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1. 靜待花開的過程,是一個充滿豐富實踐的過程,而不是你澆灌了一次,就擱置了,等過一月再來灌溉一次,發現苗早蔫了。什麼也不做,不叫靜待花開。枯燥乏味地做,也等不到花開。
2. 初雪寒風,難免孤獨,朋友間的交心之談,給了這個寂寥的冬天一點點暖意,任憑外面雪吟風嘯,我自圍爐煮雪等友來。你來,風裡雪裡去接你,若不來,我便溫一壺白雪下酒,獨飲清歡。
3. 一個人絕不可能在遮遮掩掩的謊言答案中得到釋懷,一定是在看到全部真相後才能放下。
4. 一個人的修養往往體現在生活的細節裡,你可以刻意隱藏,但它總會在不經意間跑出來。看一個人的教養,就看他對待親人的方式。因為一個有教養的人,絕不會用壞脾氣來折磨身邊人。
5. 一條小魚遊到大魚旁邊,問「我正在尋找"海洋"。"海洋" 大魚說,"你正在海洋中啊」。小魚說,"這個?這個是水,我要的是海洋!"
6. 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林清玄《百合花開》
7.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這麼累呢?原因大概有四。心太軟,不懂得拒絕、忙不完,不知道休息、愛逞強,總是一個人硬扛、重感情,不在乎自我。
8. 什麼時候,你心平氣和地接受所有結果的時候,你的心智,才是真正的成熟了。失敗者最無力的藉口:沒時間,沒機會,沒毅力。其實,恰恰這三種東西,是最公平的,人人都有。不同的是,成功者都握在了手裡,失敗者熟視無睹。
9. 「群居不倚,獨立不懼。」這是蘇東坡在《墨君堂記》的句子。那年,他應邀為表兄弟文可寫遊記。兩人性情相投,一生愛竹。文可在故居的竹林深處,修建了一座墨君堂,終日綠影婆娑,清風自來。在他們眼中,為人處事當如竹。叢生時,不倚不靠;獨立時,毫無懼色。
10. 你不必為別人的行為負責,但你要為別人的行為給你帶來的糟糕情緒負責。怎麼才算對我們情緒負責?看見它的眼淚和委屈,傾聽它的心聲和訴說,明白它的來處和去處,懂得它的吶喊和呼籲,安放它的恐慌和不安。然後,跟著它的指引,做出內心深處那個忠實於自己的選擇,踏入其中,並不再留戀另一條路上的風景,這就是最好的人生。
@情感:
1. 愛從來不是宏大的敘事命題,而是在生活細節中處處體現的,細微瑣碎的感受,千萬不要在雞毛蒜片的相處中,變得只知索取,吝於付出。人們選擇離婚,原因頗為相似,往大了說比如出軌、賭博、酗酒、家暴;往瑣碎地說,比如性格不合、觀念衝突、相處不愉快……其實那些幸福的婚姻,情感保鮮的原因也相似:理解,尊重,平等,包容,體貼……
2. 那些填滿生活縫隙裡的一次次失望和不滿,足以讓原本相愛的兩顆心逐漸冰冷,直到再也沒有一絲暖意,婚姻就這樣解體了。所有的離開,都是失望已久,那些經年累月的失望和打擊,所留下的傷害和遺憾,並不會被時間治癒。
3. 假如婚姻是一所情感銀行,每次讓對方難過、流淚、積累失望,就會扣掉一部分「積蓄」,當積蓄扣除乾淨,對方自然就會離你而去。同樣的道理,每次讓對方發自內心的幸福、快樂、被理解、被需要,就會存入一部分「積蓄」,讓兩個人在愛意裡成長,收穫源源不斷的力量。
4. 有些遺憾是註定無法彌補的,不合適的兩個人,即使再來一次,還是會因為相同的原因而分開。
5. 波伏娃說:「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6. 踏實,靠譜,不裝腔作勢,不好高騖遠,不攀比虛榮,不賣弄才華,不天天把好臉色都給外人,臭脾氣都給家人,不做黃粱一夢而負起責任讓家人夜夜好夢。這,就是好的伴侶的起碼要求。
7. 為什麼父母都會反對女兒嫁一個要什麼沒什麼的人呢?她們的做法是對的,但是她們說不清楚其中的門門道道。一個在富裕家庭長大的孩子,很多東西他都見識過了,不會成為誘惑,但一個貧窮家庭長大的好孩子,他的好需要時間和物質的考驗。也許他的好是因為他身邊從來沒有出現過誘惑,等到將來誘惑出現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認識到他的本性。這就是為什麼原本好好的女婿,一朝飛黃騰達之後,完全像變了個人一樣,風險很高。
8. 相當一部分女人的「情感」,往往不只是情感,更是未來生活的承載和想像。讓她們心旌搖曳的不只是新來的那個男人多體貼,更是那個男人可能帶來未來生活的舒適與安逸。很「會」的男人,就會投其所好地說些甜言蜜語:承諾給予美好生活。
9. 當我們用「合適」評價一個人時,似乎暗示了我們在更重要的方面,對對方有些不滿。其實,真正合適的人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對方給你提供的價值與你在情感中的核心需求相匹配;對方的缺點剛好不是你的deal-breaker(死線)。
10. 婚姻的本質不在於任何形式,而在於你選的那個男人和婆家人品如何,待你如何。
@智慧:
1. 好人半自苦中來,莫圖便宜;世事多因忙裡錯,且更從容。——曾國藩
2. 世上最要命的病,是人性之暗;世上最好的大夫,是人性之善。
3. 同一個問題面對不同人不一定非得是一個答案,就像佛,有佛法,有佛經,有佛教。一個人,很有知識,又很有悟性,大家可以聊佛法。一個人,很有知識,但只是個書呆子,大家可以聊佛經。一個人,沒有悟性,也沒有知識,大家可以聊佛教,就是燒香磕頭拜菩薩。
4.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許多人的智力,遠不足以解析正確與錯誤,他們只是接受庸俗的制約,並把這種對生命活力的窒息視為正常。
5.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德五讀書,說明古人很現實,很理智,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盡人事,聽天命,能做到的,不妨去努力;同一個量級裡,夠不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們去博那一線的希望;差著很多量級,完全不靠譜,那就算了,說明目標定錯了。
6. 「我時常站在一生的高度去審視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麼,然後打破思維定式,拒絕所有那些即使不去做天也不會塌下來的事情。」這正是「少即是多」的真正內涵。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免於盲目奔波,才能讓自己從忙碌中解脫,才有時間使用心智帶寬審視自己,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7.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往根子裡說,就是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尺度問題。如果單純的追求效率,壟斷是效率很高的,如果純粹的追求公平,社會是不會前進的。
8. 閱讀是我們在別人的文字裡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作為人類有可能抵達的偉大和深刻,有可能墜入的墮落和粗俗。看到了我們作為男人女人可以怎樣去愛、去失戀,去陶醉和心碎。作為肉身,怎樣艱難地認識和抵達精神的無限。——周國平
9. 你用完美去衡量,每一個人都是千瘡百孔的,包括你自己。但如果你拿人與人去做個比較,高低立現。撇開自己那沒有根源又狹隘的優越感,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底層能力。
10. 人人都受過傷,尤其是心理上的傷。最好的和解就是轉化成智慧,你不幸的童年,變成你孩子幸福的童年。你悲傷的原生家庭,變成你孩子的快樂的原生家庭。化棄為取,轉惡為善。這樣的人生,當然越來越善。
@成長:
1. 歷史上有兩個人,郭子儀和諸葛亮,你會發現很難害他們。不是沒人想要害他們,只是很難害成。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是害不成的?除非他自己就是最惡的存在。這裡你要區分兩個概念,惡與作惡是兩碼事。一個人內心深處也許精研了世間所有的惡,換句話說,其心如鬼魅,但只要他不作惡,就是個好人,甚至有可能留下美名。
2. 認知模式其實挺簡單:底層邏輯和外部表現。最終無非是面對問題的思考方式、解決方式方法、與人互動的表現。當問題出現,我們也依照我們的邏輯做了解答和思考時,可否先把「我」放在一邊,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德魯伊
3.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你如果不了解自己,可能很多功都是無用功,很多追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4. 當下有一個新趨勢,部分一線城市中產以上家庭出身的00後白富美,從本科階段就開始讀熱門理科、醫學院等硬核學科,而不再集中去讀較為務虛、僅有好看面子的「名校牌子」裡的相對水專業(畢業後難找工作、找到工作了也很難賺到錢的學科)。後輩們調整人生戰略,是看到了潮水的方向在改變。婚戀市場也由前些年的「賣包裝就可以賣出高溢價」,到越來越趨向於實際。
5. 有女記者問霍金:這一生有什麼是真正打動過你的?答:遙遠的相似性。我們都有意無意的,在人生路上尋找這樣的相似性,有時是人,有時是物,有時是一樁事業。遇見了,則心有怦然,孤獨被擊穿。
6. 所謂「山高路遠,我們高處見」,意思是:人生的路很長,我們各自出發,到達了人生的高處,我們自然會相見。頂峰的風景甚好,人卻很少,一回頭,即可看到彼此。
7. 從階層說,好比社會階層從第一層到第一百層,你從第八十層現在上升到六十層已經是不錯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層,在第五層的人資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還多,這就是現實。
8. 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你身邊的人大多也都艱難辛苦。夜裡痛哭都還好說,悄悄爬上樓頂又悄悄下來的也不是沒有。你得記著別人和你一樣脆弱,你也得記得你和別人一樣堅強,沒困住別人的泥沼深淵同樣也困不住你。
9. 這個世界當然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你得成了,才有人跟你說這句話。你要是沒成,有人願意跟你溝通這個話題麼?
10. 在我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淵的。沒有那個人,我就做那個人。
@觀點:
1. 在管理學中有一個常識,隊伍大了,是不好帶的。隊伍大到一定的狀況,資方一個想法,高管一個想法,中層一個想法,基層一個想法,各部門之間,業務群之間,也都有各自的想法。這些想法有可能是衝突的,但卻要直線一樣的向上匯報,因為是一個管理體系下的。也就是說,聽得到炮響的人,距離老闆很遠。
2. 認知的流行,是社會的進步,同樣是社會隔閡的開始。隨著閱歷、經歷、教育等的差異,人們彼此之間的認知模式和認知水平差異明顯。認知問題才浮出水面。似乎任何的問題,在最終無法調和或無法解釋的時候,都可以歸結為認知。——德魯伊
3. 打仗講究的是搶高地,網際網路上講究的是搶窪地。打仗的時候站在高地居高臨下,你就掌握了主動權,網際網路上你搶佔了弱勢的形像,那你就擁有了金鐘罩鐵布衫。——西風
4. 若一個經濟學的特性被用作經濟指標,那這項指標最終一定會失去其功能,因為人們會開始玩弄這項指標。——古德哈特定律
5. 大企業玩慣了這一套吸星大法,他們對付創業公司都叫卡位,趁你很小的時候做一個跟你一模一樣的東西,然後通過自己更強有力的資源,更多的用戶,通過交叉補貼,可以迅速把小公司摁死。——周鴻禕
6. 中國人習慣以家庭為單位思考問題。這是好傳統。它不至於讓個人主義走到不負責任的地步,只管自己詩與遠方,不顧他人死與近況。這可以解釋中國人為何不怕吃苦,甚至不怕苦一生,因為我吃了苦,我的家人就可以不吃苦,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發展,我的苦可以轉化為家人的樂。家庭裡每個人都這麼想,這個家庭就是無敵的,吃的苦反而更少,將產生無盡的幸福與快樂。——連嶽
7. 人與人的區別,在於精神,由你的學識、意志、品格、遠見構成。人可愛可敬,最終是因為他有好精神,人可恨可憎,一定是因為他的精神壞。
8. 如果一個很窮的女人來問我自己要不要生二胎,我會勸她三思而後行。對於沒有收入,所有家務都歸你,孩子完全是你一個人帶,老公婆婆態度還不好的女人,別說生二胎了,就是一胎,我也勸你慎之又慎。但如果一個很有錢的女人來找我說要不要再生個孩子,我會說想生就生啊,只要你自己喜歡,想清楚了就好。
9. 我覺得父母對子女的愛,只有一種表現,那就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美滿,而不是以自己的觀念來裹挾子女的人生。子女更不必為了父母,去做些影響自己幸福的事。因為你真正的不孝只有一種,就是讓父母為你的幸福擔憂,盲目聽從父母,陷父母於不義。——晚情
10. MBA這東西是讓你學了之後懂得如何被管理,而不是管理。你能不能管人,取決於兩點,要麼你是老闆,這是你不可逃避的責任,要麼你已經被老闆任命了,他需要給你補一個學歷,或者說補一個認證,所以掏錢讓你去培訓下,就這回事。
@心理:
1. 佛陀曾經說過,佛經是沒有意義的,只可惜佛法無法口述,語言不能表達一個人真正的想法,說出來,意思已經變了。可是佛陀並不反對佛經,甚至不反對佛教。他知道無論是尋章摘句還是磕頭拜菩薩,都沒有意義,但他並不吝於彰顯光怪陸離的法力,吸引觀眾的虔誠嚮往之心。他其實比誰都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也只能是被五色障目,既然不可能渡,那就利用這一點,讓人家更善良一些吧。
2. 「辛巴事件」告訴我們:物美價廉只是一種營銷手段。如果您在乎的是質量,請尊重它的價格;如果您想要的是便宜,請接受它的缺陷。從古到今,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用買蘿蔔的錢永遠買不到人參的品質!
3. 人類在邁向人工智慧的過程中,工作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找不到自我實現的途徑,我們需要一種方式把技術躍遷帶來的衝擊平緩化,這東西就叫做娛樂。
4. 一個人,如果對不該執著的事情總是放不下,過不了這一關,那最終她會在心中埋下一個心魔,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生活質量。這個心魔就叫做端著,或者說,活在別人的目光中。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他們的一生,似乎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
5. 尊重別人,不開不得體的玩笑的人,別人也多半會尊重他,他們不太會對別人的玩笑那麼敏感。相反,那種總是開別人玩笑,羞辱他人的人,別人一開他玩笑他就翻臉,是最玩不起的人。
6. 人們對於需要追求確定性的事情,例如投資,以及一些關乎幸福的關鍵決策,往往不假思索。反倒對那些無法預料、需要伸手去觸碰的事情思前想後。
7. 人生在世,總要接受諸多的規範。所以許多人選擇了放棄隱忍,可是這些人最終失去自我,活在抑鬱與悲憤之中。他們把過錯歸於最親近的人,淪為生活中的火藥桶,重複著上代人的悲苦命運。
8. 有個可愛的說法,社恐的人工作基本都盡職盡責。原因很簡單,你做的更完備,更能考慮和別人的合作,你才能儘可能的減少社交,減少互動。這或許是社恐的好處之一了吧。——德魯伊
9. 猶豫該不該做的時候,做。猶豫該不該買的時候,別買。猶豫該不該說的時候,不說。
10. 如果自認是惡,行動起來就需要經過靈魂的拷問與掙扎,太過消耗個人體能。沒有意識的障礙與阻礙,惡,才所向披靡。——周曉楓
@教育:
1. 足行萬裡書萬卷,嘗擬雄心勝丈夫。——王貞儀《遊華山登雲臺觀》
2. 有時候不免感嘆,如果每個孩子都能經歷科學的訓練,不管是頭腦還是身體,那可能人類整體水平都會得到提升。但要是這樣的話,人人都頭腦體適能全面開花,豈不是競爭更激烈了,正因為不是人人都願意(能夠)這樣做,所以你(們)還有機會。
3. 最簡單的學習來自於自己的不知道。網絡時代提供我們太多的便利,當我們看到新的名詞、新的技術,網絡上提供了足夠多的查詢手段。我們只需要看到不明白的,順手查詢一下,學習就已經開始和持續了。——德魯伊
4. 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必須先殺出重圍,找到立足之地,才能談自我和尊嚴。每個孩子的尊嚴和夢想,都是難得可貴的。但現實的殘酷在於,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必須先用實力讓別人看見你,你的個性和熱愛,才有施展的空間和餘地。
5. 作為平凡人家的父母,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沒有那麼多平臺和資源,但該陪伴時,絕不偷懶;該引領時,絕不推責;該奮力一舉時,絕不錯失機會。而作為普通人家的孩子,少年們也早晚會懂得: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公平的,學習也從來不是輕鬆的,你想要得到更多尊重,創造更多價值,獲得更多自由,就要在一路跋涉中,走向更高平臺,碰撞更大自我。
6. 成人的「鐵石心腸」是因為他們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同樣認為孩子只有忍耐得住才能取得輝煌——那些可能他們自己都未曾達到過的輝煌。高學歷的父母包括身為教師的父母還要承受旁人的眼光,並把這種壓力默默傳遞下去,讓孩子覺得自己要是讀不好書,怎麼對得起父母。
7. 孩子是否成功,誰也無法預知。不過,請想一想,一個人的童年一去不復返,十幾年的歲月,不長不短,但足夠影響深遠。要是能讓自己和孩子都瀟灑挺拔地度過這些時光,經歷一些成長的痛,不多不少,足以積攢信心和熱情就夠了,這樣也是一種福分。
8. 千萬不要給你的孩子只塑造一個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給他們看星空,神話,海洋,恐龍,聖賢。這樣,等他們長大之後,他們就有足夠的胸懷容忍各種無趣的生活。
9. 我希望在未來的時代裡,由惡人造成的恐懼越來越少,但由鬼怪故事和童話造成的恐懼不要根絕,因為,鬼怪故事和童話,飽含著人對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包含著文學和藝術的種子。——莫言
10. 孔夫子說,一件對的事,認認真真做三年,還沒產生功利的想法,就算了不起。所以,不是現代人缺失耐心,人性從來缺失耐心。做事三天不成就懶,三月不成就怨。不疾不徐做三年,戰勝了人性的人,很了不起。
@思辨:
1. 什麼是人最起碼的善意?就是你要看你說話的對象是誰,然後說讓對方開心的話。比如你說加班是福報,如果你特定人群是在高薪行業裡工作的這批人,那沒問題,但直接放在網絡上,對著所有人講,是很過分的。因為你沒有考慮過別人的實際情況。
2. 有些人總是酸酸地鄙視著另一類人:還不是因為有個成功的爹媽,靠著他們才發達的。那是他們的親生爹媽,不靠他們,難道去靠外人?家裡又不是沒有靠山,為什麼不靠?爹媽努力奮鬥,是希望孩子以後靠不到他們嗎?但父母的勢和啃老,有本質的區別。
3. 有些事情的發生,原因的原因不是原因,結果的結果不是結果。比如:「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4. 死亡是一件嚴肅而私人的事情,選擇進入公眾領域就意味著需要承受公眾關注,不再是純粹私人之事。但在大眾知識文化水平不足、泛娛樂化的今天,這將註定背離她的初衷,成為觀看者的一場獵奇狂歡。
5. 不同的階層,勢必導致不同的處境;不同的處境,勢必衍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勢必形成不同的見識;不同的見識,勢必催生不同的言行……
6. 怎麼區分開玩笑和嘴賤?作家王路說:一看對方感受,對方沒不舒服,就是開玩笑;對方不舒服,就是嘴賤;二看是否凸顯自己,不凸顯自己,就是開玩笑;凸顯自己,就是嘴賤。
7. 為什麼強者恆強,因為你越靠近成功態,就反而越有更多人來幫助你。誰更需要教育?當然是學渣。但現實中,學霸進了清華北大,最好的師資給了最不需要教育或者說自學能力最強的。誰更需要金錢?當然是不善於賺錢的人。但現實中,985進了騰訊阿里華為。賺錢的機會給到了最不需要平臺的那幫人。這個過程就叫做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8. 我們需要用逐步消除不確定性來接近確定性,而不是用確定性來證明確定性。
9. 獨立,須要真實感受。不用別人耳朵為耳朵,不以別人的腦子為腦子,不用別人的眼睛為眼睛,才有可能不再人云亦云,收穫真知。
10. 喜歡評頭論足的人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夠格。人一個做事的,你一個賣嘴的,你說你不幫忙還瞎BB。何況你BB的那些事兒,和人家的實際情況也對不上。這很扯。
@幽默:
1. 一家商店在培訓聖誕老人,怎麼裝扮成一個聖誕老人?首先是不要做什麼。三條:第一,不能親吻孩子。畢竟做疫情期間嘛,你懂的。第二,不要過度承諾。比如可以帶孩子去北極什麼的。第三,不要不耐煩。要做的也是三條。第一,永遠保持微笑。第二,保持整潔。第三,有意思的來了:要相信你是真的聖誕老人。有了這一條,其他都不是問題。
2. 要搞清楚,什麼樣的人可以稱之為對手。女人就是喜歡隨便出招,是個人都配跟你一決高下嗎?在武俠小說裡,高手有個特性,被不怎樣的人挑釁時都不見得願意拔劍。他們普遍認為,跟弱者過招,配不上高手的風範。
3. 在遊戲裡,到了後期每升一級都是巨大的門檻。一般美女很努力能升到「高學歷+美貌」這一級,大部分人就卡在這一級,很難上去。很多博主都在鼓勵女性創富,但坦白說,市場中靠勞動自食其力、保持自尊是不難的,可要達到富裕水平就是一場和所有人(包括所有的男人、其他的女人)正面比拼的淘汰賽,「富」從來都是比較級,掙到起碼千裡挑一的收入水平才談得上「富」,這比起「不限額」的美貌,和有百分之幾的985錄取率,還是難太多了。
4. 辨識家庭吸血蟲的方法,與應對之策:第一個,要學會以家庭貢獻率來看人。第二個,逃離要果斷。第三個,擁有起碼的經濟能力。
5. 所有無意的玩笑,總有幾分真心。那些對你一本正經的攻擊和不滿其實並不難辨認和對付。反倒是那種以玩笑的方式對你進行的羞辱,讓你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好。
6.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意思是告訴你,萬分之9999,都實現不了。但實現不了,你也有心理準備,反正你早就想清楚了,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就算沒有見過彩虹,至少見過風雨。這就是心態的自由,要學會學會以幽默的態度,面對普普通通的日子。
7. 很多夫妻,反而會在一次次爭吵中,慢慢懂得了彼此,關係會越來越親密。但是,出軌的性質就不一樣了,它對婚姻的殺傷力是最大的。出過軌的婚姻就像掉在大便上的銀幣,不撿可惜,撿起來又噁心,無論怎樣選擇都是個難題。
8. 不幸的人是一樣的,因為唯有奮鬥才能改變命運。而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畢竟條條大路都通往羅馬。
9. 如果一個人一直快樂,那一定是裝的,一直不快樂那一定是自找的。
10. 承諾這東西,聽的人記住了,說的人早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