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CT之肺部正常影像
在肺內,支氣管和肺動脈分支密切相關,呈相互平行關係。當取縱軸位成像時,中心肺動脈正常時顯示圓形或橢圓形高密度影,並伴隨管徑大小相似的薄壁支氣管影。當沿其走行方向成像時,支氣管和血管大致呈圓柱狀,和/或隨其分支逐漸變細,這依賴於可見階段的長短。
儘管血管影比鄰近的支氣管影稍大,特別是下肺區更明顯,但任何肺動脈直徑都應和其鄰近的支氣管管徑大致相等。若所見的支氣管管徑大於鄰近的動脈常提示存在支氣管擴張,但在部分正常人也可見到支氣管稍大於鄰近肺動脈。
無論在橫切面或縱切面,所見的肺動脈分支的外壁光滑,與周圍肺組織界限清晰。大的支氣管壁經一側肺組織和其腔內的空氣對比,從而顯示其管壁光滑、厚度均一。
34y,一免疫缺陷的女性,咳嗽,鼻竇炎。在4個層面上的HRCT肺窗顯示見 (圖1,圖2,圖3,圖4)
診斷:正常肺影像
註:HRCT顯示正常,雖然HRCT並不能除外肺疾患,也絕不可能作到這一點,但HRCT檢查從總體上來說,發現瀰漫性肺病的敏感性為95%左右。
用HRCT估計支氣管壁的厚度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並且依賴於窗位的設定。其管壁應較薄,大約為其管徑的1/10。因為支氣管隨其分支逐漸變細,管壁變薄,故在周邊區很難發現。離胸膜表面<1cm的支氣管在正常情況下,在HRCT中並不顯示。支氣管和肺動脈一同包繞在結締組織鞘內,後者稱之為支氣管血管周圍結締組織。
肺動脈一般分為大小相似的兩支,但肺靜脈則多源於許多呈直角走行的小分支,並與支氣管無關。
除非胸膜位於肺葉間裂,否則其本身無法看到。胸膜表面應該是光滑的,邊界清晰。正常葉間裂厚度不超過1 mm,表面光滑、一致,邊界清楚。
肺由許多次級肺小葉組成,每一次級肺小葉為形狀不規則的多面體。在某種程度上,其形狀和大小均存在差異,測量直徑約在1-2.5 cm 之間。其營養由小支氣管動脈和肺動脈供應;而且其邊界部分在不同的肺區也有差別,被含有肺靜脈和淋巴分支的小葉結締組織分隔。每一次級小葉由數個肺泡組成,常為12個或更少。
57y 女性,因可疑小氣道疾病行HRCT檢查 (圖1, 圖2).
註:該患顯示大血管、器官和肺葉間裂正常,同時次級肺小葉也顯示正常
診斷:正常肺影像
了解肺小葉的解剖和結構十分有助於分析HRCT。不論正常還是異常肺組織、肺病、特別是間質性肺病,HRCT中可顯示次級肺小葉有許多特徵,出現相應的特徵性改變。
次級小葉以小葉間隔的結締組織分隔,從胸膜表面向肺內延伸。正常人的肺周邊也可見一些正常間隔,但常不明顯;正常小葉間隔最多見於鄰近前胸部沿縱隔胸膜處。如可見,則常見延伸至胸膜表面。小葉中心可見肺動脈呈點狀影。
小葉的中心部分(小葉中央區)包含有供應小葉的肺動脈和細小支氣管分支。小葉中央動脈可見呈一線狀、分支狀或點樣緻密影,距胸膜表面5-10 mm,即使不能發現小葉間隔,小葉中央動脈也常可確認。小葉中央細支氣管正常不能發現,在小葉周邊有時可見肺靜脈。
除大支氣管、血管、葉間裂外,正常情況下在HRCT中很難發現其他結構。與空氣(氣管和支氣管)相比,在相應的窗面上,肺實質略呈灰色。HRCT肺掃描的衰減是在深吸氣時獲得,相對均一,但與非墜積部分的肺相比,肺的墜積部分密度略增高。正常肺灰階度的測定範圍為-700~-900 HU,但在診斷時並不採用HU值。
56y 男性,石棉接觸史,運動耐力下降,HRCT 如下圖1, 圖 2
註:從仰位掃描顯示背部肺呈異常密度增高影 (圖1),但在仰位,並不能決定背部肺是否異常。血管和支氣管所見正常,右斜裂邊界清楚。
俯臥位掃描圖3.
註:俯臥位掃描(圖3)顯示背部肺正常影像。在距胸膜5-10mm處可見動脈影,未見小葉間隔。並未見肺疾患徵象。
診斷:正常肺墜積緻密影
另一病人的仰臥位掃描 (圖4) 顯示肺背部高密度影,遂進行俯臥位掃描 (圖5)。
註:俯臥位 (圖5) 仍可見背部異常增高的緻密影,提示早期狼瘡相關性肺間質纖維化。
絕大多數情況下,仰臥位進行的掃描即可滿足需要,但有時為了區別背部肺的輕微病變和正常墜積性肺不張之間的區別,需採取俯臥位掃描。無論是正常還是異常個體,肺不張常見於肺的墜積部分,產生所謂的「墜積性緻密影」。在仰臥位和俯臥位獲得的掃描圖象中,墜積性緻密影與真正肺疾患很容易區別,後者無論墜積與否,均保持不變;而前者在俯臥位時則不會產生墜積性緻密影。故有些CT檢查中心常規取患者的俯臥位進行掃描。
俯臥位HRCT掃描往往只在出現墜積性緻密影時採用,並需仔細觀察,或進行重新掃描。對大多數患者來說,取2 mm 厚度在仰臥位和俯臥位進行掃描即可滿足需要。
應該指出墜積性緻密影只在病人肺部正常或僅有輕微異常時才會影響診斷。但若病人有明顯異常,如蜂窩肺或瀰漫性肺病,墜積性緻密影則對診斷結果影響甚微。如病人在普通胸片可見中度至重度肺病,則無需行俯臥位掃描。另外,病人胸片正常或接近正常,應仔細觀察仰位掃描或直接作俯臥位掃描。
45y女性出現氣短 (圖1, 圖2)
註:掃描顯示正常(圖1)。肺動脈清楚、大小正常,氣管壁薄且比鄰進的肺動脈細,葉間裂薄、界清、平滑。可見部分小葉間隔,但不明顯。
最周邊血管距胸膜表面5-10mm。未見小葉內支氣管,肺實質衰減度一致。肺前胸部分可見「星狀」和「雙軌狀」偽影。
診斷:正常偽影
來源:《肺部高分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