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一個第一次,都特別難忘,
初品英德紅茶的濃香尤甚,
那烏潤緊接的條形,
那通紅透亮的湯色,
僅僅回回想一下,便覺甘甜回味,
仿佛唇齒間還留有之前的鮮香茶味。
曾經,英德紅茶中的「英紅九號」是文化圈、藝術圈、金融圈等文人雅士互相品茗的至高茶品,這兩年已經逐漸走向親民,「不能一直呆在神壇上,中國傳統意義上茶有兩個層面:柴米油鹽醬醋茶;其次,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應該是可以隨意,也可以細品的。」朱女士表示,有氣候與土壤的天然優勢,加上英紅九號大葉種茶多酚含量高的特性,領先全國的加工工藝等,從基本的日飲茶,到高端的品鑑茶、禮品茶,英紅九號都特別適合。
英德是一個文化底蘊的城市,著名北宋書法家米芾曾任浛洭(今英德市浛洸鎮)縣尉,遊歷各地,留下了珍貴的詩作,其中有《堯山》一詩。 此詩是米芾遊覽現英德市石牯塘堯山,即天門溝一帶風光後所寫。蘇東坡被貶謫嶺南時,寫就《碧落洞·英州下十五裡》,當地官員和百姓奉上北江河鮮烹製的「東坡魚」以佐酒,也許令東坡先生大朵快頤,詩興大發,成就了碧落洞摩崖石刻的代表之作。
隨裡茶集,又名隨裡茶莊,坐落在為了紀念這兩位文豪的蘇公路與米芾路之間,門前一個湞陽湖,湖上有個亭子,雨天晴天都充滿了詩意。
掌柜已經在店裡守候多時,見我們來,起身將我們引入一間雅致的茶室,分享起私藏的英德紅茶。「我們尋找到的小眾的茶,罕見的茶,會做收藏,這個不指望賺錢,就像一家私房菜館,總有一些遇見懂的人才會拿出來的東西。」掌柜邊說邊熟練地溫洗著茶具。
他衝泡的是英德石門臺自然保護區內的一款野茶,2018年,開水注入壺內茶室瞬間充滿了茶香,甜香又帶有一些花香,豐富而細膩,出湯、分茶,掌柜的每一個動作都那麼自然,不做作,原來男茶藝師泡茶可以如此優雅。茶的滋味是鮮爽的,開始有點霸氣,流入喉嚨有一點甘甜,像烤甘蔗那樣絲絲的甜。
原來,英德的好茶不僅僅是英紅九號,每一款茶,一種滋味,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那次的英德之行,收穫很多,隨裡茶集的緣分,是其中最值得我珍惜的。
此次英德之行,隨裡茶集讓我們了解更更多的英德紅茶,對英德茶有了新的認知,當你再衝泡一杯英德紅茶德時候,茶的滋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是茶葉有有多高深,也不是茶道有多玄,而是你對茶的態度,給了你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