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年度最高分,拍的是「少女墮胎」

2021-01-17 獨立魚電影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

「墮胎是殺人嗎?」

短短一句話,兩個關鍵詞,尖銳又刺耳。

從「蕩婦羞辱」的道德審判;

到結合「扼殺生命」的法律審判。

人們圍繞女性子宮的爭辯,從來都沒有停下來過。

墮胎——

從一個禁忌詞彙已經變成了一個極具爭議的社會議題。

但在這些冷冰冰的辯論背後,有誰真正關注過墮胎者的真實生活呢?

魚叔最近看了一部電影,講的就是「墮胎少女」——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

自今年亮相以來,圈內口碑逆天。

爛番茄新鮮度99%。

Metascore評分92/100,暫居本年度最高分。

官方推薦「必看」。

在獎項上,本片先後斬獲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劇情片)和柏林銀熊獎。

而這背後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是一支女性團隊。

導演兼編劇伊麗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三年前曾憑藉《沙灘鼠》獲得了聖丹斯導演獎。

題材常常涉及「性與青春」。

作品細膩、純粹。

女主角茜德尼·弗拉尼根(Sidney Flanigan)。

乍一看,有點像西爾莎·羅南。

她並非專業演員,真正身份其實是一個很酷很有個性的獨立音樂人。

「朋克」「地下」是她的標籤。

也正是這種桀驁不馴的氣質成功地吸引了導演希特曼。

另一個極為引人注目的,是女二號塔莉婭·萊德(Talia Ryder)。

早在柏林首映之時,她的一組照片便登上了微博熱搜。

2002年8月出生的零零後,今年夏天才剛剛成年。

仙女、清純、靈氣。

各種讚美不絕於口。

有的人說她宛若薇諾娜·瑞德失散多年的姐妹;

也有的人說她像年輕時候的詹妮弗·康納利。

風頭一度蓋過了本片真正的女主角。

本片的劇情十分簡單,近乎白描。

故事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個破落的中部小鎮,講述了一對表姐妹三天兩夜的墮胎之旅。

一號女主是高中女生奧秋(Autumn)。

個性硬朗、叛逆,脾氣差。

面對繼父虛情假意的讚美,她會毫不留情地來一句——

「吃屎吧!」

受到別人冒犯,她二話不說——

一杯水直接潑上臉。

哪怕是表妹好心的問候,她也是一句——

「滾一邊去!」

這樣一個「怪咖女孩」,遭遇了人生的關鍵時刻。

她懷孕了。

儘管還沒有告訴任何人,但奧秋心裡已經做好了墮胎的打算。

但問題是。

美國不同州對於墮胎有著完全不同的法律規定。

其中,她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的要求是:

「未成年人必須在家長的陪同下才能墮胎」。

但她又絕不可能告訴父母,怎麼辦?

在走投無路之下,她不得不向一起打工的表妹斯凱蕾(Skylar)吐露了真相。

兩個女孩。

一個大箱子。

就這樣偷偷踏上了前往紐約的大巴。

因為紐約是全美墮胎法律最寬鬆的地區之一。

對於兩個未成年女孩來講,這趟旅途,最大的問題是錢不夠。

減去交通費、手術費,剩下的錢剛夠她們一天往返。

但計劃總是被意外打破。

先是臨時轉院要多花費一天;

再是擴宮手術要再花費兩天。

一共三天兩夜。

她們沒有錢住旅館,只好夜晚在街上遊蕩。

在地鐵小憩,在遊戲廳消磨時光,在公共椅子上補覺。

鏡頭事無巨細地描述著她們在紐約的「流浪生活」。

拖著沉重的行李箱不斷地上樓下樓。

笨拙、吃力。

就像是無法卸下的負擔。

然而在大都會紐約,又有誰會注意到她們的存在?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場戲發生在墮胎手術之前——

奧秋與醫生進行了一場對話。

這本來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例行問卷調查,卻在無意之間揭開了當事人的傷疤。

也解釋了那個拗口片名的來源。

A. 從不; Never

B. 很少;Rarely

C. 有時;Sometimes

D. 總是。Always

這其實是選擇題的四個選項,程度逐步遞增。

六道問題,從淺入深。

越到後面,越戳人心。

第一個問題,關於「戴保險套」。

奧秋停頓一下。

「有時」。

第二個問題,關於「妨礙避孕」。

奧秋咽了咽口水。

她搖搖頭。

「從不」。

第三個問題,關於「威脅」。

這個問題似乎戳到了什麼。

奧秋有些排斥。

醫生安撫她這是在確保她的安全。

問題再次被重複了一遍。

奧秋的眼圈有些泛紅。

她費勁力氣,好不容易吐出兩個字。

「很少」。

她緩了一口氣。

第四個問題,關於「暴力」。

這次,奧秋低著頭沒有再說話。

醫生詢問是不是有人傷害過她。

她想張口,半個字卻卡在她喉嚨裡。

像魚刺。

第五個問題,關於「違背意願」。

問題一邊說,眼淚一邊往外掉。

想擋,怎麼也擋不住。

奧秋點點頭,眼神亂瞟,依舊沒有說話。

醫生問她是否還要繼續。

她點頭。

最後一個問題,關於「強姦」。

像是把魚刺生吞了進去。

奧秋張開口,下意識地閉上眼睛。

一個字眼繼而從她的嘴唇間輕輕滑出。

「是」。

像是吹過一陣帶刺的風。

過去了,就不想再提起。

這段長達四分半的固定長鏡頭十分催淚。

每一個問題後面都有一個沒能講出口的故事。

每一個故事後面都有一道摸不去的傷疤。

它們全部刻在了一個未成年少女的身上。

讓她承受著這個年紀本不該承受的痛苦。

全片下來,「孩子的父親」自始至終沒有露過面。

是誰?沒人知道。

但可以明確的是,她定然遭受過性暴力。

儘管沒有通過激烈畫面直接呈現,但性別的歧視與障礙又無處不在。

它出現在男同學嘲笑奧秋唱歌的演出現場。

也出現在繼父在一家人面前安撫狗狗的場景裡。

「Slut」蕩婦。

這個帶有性別羞辱色彩的詞語在不同場合,被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男性反覆提及。

這恰恰是女性對這個社會恐懼與不安全感的來源。

似乎處處都暗藏著威脅與危險。

在女性弱勢困境之外,電影還探討了另一個更具爭議的話題——

墮胎。

其中一場衝突激烈的戲就發生在醫院門口。

一大批天主教信徒舉著聖母瑪利亞的雕像遊行,抗議墮胎者和相關醫院。

認為他們在「謀殺」。

一直以來。

西方社會有兩種對立的聲音:

一種是「生命優先」(Pro-life)。

認為懷孕期間的胎兒也擁有基本的生命權。

墮胎就是駭人聽聞的「預期殺人」。

很多機構會建議孕婦生下孩子後送人撫養。

他們還會通過紀錄片,給猶豫不決者演示墮胎的殘酷過程。

「擴宮排空流產」動畫示意圖

諸如此類的宣傳著實有效。

把一個四分五裂的胎兒照片擺在眼前,就足夠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但當我們把目光放在胎兒身上時,那些懷胎婦女的權利呢?

另一種聲音由此出現——

即「選擇優先」(Pro-choice)。

她們認為女性有著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利。

墮胎權也是女性的基本人權之一。

這就不得不提2012年發生在愛爾蘭的「薩維塔事件」。

彼時,懷孕17周的薩維塔感覺有自然流產的危險,於是前往醫院要求人工流產。

但由於愛爾蘭法律禁止墮胎(只要胎兒有心跳),薩維塔只好咬牙堅持。

直到三天後胎死腹中,醫院才進行了引流手術。

但最終薩維塔也因此不幸死於流產引發的敗血症。

換個角度說。

哪怕因流產身亡屬於小概率事件,女性生育所造成的生理傷害也是極其巨大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

2016年全球孕產婦死亡的直接原因中,不安全墮胎(劃重點:不安全)佔比8%;

產後出血佔27%,孕期造成的高血壓(先兆子癇及妊娠毒血症)佔14%,難產佔9%。

光這三項,已經佔據了孕婦死亡的50%。

這還不包括在妊娠過程中產生的種種併發症與後遺症。

胎兒的生命應當被保護,承載胎兒的母親就可以被直接忽視嗎?

一系列的悲劇都在推動女性爭取「墮胎權」的運動。

#Hometovote公投宣傳海報

2018年5月,愛爾蘭墮胎合法化公投通過。

2019年4月,韓國法院裁定「墮胎罪」條款違憲,要求在2020年底前完成修改或廢除。

當時,韓國女歌手崔雪莉也特地在社交媒體上慶祝勝利。

只可惜,她並沒有看到「墮胎罪」被廢除的那一天。

然而與之相反的是。

大洋彼岸的美國阿拉巴馬州於去年通過了一項全美最嚴的「墮胎禁令」。

其中甚至規定「即使遭受強姦或者亂倫的受害者也不得墮胎」。

阿拉巴馬州州議會外的抗議者

裝扮《使女的故事》諷刺女性被當作生育奴隸

可是要知道。

早在1969年的羅伊訴韋德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已經裁定墮胎禁令違憲。

「墮胎」。

一直以來是個帶有對女性汙名化的字眼。

在道德上和「蕩婦、不貞、後遺症」所勾連。

被社會輿論所歧視。

它在法律上以「謀殺弱小生命」所批判;

在生理上要承受巨大的傷害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代價。

只可惜。

往往是那些不用承擔生育能力的人,越容易地發出對於墮胎者的討伐聲。

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仰望眾神的人,越看不見底下真實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創傷。

女性有權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處置,而別人卻不應該對她們的身體過多指點。

如果我們不能守護好生者。

又怎麼許諾給來者一個美好的將來。

相關焦點

  •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少女墮胎」,誰之羞恥?
    有「好奇」的孩子自己去「探索」,於是就有人「犯了錯」。 今天小燚要分享的這部電影,講的是「少女墮胎」,可是它折射出的問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加可怕。她去小診所,醫生並不答應墮胎,除非她有家長陪同。於是她試圖自己「解決」問題。 比如大量服用維C藥片,還用拳頭奮力捶打自己的肚子,她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讓一個生命就此消失。
  • 吃「事後避孕丸」也是墮胎.
    本書便有少女懷孕而私自用藥的記錄。這種藥丸的出現,從而令人們從心理上更加視墮胎為平常事。除此之外,又發明了一些「事後避孕丸」。該藥丸可以讓受精卵無法停留在子宮壁上(醫學稱為「著床」),從而無法懷孕。由於這種藥丸令受精卵無法在子宮內生長,服用該藥不僅無需去醫院複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曾經有孩子前來投胎。
  • 目前的年度最高分,一個爭議巨大的禁忌題材,太扎心了
    關於電影的劇情,其實很簡單——一個關於未成年少女懷孕墮胎的故事。女主奧秋(茜德尼·弗拉尼根 飾),是個很少露出笑容,看似生人勿進的17歲青春期少女。在她的家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農村,像奧秋這樣的女孩,生活總是充滿令人不舒服的灰色。
  • 「榜單」紐西蘭權威「年度最佳酒莊」TOP 30 都是誰?
    「真實評論」(The Real Review,簡稱 TRR)是由澳洲著名酒評家休·胡克(Huon Hooke)和紐西蘭葡萄酒大師鮑勃·坎貝爾(Bob Campbell MW)聯合創辦的,後者是繼傑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之後世界上第 2 位葡萄酒大師。每年,他們都會在各大精選酒莊中評選出國家級「年度最佳酒莊」。
  • 被養父欺凌、秘密墮胎,這個少女的故事是年度最佳之一
    這部電影在外網可以說是獲得專業媒體人的一致認可,爛番茄98%新鮮度,Metascore評分92,妥妥的年度最佳之一。故事的主角名叫奧秋,是一個生活在美國賓州小鎮的17歲少女。最近,她發現自己意外懷孕,對此手足無措,倍感困擾。
  • 「天才麻將少女」外傳漫畫開始連載
    其他2位則是被授予年度最佳新人與銀射手獎的戒能良子,和被稱為「牌的姐姐」瑞原早璃。另外宣傳標語上寫著「這是更早之前的少女與麻將,以及另一位少女的物語」(少女為背影),有FANS猜測是野依理沙,目前具體不明。
  • 「電影推薦」此生必看!IMDB最高分的30部經典電影!(2019更新)
    IMDB最高分的30部經典電影!「電影推薦」此生必看!IMDB最高分的30部經典電影!片中因大量的黑色幽默風格而常被認為是「後經典黑色電影」。「電影推薦」此生必看!IMDB最高分的30部經典電影!主角唐姆柯柏是一名「盜夢者」,與搭檔亞瑟利用潛意識進入別人夢境竊取商業機密。「電影推薦」此生必看!IMDB最高分的30部經典電影!
  • 2020 「 K劇大賞-年度日劇賞」 《MIU404》奪「年度最佳日劇」等6獎~
    綾野剛打敗同劇的星野源、呼聲極高的堺雅人拿下「年度最佳男主角」,同劇飾演上司的麻生久美子則拿下「最佳女配角」;「年度最佳改編劇本」由2020年末異軍突起的《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奪下,同時也被觀眾票選為「年度最佳人氣日劇」,人氣旺到不行!
  • 2019十佳韓劇,最高分達9.2分,每一部都是巔峰之作!
    《他人即地獄》,8.4分這個故事有兩個噱頭,分別是單純男主的黑化和李東旭所飾演邪惡醫生的腹黑心機。兩人組成2019年所有韓劇中最帶感的「暗黑系cp」,明知對方有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卻仍舊拒絕保持距離。劇集討論的是人性陰暗面:沒有緣由,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所有角色都被捲入神秘謀殺案,全員惡人的設定把觀眾看得欲罷不能。
  • 數十萬少女「在線墮胎」: 你把女兒養得多傻多白多甜,她長大後就會有多悲多慘多痛
    「咋樣?搞定沒?」「噓個寒問個暖,再來點肢體接觸,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嘖嘖,現在的女孩子也太好撩了吧,哈哈哈。」瞥見我一臉嚴肅地盯著,他們訕訕走開。炒貨店老闆看了看我女兒,打趣道:「聽著難受吧?這些個不學好的小子,心眼壞得很。養女方知世事險啊,還是儘早讓孩子認識到社會的危險才好。」
  • 正宮開戰揭墮胎真相
    記者田暐瑋/綜合報導米砂(Misa)日前承認和孫安佐發生過關係且墮胎,更表示要退出網紅界,孫安佐事後反擊,直言「我不想知道你為誰墮胎」。孫的女友阿乃26日PO出米砂傳來的私訊,直指對方在被孫拒絕後,演了一場自殘的戲,吸引孫的關心來挑釁阿乃,阿乃秀出證據反酸:「這件事我隱忍多久你心裡清楚!」引起熱議。
  • 廁所墮胎+煤氣自殺,居然成了郭敬明最高分的電影?
    當年那段描寫「墮胎沒處理乾淨,在廁所血流成河」的場景,大概成了許多少女的心理陰影。像是有一隻鋼鐵的尖爪伸進自己的身體,然後抓著五臟六腑一起活生生地往身體外面扯,那種像要把頭皮撕開來的劇痛在身體裡來回爆炸著。一陣接一陣永遠沒有盡頭的劇痛。 像來回的海浪一樣反覆衝向更高的巖石。
  • 51歲王菲「下凡」合唱馬雲!鏡頭近拍少女肌驚訝全網
    昨(9)日晚間她以嘉賓身份出席中國電商的直播,短髮造型相當乾淨利落,淡妝出現在鏡頭前,令粉絲大讚「根本凍齡」,看不出已經51歲,仿佛還是少女。此外,她也獻唱許多歌曲,空靈清澈的嗓音,讓網友們如痴如醉。鏡頭近拍少女肌驚訝全網51歲王菲「下凡」合唱馬雲
  • 「感謝我的媽媽沒有墮胎」 義大利盲人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用美聲見證生命奇蹟
    他也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提到:「感謝我的媽媽(當年)沒有墮胎,才有了今天的我!」更感謝上帝一路的保守和看顧。「對我來說,失去信仰,就像生活在絕望之中!」安德烈.波伽利說。 62年前,一名女性因罹患闌尾炎而住院,當時她懷有身孕,本以為只是個簡單疾病,沒想到負責醫師竟告誡:「這個胎兒出生會有某種殘疾。」並建議她墮胎。
  • 調查 | 豆瓣8.7高分日劇「輪到你了」:「爛尾」邊緣依然「年度神劇」?
    來源:一點劇讀(ID:yidianjd)作者:直言不會 文章轉載已獲得原作者授權要說如今討論度和熱度最高的海外「網紅劇」,非「輪到你了」莫屬。從開播後一集一死「擊鼓傳花式」的刺激感、海內外掀起的對案情層出不窮的剖析與猜測,到第一季結尾的出其不意、第二季開篇幾集的唱衰,再到相關人員越來越為案件增添的複雜感……可以說,每逢「輪到你了」更新,各大網站熱門話題必有其身影,甚至不少觀眾早已將其譽為「年度神劇」。
  • 2018年度「國金專輯」TOP10推薦!
    2018年度「國金專輯」TOP10推薦!2018年還剩下最後兩天,緊趕慢趕的把自己的年度TOP專輯推薦做完。今天是「國金專輯篇」,明天是「國外專輯篇」。今年的國金整體感覺比去年更有看點,我也是頭一次把國金單獨做個清單進行推薦,當然是以個人的口味為判斷標準,選取了10張專輯和額外的2張特別推薦,排名不分先後。
  • 這20部「命題短片」,你給多少分?
    無國籍公民 The Orphans導演:朱延平演員:小甜甜弱智的少女與盲眼的大叔,是無法取得臺灣身分證的緬甸孤軍遺族,在城市裡的生活,彷如「異域」一般烽火連天。朱延平是臺灣近三十年來最具票房價值的導演,現任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他表示將在這部短片一反大眾對他的喜劇印象,一定要觀者感動落淚。
  • 少女、懷孕、墮胎、生活...
    好在現在案件已經在大眾輿論的關注下,獲得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介入,相信遲到的正義,終將有日大白於天下。(關注公眾號:電影偏見,後臺回復片名獲取資源)影片的關鍵詞是——少女、懷孕、墮胎、生活四個看似正常向的詞語
  • 2016天籟K歌年度之戰「年度熱門戲曲」
    天籟K歌2016年度熱門戲曲大賽開幕了!選擇你最喜歡的那首戲曲來參賽,演繹出你自己獨特的韻味吧!活動時間2016年12月11日20:00-12月21日12:001、本活動僅限戲曲作品參賽。非戲曲作品將不計算比賽成績。
  • 性、墮胎,一部好的禁忌電影並不羞恥
    且獲電影節「場刊最高分」。當然,相比於口碑獎項,我更在意它的主題內核:未成年墮胎。現如今,在很多國家,墮胎並不是一件易事,很多女性意外懷孕後根本不能,也不敢墮胎,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觸及法律。還是小鎮醫生怕她墮胎撒的謊?奧秋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