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被送上斷頭臺時,不慎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2021-03-05 魚羊史記

看過《鐵達尼號》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一條被稱為「海洋之心」的項鍊,而關於「海洋之心」是否真的存在的問題,人們也許會有所懷疑。其實,它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而瑪麗•安東尼特就是它的曾經擁有者。

01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路易十六的王后。1755年生於維也納,是羅馬帝國弗蘭茨一世和奧地利女皇瑪利亞•特裡薩最小的女兒,從小受盡寵愛,卻難逃政治聯姻的命運。11歲就被求婚,14歲嫁給路易十六,成為他的王太子妃。

在她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當莫扎特在皇家音樂會上表演完後,女皇甚是喜歡,問他想要什麼獎勵,他說:「希望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的女兒親嘴。」瑪利亞被逗樂了。

瑪麗雖然自小接受皇室宮廷的教育,但一直是孩兒般的淘氣。她跟普通小朋友一樣,不愛學習,常常逃課。所以,她法語很差,歷史也沒學好。她的老師也曾說過,瑪麗喜歡玩樂,不喜歡思考。

儘管瑪利亞很寵愛這個小女兒,但也沒有忽視她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個人修養方面,畢竟作為皇室貴族,禮儀方面是不能落下的。

02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託瓦內特成為王后。此時19歲的她,性子仍然是天真爛漫,喜歡玩樂,熱衷舞會、時裝,甚至活得不像是端莊有禮的王后,而是一個活潑可愛,又有點驕縱的公主。

瑪麗善於交際,經常參加沙龍。在舞會中,永遠有她的身影,她就像是舞會的寵兒。像大多數普通女孩一樣,她喜愛時尚,喜歡華麗的裙裝,喜歡珠寶,而鑽石是她的最愛。

當時人們對瑪麗的奢靡生活頗有意見,甚至譏諷瑪麗,稱她為「赤字夫人」。對於瑪麗的奢侈,有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是這樣說的,「如果沒有麵包,為什麼不吃蛋糕呢?」據說,當大臣告訴瑪麗,百姓連麵包都吃不起的時候,瑪麗天真地說出這樣一句話。

雖然瑪麗性子活潑,但生於王室,不至於單純到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儘管缺乏像她母親那樣政治上的敏銳,但也未必能說出這番得罪人的話,瑪麗顯然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傻白甜」。

即便她生活奢侈,但說她把法國國庫完全揮霍掉,實在是誇大了!比起路易十四的情婦一晚上輸掉幾十萬裡弗,瑪麗作為王后的消費似乎就根本算不上什麼了。何況,在君主制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貴族公主,要求她節儉持家似乎有點不合理。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在戰爭上的花銷就很大。再加上皇室的揮霍無度,財政赤字的問題已經顯露了。而人們選擇性的忽視這個過程,直接看結果,認定就是瑪麗王后揮霍過度導致的財政赤字。他們不敢直接歸因於國王,所以就把這罪名加在瑪麗這個王后身上,這難道不是他們逃避現實的藉口嗎?

03

瑪麗的婚後生活看似不錯,實則她並不幸福,她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契合,路易十六並不能達到。路易十六是一個沒有什麼野心的國王,甚至整天沉迷於舞弄鐵鎖,而被稱為「鐵匠國王」。由於路易身體的原因,一直難以生育,而人們仍然把責任歸於瑪麗身上,她受到臣民的譴責。路易十六深感愧疚,因此大多時候他也是縱容和維護瑪麗的。

在著名的「項鍊事件」中,民眾同樣認為路易十六是為了維護瑪麗王后的名聲,而沒有告她欺詐,也導致瑪麗的名聲在法國民眾眼中嚴重損壞。細想,瑪麗作為王后,根本沒有必要去為了一條鑽石項鍊而欺詐。1778年的時候,路易十六曾經想把這條項鍊作為禮物送給瑪麗,但由於這條項鍊最初是路易十五為送給情婦杜巴利夫人而命人打造的,所以瑪麗拒絕了。

然而,這條項鍊最終被一個叫讓娜的騙子所利用,甚至把瑪麗也牽扯其中。1784年,她為了勾搭上羅昂樞機,編造信件,假裝與王后瑪麗很熟悉。甚至僱傭一個長相像瑪麗的妓女妮可爾,與之見面,讓羅昂樞機相信王后瑪麗和讓娜很熟悉,非常喜歡她。

後來,讓娜及其丈夫合謀,騙取大量金錢。此時,珠寶匠也找上門,希望再次把那條項鍊推薦給王后。他們於是布局,偽造瑪麗允諾的購買書,拿得項鍊後潛逃。後被抓獲入獄。

儘管審判後,瑪麗一清二白。但民眾仍然固執地認為這是上層貴族所玩的相互維護縱容的把戲,之後,瑪麗的形象一落千丈。而民眾對王室的不滿也愈演愈烈。

04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此時的路易十六和瑪麗成為革命的對象。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瑪麗身上的堅韌得以體現。在懦弱的路易十六面前,她顯得更加冷靜。

作為王室貴族,瑪麗展現了一個王后的驕傲。在群眾攻佔巴士底獄後,她仍堅持拒絕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而瑪麗,作為法國的王后,奧地利的公主,身份尷尬。面對革命勢力,她所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依靠娘家,希望通過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然而,事情被揭露。此時,在法國革命者的眼中,瑪麗把法國的情報洩露給奧地利的行為等同於賣國。1793年,年僅38歲的瑪麗,被送上斷頭臺。

在斷頭臺上,她因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而道歉。直到死,她仍然保持著一個王后的尊嚴和氣度。

而路易十六和瑪麗被送上斷頭臺的事件,更加為後世「海洋之心」擁有「厄運之鑽」之稱的傳說重重地添上一筆。它的發現者塔維密爾的財產被兒子全部揮霍,晚年生活困難。它被獻給路易十四,結果路易十四患天花死去。後來路易十五送給了情婦,情婦被砍頭。之後,路易十六送給了瑪麗,最後夫妻雙雙被送斷頭臺。

05

對於瑪麗的一生,茨威格是這樣評價她的:「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其實,無論命運給予她的是什麼,她都只能接受。她的出身決定了她要承受該承受的東西,儘管她任性妄為,仍要聯姻;儘管她天真爛漫,仍要擔起王后的責任;儘管她被送上斷頭臺,仍保持著皇室的驕傲。

倘若,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兒女,或許她可以追隨自己喜歡的藝術,她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或許她可以嫁給一個情投意合的男子,共度一生,或許她不用早早失去生命。

瑪麗,她只是一個時代的犧牲者。時代在改變,勢必要革命,而她站在被革命的一端,自然會被革命的浪潮毀掉。只是,歷史上大多醜化她的故事也存在政治因素,畢竟歷史的編寫是由勝利者決定的。

相關焦點

  • 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像是當年的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 王后在行刑前,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說了一句話,至今被傳為佳話
    在路過馬嵬驛時發生士兵譁變,這位美貌的佳人就此含恨香消玉殞,時年38歲。人們向來把諸多的罪名加在她的身上,奢侈、恃寵而驕,其實她不過是政治場上的犧牲品。在另一個時期的法國,有一位王后經常被拿來跟她做對比,只因兩人有著相似的結局。那位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至死都保持著自己作為王后的尊嚴。從她無意踩劊子手一腳,跟劊子手說的一句話便能看出。
  • 王后上絞刑架時,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01一位朋友與一位臺商老總談業務,午餐時在酒店點了菜品,該老總指著雅座中的酒水說:「請隨意飲用,我們不勸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務會餐時絕不飲酒,也客隨主便,草草用飯。席間酒店服務生端來一道特色菜,那位老總禮貌地說:「謝謝,我們不需要菜了。」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太多不同,有一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他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這個人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 其中有一次是特別誇張的,當時路易十六,希望給自己往後一個驚喜,所以又修建了一個小特裡亞農宮,在供電修建完成以後,又在良好的基礎上進行了其他的改建,最後在統計花費上,國王和王后一共在宮殿上花費了76萬法郎。
  • 她是莫扎特都想娶的大美人,14歲嫁給法國國王,38歲被送上斷頭臺
    離別時,特蕾西亞女王嗚咽著對女兒說: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好好對待法國人民,要讓他們稱頌說我給他們送去了一個天使。 帶著母親的囑託,瑪麗踏上了前往法蘭西的徵程。 不過瑪麗顯然不具備母儀天下的素養。在她小的時候,由於父母忙於政務,瑪麗的童年是在家庭教師的陪伴下度過的。
  • 歷史小知識:劊子手與斷頭臺
    為了這「不潔的愛情」,他丟官棄職,被上司狠狠地臭罵了一頓。一天夜晚,他試圖攜情人出走,但被儒埃納抓住,後者直截了當說:「你要挽回名譽?誰能娶劊子手的女兒為妻呢?除非他本身也是劊子手,你玷汙了瑪格麗特的貞潔。你必須娶她,並且做我的助手,接我的班。否則,我就殺死她!」「為什麼要殺死她?」
  • 【原創】劊子手家族,一個掐滅生命之火的世家
    昂熱利克要為她曾經擁有的愛情償還孽債。在這之前,這個42歲的女人富有、聰明、有教養,是上流社會的寵兒。為了與英俊高大、風度翩翩的王室衛隊軍官這個婚外情人永結同心,夥同看門人,謀殺自己喜歡尋花問柳、年衰且無甚魅力的丈夫。結果事情敗露。她在監獄裡遭受了酷刑後,被判死刑。昂熱利克由劊子手扶著,登上了斷頭臺。劊子手命令她跪下來,露出脖子。
  • 圍觀斷頭臺處決犯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奧西男爵夫人的《緋紅的紫羅蘭》(1905年)也描繪了tricoteuses,「他們坐在那裡織毛衣,腦袋一個接一個地落在刀下,他們自己也被那些被詛咒的貴族的血,濺得滿身都是。」馬車公開地將受害者送上斷頭臺,營造了處決事件的氣氛
  • 王后被小三搶走丈夫和地位,王后被軟禁,小三上了斷頭臺
    英國國王結婚次數最多的就是亨利八世,亨利八世結了六次婚,兩次離婚,兩次把王后送上斷頭臺,還有兩任難產身亡。誰嫁給亨利八世,誰就倒黴。今天就先說說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凱薩琳王后。凱薩琳王后史稱阿拉貢的凱薩琳,她出身顯赫,本是西班牙的公主,她的父親是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母親是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 撫琴說電影|《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將自己送上斷頭臺的王后
    撫琴說電影|《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將自己送上斷頭臺的王后文 / 張顥 「站在他身後的行刑者把劍舉高接著劍像一道閃電般劈下來,她的頭脫離了身體,存在於我和另一個波琳女孩的漫長較量結束了。」 這是小說《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中的一段。被行刑者砍掉頭顱的「她」,是英國亨利八世的第二任王后安妮·波琳,也是不列顛歷史上第一個被公開斬首的王后。
  • 法國王后被送上斷頭臺,高貴的她為何成階下囚?原因卻與珠寶有關
    瑪麗王后是路易十六的皇后,15歲就嫁入王室,由於日常非常奢侈,購買各種的寶石珠寶衣服。過著醉生夢死生活,把國庫都給掏空了。處於社會變革的社會背景下,她的奢侈生活成為大家的痛恨的對象,最終,革命者送上了斷頭臺。而她生平有多奢華,看看她收藏的珠寶就知道。
  • 將王后送上斷頭臺的是騙子的騙術,還是民眾的聖母病?
    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女騙子利用給王后送禮物、舉辦慈善舞會的藉口從主教這裡騙走了一筆又一筆錢財,她給予主教的是一封又一封偽造的王后親筆書信,信的語氣一封比一封更溫和,這使得主教深刻地感覺到自己的錢真是花的太值了!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則成為了舊制度的代表人物。大革命爆發後,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一開始拒絕離開,要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
  • 14歲少女遠嫁法國,38歲被送上斷頭臺,瑪麗王后奢華短暫的一生
    未出嫁前,她是奧匈帝國女皇泰伊莎最受寵的女兒;從嫁給法國王儲,到成為王后,一直都被路易十六捧在手心,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可惜她38歲時就被法國民眾送上了斷頭臺。她的一生為何短暫如曇花一現?她之所以年紀輕輕就殞命,和她奢華放縱的生活有沒有關係呢?
  • 她是法國末代公主,父母先後被送上斷頭臺,金枝玉葉被迫淪落風塵
    她是法國末代公主,父母先後被送上斷頭臺,金枝玉葉被迫淪落風塵 十八世紀的歐洲爆發了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首先起源於英國,之後在整個世界蔓延開來。公元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統治,法國王室隨之覆滅。
  • 斷頭臺上的惡靈,法國最後一個被公開送上斷頭臺的人.
    他們綁架第一名觀光客時,由於這名觀光客極力反抗,於是他們放了這名觀光客。第二名被綁架的觀光客,是一名來自紐約的年輕女性。這名女性以為遇到了真命天子,她寫信給她的朋友,說她愛上了歐根訥魏特曼,一名來自德國的美男子。不過不幸的是,歐根訥魏特曼為了搶奪她的財物,將她勒死並埋了起來。
  • 因為珠寶被推上斷頭臺的悲情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
    人人都知道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個「赤字王后」,揮霍了整個國庫,所以最後被推上斷頭臺,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女人的生活裡都有什麼,這取決於她生活的圈子。瑪麗·安託瓦內特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最小的女兒,14歲嫁到法國。
  • 斷頭臺下,人人平等
    文|葉三喜斷頭臺曾經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死刑執行方案,大多數受刑者進入刑場後,只需幾秒至十幾秒便可完成頭身分離。1939年6月18日,德國籍連環殺手魏德曼在巴黎被斷頭臺處死,由於公文流程拖沓導致執行時間從拂曉推遲至天亮,魏德曼走出監獄大門直到死亡的12秒被攝影記者清晰地記錄下來,影像畫面迅速傳遍文明世界。
  • 開車不踩油門時,把腳放在剎車上的操作習慣正確嗎?老司機這樣說
    有新手朋友諮詢問:「開車不踩油門時,把腳放在剎車上的操作習慣是正確的嗎?」【李耳推車】說,對於新手來說,這個習慣絕對正確;對於駕駛習慣已經形成條件反射的老司機來說,按照習慣操作即可。首先,要肯定的是不踩油門時,下意識地把腳搭在剎車踏板上,對於很多駕駛習慣良好的老司機來說,已經是條件反射的標準動作。這是非常好非常正確的駕駛習慣。順便說一句,所謂開車開得好不好,其實就是看駕駛員對於一些細節處的駕駛習慣好不好,很多時候就是駕駛員對油門和剎車配合的時機選得好不好,細節的處理有沒有靈性,最後就是熟練程度。
  • 國王被革命推翻,兒女被輪流虐待,王后臨刑這句話法國人至今臉紅
    俄國的沙皇被推翻後,全家被滅口,法國的路易國王下場更是慘烈,在近代歷史上,沒有哪個事件像法國大革命那樣,高尚的目標最終以恐怖、殘忍的手段實現。在這之中不知道有多少犯罪是以自由的名義實施,法國這場革命就是一場殺戮的開始,歐洲那些新興資產階級人人都可以自稱革命者但真正的革命者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