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4月25日電 題:「鯰魚」就要來了 香港計程車行業何去何從?
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香港是否需要專營的士(計程車)?」這個話題在香港連日來被反覆討論,乘客、的士業界、網際網路約車公司各執一詞。在新科技不斷衝擊交通業、香港的士口碑面臨挑戰的當下,香港的計程車行業未來將何去何從?
專營的士計劃擬推出 為的士優質服務訂立標準
為改善的士服務質量,香港特區政府於2016年6月著手以專營權形式推出「優質的士」計劃,在現有18138部的士外,提供最多600部優質的士,所有司機必須由營辦商直接聘用。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介紹該計劃時表示,此前發行的的士牌照永久有效,籤發時並無任何與服務質量直接相關的條款,司機服務質量也未與收入直接掛鈎,因此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政府研究以有期限的專營權模式引進優質的士,確保政府可通過專營權條款訂立服務標準,監督專營權營辦商的服務表現。
計劃一出,在香港社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士車行和的士司機直言反對,認為此舉將損害的士市場公平競爭,而乘客及遊客則紛紛表示支持,認為這樣可以推動香港的士改善服務質量。
特區政府於2017年3月至4月先後公布「優質的士」的具體計劃,近日還在討論中。特區政府將「優質的士」改名為「專營的士」,專營的士計劃試驗批出3個專營權,每個專營權提供200輛的士。專營權為期5年,期間不可轉讓。
政府還為專營的士的車輛類型和服務訂下明確標準:車廂要配備全球定位系統,儲存載客情況、收費、行車路線等以供政府查閱;要設有無線上網和手機充電設施,並要提供電子付款方式;營辦商須設立24小時熱線和電子渠道,讓乘客投訴和提供意見,還要提供召喚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式等。
現有的士服務質量不佳 市場期待專營的士
香港的士服務不佳的問題並不新鮮,然而由於市場上缺少同類競爭,業內一直缺乏改善的動力。香港特區政府交通投訴組資料顯示,過去7年有關的士投訴個案一直上升,2015年錄得10359宗投訴,與2009年相比,升幅高達142%。近年來,最多人投訴的問題是拒載、司機舉止無禮、不守規矩及繞路。
香港市民王朵朵就是投訴者之一。她有一次搭乘的士因忘帶錢包讓司機帶她回家取錢,並承諾給司機來回車費。司機卻認為她耽誤時間,辱罵了她一路並拒絕給她開收據。事後,王朵朵向多個部門投訴,只得到口頭警告司機的結果。「我感覺效果甚微,幾乎沒什麼處罰力度。」她說。
所以王朵朵對政府推出專營的士計劃十分認同,並認為當前的士服務有很大改善空間,包括服務質量、支付方式、叫車方式等。她認為市場必須有競爭才能進步,的士司機應好好學習如何為乘客服務。
目前香港有HKTaxi、飛的、優步、Easy Taxi、滴滴出行等十餘家網際網路約車公司,這些公司的服務得到不少乘客的認可。葉湛溪是一名傷殘人士,他在乘搭了優步後表示,優步司機不僅懂得照顧他的感受,還會提供一系列專業服務。
所以當特區政府放出「專營的士」計劃後,不少市民都在關注這些網際網路約車公司是否會加入。對此,優步香港分公司總經理佘雋知表示,對政府在出行市場引入新的競爭者感到鼓舞,但目前還在研究具體細則。滴滴出行發言人也表示關注專營的士,但暫時未有確定計劃。
專營的士刺激業界改善服務 的士行業仍有進步空間
對於計程車專營計劃,香港的士業界一直持反對態度。的士司機、電召臺以及的士車行等團體還組成了「撤回的士專營權大聯盟」。大聯盟認為專營的士貿然引進後,會衝擊市場,造成不公平競爭。
但大聯盟也公開表示,對於市民普遍關注的士服務質量,業界認同應予改善。就此,的士業界已推出或考慮不同措施,例如開辦的士司機再培訓課程以提升司機服務水平,推出召喚的士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式,讓乘客就司機的服務評分等等。
香港特區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鄧家彪表示,專營的士計劃對的士司機是一件好事,因為新的僱傭關係和服務模式讓他們多了一個選擇。鄧家彪也認為當前的士行業仍有改善空間:很多計程車已經老化,需要更換新車;點對點叫車服務應逐漸擴展到每一輛車;應安裝新的支付手段,允許乘客刷卡或者電子支付。
「不管什麼時代,出行都是人們的剛性需求。希望未來政府和的士業界,的士司機和乘客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機制,讓的士更好地服務香港市民和旅客。」鄧家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