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喬的異想世界》:從孩童視角看戰爭,愛與誠實仍是最大的尊重

2021-01-09 小月淺話

1940年,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扮演了滑稽的希特勒形象;

1943年,迪士尼的唐老鴨搞怪的上演了諷刺喜劇《元首的尊容》;

2009年,希特勒在昆汀的《無恥混蛋》裡死於猶太人密謀的一場大火;

2015年,喜劇《希特勒回來了》成為2016年評分最高的喜劇電影;

直到去年,2019年,評分超越《希特勒回來了》的喜劇電影《的異想世界》誕生,一度拿下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第77屆全球獎等二十一項獎。

與之前對希特勒的眾多搞怪電影不同,它突出的喜劇部分是在一個十歲小男孩喬喬的身上,而希特勒的滑稽形象僅僅作為一種補充。影片主要是通過一個德國小孩的視角去感受戰爭,如果說以上電影是在反襯戰爭的無情,那《喬喬的異想世界》更多的是對戰爭影響的思考。

一.內心真實的感情和外界納粹教育的拉鋸戰

二戰時期,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對德國教育進行了偏激的引導,規定學校教育以政治教育為主,體育和服從命令的訓練為輔,基本上制止了文化的發展,其目的是培養忠實於希特勒本人的納粹分子,由此,對希特勒的狂熱崇拜滲透到了認知能力低下的孩子們的世界。

喬喬便是這樣一個十歲的男孩,一個看上去十足的納粹,他對希特勒的忠實主要表現在——他幻想中最好的朋友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這也是喬喬異想世界的開始,一個幻想中的有權威的朋友,一段段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會發起的不被外人所知的對話。

由於集權統治和激進的民族主義,德國民眾對希特勒產生了不可理喻的個人崇拜,導致希特勒一致成為整個國家的精神領袖——國父。

而喬喬的父親因為反對納粹的原因,背井離鄉,使得喬喬對父愛的渴望,並將這份感情寄托在想像中的元首身上,所以元首對喬喬來說,即是朋友,亦是父親。

1941年,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德國企圖攻佔莫斯科,並揚言"三個月滅亡蘇聯",隨後莫斯科會戰爆發,但卻以德國的戰敗結束,這是德國在二戰中首次遭遇的重創,也是德國武裝力量下滑的開始,同時也是希特勒走下德國"神壇"的起點。

這份潛移默化的衰落也在一點點滲透到德國社會中,再加上猶太女孩艾爾莎的出現,喬喬的認知世界開始一點點的清醒。

從擴軍備戰,到橫掃西歐,再到侵蘇潰敗,德軍死傷無數,再加上後來的節節潰敗,德軍的人數在不斷下降,這個過程中,德國男士以上戰場為榮,女士以生育為榮的思想一直存在,並通過教育深入到孩子們的世界,當時,為了填充軍隊人數,不少還未成年的男孩子被送往戰場。

喬喬也是那個渴望上戰場的十歲男孩,但他卻有一顆柔軟的心。

夏令營中,教官為了測試他,讓他用手中的佩刀斬殺小兔子,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喬喬最終在同學和教官的面前,選擇將兔子放生。

喬喬的這種行為遭到了恥笑,教官笑他的軟弱,同學笑他是膽小鬼,"喬喬兔"的外號由此誕生。

這份最正常不過的孩子的善良,卻在當時被看成是不正常,這更加凸顯了納粹社會的畸形,而喬喬內心的這份天真善良,與社會無關,與他的家庭有關,尤其是他的母親羅茜,一位反對納粹反對戰爭的感恩生命的女人,她通過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不挑明)潛移默化的引導喬喬,與社會狂熱崇拜的氛圍,形成了兩股持久的拉鋸戰。

二.藏在牆壁裡的猶太女孩和我們一樣

1933年,德國納粹開始獨裁統治,反猶行動逐漸爆發,到1938年,納粹已經禁止猶太人從事絕大多數的職業,同年,爆發"水晶之夜",許多猶太人遭到毆打,後來更是瘋狂的屠殺猶太人,臭名昭著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裡就有約三百萬人死於其中,統計下來,納粹在這個民族肅清的浪潮裡,屠殺了約六百萬猶太人。

這種局勢的大背景在德國教育方面的表現是,孩子們一致認為猶太人是邪惡的化身,消滅猶太人就是在打擊惡魔,最形象的體現是喬喬對猶太人的認識:他們住在洞穴裡,像蝙蝠一樣倒掛著,頭上有一對角,他們柔弱並竊取他人的食物。

直到他知道了她的存在,猶太女孩艾爾莎,媽媽藏在牆壁裡的猶太女孩。

接下來是影片裡最打動人的部分,喬喬和艾爾莎的一次次交涉,為了不牽連母親,喬喬讓艾爾莎自己離開,而艾爾莎卻說,如果我被發現,我就供出你的母親,由此孩子之間的僵局誕生,納粹對猶太人,納粹小孩對猶太小孩,社會的僵局在兩個小孩的身上以一種需要探索的姿態出現。

彼此厭惡,到嘗試溝通,再到友情的萌芽,最後到喬喬產生的疑問,他對幻想中的元首希特勒說,她和我們一樣也是人,這句話引起了朋友希特勒的極力反對:別忘了,你是納粹。

這其實是喬喬內心的自我對白,一方是對元首的忠實,一方是對自己感情的誠實,直到母親的突然離世,內心的拉鋸戰明顯傾斜。

喬喬在做宣傳工作時,發現了母親的秘密,一個反納粹的和平主義者,隨後就有人去喬喬家進行了搜查,再下來就是母親的過世,也有可能母親的去世在搜查之前就已經發生了。

因為戰爭而導致的死亡第一次在喬喬的世界裡出現,起先,他把這種惡果歸結到艾爾莎的身上,後來,他知道,艾爾莎已經成了他最好的朋友,除了母親,只有她。

在元首朋友和麥肯齊之間,他選擇了艾爾莎,和母親一樣。最終在想像裡將希特勒從窗戶踹飛出去。

三.從《美麗人生》到《喬喬的異想世界》,都是呼籲對孩童最大的尊重

1945年,希特勒在地下室的避彈房間裡開槍自殺,美國士兵駛進喬喬所在的地區,地區上殘餘的納粹組織做了沒有意義的抵抗,很快就被打敗。

這期間,地區上的小孩被迫穿著軍服,拿著槍,目睹了他一直渴望的戰場,以及死亡,在得知希特勒自殺後,喬喬多年來被灌輸的納粹價值觀頃刻之間崩塌。

屬於一個小孩的正常世界開始到來,卻也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

艾爾莎走出房門,與喬喬一起感受新世界的寬容。

喬喬的母親可謂是影片裡最具魅力的人,與經典《美麗人生》裡的父親圭多一樣,在戰爭中艱難地維護著孩子的童真。

不一樣的是,圭多和其兒子是猶太人,喬喬和母親是德國人,從《美麗人生》到《喬喬的異想世界》,從直接的被迫害者到漸漸地施暴者,角度的轉換,讓我們認清,即使作為納粹的德國,也有很多像喬喬和其母親一樣本質善良珍愛生命的人,換句話說,戰爭裡,我們都是輸家。

《美麗人生》用喜劇的效果讓我們體會了戰爭的無情和殘酷,《喬喬的異想世界》讓我們從小孩的視角發出疑問:戰爭是什麼?

對希特勒搞怪的電影層出不窮,這並不是說我們開了歷史的玩笑,沒有嚴肅對待歷史,而是恰恰說明面對人類自己上演的殘酷歷史,我們需要一種正視的態度。最能記錄希特勒在任的真實經歷是紀實片《帝國的毀滅》,在此基礎上去開歷史的"玩笑",都是不同方面的思考。

再就是圭多和羅茜對孩子的保護,如果說大方向我們難以把握,那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氛圍,我們是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的,當所有人被戰爭所麻痺,被集權統治的思想所誤導,作為一個擁有成熟認知能力的成人有義務對孩童做出正確的思想引導。

正如周軼君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芬蘭的那一期,結束語是這樣說的:

在芬蘭,每一個個體都是比較獨立的,相互尊重,有自己的權利,那麼家庭之間,成員之間是會有一種信任感,而到個人的層面呢,不斷地從現實生活中去學,學習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或許我們沒有辦法馬上學到芬蘭所有的這些優秀的東西,有些東西甚至也不符合我們的傳統,或者我們的現實,但是我想至少會有一些從家庭,從個人的層面可以改進的東西,比如說,作為家長,我覺得要給與孩子更多的尊重,讓他們保持好奇,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一個共識就是,未來從來不只是有一個樣子。

但願每個小孩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護。

相關焦點

  • 用孩童視角反思戰爭,《喬喬的異想世界》既充滿幻想又滿目瘡痍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喬喬的異想世界》真可謂是生不逢時,在一個充滿偏見和短視的年代裡,依舊執著地用孩童般的純真視角謳歌著和平、包容、勇敢的青春之歌。它的重點並不在於老調重彈地揭露納粹的戰爭罪行,而是通過小男孩喬喬的視角去表現幻想世界和殘酷現實的鮮明反差,並由此展開電影關於戰爭、和平與青春的主題探討,使觀眾跟隨著喬喬成長的腳步,一步步陷入沉思。
  • 《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瘋狂世界裡的孩童與戰爭
    孩童視角與沉重歷史結合,最具童話色彩的敘述方式,營造了一個有些夢幻虛假甚至荒誕的世界,卻迂迴式地討論這一真實可觸的難題——在瘋狂的世界,要如何成長,又該如何生活。沒有血肉紛飛的戰爭前線畫面,戰況最多是影片人物口中的偶然提及「好」或「壞」。
  • 《喬喬的異想世界》孩童眼中色彩斑瀾的戰爭美夢
    🎬喬喬的異想世界而用孩子的視角來看待戰爭,更是在幽默風趣之餘,表現了孩子被統一的納粹教育下的盲從和無知。,他開始好奇猶太人的故事,探索這個戰爭外真實的世界,也逐漸與這個女孩產生感情,幼小喪父的喬喬其實十分需要她的陪伴。
  • 豆瓣8.4分,《喬喬的異想世界》:純孩童視角記錄戰爭下的謊言
    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喬喬的異想世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終該部二戰影片獲得了「最佳改編劇本」獎。作為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和過去的嚴肅或溫情略有不同,《喬喬的異想世界》以喜劇開場,結局的童話破滅讓人揪心,也正是強烈的反差成就了這部電影。
  • 《喬喬的異想世界》:戰爭中所誕生的人性之美
    所以,這部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以當時在納粹德國統治下的的孩童視角描述了一個戰爭世界,而這種視角十分的客觀和中立,導演並沒有通過讚美盟軍或者納粹德國軍隊任何一方,只是將一個受到狂熱思潮影響下的一個孩子的思想世界,來客觀的描述二戰時期的方方面面。
  • 獲奧斯卡改編劇本的《喬喬的異想世界》,出色的視角與視聽語言
    文:宿夜花兒童視角下的戰爭反思與人文關懷「兒童視角」的運用在戰爭片中並不罕見,從路易·馬勒的《再見,孩子們》到約翰·
  • 《喬喬的異想世界》德國兒童視角下的二戰:烽煙過後,可否共舞?
    作者 | 黎何隨著影院大門的重新開啟,一些由於疫情而退檔的電影陸續上映,《喬喬的異想世界》(又名「喬喬兔」),便是其中之一。《喬喬的異想世界》導演是曾執導《雷神3》的塔伊加·維迪提,這位出生於紐西蘭、在喜劇方面尤為擅長的導演,卻拍出了一部實打實的「黑色幽默」電影,並因此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
  • 《喬喬的異想世界》德國兒童視角下的二戰:烽煙過後,可否共舞?
    隨著影院大門的重新開啟,一些由於疫情而退檔的電影陸續上映,《喬喬的異想世界》(又名「喬喬兔」),便是其中之一。不同於以往二戰反法西斯為題材的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以一個孩童的視角喬喬的「異想世界」,就從這裡開啟。
  • 《1917》&《喬喬的異想世界》:不同的戰爭電影,同一種戰爭凝視
    儘管在2020年初時就已經可以通過某些渠道看到《1917》與《喬喬的異想世界》兩部電影,但仍然不妨礙此時去電影院,在大銀幕上感受電影更多的細節。尤其是《1917》,如果不在儘可能大的屏幕上觀看的話,在視覺上必然是一種損失。
  • 《喬喬的異想世界》:治癒殘酷世界
    《喬喬的異想世界》卻格外引人注目。 最初看到這部二戰時期的電影是一部喜劇片,我非常詫異。因為大部分類似的二戰題材電影都是嚴肅、沉重的悲劇。而它的詞條明目張胆地告訴大家這是一部喜劇。儘管電影情節看上去有些老套,但可貴的是電影以一個10歲兒童的視角來呈現,顯得輕巧有趣。再有搖滾音樂、暖色調的畫面加持,實在令人聯想不到這是一部與戰爭有關的電影,足以讓觀眾耳目一新。
  • 《喬喬的異想世界》第一部看哭你的電影
    本該是一部戰爭片,它卻劍走偏鋒,從一個十歲孩子的視角出發。沒有震撼視聽的特效、也沒有血肉橫飛的場面,鮮豔亮麗的糖果色,與灰色晦暗的戰亂世界完全不同,仿若一個童話故事。但特別的是,鏡頭並沒有順著真實影像勾勒陰暗天地,而是再次調轉到喬喬眼中的世界——快樂而又充滿希望。在兒童視角中,戰爭被遊戲化,變得五彩繽紛。
  •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反諷之下的孩童幻想與成人荒謬
    《喬喬的異想世界》海報據說,有些人會在孩童時期給自己想像出來一個「不存在」的朋友。在喬喬的幻想世界裡,每一天都濃墨重彩,每一個場景都閃耀著迷人的光彩,直到兩個德國大兵強迫他殺死兔子那天。兔子這個意象在電影裡出現了三次,雖然每次只一閃而過,但其重要性幾乎等同於猶太少女。在它第一次出現時,是幾個德國大兵要看世界都帶著玫瑰色光暈的喬喬去殺死它,可喬喬不但沒有殺死兔子,反倒想要放走它。
  • 影視鑑賞課 ||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
    (豆瓣·小川)10月16日晚,影視雙創班學員會聚在文新樓405教室觀看了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這部電影又名《少年喬喬的異想世界》,或者《喬喬兔》。電影以二戰期間的德國為故事背景,十歲的小男孩喬喬為主角,以他的視角展開。影片畫面唯美,將幻想和現實相結合,充分運用電影構圖和色彩美學,鏡頭語言如詩歌一般呈現在所有觀看它的人面前,將黑色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
  • 喬喬的異想世界:膚淺無知的敵意,懵懂孩童帶著傷痛的成長蛻變
    塔伊加·維迪提還曾過漫威電影宇宙的第17部電影《雷神3:諸神黃昏》,他的電影不光有紛繁的色彩世界,還有瑰麗曼妙的奇異幻境,像一首詩歌。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二戰尾聲時期,以10歲男孩的青春成長故事為視角,來詮釋了戰爭和強權下的意識形態。
  • 《喬喬的異想世界》暖心治癒 用溫情揭露殘酷戰爭
    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改編獎的影片——《喬喬的異想世界》終於得以與觀眾見面。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德國一個小男孩喬喬成長的心路歷程,藉助兒童視角來構建故事,並以喜劇形式展現了一個悲劇性的時代,傳遞出寒冬中一縷陽光的溫暖力量。「戰爭題材影片+兒童視角」的敘事模式早已屢見不鮮,如《美麗人生》《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等。兒童視角往往是希望、善良和正義等的代名詞,究其根本,無非是因為兒童的價值觀尚未成型,他們做出的選擇往往出於人性中善良的本能。
  • 《喬喬的異想世界》:一個10歲孩子眼中的戰爭與和平
    19年上映的《喬喬的異想世界》作為一部反戰喜劇影片,成功拿下了9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豆瓣也有8.4分的評分,頗受好評。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東西殘酷的體制與戰爭之外,讓喬喬逐漸強大起來的源泉,是來自母親與猶太女孩傳遞出的愛與溫暖,終將仇恨與戰爭通通擊敗。斯嘉麗飾演的母親羅茜,雖戲份不多,卻處處散發出智慧母親的光輝。
  • 喬喬的異想世界 | 治癒殘酷世界 唯有愛與包容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透過二戰時期一個十歲德國男孩的視角,描繪了這場戰爭的荒謬與癲狂、人性的光輝與黑暗、愛與恨的力量角鬥。男孩喬喬和媽媽羅茜生活在納粹的統治下,他不知道媽媽在家中藏著一個猶太女孩艾爾莎,而媽媽秘密為抵抗德軍工作。喬喬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團,他腦內臆想出一個顛覆版的希特勒,這個希特勒有魅力,天真可愛,是他的思想指路明燈,是陪伴他度過生活中各種挫折與難關。
  • 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是什麼意思,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中國內地重新定檔7月31日上映,發布中國內地定檔海報「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解析、劇情看點,關於這部電影不可忽略的細節都有哪些呢?《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到底表達的什麼意思?在內地重新定檔上映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喬喬的異想世界」,感受一段關於戰爭與殘酷、自由和溫暖的故事吧。
  • 熊孩子踹飛希特勒,《喬喬的異想世界》,兒童視角的反戰電影
    其實這電影去年十一月份就在美國上映了,我是在2月份找到資源看的。看之前我以為這是部輕鬆的喜劇片或者魔幻片,畢竟「喬喬的異想世界」這個名字看起來有點《愛麗絲夢遊仙境》、《而是從一個「少年納粹」喬喬的視角,勾勒出德國在戰敗前的種種社會現狀,講述了喬喬從「Heil Hieler」到「Fuck off Heiler」的轉變過程。
  • 大片 |《喬喬的異想世界》——笑中帶淚的治癒故事
    榮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喬喬的異想世界》已經溫情登陸四川廣電互動平臺,相約你的家人好友,一起在大屏感受這個笑中帶淚的溫情故事吧,以爆笑顛覆的畫風講述用愛與包容治癒殘酷世界的溫情故事。在《喬喬的異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