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2021-01-08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可能各位有聽到各種傳聞,但我們認為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尤其是對全球醫學界的貢獻與深受瘧疾肆虐影響的人們,都應該感謝當年為之付出努力的「屠呦呦們」。

錢學森有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中國人心目中,錢學森的地位遠高於屠呦呦,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對中國的貢獻,錢學森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另外關於錢學森傳奇般色彩的求學於歸國經歷,無疑會在大家的心目中攻城掠地,已經徹底被錢學森所收服。但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卻不是簡單以此為依據的,兩者之間的因果,我們來簡單分析下。

錢學森的科學成就(歸國前)關於噴氣推進實驗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可能大家並沒多少感覺,但NASA的名字肯定如雷貫耳,JPL就是NASA下屬最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NASA所有關於航空航天實驗成果大都是這個實驗室為開路先鋒的,錢學森是這個實驗室1936年創立時的五位創始人之一!

錢學森與他的老師馮卡門一起在1939年作出了二維無粘性定常亞聲速流動的速度勢方程在物理平面中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被稱為卡門-錢公式,錢學森的老師馮卡門和他的關係更像是重要的朋友而非學生,這表示錢學森的的成就與能力並不亞於馮卡門。

錢學森(時任美國空軍上校)參與了1944年美國接收德國科學家的工作,在馮布勞恩的V-2火箭以及後續研發上錢學森出力不小。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這是以後高超音速氣動力學的先驅性工作。

另外還有在火箭助推起飛的(JATO)、核動力火箭以及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還有在高溫高壓領域的拓展等都作出巨大的貢獻。

錢學森的成就(歸國後)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歸國後從事的是兩彈一星與火箭以及航天工程領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錢學森,中國航天的進度也許還要落後至少30年。

1954年錢學森《工程控制論》出版,將控制論推廣到工程技術領域,後來成為控制論的經典教科書,錢學森是工程控制論的奠基人之一。

1956年,錢學森與錢偉長、郭永懷等創建、主持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錢學森任首任所長。

1958年,錢學森與中國科學院同事共同倡議並參與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60年東風-1短程彈道飛彈(地對地)發射成功。

飛馬座發射瞬間

1962年出版《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以大型飛機作為平臺的發射方式,早期的美國飛馬座火箭,以及最近的"平流層發射"飛機正在實現這個夢想。

平流層發射飛機的「業務範圍」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84年,錢學森建議將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馮卡門在他的自傳中,單獨有一章是「錢學森與紅色中國」,他對錢學森的評價是「美國火箭領域中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我的傑出學生」。

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

諾貝爾獎也被戲稱為炸藥獎,因為它的創立者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他以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部分)在1895年創立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的評選,諾貝爾的遺囑要求挺簡單:

一份獎給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獎給在化學上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的人;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關於標準遺囑中也有說明,在物理獎上尤其強調一點: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這其實要求並不是特別高,但當全球頂尖科學家濟濟一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簡直難如登天,因為各行各業的人才輩出,各種開創領域宗師級人物比比皆是。所以一句「重大的發現或發明的人」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要求極高。

另外還有幾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一個人獲只能得一次諾貝爾獎,一個獎項最多三人分享。諾貝爾獎歷史上只有數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而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是唯一一個兩次在同一領域獲獎的人。相比愛因斯坦是不是有些憋屈?不過好在愛因斯坦的成就完全不需要諾貝爾獎來肯定,他在科學界的地位可能要排在牛頓前面。

為什麼錢學森沒有獲獎?

其實上文中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中就已經有提及了,諾獎一般只頒發給領域開創性的成就,錢學森的成就是頂尖級的,但距離開創仍然有一段距離,準確的說,錢學森的能力是被低估的,如果再早那麼幾十年,錢學森在這個領域的成就絕非現在只能在別人開創的領域中研究,而將成為空氣動力或者相關領域的宗師級的人物。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錢學森的領域是科學應用技術領域中的科學家,學術成就方向是工程技術以及航空航天領域,另外錢學森回國後從事的主要也是軍事航天領域,在這些方面即使有開創性進展,也是在絕密的狀態下進行,甚至會保密數十年。

但錢學森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絕不是一個諾獎所能定義的,他的功績將彪炳史冊,與兩彈一星的元勳一起,成為全中國人民心中那座永遠的豐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卻沒得到
    不可否認,許多中國人有著濃烈的「諾貝爾獎情結」,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2015年10月,當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為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後,人們發出疑問:為什麼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等著名科學家沒有得到諾貝爾獎?
  • 青蒿素和屠呦呦的科學史
    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當年,黎潤紅髮表口述史(饒毅、張大慶作為其研究生導師指導、設計和作序)。黎潤紅採訪了多個參與青蒿素研究或相關的知情人,如實記載不同的意見。全書520頁。研究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發現歷史、肯定屠呦呦和張亭棟為代表人物的工作,不僅對於他們個人有意義,而且能刺激國際醫藥界用傳統藥物尋找全新化學結構的藥物、發現已有化合物的新用途。當很多中國藥廠或者因為不知道、或者急功近利而不循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已經證明成功的道路,而繼續用化學不確定、適應症不明確的中藥獲得大量收益的時候,這也是警醒它們認真努力試圖確定中藥特定化學成分和特定疾病的關係。
  • [獲獎]屠呦呦:諾貝爾獎醫學獎中國第一人 挽救百萬窮人生命的"戰士"
    思辨:獲得諾貝爾獎「風向標」的中國人打開維基百科,一個不為行業外人士所知的」拉斯克獎「介紹跳入眼帘,這個素有「美國的諾貝爾獎」之美譽的獎項,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也是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也就是這個獎項讓屠呦呦的名字向諾貝爾醫學獎靠近了一步。
  • 致敬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的父親是一位開堂坐診的大夫。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屠呦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親的影響。醫學夢萌發的溫床 屠家樓頂有個擺滿各類古典醫書的小閣間,每當父親去書房看書時,屠呦呦也會坐在他旁邊,裝模作樣擺本書看。雖然因識字不多且讀得磕磕絆絆, 但這裡卻是她醫學夢萌發的溫床。
  • 追問:為何我從來不認識屠呦呦?
    而她的成就早已擺在那裡,假如她這次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媒體會關注到她嗎?她的故居會有人「關照」嗎?  李克強總理曾經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我們應該在平日裡對他們多一些關注,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支持,而不是被各種榮譽和名利牽著走。  今天小編推薦一篇網友原創文章,值得此刻一讀。碧翰烽:為何我從來不認識屠呦呦?
  • 既熟悉又陌生:屠呦呦是個怎樣的人?
    所以,屠奶奶獲獎的消息公布後,國內一方面喜大普奔,一方面也是爭議四起,特別是一些參加過「523」項目(即前後歷時二三十年的「抗瘧新藥研發」項目)的人,更是憤憤不平:發現青蒿素是一項集體成果,數十家科研單位、近千名科研人員參與其中,為什麼拉斯克獎只頒屠呦呦一個人?!面對波濤洶湧的質疑,換了別人肯定要開個新聞發布會什麼的,「解疑釋惑」、「澄清是非」。
  • 周迅現身屠呦呦研究所參觀,《功勳·屠呦呦》超強主創陣容曝光
    在10月6日,有疑似屠呦呦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曬出一組照片,稱周迅現身研究所參觀。同時這位網友還調侃自己太笨,周迅站在眼前都沒發現,還追著周迅的經紀人問她在哪。同時該工作人員還笑稱周迅人品太好,臨走之前還和大家熱情地打招呼說拜拜。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然而就是如同屠呦呦、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最終卻沒能進入中國科學院,獲得應該有的榮譽,這又是為什麼呢? 屠呦呦 2015年,屠呦呦帶領自己的團隊經過多年來的苦心研究與不懈努力,在國內外對於「青蒿素」的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
  • 欠9億的愛豆、楊冪的胸、娜扎的炸裂顏值,憑啥能搶她的風頭?!
    女性科學家為什麼沒男科學家多?不是因為女人的智商不夠,而是她們很難得到與男性平等的教育機會,研究成果更容易被無視、甚至被剝奪。很多關於邁特納的資料上都附上這麼一句註腳:「她是一位需要重新被發現、需要被公正對待的偉大女性」。
  • 欠9億的愛豆、楊冪的胸、娜扎的炸裂顏值,憑啥能搶她的風頭
    女性科學家為什麼沒男科學家多?不是因為女人的智商不夠,而是她們很難得到與男性平等的教育機會,研究成果更容易被無視、甚至被剝奪。不過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從青蒿素被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到屠老師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會間隔將近20年?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之一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藥物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 85歲屠呦呦穿著紫衣去領諾貝爾獎,優雅了整個世界!
    「呦呦」是她父親起的名字,源自《詩經》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芩……」後來屠呦呦一頭扎進青蒿素的研究,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難道真的冥冥中自有天意?我不知道\(≧▽≦)/
  • 錢學森侄子獲諾貝爾獎後:我身上流著中國血,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01學成歸來的錢學森為什麼錢學森學成之後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壞境的影響,錢學森自小受到其父愛國思想的薰陶,早已擁有了一顆愛國之心。而在錢學森赴美國學習時,其父還送了一張紙條給他,幾個簡單的字卻讓錢學森深有感觸。
  • 獻禮2021年建黨100周年:新劇《功勳》周迅出演屠呦呦 
    她是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 屠呦呦再上熱搜!光環背後的她,有著怎樣的真實人生?
    在許多媒體的報導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是傑出的醫學家,是生命的拯救者,仿佛她的一雙手,能為他人送去無限生機。只是人們不知道的是,少年病弱的她,曾經也被病痛折磨,依靠著藥物才得以解救。當時光回溯到1969年,39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或許還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會在時代的變遷下,發生怎樣的改變。彼時,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正上演得如火如荼。
  • 《龍嶺迷窟》中的瘧疾——從樹皮到諾貝爾獎,戰勝它不容易
    (學名:Artemisia annua )青蒿(學名:Artemisia carvifolia )那為什麼不是從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會叫青蒿素而不是也就是說,奎寧被用作瘧疾的特效藥幾百年後,瘧原蟲進化了,奎寧失效了,那作為防治瘧疾最後防線的青蒿素會有抗藥性的問題嗎2015年屠呦呦團隊因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
  • 屠呦呦獲最高科技獎 成女性且非院士獲此殊榮第一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超導專家趙忠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獲得最高科技獎。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注意到,今年86歲的屠呦呦是自最高科技獎設立已來首位女性獲得此殊榮,也是首位非院士獲此殊榮的專家,也就是說,27位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科學家中,除屠呦呦外,其餘26位均出自院士。
  • 89歲屠呦呦再次震驚世界,這才是中國人要追的明星
    當時的科學篩選了21.4萬種化合物都沒對瘧疾有用,一時間瘧疾成為了當時世界頭號傳染病。我們現在都知道青蒿素是她做出來的,但是沒多少人知道,即使青蒿本身的提取也是經過極其漫長的過程。我們以前寫過很多科學家,比如糖丸爺爺也是以身試藥,我們實在沒想到屠呦呦奶奶當年為了測試青蒿素的毒副作用,也毅然和2位同事一起,親自試驗青蒿素的毒副作用!
  • 周迅出演屠呦呦引質疑!網友稱長得不像!沒有科學家的氣質
    近日,有網友曬出一組偶遇周迅參觀屠呦呦研究所的照片。據悉這個研究所就是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主要科研基地。周迅身著白大褂,扎丸子頭,完全素顏出鏡,儘管畫質不太清晰,但是依然氣質出眾,真是高糊也擋不住的美貌。
  • 屠喲喲為什麼偉大?
    那時,也絕沒有人能想到,在這條路上,她會獲得那樣的高度,她的名字會給祖國都帶來諸般榮耀。 早在2011年,屠呦呦就榮獲美國拉斯克獎,這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學獎項。在醫學界僅次於諾貝爾獎,65年來它首次授予了中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