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劉基劉伯溫,民間婦孺皆知,如雷貫耳。在評書戲曲中,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500年後知500年,能掐會算未卜先知,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是類似半人半仙的人物。歷史上真實的劉伯溫當然沒有這麼多神奇能力,在官方史書中記載的劉伯溫,和人們印象中有很大不同。
《明史》記載,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飽讀詩書,胸懷韜略。曾經中過元朝的進士,當過元朝官吏,後辭官退隱。朱元璋起兵後,打到他的家鄉,再三禮聘邀請,才把他請到軍中。朱元璋非常敬重他,每遇軍國大事,常會向劉基當面諮詢。而劉基也會非常積極獻計獻策,其建議和看法都非常中肯適宜,對軍情的判斷和預測也很準確。
《明史》中用一句話很好地概括了劉基的能力:佐定天下,料事如神。可見民間對劉伯溫的崇拜和神化,還是有事實依據的。最為出彩的記載是這樣一個細節: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朱元璋乘坐明軍水師旗艦,親自臨陣指揮,劉伯溫跟隨在他左右。忽然劉伯溫一反平時儒雅沉著之態,大跳大叫,不由分說拖著朱元璋就轉移到其他船上。
朱元璋剛轉移,陳友諒水師的火炮齊發,正中朱元璋剛剛乘坐的旗艦,旗艦瞬間被炸得四分五裂,見者無不驚心,都讚嘆佩服劉伯溫。明軍與陳友諒相持不下,又是劉伯溫獻計,讓明軍重新布置兵力,切斷陳友諒水軍的後路。又親自選定「金木相剋之日」,讓明軍發起總攻,徹底消滅了陳友諒集團,立下了赫赫戰功。丞相李善長功高爵顯,嫉妒劉伯溫,經常詆毀他。可見劉的能力和聲望已是人所共知。
然而,在明朝開國戰爭中居功至偉的劉伯溫,曾經被朱元璋以師長之禮相待,在開國之後,其地位和待遇卻一落千丈。朱元璋對他的態度可謂180度大轉變。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有大功的被封為公爵和侯爵。共封了徐達、常遇春等6人為公爵,其中沒有劉伯溫的名字。又封了湯和等28人為侯爵。劉伯溫依然榜上無名。
又過了一個月,朱元璋再度封賞功臣,劉伯溫這次才被封為「誠意伯」。朱元璋封賞的這3個字,讓功勳卓著的劉伯溫難堪無比。因為同時封伯的有很多人,有的無論資歷、聲望和能力都遠遠不如劉伯溫。最令劉伯溫感到羞辱的是,中書汪廣洋被封為忠勤伯,俸祿為360石。劉伯溫的俸祿則被壓低為240石,同爵不同酬,並且沒有任何說明和解釋。
勞苦功高的劉伯溫,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遭到不公平打壓,其中原因恐怕只有朱元璋自己心裡明白。後人推測,朱元璋之所以壓制劉伯溫,可能基於以下考慮:一是劉伯溫為元朝舊臣,可靠性不如一同起義的老弟兄們;二是劉伯溫從龍時間只有短短八年,資歷不夠。三可能是劉伯溫「性剛嫉惡」,與掌握大權的淮西功臣集團關係一般,所以才會遭到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