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司法部裁定
耶魯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
勒令其儘快改正
過去數十年來
美國高校歧視亞裔事件頻發
華人們是時候站出來
為自己發聲了!
01
司法部裁定:
耶魯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
2016年5月亞裔教育聯盟Asia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準備了長長的起訴書,向美國教育部和司法部民權部門投訴,稱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存在因種族歧視,而不公平地拒絕亞裔申請的行為。
投訴舉報一浪接著一浪,司法部2018年終於表態,將展開對常春藤盟校為期2年的民權調查。
而昨日,華人們期盼了很久的裁決終於下來了,司法部裁定:
耶魯大學的本科招生程序存在非法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的情況,勒令其在即將到來的2020-2021年本科招生中不得使用種族或民族血統作為招生依據,否則將提起上訴,以幫助耶魯大學執行其相關義務。
司法部表示,常春藤盟校存在基於種族和國籍的歧視,種族是每年數百項招生的決定性因素。這種行為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的第六章:在美國,在接受聯邦財政援助的任何項目或活動中,任何人都不得因種族、膚色或原國籍等因素而被剝奪參與項目或活動或享受應得利益的權利,也不應遭受任何其他方式的歧視。
亞裔和白人在擁有相同學歷條件的非裔學生面前,錄取的可能性只有四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耶魯大學每年都會根據種族拒絕數十名亞裔和白人學生的申請。
司法部民權部門助理檢察長Eric Dreiband在採訪中表示,非法地將美國人按照種族分類助長了痛苦和分裂,美國各機構早就應該認識到,所有人都應該獲得體面和尊重,而不應非法考慮他們的膚色。
司法部還補充,耶魯大學不僅基於種族而非分數來挑選錄取學生,還基於種族平衡其班級人數。
對此,耶魯大學當然連呼冤枉,大學發言人Karen Peart表示,耶魯大學在從數千名高素質的申請人中選擇錄取誰時,會考慮整體因素。「我們為耶魯的錄取做法感到驕傲,不會基於如此無情、倉促的指控而改變」。
近年來,美國名校似乎為了證明自己的多樣化,在招生上頻頻「刁難」亞裔。讓想要「爬藤」的華人孩子備受打擊。
許多亞裔申請者的成績非常優秀,佔所有申請人的前1%,並且在課外表現也很優秀,擁有許多獲獎經歷,但名校們卻常常對這些視而不見,反而接納了表現並不突出的其他族裔的申請人。
這種歧視誇張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很多家長都打算給孩子改名,改一個西化一點的名字,好讓人看不出來你是亞裔。還有一些家長帶孩子去做基因檢測,希望能查出一些其他族裔的血統,最好是非裔或拉丁裔,來減少孩子作為亞裔被歧視的可能。想想真的是非常可悲!
去年就發生過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印度裔小哥Vijay Chokal-Ingam在芝加哥大學畢業時成績為GPA 3.1,MCAT 31,他申請了15所名校,但統統被拒絕,認為其分數不達標。
最後他另闢蹊徑,把自己偽裝成非裔,結果輕鬆收到了包括哈佛、耶魯、哥大在內的11所大學的面試邀請,最後他成功進入了一家著名的醫學院。該醫學院對外的申請者GPA平均為3.84,遠高於Vijay的3.1。
為此,Vijay出了一本書名為《Almost Black》講述自己申請醫學院的故事,他表示,平權政策其實就是歧視,任何別的說法都是撒謊。
面對這種情況,如何能讓人不寒心?(本文由淘啦網原創www.taola.com)
02
哈佛歧視亞裔案
相信大家依然對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哈佛大學歧視亞裔案」記憶頗深。
我們來回顧一下哈佛事件。
2014年,「學生公平入學」組織SFFA起訴哈佛,控告其違反了1964年《民權法案》第六章,認為哈佛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存在歧視亞裔的情況,在相同的條件之下,白人、非裔和西裔比亞裔更優先入學。
2015年,美國亞裔教育聯盟AACE代表64個亞裔組織聯名向美國教育部和司法部申訴,請求調查哈佛及其他常春藤學校在錄取過程中針對亞裔學生的歧視。
SFFA稱,在分析對照了2010年至2015年16萬學生的數據後,哈佛明確存在對亞裔的歧視,有的招生官甚至連學生的面都沒見就直接給出了最低分!
除此以外,哈佛還爆出有秘密的「Z名單」、「院長關注名單」、「備審表」等等,在那裡他們會收集申請者來自哪裡,父母是否從哈佛畢業、有多少家產以及是否符合學校的多樣性目標,這一切都和SAT考滿分1600分一樣重要。
可惜的是,去年10月,美國聯邦地方法院裁定哈佛在亞裔歧視一案中勝利,亞裔慘敗!法官Allison Burroughs表示,哈佛的錄取程序並不完美,但符合憲法規定。不過今年年初,司法部提起上訴想要推翻這一裁定,結果又會是怎樣呢?03
加州Prop 16又該怎麼辦?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神奇的加州居然還給Prop 16一路開綠燈,讓它出現在11月大選之上。Prop 16其實是專門反對1996年通過的209法案,並要求在加州全面廢除209法案。1996年的209法案規定,加州憲法禁止該州基於種族、性別、膚色、民族和原籍而在公共就業、公共教育和公共合約上區別對待,例如歧視或給予任何個人或團體以特殊優待。這項法案的執行機構包括州、縣、市政府,公立大學系統,社區學院,學區,或任何其他機構。
這一法案的直接體現就是在加州公立大學的招生上,大學招生時統一看綜合成績,一向注重學業且努力刻苦的華裔入學率倍增,相比之下,拉丁裔和非裔的入學率大幅降低。
Prop16則希望恢復AA(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法案),廢除209號法案,也就是在公共就業、公共教育和公共合約上尋求「多樣化」。說白了就是,在某些資源上,需要考慮多元化,部分標準可以向弱勢群體傾斜。
有關為什麼要反對Prop 16,可以翻看舊文《為什麼要反對Prop 16》。
對此,美國國家學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lars(NAS)也看不下去了,前不久發文稱,讓Prop 16通過才是真正傷害了少數族裔!NAS研究主任David Randall與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歷史系名譽教授Charles Geshekter博士在研究了1996-2019年的數據後,共同發布了研究結果稱:自從209法案通過以來,少數族裔學生的總體人數都在上升。從1999-2018年,CSU和UC系統獲得學士學位的黑人學生從3856人增加到了5919人,21年內增長54%。同樣的21年之中,從這兩個系統獲得學士學位的西班牙裔學生人數從14,330增加到54,420人,增長了280%。並且,209法案頒布以來,加州公共就業率中男女之間,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因為種族偏袒和性別偏好並不是公共就業崗位重新分配的原因。其實一直以來,亞裔都不是被特殊優待的族裔,能有今天的發展絕大部分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現在,我們的下一代又將再度面臨生存環境縮小的困境。
華人是時候發出自己的聲音了!現在,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選票,為我們的下一代爭取更公平的教育、生活環境!
http://www.taola.com/guide/yimin/202008/139113.html
對於亞裔教育不公平的現象
你怎麼看?
歡迎給我們留言
本平臺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謝絕公眾號商業轉載!
可直接點擊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