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日子,也是孩子開始叫「苦」的日子。開學摸底考、繁多的作業接踵而來。但是孩子,我知道學習很苦,但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就看看下面的10張照片,你就會發現,你的努力沒有白費!
寧願欠你一個瘋狂的青春
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這張微笑著抬起頭的照片,來自曾經的「高考零分少年」 徐孟南。
2008年的他,豪言壯語,用0分考卷狠狠地抨擊應試教育;
2018年的他,重回考場,用行動來懺悔年輕時瘋狂的自己。
這10年裡,他組裝過廣告箱、製造過井蓋、甚至還離過婚,經歷了太多生活的艱難和苦頭。
讀書時、高考時,那些所有沒吃過的苦,如今都加倍地還給了他!
千萬別等踏入社會後,才遺憾「書到用時方恨少」;也別等到遭遇挫折時,再懷恨「白首方悔讀書遲」!
請別再該努力的年紀叫囂著青春本該驕傲瘋狂,放任自己的肆意妄為!
只有現在就逼著自己讀書、逼著自己變優秀,才能在成年後過上驕傲的生活!
自律者出眾
不自律者出局
近來,一份「清華學生的計劃表」爆火,還被清華官微點名表揚,正如網友所說,學霸都把24小時用出了兩倍的感覺。
其中一位妹子的日計劃,清晰展示出了清華大神級學霸開掛人生的路線圖
但是發現沒有?這位妹子的計劃表裡,出現頻率高的就是「英語」二字,每天雷打不動堅持聽CNN、練口語...
網友對清華學霸這種打了雞血般的高自律,紛紛表示:我願獻上膝蓋!
這個作息表登上熱搜以後,評論區都炸鍋了!
大家在感嘆學霸努力、勤奮、自律的同時,似乎也傳達出了一個信息:我們之所以比不上學霸,只是因為沒他們努力;只要我們努力了,我也可以一樣的優秀!
透過這張作息時間表,許多父母終於明白,清華學生能夠這麼優秀,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他們足夠努力、足夠自律!
相比之下,自家孩子上「網課」是怎樣一種狀態?
愛睡懶覺、家長不盯著就切屏到遊戲、老師提問假裝聽不到、作業一塌糊塗……
「學霸」利用假期努力往前衝,而「學渣」卻在假期裡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差距就這樣無情地被拉開!
不自律的孩子總想著各種辦法偷懶和逃避,時間和精力都被這些「瑣事」所耽擱和消耗。
開學等待他們的,是慘不忍睹的成績;
將來等待他們的,是碌碌無為的人生!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
就是在該努力的年紀選擇安逸
去年,延邊大學日前清退136名研究生後,武漢大學清退92名國際學生的舉動引發公眾對高校「清退潮」的關注。
2019年已公布研究生退學名單的部分學校
數據來自公開報導
其實,大學生被清退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僅今年以來,至少有26所高校公布了超過1300名碩博研究生的退學名單,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一流名校。
被重點大學清退,大概就等於親手毀掉自己吧。這樣的滋味不好受,誰嘗過誰知道!
殘酷的生活又一次地告訴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選擇「混日子」會被淘汰!
說到底,天下永遠都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最好的位置和最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不僅辜負了曾經努力的自己,更讓自己成為社會的「廢物」!
我希望你用功讀書
只為了讓你有權利選擇喜歡做的事
與這些被清退的大學生形成鮮明對比的, 大概就是下面這張圖的主人公了吧。
他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14級直博研究生左鵬飛,剛畢業就收到了華為年薪200萬的offer,阿里、騰訊等業界巨頭同樣也向他伸了橄欖枝。
那麼你知道,在左鵬飛年薪百萬offer背後的是什麼嗎?
是他的那句「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打遊戲時間都用在實驗室裡了。」
有的家長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孩子不愛讀書,那就隨它去吧,總會在別的領域發現閃光點。
可左鵬飛用它的親身經歷告訴了這些家長,努力讀書,才是走上成功的最佳捷徑!
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人能做到最佳的解答。
但有位作家曾說過的一句話,我一直都深信不疑:
孩子,我希望你用功讀書,不是想讓你和別人比較成績。
而是我希望,將來你在面對機遇的時候,你不必處於被動的地位,而是你有權利選擇你喜歡的事去做,只因一句「你很值得」。
讀書的人
到底有多「可怕」?
曾兩度進入《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在第二季、第三季以毫釐之差惜敗才女武亦姝和外賣小哥雷海為,而位列亞軍的北大才子彭敏,獲得第五季的總冠軍。
正如主持人龍洋對他的評價「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夢想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彭敏出生于衡南縣泉湖鎮,是個地地道道的小鎮青年。他從小就喜歡閱讀各種詩詞古文,手不釋卷,後來考上了北京大學讀研究生,碩士畢業。畢業後在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詩刊》雜誌做詩歌編輯。
讀過詩詞流淌在我們血液裡,給我們力量,便是詩詞的魅力。讀詩,能讓人在艱難面前變得堅強豁達,能讓許多看似平凡的人身上有光。
在送外賣間隙讀詩、背詩的雷海為,詮釋了什麼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奪得冠軍之後的他已經成為一名教研老師,成功逆襲人生。
出生於陝西農村的第四季冠軍陳更,從小書不離手,才能一路保送北大工科博士,獲得了「文武全才」的美譽。
努力讀書的人,真的好可怕。
不是可怕在將來賺的錢有多少,而是他們擁有比普通人更長遠的目光,看到了未來和發展。
猛然間想起就在不久前,上海交大甚至公開招聘碩士學歷「保安」的新聞。
不知不覺中,曾經讓人引以為傲的本科學歷,已經逐漸變得「一文不值」了!
有些孩子光是上學
就要用盡全部力氣
給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出·路》。
人生軌跡毫無交集的三個主人翁匯聚在這部紀錄片中。《出·路》歷時六年,跟蹤拍攝了三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紀錄了他們在長大成人中,在尋找出路中的血肉掙扎。
馬百娟,12 歲,甘肅省會寧縣野鵲溝小學二年級學生。每天早上,她會把麵餅揪進涼水裡,胡嚕胡嚕吃下去。然後背上書包,齊步走一樣甩著胳膊,即使要走 10 幾公裡趕去學校,她臉上始終是止不住的笑意。
對於他們來說,上學甚至是一件用命換來的奢侈品,所以,他們將上學視若珍寶。
這間學校只有一年級和二年級,總共 5 個學生。老師用摻雜著黃沙味道的方言:「馬百娟你來讀一下」。馬百娟讀著課本,眼睛亮亮的,藏不住的笑意。
課閒時間,兩排土房圍成的黃土地上,孩子們一起玩籃球,一起玩石子兒。玩得再開心,只要老師一句,「馬百娟,來,看一下你的作業」。馬百娟立馬就能停止遊戲,回到教室更正作業。
不用去學校的日子,馬百娟已經是重要的家庭勞力了。餵豬、背穀子、打水、做農活。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在山坡上讀課文,在家裡做作業。
圖片來源:紀錄片《出·路》
拽著鄒巴巴的紙鈔,買學習用品——筆芯、數學本等。裝上新買到的自動筆芯,馬百娟和同學們,蹲在山頭畫畫,臉上是憋都憋不住的笑容。
越是出生艱難的孩子,越是不怕在學習上吃苦,因為他們懂得: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努力讀書吧
這是普通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
這張照片攝於疫情期間的河南焦作,一位在昏暗的燈光下奮筆疾書的8歲男孩和在一旁陪伴他的奶奶。
我們都知道疫情期間的教學採取網課的模式,可這位男孩卻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學習,只有依靠自覺主動讀書。
就算在這樣糟糕的生活環境裡,這名小男孩的成績依舊是班級第一第二,他的成績是否讓你的孩子自愧不如?
心疼,又感動。不僅是他的努力,還有默默陪伴的奶奶。
俞敏洪曾參加過三次的高考,他說,他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擺脫一輩子只能待在農村的恐懼。這位男孩何嘗不是呢?
既然沒有優渥的家庭條件,那就用自己的努力,拼命讀書,考上大學,帶著奶奶一起改變命運!
最後我想說,當孩子不願意讀書時,父母切莫對他大聲責罵,而是對他講述讀書的重要性,並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成為他的榜樣,和他共同進步!