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林輝
新冠肺炎疫苗打不打?省外農民工能回家過年嗎?校外培訓機構寒假期間能線下教學嗎?農村疫情防控如何做?師生在假期怎樣做好防護?2021年1月13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省疫情防控最新進展情況,並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目前河南已9個多月無本土病例
2021年1月12日0時-24時,我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
截至2021年1月12日24時,我省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273例,其中死亡病例22例,出院病例1251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9例,22例出院,7例正在定點醫院接受治療。正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2例(均為境外輸入)。目前44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目前我省已9個多月無本土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均為境外輸入,外防輸入的風險仍然存在;同時期密切接觸者的數量仍在增長,內防反彈的壓力始終存在。
●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不得收治發熱病人
為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各地開展中高風險地區返鄉人員排查,落實集中隔離、核酸檢測等措施;針對返鄉的中高風險地區人員及進口冷鏈食品等高風險從業人員,全面排查、逐人登記,每日專人負責健康監測,嚴格落實單人單間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落實發熱病人閉環管理:疫情期間,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一律不得收治發熱病人;縣級醫院要指導鄉鎮衛生院做好發熱病人初步排查,開展鄉村醫務人員培訓,及時發現發熱、咳嗽等可疑人員,迅速安排到縣級醫院進一步排查並加強信息報告。
設置發熱門診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實地考察發熱病人接診、篩查、留觀、轉診工作流程,制定流程關鍵點整改完善清單,消除政策措施落實盲區,確保發熱病人閉環管理;要堅持「人物同防」「醫患同防」的思路,完善預約診療和預檢分診,嚴格患者及陪護人員管理,強化環境消殺,把好人員、車輛和物資「入口關」,嚴防交叉感染。
同時,為確保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派出了9個疫情防控督導組在各地檢查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切實築牢守護人民群眾安全健康的堅固防線。
●農村疫情防控關係全局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防控工作全局。」張若石在發布會上介紹說,抓好農村疫情防控,重點在「防」,基點在「控」。
我省將繼續用好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好經驗好做法,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推動黨員幹部下沉、防控資源下沉、防控工作下沉。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毫不放鬆地抓好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落地,進一步夯實群防群控基礎。
一是嚴防風險輸入。紮實抓好農村社區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從嚴執行卡口驗碼、登記措施,對外來人員一律做好掃碼登記,全面排查中高風險地區返鄉或有旅居史的人員,不能簡單「一刀切」,要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堅決守好基層疫情防控陣地。
二是提升疫情發現能力。在廣大農村,我省數萬名家庭籤約醫生、鄉醫、村醫將恪盡職守,發揮深入基層監測排查作用,做好重點人群、外來、返鄉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發熱篩查哨點、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也將發揮好「探頭」的作用,發現問題就會及時上報,消滅病毒傳播的時間。
三是加大農村地區愛國衛生運動力度。組織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清理衛生死角,加強公共物品及公共區域的清潔消毒,淨化居家場所和公共空間,創造乾淨、整潔的人居環境,減少病毒傳播風險。還會對農貿市場、超市、學校、小餐飲店等人員聚集公共場所衛生整治;有效清除「四害」孳生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減少傳播風險。
四是繼續加大宣傳科普力度。除了通過村口大喇叭、報刊欄、廣播電視等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各級幹部還會到村入戶,講解防控知識,幫助群眾克服麻痺思想、鬆勁心態;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不扎堆、少去人員密集場所,提倡婚喪嫁娶能簡則簡,儘量少擺酒席,不給疫情傳播帶來可乘之機,全力維護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倡導在外師生就地過年
河南省教育廳總督學李金川表示,對往返低風險地區的師生,指導做好返鄉返校途中個人防護;對往返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勸導暫緩離校返校,「一人一檔」跟蹤掌握健康狀況;對在外實習實訓師生,倡導就地過年;對假期留校師生,做好服務保障,安排好學習生活,加強人文關懷。
同時,統籌安排放假開學,落實「錯峰放假」「避峰開學」要求;全面加強日常管控,重點加強冷鏈食品、物流快遞、後勤供應等「物傳人」風險;嚴格大型活動管理,原則上不舉辦大型演出、聯歡會、集中培訓、外出研學等聚集活動;細化防控應急預案,做好應對突發疫情和網上教學的準備;動態研究防控措施,根據疫情變化及時作出調整;加強假期值班值守,各地各校每天要安排帶班帶崗領導、執勤值班人員,確保信息渠道暢通,遇到突發事件第一時間上報,及時妥善處置。
今年冬春季節是校園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寒假、春節和開學前後,師生大規模離校返校,尤其是對於我省高校來自中高風險區的師生的往返校問題,給學校帶來了很多難題。
據悉,開學前,河南將指導學校按照錯峰原則,精準謀劃春季學期開學安排,提前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開學時間避開春運高峰,避免與「探親流」「務工流」疊加,拉開開學時間差,安排學生分批次有序返校。要求全體師生如實報告假期行蹤,特別是春節期間流動聚集情況和開學前14天行蹤及健康狀況,未經學校允許不得提前返校;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勸導其暫緩返校,確需返回的須嚴格執行屬地規定,做好返校途中防護,落實相應的核酸檢測和隔離觀察措施。
據李金川介紹,河南省高校按照分批錯峰要求正陸續放假,截至今日,已放假124所,超過210萬大學生離校,其餘27所、20餘萬大學生也將於1月16日前放假離校。寒假預計留校學生2.4萬人。另外,河南省高校就讀的中高風險省份的學生共有4.3萬人,在中高風險省份就讀的河南籍學生共有10.6萬人。
●外出農民工能返鄉過年嗎?
「希望農民工朋友儘量按照當地要求,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河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甄表示,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數3086萬人,其中省內就業1836萬人,省外轉移1250萬人。當前適逢春節期間農民工返鄉,疫情防控形勢嚴峻。
對於留在當地和企業過年、生活的農民工。我省相關部門加強省際勞務協作,主動與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北京、上海等重點勞務輸入省份對接,幫助在省外的豫籍農民工落實好加班工資發放、假期加班調休等方面問題,保障員工合法權益,妥善安排好工作、生活,儘可能留在當地、留在企業,在務工地過年生活。充分利用各地在外省設立的辦事處、豫籍人員組織的商會協會等民間機構,幫助務工人員解決實際困難。
對於確實無法留在當地就業、有迫切返鄉需求的農民工,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充分發揮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作用,共享崗位信息,更多利用線上招聘手段,幫助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組織開展「春風行動」「豫見浙江」「豫見廣東」等專項活動,聯手搭建兩地人力資源交流平臺,多渠道、多舉措開拓勞務市場,在信息共享、勞務對接、技能培訓等方面實現聯動,促進人崗精準對接,方便農民工節後返崗復工。
對於有創業意願的農民工,將提高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知曉度,加速政策補貼兌現落地。持續完善「政策引導、培訓輔導、服務提升、資金扶持」四位一體工作模式,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指導服務。鼓勵更多的農民工、大學生、復轉軍人、科技人員、在外成功人士等能人領辦企業,創建或參與返鄉創業園區、農業經濟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實現返鄉創業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師生寒假期間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近期,我省學校將陸續放假,假期期間,師生如何做好防護?2021年1月13日下午,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0年河南省冬春季疫情防控」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預防與規劃所所長張延煬給出了具體建議。
張延煬說,做為普通公眾,要在個人防護上注意人和物兩個方面。
首先是「人防」上做到「一少二不三注意」:
「一少」。即減少出行:建議大家「非必要不出行」,尤其是避免前往境外及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減少跨省跨地區的出行。減少走親訪友,提倡網絡拜年;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減少人員流動量,降低流動過程感染的風險。
「二不」。也就是不聚餐、不聚集:目前的疫情形勢比較嚴峻,建議大家要儘可能不舉辦不參加不必要的聚餐、聚集活動,尤其建議不要前往人員較為密集和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如果是必要的聚餐、聚會,規模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
「三注意」。一是注意公共場所科學佩戴口罩、及時手部清潔消毒;二是注意外出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三是注意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告知自己14天內的旅居史及接觸史,就醫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儘量減少接觸他人。
「物防」上,張延煬建議大家尤其要注意進口冷鏈食品,從「挑選」、「付款」和「食品處理」三個環節加強個人防護。
挑選時,要選擇去正規的商場、超市等,選購冷凍生鮮食品時儘量避免直接接觸,購物後及時洗手、消毒,洗手前不碰觸口、鼻、眼等部位。
付款時,推薦大家儘量採用非接觸式的電子支付。
食品處理時,可以先對冷凍食品包裝表面進行消毒,處理食品要生熟分開,冷凍食品所用器具要及時清洗、消毒,烹食要做到燒熟煮透等。
●培訓機構假期能開展線下教學嗎?
「寒假是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高峰期,培訓機構是學生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們將把校外培訓機構作為防控重點,加強指導和監管。」在發布會上,河南省教育廳總督學李金川說。
據李金川介紹,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嚴抓以下三點:
一是強化屬地責任。要求各地加強日常監管,加大教育、衛生、市場監管、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力度,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和社區作用,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開展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巡查和排查,對疫情防控不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違規培訓等行為,堅決嚴肅查處。
二是落實主體責任。各校外培訓機構要完善防控機制,嚴格落實場所消殺、體溫監測、健康掃碼、日報告等各項防疫制度;強化人員管理,要求師生不前往境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強化場所管理,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培訓區域;強化培訓管理,嚴格控制培訓規模,保證學生一人一桌、間隔1米以上、學習空間相對固定。
三是做好應急處置。各校外培訓機構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確保突發情況下,第一時間報告、隔離、送診,並在當地疫情防控等部門指導下科學處置。各地根據疫情發展形勢,視情況可採取關停等措施,並做好政策宣傳和解釋工作。
同時,李金川我也提醒家長朋友,為孩子健康和安全著想,要慎重選擇培訓機構,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做好個人防護。
●新冠肺炎疫苗打還是不打?
當前,我省疫苗接種工作有序推進。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全省兩次開展接種重點人群摸底工作,各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均已建立一把手負責的工作機制,成立了疫苗接種工作專班,制定了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並組織開展培訓,接種工作進展順利。
不過,有些人在接種前還是有不少的顧慮,一方面覺得沒必要打這個疫苗,另一方面也總擔心疫苗接種的安全性,請問疫苗接種到底有沒有必要?接種的話是否安全呢?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預防與規劃所所長張延煬在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
「首先,我們可以明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現階段對於重點人群的接種。」張延煬說,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大家都知道,仍然十分嚴峻,開展緊急接種的重點人群,面臨著相對較高的暴露風險,也就是說他們接觸到病毒的可能性更大,比如進口冷鏈食品的搬運工人,口岸以及境外人員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一線的醫務、疾控人員等等,除了做好相關的防護之外,接種疫苗就是更為直接、有效的保護手段了。
張延煬說,從整個疫情防控的角度來講,由於人們對於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也就是說大家都缺乏免疫力,這樣的話,如果要想真正控制疫情,不僅是要控制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還要在人群中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才能阻斷病毒的傳播,達到控制疾病流行的目的,「這個免疫屏障是需要在人群中達到一定程度的疫苗接種率才能建立起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群體免疫。我們已經通過疫苗接種成功地消滅了天花和脊灰,麻疹、B肝等等傳染病也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
據張延煬介紹,根據鄭州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安排,省疾控中心一線專家都已經在今年的1月5日接種了疫苗。所以,目前開展的緊急接種,如果屬於重點人群,大家還是應該積極地去接種,「無論是為保護我們自身,還是為了控制疫情,接種疫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部分人對於接種的顧慮,這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個疫苗是新研製出來的,而且我們平時都是給孩子接種疫苗,我們成人打的疫苗不多。不過,我們完全不必為疫苗的安全性擔心。」張延煬解釋說,目前接種的是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滅活疫苗的作用原理、生產工藝等都是非常成熟的,我國對於疫苗從研製、生產到流通和使用,每一個環節都把安全性放在了第一位,並且有各種嚴格的規範和措施來確保疫苗接種安全。
至於部分人擔心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張延煬說,真正由於疫苗所引起的異常反應發生率是很低的。有這樣一組數據,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發布的信息,截至1月9日,我國已累計接種了900多萬劑次新冠病毒疫苗,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和其他種類的滅活疫苗沒有大的差別。
同時,張延煬表示,我省有著完善的疫苗不良反應監測處置體系,對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進行實時動態監測,一旦發生不良反應,都能夠及時進行報告、調查和處置。
據悉,目前我省新冠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與既往其他滅活疫苗基本類似,主要表現為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疼痛等一般反應,目前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報告。
張延煬最後提醒大家去接種疫苗時,一定要攜帶好相關證件(身份證、護照等),根據當地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配合預防接種工作人員的健康詢問,如實提供本人健康狀況和是否存在接種禁忌等信息。接種後,要在接種現場觀察30分鐘;保持接種部位皮膚的清潔,避免用手搔抓接種部位;如果發生了疑似的不良反應,要及時報告給接種單位或者咱們當地疾控機構,必要時要及時就醫。
此外,即便打過了新冠病毒疫苗,還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比如在公共場所戴好口罩、注意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等,之前大家養成的好的衛生習慣,仍然要繼續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