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SL Typ601,一臺獨特的相機,有人嫌棄它的外觀說它是「巨單」,有人卻愛它愛得不可自拔。這究竟是一臺怎樣的徠卡?我想,只有真正使用過才能體會到徠卡對它傾注的心血和期望。
轉載自 | 富甲天下ApexManual
作者 | 蘇恆邦
近年徠卡在數碼化的進程中似乎有急起直追之勢,其新產品的數碼及電子性能雖未至於說是後來居上,但與一些以數碼技術著稱的品牌相比其差距已大大縮減。就像這次筆者借來的徠卡SL(Typ 601),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單有著現今數位相機的便捷性,而且影像也維持著徠卡一貫的、自成一派的頂尖水平,因此對鍾情於徠卡的影像質量而又希望其相機有著數碼化功能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臺夢想之選。
f/11,15秒,ISO-1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31 mm,使用三腳架拍攝。
粉絲期待已久的全新系列
去年在徠卡上海新天地官方專賣店的開幕儀式上,筆者的同事曾訪問了徠卡相機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Siegmund Dukek先生,而本刊亦曾刊出了相關的專訪文章。其中提到相當有趣也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人眼看徠卡在十多年前相機從膠片過度至數碼的洪流中似乎錯失了先機,然而事實卻是徠卡早在1989年已開展對數位相機的研究,只是礙於2000年代初在技術尚未成熟的時候還沒找到一個將數碼技術與經典的M系列相機融合的最佳方案,因此才予人這樣的一個觀感。
f/8,1/200秒,ISO-5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5 mm。
f/8,1/80秒,ISO-20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77 mm。
不過最近數年,當徠卡充分掌握數碼技術後,品牌已陸續推出了不少相關的產品,除了把經典的M系列及S系列數碼化外,更有完全以當今數碼技術來開發的相機系統——TL系列和SL系列,其中後者更是一眾徠卡粉絲期待已久的35mm全畫幅微單系統,因此其性能表現自然是特別受到關注。
f/3.2,1/30秒,ISO-5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34 mm。
f/4,1/800秒,ISO-5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專業級的機身
作為SL系列的首臺機身,SL(Typ 601)從2015年末推出至今已逾一年,但以專業級機身一般擁有四年以上的產品生命周期來說,這仍是一臺相當「年輕」的相機。說到專業級相機,雖然沒有一定的嚴格標準,但一些條件卻是眾所公認的,例如一個非常牢固可靠,能夠配合攝影師面對各種惡劣嚴苛的環境的機身就是必不可少的,而SL(Typ 601)的機身是以一整塊鋁合金打造而成,能夠很好地保護機身內部精密的零件免受塵埃、溼氣以及水滴侵擾。
f/4,1/400秒,ISO-5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f/8,1/60秒,ISO-5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39 mm。
關於SL(Typ 601)的機身之堅固筆者可是深有體會的,而且也要為此對借出相機的徠卡表達歉意。事緣筆者這次把SL(Typ 601)帶往日本旅行,而一個早上當在景點拍攝完畢,筆者往回走到車上時卻在雪地上因腳底一滑摔得坐了下來。當時以肩帶掛在肩上的相機也隨之而與地面「親吻」 了一下,鏡頭上的遮光罩也撞得飛脫。意外發生後筆者也顧不得自己,立即就先查看相機的「傷勢」,發現只是底座的一角凹陷了一點,而考慮到機身及鏡頭加起來的重量及落在地面時的衝擊力,只是受了那麼一點「小傷」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而且事後再細心檢查加上之後數天的使用,證實了一切機能正常,由此可證SL(Typ 601)的機身確是堪比坦克車般堅固。
f/8,1/30秒,ISO-10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6 mm。
f/10,1/250秒,ISO-5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2/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4 mm。
這樣一個「三防」的鋁合機身重量約為847克,與同級的專業機身相比算是持平或略為輕盈的,如果搭配的上經典的M系列手動鏡頭的話,那樣在使用上就相當地輕鬆而得心應手了。不過,這次筆者是連SL系列新開發的標準變焦鏡一起借來,而這顆Vario-Elmarit SL 24–90 mm f/2.8–4 ASPH.雖然在影像質量上有著徠卡一貫的高水平,然而其碩大的塊頭及1,140克的重量也是極具份量,因此當筆者剛拿到它時是有點吃了一驚的。
SL(Typ 601)機身與Vario-Elmarit SL 24–90 mm f/2.8–4 ASPH.鏡頭的搭配,其實就重量和大小而言與同級專業單反相約,但作為微單系統,人們都期能它們能更小和輕一些。
f/10,1/1000秒,ISO-5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2/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4 mm。
支持經典徠卡鏡頭
說到對應的鏡頭,一如不少微單相機一樣,徠卡SL(Typ 601)也能通過轉接環而使用很多不同的鏡頭,而單以徠卡本身的鏡頭群而言,M系列的就有48顆,而S系列及R系列則分別多達16及64顆。以M系列鏡頭為例,在SL機身上使用時雖然不可能令手動變為自動對焦,但卻能夠通過6位編碼而使用SL身上先進的測光系統,令一流的光學質量得以在數碼機身上到得解放。此外,同為微單系統的TL系列的鏡頭更能夠不需接環而直接用在SL身上,但由於TL為APS畫幅的系列,因此其鏡頭用在SL上時畫幅會因應成像圈而作出相對的剪裁就是了。
f/2.8,1/25秒,ISO-640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1/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4 mm。
f/16,1/60秒,ISO-5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7 mm,使用三腳架拍攝。
簡約而人性化的設計
筆者有一點非常欣賞徠卡的新世代相機的地方,包括SL系列及之前的TL系列的是其機身那極具簡約之美且一體成形的設計。一般愈高階的相機都會在機身上設置愈多的撥輪和按鈕來凸顯其專業性(編註:當然這確是有其實際需要和功用),然而SL(Typ 601)卻是反其道而行,以機頂部分為例就只有1個撥輪和3個按鈕,而機背亦只有一個背屏、其兩側的4個棒形按鈕,以及上側的兩個按鈕及一個撥輪,而它們全部都沒有任何文字標示其功能作用,因此初拿上手時難免會有一點無從入手。
SL(Typ 601)的設計極其簡約,機頂連快門在內只有三個按鈕。
f/3.8,1/65秒,ISO-4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64 mm。
然而,這些撥輪及按鈕在使用上均設計得十分人性化,只要使用者略為琢磨一下即能很快地上手。唯一可能自行摸索不到而要查看說明書的,就只是要變更拍攝模式時,是需要按下機背右上角的撥輪然後再進行選擇的。說到操作方面,上筆者最喜歡的則要算是機背上的控制杆,其位置之恰到好處,讓拍攝者在取景時能以右手姆指迅速地移動對焦點或範圍,令構圖更為容易。
機背同樣簡約,按鈕及撥盤均不設文字說明其功能。
f/10,1/160秒,ISO-5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2/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最高質量的成像
說了這許久,則是時候談談這臺相機的影像規格了。如前所說,SL系列是採用35mm全畫幅的微單系統,而SL(Typ 601)內藏的一枚2,400萬像素的傳感器,在24 x 36毫米的有效面積內有著4,000 x 6,000的像素,像素間距則為6 x 6微米,此外為了令成像更為銳利,故取消了低通濾鏡。與此同時,特別設計的像素結構還確保了每一個光電二極體可獲取更多的光量,從而讓成像擁有極佳的動態範圍、對比度、銳利度和解析度,而且噪聲也被抑制在較低的水平。
f/3.6,1/640秒,ISO-5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1/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49 mm。
f/3.9,1/80秒,ISO-64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79 mm。
以上這些都是官方的介紹,那麼實際的表現又是如何呢?在今次於日本的期間,筆者在東京改裝車展上曾將SL(Typ 601)用作報導拍攝,之後在東北五縣旅行期間也拍了不少風景照,可以說不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人物還是景物,晴天還是陰天,這臺相機使用起來只能以「爽快」二字來形容。
f/4,1/80秒,ISO-64,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f/4,1/80秒,ISO-2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在搭配標配的Vario-Elmarit SL 24–90 mm f/2.8–4 ASPH.鏡頭下,SL(Typ 601)在對焦時的「快而狠」確是可與很多同級的專業相機媲美,而根據官方的數據,其對焦速度只須110毫秒即可完成無限遠至最近的對焦。
f/3.8,1/60秒,ISO-25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曝光補償+1/3,自動白平衡,焦距71 mm。
f/3.7,1/60秒,ISO-4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61 mm。
連拍方面,SL(Typ 601)的速度可達每秒11張,配合追焦的功能下在拍攝動態的主體時也有不俗的表現,命中率方面也讓人滿意。雖然真的要以SL(Typ 601)作體育拍攝的話,其表現可能還未能完全及得上同級的專業單反,但考慮到徠卡與日系品牌在電子技術上原來的差距,現在能追趕至這地步已是巨大的躍進了。
f/8,1/80秒,ISO-40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1/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 mm。
f/3.2,0.8秒,ISO-20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1/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37 mm,使用三腳架拍攝。
微單系統與傳統單反的其中一個主要分別是在於不設反光板及光學觀景器,而SL(Typ 601)身上取而代之的電子觀景器的解析度達440萬像素,其在技術的進步下於不同的光源環境中都相當清晰明亮,並且過去同類觀景器的「殘影」問題也獲得了極大的改善,加上電子觀景器本身有著能實時看到成像效果的優勢,故在使用上已有著堪比甚或超過光學觀景器的表現。
f/3.6,1/8秒,ISO-200,光圈優先,曝光補償+2/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47 mm。
f/2.8,1/30秒,ISO-25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4 mm。
提供4K錄像功能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錄像的表現。SL(Typ 601)是首臺提供4K錄像規格的徠卡相機,筆者在試用時以手持方式拍攝,並且使用自動追焦功能,在搭配的Vario-Elmarit SL 24–90 mm f/2.8–4 ASPH.具有高達3.5級鏡身防震效果之下,可以發現畫面的抖動在步行的狀態下仍頗為明顯,但若只是定點站立而作身體的移動,其防震效果則相對顯著。至於其追焦功能方面則是十分令人滿意,不論是平移鏡頭還是變焦,追焦系統均能立即準確地捕捉到畫面中的主體,未有出現「脫焦」的狀況。
f/16,36秒,ISO-1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31 mm,使用三腳架拍攝。
f/16,24秒,ISO-100,光圈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24 mm,使用三腳架拍攝。
總結
要為SL(Typ 601)來一個總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優點方面,這無疑是一臺具備所有專業級規格的相機,包括堅固可靠的機身,人性化的操控,出色的成像,優異的對焦及追焦性能。至於缺點,不少其他評論都提到重量及售價的問題,但以筆者的個人意見認為,單以機身而言SL(Typ 601)確是比一般的微單巨大和稍重,但還屬於可以接受的範圍,而且以價格來說,也只是稍高於同級的專業單反,加上徠卡的品牌考慮及其獨有的成像質量,故在競爭力上是不成問題的。
連拍樣照:f/5,1/500秒,ISO-50,快門優先,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80mm。
真正讓人覺得SL系列之大和重的,是當機身搭配上同系列的鏡頭。縱使Vario-Elmarit SL 24–90 mm f/2.8–4 ASPH.性能出眾,成像也不負徠卡的質量,但以它沒有恆定最大光圈,作為微單系統的鏡頭,而重量卻比同級單反的標準恆定光圈變焦鏡還要高一些來說,確是會讓有人有所考慮的。
連拍樣照:f/4,1/500秒,ISO-50,快門優先,曝光補償+2/3,分區測光,自動白平衡,焦距90mm。
因此,若純以性能和影像質量來說,SL系列無疑是十分出色的,但考慮到價錢及重量的因素後,適合它的人可能會是真正對照片質量有終極要求,不計較其他付出的專業攝影師,以及本身擁有相當數量徠卡鏡頭,並希望這些鏡頭在一個現代化機身之上能解放其性能的資深影友。
編註:所有樣照均為機身直出,只作縮圖處理
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sr_nRkFxjsxH1q_6YBiqTw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徠卡SL typ601
我們在這裡
奧森體驗中心
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西門
電話:010-64529308/64529309
馬連道體驗店
北京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4層南區311
電話:010-63343621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