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發區發展模式的浦東經驗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科學決策部署下,上海浦東新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1990年到2019年,浦東新區生產總值從60億元躍升到1.27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1億元增加到超4000億元。在這裡,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全國第一」,基本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了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人民生活質量實現了整體性躍升。浦東新區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的一個重要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思想」,「我們要勇於全面深化改革,自覺通過調整生產關係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通過調整生產關係激發社會主體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釋放巨大的生產力,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經濟奇蹟的密碼。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政府發揮有效調控作用,上海浦東新區的發展經驗很好地闡釋了這一點,也展示了中國獨特的開發區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樣板。

浦東經驗是黨和國家關於經濟開發區發展模式的科學決策和規劃的成功。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創造了經濟開發區發展模式。發展經濟開發區是指在特定區域內,通過對經濟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能級,以形成競爭優勢,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尤其是國家級開發區,承擔了國家及地方經濟發展和改革戰略的重大任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規劃成立了從國家到省級各級各類經濟特區、自由貿易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邊境經濟合作區、旅遊度假區等開發區共2699個。其中,國家級新區有19個,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1990年,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發展局勢,審時度勢,作出了開發上海浦東的戰略決策,賦予浦東新區三資企業所得稅優惠、允許外資企業興建第三產業、增設外資銀行等10項政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的新篇章。鄧小平同志曾說:「浦東對面是太平洋,是歐美,是全世界!」作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上海集市場、資本、人才、環境於一身,又是曾經的遠東第一大都會,有著國際性的基因,這就是中央作出「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重大方針的基本依據。實踐證明,浦東新區的成功開發發揮了國家戰略的示範引領作用。

浦東經驗是中國地方政治經濟發展融合模式的成功。在開發區建設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難題是產業與城市的融合。產業化和城鎮化、經濟發展與城市管理之間的互動,是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命題。如果產業化發展超前於城市發展,就會因為城市管理滯後帶來大量問題,如資源匱乏、住房短缺、交通擁擠、環境汙染、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脫節等,將嚴重製約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地方經濟改革單線突進,而行政管理和社會管理相對滯後,與經濟改革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增強系統性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1992年,經國務院批覆,設立上海浦東新區。1993年,浦東新區管委會成立。2000年,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成立。2009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將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逐步實現了地方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融合發展。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浦東新區發展的指導方針、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科學規劃、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統籌考慮土地規劃、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人口居住布局、城市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促進產業與城市的融合、人口與產業的協調,實現了產業的高速發展和百姓的安居樂業。在提升區域經濟質量和規模的同時,上海進一步將浦東新區打造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平臺,輻射帶動長三角一體化乃至全國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浦東新區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真正實現了國家級新區的戰略目標和任務。

浦東經驗是中國獨特政策供給模式的成功。由於承擔著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戰略任務,黨和國家對國家級新區實施了特殊的政策支持並賦予國家級新區政策創新的權力,由此形成了國家級新區特定的政策供給模式。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促進國家級新區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部政策文件,積極支持國家級新區的建設發展。在吸引外資、企業準入、產業結構調整、財政稅收、外貿出口、技術創新、土地規劃、人才引進、環境保護等方面,出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支持政策,並允許開發區開展相關方面的政策試點、政策創新。在國家的科學規劃和大力支持下,上海浦東新區承擔了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戰略定位,從新區到綜合改革試點再到自貿區,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建設成為科學發展先行區、「四個中心」的核心區、綜合改革的試驗區、開放和諧的生態區。2007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指出,「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克難攻堅的膽識和先行一步的銳氣,努力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在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要牢牢把握國際通行規則,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他指出,「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儘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新制度」。正是獨特的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試的政策創新,使得浦東新區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奇蹟中一朵亮麗的奇葩。

浦東經驗是地方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成功。建立高效運轉的地方政府管理體制,構建現代社會治理體系,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營商環境的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的要求下,中央鼓勵地方建立改革創新的體制機制,賦予國家級新區更大的自主開發權、自主改革權和自主創新權。將國家級新區的建設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安排,新區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等由國務院進行規劃和審批,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權限由國務院直接批覆,所在省區按照要求下放部分省級社會經濟管理權限,其實質就是賦予國家級新區副省級的自主管理權。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只有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設立了行政區,設置了區委區政府。2005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新區進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新區實行更加開放和更加自主的政策,積極開展各項制度改革和創新的探索工作。正是獲得了國務院的授權,浦東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銳意進取,不斷優化新區行政管理體制,健全法治化管理機制,科學確定管理職責,積極理順行政區與功能區之間的關係,有效促進了行政區與功能區之間的協調、融合發展。

當前,我國即將迎來「十四五」時期,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黨中央正在制定的《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為浦東新區創造出新發展階段的新奇蹟提供強大支撐和根本保證。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堯

精彩推薦:

積極應對資訊時代科技壓力

以「三生融合」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

構建精準脫貧可持續性評估體系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大地微微暖氣吹——第一部介紹浦東開發區的電視專題片
    在上海電視臺二臺經濟部的我,奉命製作第一部介紹浦東開發區專題片;也是我編導的第一部雙語片,中文解說,英文字幕。那年1月,市委書記江澤民率部分部、委、辦、局負責人考察珠海、深圳經濟特區等後做全市幹部大會報告,傳達記住廣東經驗「綠燈亮了趕快行,紅燈亮了繞道行。」
  • 浦東開發30周年,浦東法院首任院長回憶創業史
    在這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浦東法院人勇立潮頭、至善致遠,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保障。一起來聽聽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首任院長沈志先的回憶,感受浦東法院走過的不平凡的路。 在上海浦東法院成立前,整個浦東地區共有三區、兩縣5家法院,要把這5個法院的人擰成一股繩,共同為了浦東的改革發展而發力,難度可想而知。 我聽說現在上海浦東法院所有編內編外的人員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人,當時,我們的幹警數量只有200多人,不過規模已經相當大,並且分散在10個地點辦公。
  • 同心逐夢三十年——浦東新區政協提案故事(二十)
    地鐵通了,斷頭路通了,更重要的是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金橋開發區經濟轉型升級,抓住了新興產業發展的先機。產業競爭,不進則退時間迴轉。2012年10月31日,經國務院批覆同意,金橋開發區由「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正式更名為「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標誌著金橋開發區「優二進三」轉型發展戰略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浦東為什麼牛?_新民眼_新民網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今天,我們隆重紀念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紀念,也不僅是為了紀念,而是為了重新出發。中國共產黨,從來就是一個善於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前進的政黨。 還有一組數字很說明問題——浦東用全國1/8000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創造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奇蹟。 30年歲月滄桑,墾荒者多已老去,但精神不老,夢想長青。他們的故事中,藏著締造浦東奇蹟的密碼,也是「浦東為什麼牛」的最好解答。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當年提出的口號清晰表明浦東開發開放的使命:這是一項國家戰略,對上海、對中國都具有特殊意義。鄧小平同志在上海考察時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   與中國其他開發區不同的是,浦東開發開放一開始就是金融先行。「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
  • 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落地浦東
    原標題: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落地浦東 將在自貿區內突破註冊地限制開展版權登記服務三十而立的浦東,又迎來一個好消息。經國家版權局批覆同意,「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上海浦東)」日前正式落地。浦東集聚了一批重點企業,如閱文集團成為引領行業的正版數字閱讀平臺,2018年IP營收同比增長160%;咪咕、天翼、央視、央廣、喜瑪拉雅、蜻蜓、全民直播、PPTV、B站、盛大、網易、完美世界、空中宏電、九城、河馬動畫等公司都在浦東發展壯大。2019年9月,全國自貿區第一個版權服務中心——中國(上海)自貿區版權服務中心開始運營。
  • 南通開發區 迅速發展 改革開放再出發
    歷經36載砥礪奮進,南通開發區已華麗蝶變為南通「金南翼」:累計興辦規模企業2000多家,吸引外商投資企業8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公司設立的企業80多家;進入中國產業園百強榜前50、經濟技術開發區前25;獲得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範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等榮譽稱號。
  • 網易《中國和力》|原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站在地球...
    他有很多重身份:原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十一屆全國政協外委會主任、上海市原副市長、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的首任主任學核物理出身的他被委任浦東開發區的首任主任時,心態是如何?
  •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關於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十三五」時期是浦東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
  • 中共浦東新區委員會制定浦東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十三五」時期是浦東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
  • 萊西經濟開發區加減乘除做運算 注入發展新活力
    2019年是山東省「工作落實年」,萊西經濟開發區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深化拓展「萊西經驗」為抓手,做好「加」「減」「乘」「除」運算,穩妥有序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做加法,用好人才力量選好帶頭人 壯大新村力量充實領導力量。在萊西經濟開發區黨工委領導下,成立了6個農村新村黨委,全面領導區域內各項工作。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領會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浦東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及模式,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 30年風雨洗禮:在浦東,看見中國
    「未來浦東的窗口意義,並不完全在於發展有多快,也不在於總量規模有多大,而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2020年4月18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寫道。窗口之內,中國改革開放脈搏依然強勁,浦東的創和闖,不曾停歇。
  • 海外網評:浦東,「中國奇蹟」又一張名片
    面向未來,新時代浦東開發開放的前進方向更加清晰: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浦東開發開放作為一項跨世紀的國家戰略,30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 盒馬「過河」記:在線新經濟原創模式開啟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第一財經:所以盒馬成為了零售業態的一個新物種,浦東的一個新樣板,推送到上海,甚至全國。侯毅:對,因為我們這個新零售目前不管是在上海乃至中國,乃至全世界,是遙遙領先的。浦東新區我們第一家店建設完成以後,全世界的零售業大佬,包括亞馬遜都來上海學習。對於未來零售的發展趨勢,我們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 歐萊雅: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制,讓更多產品實現中國首發|浦東外企...
    歐萊雅進入中國市場已二十多年,1997年,歐萊雅集團「前瞻性地預見上海成為全球『總部經濟之都』的潛力」,將中國區總部設立在上海。歐萊雅中國CEO費博瑞曾表示,浦東的30年,就是上海改革開放的最佳縮影。2005年9月,繼巴黎、紐約和東京之後,歐萊雅在上海浦東金橋開發區設立了歐萊雅中國研發和創新中心,總面積超2萬平方米。目前,該研發中心已成為歐萊雅集團在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研發員工最多、涵蓋研發技術最全面的科研創新中心,也是集團六大研發和創新樞紐之一。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3集:而立浦東正風帆
    12月7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先生一起回顧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歷程,也分析了未來浦東該如何發展。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浦東。浦東30年的巨變可謂令人嘆為觀止。
  • 永康經濟開發區唱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
    作為永康工業經濟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急先鋒,永康經濟開發區始終與中央、省、市發展同頻共振,緊緊抓住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培育、綠色循環發展、生態環境整治等牛鼻子工程,以分秒必爭的「開發區速度」,演繹出慷慨激昂的創業故事,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凝聚起催人奮進的強大動能。
  • 浦東開發開放30年成果紀錄電影《非凡陸家嘴》在滬啟動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走過30年,上海已發展成為世界知名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作為浦東陸家嘴已成為上海地標,也是中國的品牌。出席活動的還有原上海浦東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城市建設局局長李佳能;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振鴻;陸家嘴開發公司(集團公司)首任總經理王安德;上海建工集團總裁卞家駿;上海建工集團總工程師龔劍;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梁專家林元培;中國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原上海隧道工程設計院院長王振信;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院長、總建築師張俊傑等40多位嘉賓。
  • 解讀《中國和力》原浦東新區首任管委會主任趙啟正:上海一枝獨秀不...
    在節目中,趙啟正和楊瀾暢談了在他所經歷的浦東波瀾壯闊的三十年裡,他所堅持的浦東開發開放的思路和眼界,和他眼中的中國文化的核心以及他被時代所記住的那些金句背後的有趣的故事。   他是核物理專業的高材生,師從中國著名物理學家趙忠堯、錢三強。他是富有人格魅力、不拘一格的「中國第一新聞官」。他也是打造浦東奇蹟的「浦東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