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0月6日,2019年國慶檔(9月30日-10月7日)的票房已經達46.43億,比去年國慶檔票房翻一番還不止,被稱為史上最強國慶檔。這個靚麗的成績,也給近來低迷的文娛領域帶來了一針強心劑。
圖片來源:娛樂獨角獸
「獻禮三巨頭」創造史上最強國慶檔
今年國慶檔的火熱其實早有跡可尋。在建國70周年舉國歡慶的熱烈獻禮氣氛中,三大主旋律電影齊齊上陣,點燃了觀眾的觀影熱情。
《我和我的祖國》集結了華語影壇7位頂級導演、50餘位優秀演員,導演陣營包括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演員陣營從黃渤、葛優、惠英紅到吳京、張譯、王千源、任達華、胡軍、周冬雨、朱一龍、劉昊然、歐豪,電影主題曲還得到王菲的鼎力加盟。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在其主題曲發布當天24小時內,其MV全網播放量突破5500萬。
《攀登者》改編自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經歷,第一次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第二次則完成了中國人自己勘測珠峰高度的任務。演員陣容上,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的搭配也屬豪華陣容。
《中國機長》則是改編自去年川航3U8633航班緊急降落的事件,影片導演是執導過《建軍大業》的劉偉強。在演員陣容上雖不及前兩部「大咖」,但也請來了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李沁、張天愛等一眾演技在線的明星主演。不少觀眾評價,這部電影的主演個個演技在線。
「獻禮三巨頭」《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影片均於9月28日提前點映。據燈塔數據顯示,其中《中國機長》和《攀登者》點映規模相當,兩部電影9月28日排片佔比分別為6.5%和7.6%,取得票房為5635.1萬元和4421.32萬元,《我和我的祖國》28日點映排片僅0.7%,獲得票房1259.1萬元。
但正式上映後,三者的畫風開始轉變。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國慶當天大盤總票房近8億,較首映日上漲了19.6%,創春節檔以來單日大盤新高,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單片單日拿下3.79億票房,較首映日上漲了33%,並連續三日保持了3億以上的水平。《中國機長》本來在三部電影中屬於呼聲較弱,但上映到6日,每天都保持2億以上的票房水平,並在5日、6日的單日票房超越《我和我的祖國》,登頂單日第一。而《攀登者》在上映首日後票房便節節敗退,10月3日單日票房就跌破了1億元,與其他兩部電影拉開了差距。
在口碑方面,10月1日晚豆瓣開畫後《我和我的祖國》高達8.2分,《中國機長》7.4分,《攀登者》7.0分,三部主旋律電影基本遵循了口碑和票房的正相關性。
截止發稿,《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的票房分別為21.49億、18.86億、7.95億。在「獻禮三巨頭」的帶動下,2019年全國累計票房在10月3日晚間突破500億,比去年(10月4日)突破該節點要提前1天,創下了年票房破500億的最快紀錄。
像今年主旋律電影扎堆並斬獲高票房的情形是第一次出現。從2014年-2018年國慶檔來看,票房領跑的電影分別是《心花路放》、《港囧》、《湄公河行動》、《羞羞的鐵拳》、《無雙》,並且在同檔期內,喜劇電影還是佔了大多數。
而主旋律電影在這幾年的崛起,也是因為中國電影在工業化水平、內容製作質量上的提高,同時也因為觀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逐步提升。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成為首部超10億票房的主旋律電影,2018年的《紅海行動》、2017年的《戰狼2》更是分別突破30億、50億票房門檻。
當然,想要取得高票房,「講好故事」是主旋律電影必須攻克的。以往提起主旋律,只會給觀眾留下刻板的認知。而像《我和我的祖國》中聚焦小人物的敘事視角,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情緒共振,從而產生更多的認同感。此外,為了迎合當下年輕的受眾,主旋律電影也請了大量的年輕演員參演。
在主旋律電影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改編失真等,但這需要市場慢慢去引導創作的改進。就總體來看,主旋律電影在國內的發展還是非常迅速,畢竟在前幾年,也不會有人能想到,一部獻禮的主旋律電影可以在國慶檔達到20多億的票房。
國慶檔背後的贏家
根據每經影視的報導,以2014年《智取威虎山》為分水嶺,2014年以前,主旋律電影的投資方主要為國有大企業主投、主控;2014年以後,更多的民營企業開始介入主旋律電影的投資,甚至主控,如博納影業。同時隨著電影市場網際網路在線平臺的興起和發展,2014年開始,阿里影業、貓眼、樂視、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也開始參與主旋律電影的出品、發行。
今年的國慶檔,背後也涵蓋了多家影視公司。據娛樂獨角獸不完全統計,三部獻禮片背後從出品發行到宣發等牽涉影視公司超過90家。《中國機長》的主要出品方與《我和我的祖國》類似,博納、阿里影業作為固定搭檔出現,聯合出品方則包括萬達等,《攀登者》由上海電影主投,聯合出品方則是登峰國際、北京文化、萬達、華誼兄弟、阿里影業等。
說到主旋律電影,博納是不得不提的重要參與者。通過主旋律電影傳遞的主流價值觀,抓住新時代下的主流觀眾,博納推出了一部部口碑上乘的影片,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烈火英雄》…在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而成的主旋律類型片這條道路上,博納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博納推出「中國驕傲三部曲」, 《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這些影片都取材自真實事件,展現了中國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英雄故事。作為三部曲的壓軸之作《中國機長》更是在國慶檔逆襲,穩坐第二把交椅。該影片全視角刻畫了全機組遇難的全過程,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但也有觀眾評價,在故事的敘述和人物的刻畫上,均還有不足,與《薩利機長》還存在差距。不過,川航3U8633航班事件原型本身故事的影視化難度就比較大,《中國機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已經是瑕不掩瑜。
作為傳統的影視巨頭,博納也是每個重要檔期的「常駐嘉賓」,即便在今年電影市場並不活躍的情況下,博納也依舊在大檔期內保持高產。
從主要出品發行的公司來看,此次國慶檔比較亮眼的背後贏家除了博納影業外,還有阿里影業。並且,「獻禮三巨頭」都有阿里影業的投資身影,阿里影業在《我和我的祖國》上還是繼華夏和博納之後的第三大出品方。作為網際網路公司,阿里並不會像傳統影視公司一樣「獨挑大梁」,不管是與博納合作,還是自主推出的「錦橙合制計劃」,「合制」都是其關鍵詞。
在網際網路影視公司中,阿里影業的變現極為亮眼。從《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再到《綠皮書》、《何以為家》,阿里影業已經出品了眾多口碑上佳,票房爆款的電影。據不完全統計,所有阿里影業聯合出品的影片票房,2017年至今兩年已經累計超過150億。而在阿里新財年一季度財報報告期內,根據阿里官方的表述,阿里影業的「全產業鏈、全生態圈」優勢行業領先。在今年國慶檔的加持下,阿里影業今年的收穫不容小覷。
《攀登者》作為上海電影今年主出品、主發行的重頭戲,由於題材以及有吳京這個「票房保證」,本來被給予厚望,但最終因為 「劇情線太碎」、「感情線牽強」、 「剪輯粗糙」等觀影原因影響票房。這也導致上海電影可能未能有博納、阿里影業那樣的矚目成績。
總體而言,相比2018年的國慶檔,今年的國慶檔讓「影視寒冬」看到了春天的希望。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相信中國電影會逐步邁向電影強國之路。
(以上內容部分參考自娛樂獨角獸、讀娛、每經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