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東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飲茶同喝水一樣,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花蕾破綻而開。廣東人多愛飲單叢、普洱、紅茶等,我們今天來聊聊廣東英紅九號英德紅茶有什麼樣的故事吧!
「英紅」一名,由此而來。
1961年,為了培育出真正適合英德地域的紅茶品種,科學家們從1956年引進的雲南大葉群種中選出了22棵無性系茶樹單株進行試驗。那時,「英九」的編號為「17」,又因當時並未以「英紅」鎮正式命名,所以,「英九」最初的名字為「英茶17號」。
經歷一輪殘酷比試後,「英茶17號」以優異的成績勝出。在1964年對優勝品種進行重新編號時,結合種植地界「英紅」鎮之名,「英茶17號」被改名為「英紅9號」。1985年,為了書寫方便,又將其更名為「英紅九號」。自此,廣東紅茶名牌「英紅九號」得名。
英德紅茶,以濃、強、鮮而著稱
英德紅茶,產自於廣東省英德市,是當地著名的特產,也是傳統特產,以香氣持久、茶湯紅亮、滋味濃甜等特點而備受世人的喜愛。在英德市郊南山有一摩崖石刻據考證為北宋時期所鑿,名為《英州眾樂亭記》,上面刻有:「唐人元傑偕寺僧智捷,開東嶺洞谷為名並序,刻絕壁間。
涵暉谷、陵煙嶂、飛霞嶺、煮茗臺、寒翠亭,皆唐人遺蹟。」而且,在眾樂亭旁邊還有元傑所書的「煮茗臺」三字。自此以後,經過宋、明時期,到清代一直都是廣東產茶縣之一。
並且在20世紀50年代,在茶葉外貿不斷需要下,國家開始發展英德紅茶。而當時的英德紅茶出口標準,就以濃、強、鮮為準。英德紅茶,以這三個特點,成為了暢銷的外銷品,而且非常受歡迎,也曾是英國皇室茶桌上,女王最愛的紅茶。所以,英德紅茶獨特的「濃、強、鮮」,成就了廣東英德紅茶的輝煌。
英紅、英德竟是一家?
品飲紅茶習慣的人大都有所耳聞,英紅九號是產自廣東清遠英德市的一個紅茶品種,但具體出自英德何處,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當年,廣東茶科所的科學家們從雲南引進了一批大葉群種的茶樹到英德,考慮到茶樹品種適合在亞熱帶、熱帶紅茶區種植,因此,便在英德中部挑選了一個名叫「英紅」的鎮作為地界,在此培育種植。
如果說英德紅茶的香是自然花香,那麼可以說英紅九好的口感猶如是奶香。
英紅九號和英德紅茶,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某些特點上,就比如英紅九號擁有「濃、強、鮮」的特點,而在這些基礎特點上,英紅九號對比起其他品種的英德紅茶來說,是更勝一籌的。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很多品飲過英紅九號的人都說,英紅九號1克頂3克用,可以衝泡500毫升的茶湯,這點也就很好的表明了,這就是英紅九號和英德紅茶的區別。
英紅九號等級分類
英紅九號,經過多年開發研究,又生產出了一系列的優質產品,根據嫩度、季節,又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金毫、金毛毫、金英九和英紅九號四個等級。
1、金豪。以單芽為主,其外形肥壯緊結多鋒苗,金黃油潤,金毫滿披,毫香、甜香味濃,湯色紅豔明亮,滋味鮮濃醇厚,葉底肥嫩,全芽紅勻明亮。
2、金毛毫。以一芽一葉初展為主,外形肥壯緊結多鋒苗,金黃油潤,金毫滿披,毫香、甜香濃鬱,湯色紅豔明亮,滋味鮮濃醇厚,葉底肥嫩,全一芽一葉,紅勻明亮;
3、金英九原料為當年4月30日前採摘的一芽二葉原料,外形肥壯緊結多鋒苗,金黃油潤,金毫滿披,嫩香、甜香濃鬱,湯色紅豔明亮,滋味鮮濃醇厚,葉底肥嫩紅勻明亮;
4、英紅九號,以一芽二葉為主,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潤顯毫,甜香馥鬱悠長,湯色紅濃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紅軟均勻明亮。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識,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茶道小壺仙】每天介紹最專業的茶葉知識,分享傳統的飲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