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運用了敘唱性的旋律。以歌詞的自然字語、語調為基礎,以歌詞的朗誦節奏為依託。字句結合基本是一字一音或一字工音,樂句與詞句的結構基本同步。這種敘唱性旋律自然、樸實、流暢、容易上口。歌曲結構簡單,運用了一段式。整首作品由五個句子構成,(aabcb)非方整性樂段。
前兩句運用了完全重複的手法。歌曲中運用了很多大跳,如純八度、小七度、純五度大跳,頗有特點。大跳是一種具有魅力的旋律進行,增加了歌曲的動力感,同時大跳也是傳統民族音樂常用的一種手法。此外,休止符的運用恰到好處。在多人合唱的部分運用了八分強位休止符,效果很好,更有力地表現了好漢們豪爽、俠義的性格。曲作者對唱詞與旋律的處理非常得當,而且演唱形式的新穎,使歌詞與音樂配合得很恰當。
此歌雙絕!一唱的絕,劉歡唱得豪爽,乾脆利索,好漢於危難中挺身而出,快意恩仇的形象躍然眼前。二配的絕,前奏急急的鼓點,中間爽爽的嗩吶,聽得人如痴如醉,這些民間古樸的樂器與梁山草莽英雄的形象可謂珠聯璧合,中間那好漢們的和聲,展現了梁山一呼百應,萬眾一心的不屈抗爭,收尾好漢們的豪笑,更體現了他們行俠仗義闖天下的江湖氣息。這歌一個字,絕了!
《好漢歌》,正如歌名所示,歌頌好漢,梁山一百單八將,個個俠義滿天,手足情深。歌詞簡單明了,卻匠心獨具,好漢們的形象躍然於詞曲間,十分具有感染力。演唱者劉歡也是精神飽滿,全神貫注,歌聲震撼人心,值得推崇。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是由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創作的,歌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趙季平在《好漢歌》創作之前廣泛的鑑賞民間音樂藝術,從90年代的社會中廣泛的汲取了民間藝術的力量,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嶄新的藝術發揮和創造,創作出了這首跨世紀的樂曲。劉歡老師的歌聽起來勁到有力氣霸氣十足不像有些歌曲歌聽起來軟綿綿的像沒睡醒的一樣,劉歡老師的歌曲不多但是每一首歌唱起來就火,每首歌是很經典。
感謝老一輩藝術家傾情奉獻的史詩之劇,袁和平武指,趙季平填詞等大師級別演活了一部名著,讓我們有了青澀回憶。義氣,在當今這紙醉金迷的社會裡而備有爭議,在這劇裡表現淋漓盡致。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不正就是名著帶給我們的生活觀嗎?劉歡老師頗有豪氣的唱功是真的好棒!不論是人物還是扮演者,都是頂呱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