級碗」轉播,福斯電視臺光是廣告費收入就達到6億美元),但也能讓ABC電視臺賺得盆滿缽滿了。據統計,近年這幾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雖然收視率並不怎麼理想,但賣出去的電視廣告,差不多每年都能為電視臺帶來1.5億美元的進帳。

奈飛為頒獎季花一億美元?

再來說說各家電影公司在奧斯卡上的投入。正所謂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讓自己出品的電影獲得奧斯卡評委的垂青,從成百上千部電影作品中脫穎而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方面的投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上:購買媒體版面和電視時段打廣告、安排洛杉磯和紐約兩地的包場放映、邀請奧斯卡評委前來觀看、安排創作者接受媒體訪問。總之,要爭取做到曝光率越高越好,此外還要給遍布全球的奧斯卡評委快遞自己作品的DVD,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的頒獎季,財大氣粗的奈飛在上述這些宣傳推廣費用上,花出去一億美元都不止。或許是為了不想顯得太暴發戶的關係,很快奈飛方面公開否認了這一數目。他們堅稱自己並未在這方面瘋狂燒錢,「花的和其他公司差不多」。不過,稍作一番分析便會發現,《華爾街日報》的估算絕非空穴來風。

今年,奈飛共有多達七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總計獲提名數24項,領先於其餘各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按近年來的情況,電影公司為旗下有望衝擊奧斯卡的電影投入的頒獎季宣傳費用,一般都在5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之間,具體多少,要看公司財力,還要看對這部電影「衝奧」有多少信心。去年,《紐約時報》曾報導奈飛為《羅馬》投入2500萬美元頒獎季宣傳費用(但業界也有另一說法,指其實際支出高達5000萬美元,比《紐約時報》的估算更翻了一倍),遠超過《羅馬》本身1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如此算來,今年有七部電影要推的奈飛,一個頒獎季燒掉一億多美元,也並非什麼很誇張的數字。當然,這一億多美元肯定不會平均分配在每部電影頭上,牌面最大的《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肯定會佔去大頭,而像最佳紀錄短片候選作品《放棄求生》(Life Overtakes Me)這種,肯定在推廣上花不了多少錢。

《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海報

去年,奈飛的付出最後獲得了優厚的回報。《羅馬》獲得十項奧斯卡提名,還創紀錄地捧起了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攝影三座小金人。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不少人相信, 奈飛專門請來的企劃公關專家麗莎·塔貝克(Lisa Taback)居功至偉。她早年跟著如今性侵官司纏身的哈維·韋恩斯坦入行,是好萊塢的宣發老手,為《英國病人》、《莎翁情史》、《國王的演講》和《藝術家》等韋恩斯坦出品的影片問鼎奧斯卡,立下過汗馬功勞。她在2018年籤約奈飛,專事《羅馬》的「衝奧」工作,結果也馬到功成。

今年,塔貝克和她手底下多達六十人的宣傳團隊,顯然是再接再厲,又上了一個臺階。畢竟,《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拿到多項提名,相信不會讓多少人感到意外。但相對人氣較低的《教宗的承繼》也能拿到三項提名,還有《克勞斯:聖誕節的秘密》與《我失去了身體》雙雙入圍最佳動畫長片,《美國工廠》和《民主的邊緣》雙雙入圍最佳紀錄長片,那就相當出人意料了。

奧斯卡拉票戰由來已久

事實上,為獲獎而燒錢拉票的做法,在奧斯卡歷史上早已有之。始作俑者,據說可追溯到1930年的第二屆奧斯卡。之前一年,大明星瑪麗·碧克馥(Mary Pickford)根本沒能拿到最佳女演員獎提名,眼看著比自己晚出道許多年的詹妮特·蓋諾(Janet Gaynor)拔得頭籌,心有不甘。於是,第二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她一擲千金,舉辦各種晚宴,款待奧斯卡評委,最終也如願以償地拿到了第二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小金人。

至於真正意義上規模化、系統性的拉票活動,大致始於1968年的第四十屆。擅長宣傳之道的製片人亞瑟·雅各布斯(Arthur Jacobs)說服了二十世紀福斯,為電影《杜立德醫生》(Doctor Dolittle)籌辦各種豪華晚宴,大肆拉攏評委感情。最終,這部遭到媒體差評,票房也相當慘澹的歌舞片,竟意外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九項奧斯卡提名,讓業界一片譁然。

《杜立德醫生》海報

一直到1990年代,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眼看著拉票之風越演愈烈,終於下令各家電影公司不得再直接接觸奧斯卡評委拉票。於是,明面上大家只好轉走平媒路線,大手筆購買報紙、雜誌上的廣告版面,宣傳自己的作品,這間接促成了美國影視相關紙媒的一次飛躍。但實際上,奧斯卡再怎麼變化,也逃不出小圈子遊戲的本質。大家都在一個鍋裡吃飯,今天我選你,明年你選我,各種暗通款曲、私相授受也是在所難免。好在,隨著奧斯卡評委人數的急劇增長,以及評委人選的多元化,拉票難度也越來越高。於是,爭取更高的曝光率,至少先混個臉熟,就成了重中之重。

「衝奧」成功後的豐厚回報

最後,再說說花錢宣傳衝擊奧斯卡的回報。這筆經濟帳,最直接的回報,就在於電影票房的提升。據估算,拔得頭籌也就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作品,此後在美國本土平均都能獲得約15%的票房提升,有不少原本還沒看過影片的觀眾,出於好奇或是別的什麼心理,都會想要去看看它究竟怎麼樣。在海外,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光環,似乎還更有魅力。去年的《綠皮書》和前年的《水形物語》,都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後,獲得相當不俗的海外票房。

《羅馬》海報

當然,除了票房之外,電影公司還能收穫其他好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去年的奈飛,就在《羅馬》獲得三項奧斯卡獎的第二天,奈飛的股票便上升了1.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奈飛為該片投入的宣傳費用根本就不值一提,而全球的奈飛訂戶數量,也在此後有了明顯的提升。畢竟,想要看到《羅馬》,大家就只有成為奈飛用戶這唯一選擇。

同理,如果2月9日的頒獎典禮上,《愛爾蘭人》等奈飛作品能獲得成功,或是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4》能斬獲最佳動畫長片獎的話,奈飛和迪士尼+這兩個在線流媒體平臺的用戶數量,必定又會有所增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投入更小,回報更高,又能跑又不愛吃草的馬來了!
    投入更小,回報更高,又能跑又不愛吃草的馬來了! ——三一推出35噸級起重機STC350E5 不得不說,35噸級的起重機非常有「魔力」,它一邊承受著25噸和50噸的「夾擊」,一邊在銷量上屢創新高。
  • 當年的奧斯卡獎本該頒給這些影片
    奧斯卡獎雖然代表著影壇的最高榮譽,但並不是每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都是當年最優秀的影片,沒有獲得奧斯卡獎也不意味著這不是一部好電影。今天我們就來盤點那些未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卻依然優秀的電影。SHOULD HAVE WON: "Raging Bull" (1980) 本該獲獎:《憤怒的公牛》(1980年)
  • 周末閱讀|當年的奧斯卡獎本該頒給這些影片
    奧斯卡獎雖然代表著影壇的最高榮譽,但並不是每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都是當年最優秀的影片,沒有獲得奧斯卡獎也不意味著這不是一部好電影。
  • 奧斯卡獎得主布萊克:不少同性戀明星在說謊!
    基聞日報達斯汀·蘭斯·布萊克奧斯卡獎得主達斯汀
  • 奧斯卡提名遺珠不少
    歷史上,僅有五位女性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今年原本外界都希望《小婦人》的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能再拿到一個提名,結果卻未能如願。有媒體認為是《小丑》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擠掉了她的位置。畢竟,《小丑》人氣雖旺,但託德·菲利普斯今年不管是金球獎最佳導演還是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都沒能入圍,以往在此情況下能拿到奧斯卡導演提名的先例並不太多。
  • 二人創業,投入小,回報大,食尚約定烤魚飯指引你成功的捷徑
    成功真的有捷徑麼?對於創業者來說,或許找到一個好的加盟項目真的可以稱之為找到了成功的捷徑。那麼什麼樣的項目可以稱為好的加盟項目,那就聽聽創業者怎麼說:創業者甲:好的創業項目,在我看來就是投入小,回報大,投資的人力與成本都相對低一些,從而不必要承擔過高的風險。
  • 這筆帳,可算明白了!
    「魯隊長,我遇到個難題,在辦公會上,有人提出加大環保投入,但是有人反對,現在經濟競爭激烈,投入意味著增加成本,也將降低產品的競爭力,你說我該怎麼算這筆帳?」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揚州市儀徵雄偉科技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向開發區中隊中隊長魯曉策提出了這個問題。
  •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回報
    其實,有很多我們沒看到的是,別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一直在默默努力,人生就像一個儲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饋於你。努力一定會成功嗎?答案是不一定,雖然努力不一定會得到回報,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有回報!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天多努力一點點,進步一點點,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 經濟帳省錢 技術帳有面 論省油還得看第七代伊蘭特
    一般來說,當成為傳統汽油車車主之後,除了享受汽車帶來的生活便利以外,有兩項任務是車主必須要做的事情:加油、保養。儘管如今的油價已經降至5-7元/升,但對於很多依賴於開車通勤的人來說,這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正因如此,油耗成為了大多數人選車時首先考慮的因素。
  • 中國有三部動畫短片進入2018奧斯卡動畫短片獎初選!
    他和一位穿著連衣裙的女性擦身而過,不小心把對方的裙子扯了下來,自己也撞到了電線桿上。那名女性全然沒有注意自己隻身著內衣的事實,也玩著手機走進了咖啡廳,一屁股坐死了椅子上的貓咪,也令後面的人受了傷。整個都市如此的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卻絕不安寧。
  • 【奇葩】男友有本小本子,專門記我的「黑帳」!要不要分手?
    說自己發現男友居然私藏了一個小筆記本,上面專記自己的 " 黑帳 "。一見到記者,她就從包裡掏出了男友的小筆記本,上面從 2015 年 3 月開始,記錄了不少王瑤的事:借錢逾期未還,跟男的曖昧,對男方朋友甩臉色 ……王瑤說,男友陳勤(化名)和自己同歲,兩人交往 2 年多了,這本日記是上周六她在家裡找東西翻出來的,藏在衣櫃最下面,和男友的一些證件放在一個藍色袋子裡。
  • 【奧斯卡前瞻】最佳導演獎
    《鳥人》通篇都是長鏡頭炫技,動不動就是十多分鐘的運動長鏡頭,演員們不停走位、對話、爭吵甚至爭鬥。尤其,這些長鏡頭大多發生在一間劇場的臺前臺後,室內空間對長鏡頭無疑是更大的考驗(當然,這也決定了本片很可能再次獲得奧斯卡攝影獎)。長鏡頭對導演同樣是極大的考驗,因為這種超級長的長鏡頭,又是狹小空間,鏡頭設計與演員調度都要求很高。這都是考驗導演能力與現場協調能力(包括協調好整個導演組)。
  • 奧斯卡獎已落幕,爭議卻沒完沒了
    既然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員才有資格參加的「小圈子」遊戲,與大眾有一段距離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好萊塢為所有人拍片,奧斯卡用來表彰行內人心目中的精英,兩者本就位置對立。怎奈奧斯卡一心想要成為好萊塢的代表、旗幟,才會造成如今這樣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 下半身的奧斯卡!2016年日本成人廣播獎
    而在小李奪得影帝之後,還有另外一場奧斯卡,在日本本土進行了頒獎——雖然它的影響力很明顯並沒有奧斯卡金像獎影響力的1/100,但是毫無疑問,對於大部分男人來說,它掌握著我們下半身的xing福。為AV產業所舉辦的,成人廣播獎。2005年設立時名為日本成人廣播大賞,自2008年更名為成人廣播獎。都於每年三月頒發給前一年表現優異的AV女優,有「AV奧斯卡」美譽。到2016年止,已經成功舉辦了12屆了。
  • 《陰陽師》:不投入時間怎麼有回報,沒有什麼是一蹴而就
    現在想想我那個號真的是非到一定地步四十多級才出了一個小鹿,怪不得我當時玩不下去換號了。第一件事不是看我塵封已經的郵件,也不是看我的式神,我打開了我的好友欄,我看到新出的羈絆關係之後我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餘鯉,可是,我找不到她了,不知道她是把我刪除了還是改名字了,我把我列表裡的好友全問了一遍,有的人回復我不是,有的人可能再也沒有辦法回復我了,因為有太多好友都很久沒有登陸了,那些沒有登錄的好友我到現在哪怕好友欄裡再不夠位置,我也沒沒有刪掉。
  • 韓國「奧斯卡」青龍獎
    韓國娛樂文化引領亞洲,行業成熟且專業有體系,文化輸出不斷創新,已經不局限於原來那「三大寶」。電影是公認的敢說,敢拍,敢演有深度質量特別高。
  • 從德普到約翰·馬爾科維奇,這些被以為得過奧斯卡獎的演員們,你...
    奧斯卡獎可以說是戲劇獎項裡最有人氣的一個獎了,從1929年開始,影視界就出現了各種獎項,來獎勵最優秀的男演員、女演員。而奧斯卡獎具有國際權威性,所以演員們經常把奧斯卡獎項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目標,爭相努力,希望得到這個獎項。
  • ...奧斯卡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戰火屠城|李安導演|臥虎藏龍
    2016年,中國國家一級演員,華人功夫巨星成龍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演員。2013年,李安導演憑藉自己的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除了成龍和李安導演之外,還有幾位華人影視工作者獲得過奧斯卡獎。
  • 一部電影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獎有多難,只有六部做到了
    2020年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出爐,傑昆·菲尼克斯憑藉《小丑》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蕾妮·齊薇格憑藉《朱迪》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來自不同的影片。其實,細數在近百屆的奧斯卡金像獎中,「影帝」「影后」同時出自一部影片是很難的,目前只有六部獲得此殊榮,下面就盤點一下有哪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