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江疏影聯袂主演的《清平樂》熱播,得到很多人的喜愛,有的人奔著帥哥美女而去,有的人奔著原著《孤城閉》而去,我卻獨對宋仁宗感興趣。經過我的審視,王凱沉靜安寧,眉頭微皺,舉手投足大家風範,還是跟宋仁宗有點接近的。
清平樂
今天我想聊一聊這個風光了千年的皇帝,到底有什麼不同。
古人對皇帝的最高褒獎叫仁,也就是善良,雖然可能對於亂世來說有些迂腐,可是對於治世,這就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而宋仁宗所處的時代,政局基本穩定,跟周邊的政權也進入了一個均衡的狀態,正是治世的最好時代。
而這樣的時代,也正好成就了趙禎的千古明君。
作為皇帝,九五之尊,一言生一言死,趙禎深刻明白這個道理。他有多善良呢?
趙禎去外邊散步,走了一會甚是乾渴,於是就不停的回頭張望,隨從們看著皇帝的奇怪行為也不敢問。總算捱到了宮中,趕緊讓嬪妃準備水解渴,嬪妃很奇怪,你在外邊為什麼不喝水?
趙徽柔
趙禎說了一句話,我感動的要哭,他說,如果我說要喝水,隨從們沒有準備水的錯誤就會被放大,肯定要被懲罰的,為了一點口舌之快,讓他們受罰總是不好。大哥,你可是皇帝,有必要替奴才們想這麼周到嗎?在趙禎看來,這是推己及人的大事。
像這樣的善舉數不勝數,比如,晚上餓了想喝羊肉湯,想想忍了;吃飯吃出沙子了,想想忍了;手下進貢蛤蜊,想想勞民傷財不吃了。這是皇帝該幹的事嗎?你的生殺予奪呢,你的無上權威呢,你的驕傲矜持呢?
仁宗這樣的皇帝,簡直就是臣子們的春天,他待人寬厚,納諫如流,伴君如伴虎簡直就是一句笑話。常有人說,咱們包拯包大人,為了給皇帝進諫,急赤白臉的,吐沫橫飛,甚至濺到了趙禎的臉上,皇帝也絲毫不以為忤,積極採納諫言。真是無敵了!
開封
仁宗想要任命寵妃張氏的伯父為三司使,相當於經濟大臣,被包拯頂了回去。
很為難的仁宗退而求其次說,你看節度使行不行?
包拯說當然不行了。
仁宗說,節度使不就是個粗官嘛,有必要這麼抬扛嗎?
包拯說,太祖,太宗都做過節度使,這官粗嗎?
言外之意,這是能顛覆政權的職位,不能輕易授官。
無奈的仁宗只能選擇了閉嘴,回到工作還被張妃一頓埋怨,後來估計哄不好媳婦兒,就抬出了包拯的名頭,說了一句名言,你只知道宣徽使,難道不知包拯是御史嗎?好皇帝要學會找理由,轉移矛盾!
有諫官勸仁宗不要沉溺女色,仁宗聽說後求情說,別人剛進獻給我的美女,我很中意,要不就留下吧,諫官也死心眼,又說了一遍不要親近女色。仁宗估計不會拒絕人,淚眼汪汪的讓人把美女送走,還附贈盤纏生活費。
諫官看仁宗哭的可憐,說過段時間送出宮也行。仁宗再次令人大開眼界,他說我雖然是皇帝,但也和普通人一樣也有感情,過段日子感情深了就更不捨得他們了!好淚目啊,有麼有?
清明上河園
戰爭是國家的行動,卻是百姓的苦難。仁宗深知這一點,北宋的疆域基本穩定,跟周邊的勢力形成了長久的均勢,再去興兵作戰是勞民傷財。
遼國雄踞北方,正是年富力強的時期。宋太祖,太宗,再到仁宗的父親,三代皇帝都沒能將華北統一,可見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目標,既然短期實現不了,就不要折騰了。
仁宗時期延續了,真宗時期和遼國達成的協議,每年供應遼國歲幣和絲綢,彼此相安無事。遼國也是吃人的嘴短,安逸久了也就習慣了,北方邊界幾無戰事。
仁宗最大的麻煩,是西夏李元昊。這位大爺天賦異稟,孔武有力,能徵善戰,在接了父親的班後,一舉脫出宋朝臣子地位,稱帝即位,定都興慶府(寧夏銀川)。
雄心勃勃的李元昊,領兵東出,在陝北,甘肅東一帶,跟宋軍來了三場大戰。一代人傑範仲淹,也參與過這場戰爭。三場大戰,西夏全勝,但是也有所損傷。
清明上河園
雖然北宋敗了,但是傷筋不動骨,只是一場局部戰爭罷了。西夏雖然勝了,但是舉國之力受損,國庫空虛,人丁零落,李元昊的統治都面臨危機。雙方都有議和的心思,一拍即合,史稱慶曆和議。李元昊再次稱臣,宋朝補償歲幣,算是收買費用,意思是以後不要來騷擾我了。
遼國給錢了事,西夏給錢了事,總算換得了幾十年的和平。雖然有人會說仁宗真慫,花錢買平安,但是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歌舞昇平,誰說就不是一種功業。護衛自己的疆土,不覬覦別人的勢力範圍,還能讓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就挺好了。
仁宗幾十年如一日的仁政,不僅讓宋朝蒸蒸日上,百姓感恩戴德,就連周邊的國家也頗為折服。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專門求來仁宗的畫像,瞻仰跪拜,還說如果我在宋朝的話,我最多就是個中級軍官而已。看來宋仁宗還有這麼厲害的一個小迷弟呀!
宋仁宗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歷史上還有幾個以仁宗為廟號的皇帝,而在我看來尤以宋仁宗趙禎,可稱為第一人。希望大家在看電視劇《清平樂》的時候能記住這位偉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