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2020-12-23 騰訊網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說到王子公主,亦或者是皇后,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在古代這些都是貴族的代表。除了我們國家,其實在歐洲也有這樣的貴族,而且在我們的印象中,歐洲的皇后和王子都是高貴與優雅的象徵。而且他們是從小就培養了這樣的氣質,就算是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會保持著這樣的氣質。像是當年的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這位皇后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她出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后瑪麗亞·特蕾西亞的第15個子女,路易十六的妻子,有「赤字夫人」之稱。

瑪麗皇后,這位女人一出生就註定不是一般人了。因為她是奧地利帝國受眾人追捧的小公主,所以她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公主一般,從小就備受大家的寵愛,然後在瑪麗·安託瓦內特14歲時,終於踏上法國國土,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

但是瑪麗皇后卻因為從小受寵,所以養成了她「嬌滴滴」的性格。比如說她嫁到了法國皇室之後,卻一點作用也沒有。每天只是熱衷於舞會、時裝、玩樂和慶宴,修飾花園,奢侈無度,所以人家稱她為「赤字夫人」。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她從小就生活在這樣奢侈的環境中,根本就體會不了民間疾苦,所以絲毫沒有體恤民情,加上路易十六生性懦弱,那麼亡國也是遲早的事情。

因為瑪麗皇后花錢如流水,不知節制,導致國庫虧空,所以國民就將她和路易十四當成了國家的罪人。而且瑪麗皇后在法國對奧地利宣戰的時候,她勾結奧地利,並把作戰計劃提供給外國幹涉軍。最終導致了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徹底推翻了君主制。而瑪麗皇后和國王一起被囚禁在當普爾堡,之後就被送上了斷頭臺。

但是在被送上斷頭臺的時候,瑪麗皇后卻留下來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語。那就是當瑪麗被推上斷頭臺的時候,她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這時瑪麗說了句:

「對不起,您知道,我不是故意的。」

可能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 會覺得好像沒什麼。但是對於當時的場景,一個被將死之人,還這麼有禮貌,這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所以也有人說,這個禮貌和教養的問題,真的是跟成長的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

【註:本文為作者「微國際」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商業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在1755年瑪麗在維也納出生了,他從小就註定是被人們寵愛的,他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和皇后所生的最後一個小女兒。長得很美麗,在7歲的時候,在舞會上遇見了6歲的莫扎特。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時,不慎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儘管瑪利亞很寵愛這個小女兒,但也沒有忽視她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個人修養方面,畢竟作為皇室貴族,禮儀方面是不能落下的。02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託瓦內特成為王后。此時19歲的她,性子仍然是天真爛漫,喜歡玩樂,熱衷舞會、時裝,甚至活得不像是端莊有禮的王后,而是一個活潑可愛,又有點驕縱的公主。
  • 王后在行刑前,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說了一句話,至今被傳為佳話
    在另一個時期的法國,有一位王后經常被拿來跟她做對比,只因兩人有著相似的結局。那位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至死都保持著自己作為王后的尊嚴。從她無意踩劊子手一腳,跟劊子手說的一句話便能看出。
  • 歷史小知識:劊子手與斷頭臺
    後來,桑松的子孫也都相繼做了劊子手。曾孫夏爾·亨利更是著名的「巴黎先生」(各地劊子手都有一個以城市命名的雅號)。在雅各賓專政末期,他曾把2,700人送上斷頭臺,從而名聲大噪。亨得的兒子殺人不多,只有360人。孫子不爭氣,竟把斷頭臺送進了當鋪,急得內政部長明令當鋪老闆火速「完壁歸趙」,因為等著要處決犯人哩!
  • 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處死:談談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223年前,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臺,死於自己發動的法國大革命。現在不方便不談法國大革命,薩沙就說一說斷頭臺吧。歐洲古代和中國一樣,有很多死刑。法國最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的國家,也是所謂暴力治國,自然不可能沒有死刑。
  • 法國的傳奇皇后:瑪麗皇后的一生,背後牽著著多少故事
    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送上斷頭臺,曾經耀眼奪目深受民眾喜愛的瑪麗王后,這個時候萬人唾罵。她被執行死刑時,路易十六已經先她一步離去,而她的兒子、女兒背叛了她,在她身上安上令人不齒的罪名。當時好像所有人覺得,只要這個女人死了,我們的國家就有救了。
  • 她是莫扎特都想娶的大美人,14歲嫁給法國國王,38歲被送上斷頭臺
    1775年8月6日,她的弟妹瑪麗亞·特麗莎產下一子,且他將在七年後成為法國正式王位繼承人,因此安託瓦內特的地位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瑪麗乾脆徹底放飛自我,過上了紙醉金迷、奢侈無度的生活。 瑪麗到底有多會享受(花錢)呢?
  • 法國斷頭臺那些事兒
    法國斷頭臺那些事兒斷頭臺(Guillotine)是以人名命名的,但並非是以斷頭臺發明人的名字命名,而是以一個反對死刑、希望讓受刑者立即死去以維護其尊嚴的醫生的名字命名的。這位仁醫叫約瑟夫·吉約坦(Joseph Guillotin),此人作為法國議員,深感社會上流行的刑罰都過於殘酷,他認為死刑應以快速和人道的方式執行,而且應對所有人施同一刑罰以提倡平等。
  • 斷頭臺上的惡靈,法國最後一個被公開送上斷頭臺的人.
    惡名昭彰的歐根訥魏特曼是最後一名公開送上斷頭臺的罪犯,他的犯案紀錄比較類似美國史上最惡殺手之一的泰德邦迪,兩人同樣是以俊美的外表,騙取他人的好感
  • 圍觀斷頭臺處決犯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我向上帝祈禱,希望你們將要流的血,永遠不會在法國出現。」  官員們希望死刑犯在死亡面前能保持堅定,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遵守這一點。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裡夫人懇求群眾,劊子手準許她「再等一會兒」。  不過瑪麗·安託瓦內特說的最後幾句話,是為了向劊子手道歉,因為她踩了劊子手的腳。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
    此等氣氛中,反而是不那麼英勇的受害者,更能夠衝擊觀眾良知:杜巴利伯爵夫人臨刑前情緒徹底崩潰,不斷嘶吼求饒,直到被劊子手架上斷頭臺仍在哭喊「請再等一下,只要一下」,結果巨刃落下後全場觀眾陷入死寂——這也許是那場恐怖狂歡中最具真實感的時刻。整個恐怖時期,法蘭西全國共有16594人被判死刑,僅巴黎就有2639人被送上斷頭臺。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太子路易和第二任妻子生育了三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夏爾十世。1774年,在祖父路易十五去世後,路易十六繼位成為法國國王。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則成為了舊制度的代表人物。
  • 【原創】劊子手家族,一個掐滅生命之火的世家
    法國桑松家族幾代人雖然身為劊子手,但其中的人絕非毫無良知或者毫無感情。他們在心中也會為被冤屈的死囚鳴不平,而他們的社會身份和他們的使命,既不可能也不允許他們做出絲毫寬恕行為,除非讓死囚儘快死亡——如果讓死囚比其他人先死也算是一種優待的話。
  • 14歲少女遠嫁法國,38歲被送上斷頭臺,瑪麗王后奢華短暫的一生
    未出嫁前,她是奧匈帝國女皇泰伊莎最受寵的女兒;從嫁給法國王儲,到成為王后,一直都被路易十六捧在手心,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可惜她38歲時就被法國民眾送上了斷頭臺。她的一生為何短暫如曇花一現?她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殞命,和她奢華放縱的生活有沒有關係呢?
  • 國王被革命推翻,兒女被輪流虐待,王后臨刑這句話法國人至今臉紅
    俄國的沙皇被推翻後,全家被滅口,法國的路易國王下場更是慘烈,在近代歷史上,沒有哪個事件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高尚的目標最終以恐怖、殘忍的手段實現。在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犯罪是以自由的名義實施,法國這場革命就是一場殺戮的開始,歐洲那些新興資產階級人人都可以自稱革命者但真正的革命者少之又少。
  • 瑪麗·安託瓦內特:窮奢極侈的法國末代皇后
    茨威格有一部名著叫做《斷頭皇后》,裡面有一句經典句子至今廣為流傳,那就是: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而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法國最後一位皇后,人稱"斷頭皇后"的瑪麗·安託瓦內特。1766年,為滿足政治上的需求,法國王室正式向11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公主求婚。1770年,瑪麗·安託瓦內特未滿十六歲,便成為了法國王室的王太子妃,他的丈夫正是路易十六。路易十六性格懦弱,優柔寡斷,但同時又十分溫柔善良,寬厚仁慈。
  • 斷頭臺:人道主義醫生發明的「仁慈」斬首機器
    如果你剁過排骨就會感同身受,一個人的脖子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容易砍斷。斬首時,最理想的狀況是鋒利的刀刃恰好從某兩塊頸椎中間砍下,犯人就會迅速身首異處。但實際情況往往並不這麼順利,而且劊子手可能有意或無意地延長處斬的過程。他們可以「不小心」用一把不夠鋒利的砍刀行刑,或是「無意的」一再砍在頸椎上,這些都會使本來迅速和相對無痛的處斬變得漫長而極端殘忍血腥。
  • 王后上絞刑架時,不甚踩了劊子手的腳,她對劊子手說
    席間酒店服務生端來一道特色菜,那位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服務生解釋說這道菜是酒店免費贈送的,那老總依然微笑回答說:「免費的我們也不需要,因為吃不了,浪費。」飯畢,老總將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驅車載著朋友出了酒店。一路上,那位老總將車子開得很慢,四下裡打量著什麼。朋友正納悶時,老總停下車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車走到一位乞丐跟前,雙手將那包食物遞給乞丐。
  •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六十八期】法國國王路易十七的心臟是真的:10歲小王子死於法國大革命(歷史系列第319講)
    同時,法國經濟下滑,重稅加暴政。底層民眾飽受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教士階層的三重剝削,早已忍無可忍。於是,革命爆發,資產階級操縱民眾試圖將封建貴族斬盡殺絕。路易十六一家,被關進了監獄。然後,路易十六在斷頭臺上送了命。路易十六說的最後話是:我雖然必須死去,但我沒有犯過任何指控我的罪行。
  • 斷頭臺為法國砍下6萬首級,為何突然廢除?公開行刑過程一言難盡
    在法國廢除死刑之前,斷頭臺曾一直是西方國家行刑的重要工具,它曾為法國斬下多達6萬顆首級,也令斷頭臺充斥著血腥,更令今人聞之色變。按理說,斷頭臺兇名赫赫極不人道,但在當時,這卻並非殘忍,而是一種仁慈,一種進步。 在法國大革命前,法國如想處決犯人,一般會以車裂的方式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